书城成功励志左手哈佛校训,右手西点军规
19960200000010

第10章 以平常心面对生活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痛苦也是一种财富。

痛苦是我们不想要的,是我们要竭力回避的。但是,你不是主宰者,痛苦的到来不会经得你的允许,无论你是否愿意,它总会在不经意间降临。更多的时候,它就是一个不速之客。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条河流,那么,就像时而会出现的涟漪一样,不如意、不美满甚至痛苦都会时常袭来,让你品尝到苦涩乃至哀伤。

其实,痛苦本身并没什么,正像天空不会一直晴朗,生活也不能总是充满阳光。无论是阴晴雨雪,无论是欢笑哀伤,都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与其痛苦地承受,不如坦然地享受。

享受痛苦,这可是个少见的说法。但是,你要知道,正因为在很多时候,痛苦都是避免不了的,那么,我们就不必再害怕它。从容地面对,是战胜它的最好方法。

在哈佛,学生们不仅学习知识技能,更多的时候,是在接受一种心理训练,学会如何面对挫折、面对痛苦。因为他们知道,技能培养其实并不难,只要下功夫,用心学习就能掌握,但心智上的承受能力却需要慢慢磨练。

哈佛最受欢迎的“幸福课”的任课教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

本·沙哈尔说,在漫漫人生的旅途上,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悲伤的时刻,比如经历失败或失去,但我们依然可以活得幸福。生活之中,快乐是常态,而痛苦都是小插曲。

20%IQ十80%EQ=100%的成功,这是由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高曼提出的成功公式。EQ代表情商,而提高承受痛苦的能力就是情商的一种表现。在培养坚强心理的过程中,哈佛人常引用下面的这个事例。这是个经典的,在他们看来已经耳熟能详的例子,但每次提起,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

哈·格尔曼是美国加州一位出色的保险经纪人,他酷爱运动。1988年的夏天,他像往常一样跑完步回公司上班,不料在途中被一辆摩托车撞伤,当时他完全失去了知觉。在医院清醒后,他发现自己躺在病床上,左腿失去了知觉,左手剧烈地疼痛。这时,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我这辈子可完了。”而是想到了自己最喜欢的那句名言:“应该恐惧的是恐惧本身。”后经医院确诊,他的左脚严重骨折,并且头部一些组织也受到一定的伤害,即使治愈也可能要影响他的工作。

但是他没有被完全征服,而是表现出一种乐观的态度:“感谢上帝保全了我的性命,相比之下这种伤害算不了什么,说不定对我来说是一次人生的大转机呢。所以,我必须要坚强地活下去,好好配合医生治疗。”

有一次,他向一名护士打探自己的病情,但是护士并没有告诉他。直到有一天,他在睡梦中突然听到门外的一位医生对一位病人解释说:“左腿瘫痪就像他这个样子。”医生分明指的是自己。但是格尔曼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他只求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的余生。

一年后,他提前出院了,虽然灾难夺去了他的左腿,但他依然能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一切。十几年过去了,单调、苦闷的轮椅生活并没有使他变得消沉。他的事业依然蒸蒸日上,他也依然热爱运动,也更喜欢参加一些残疾人运动会,甚至有时他还到一些心理诊所做一位义务咨询者。许多时候,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磨难并不足以将你摧毁,只要你心中有希望,并能点燃它,那么你的生命就是精彩的,你就应该感到满足。”

经历是一种财富,痛苦也同样是一种财富。啜饮痛苦这杯酒,到了最后,你会发现,在难咽的背后,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甘甜,只是,你要用心体会。的确,在生活中,麻烦、挫折、失望……如此种种,都能让你感到痛苦,但痛苦对人不是全无益处,有的时候,痛苦更能给人磨练和勇气。在这里,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道理。

高尔夫球运动在刚刚兴起时,有个奇怪现象,几乎所有的高尔夫球手都喜欢用旧球,特别是有划痕的球。

原来,有划痕的球比光滑的新球有着更优秀的飞行能力。于是,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科学家设计出了表面有凹点的高尔夫球。这些凹点,让高尔夫球的平稳性和距离性比光滑的球更有优势。从此,有凹点的高尔夫球成为比赛的统一用球。如果把高尔夫球的凹点比作人生的伤痕,那么,失败、坎坷和挫折这些给人带来伤痕的东西,并不可怕。因为,有些伤痕,也许会有利于让我们培养健康心理,从而有利于实现人生远大的目标。在哈佛的讲堂上,有这样一个事例:

美国著名黑人摄影师肯尼在出生时,只有半截身子。他在父母的精心照顾下,终于活了下来。渐渐长大的肯尼,不想成为父母永久的负担,他要自己照顾自己。

首先,肯尼学着用双手走路,靠胳膊的力量支撑身体。他在家里的楼梯,房间的木板墙上,钉着许许多多的把手,用以作为支撑自己的着力点。

肯尼家的楼梯虽然只有短短的17级,但是每爬两三级楼梯,他就大汗淋漓,需要休息一下。爬完17级楼梯,肯尼常常累得瘫在地上,大口大口地喘气。但他从不放弃,天天用这种方法锻炼自己的毅力和肢体活动能力。就这样,肯尼不仅能照顾自己,还帮着爸爸做家务:他会洗车,修剪草坪等等。后来,肯尼迷上了摄影,他每天用两只胳膊代替双腿,行走在大自然中,把身边的一切美景拍下来,和世人一起分享。

坚强的肯尼说:“上帝虽然少给了我两条腿。但我从不放弃自己。千万别对自己说‘不可能’。如果我可以做到,你一定也可以!”

每个人都可能承受痛苦,但痛苦带给人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有的人从中获取了坚强,最终获得了新生;有的人一蹶不振,最终被痛苦压垮。因此,哈佛的教授这样告诉学生,对痛苦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不一样的人生。痛苦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第32任总统。出生于纽约州海德帕克镇一富豪之家。从格罗顿公学毕业后,曾一度想进安那波利斯市的海军学院,将来当一名海军军官。但年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耐心地解释说,作为能够继承财产的孩子,不应该选择海军职业。因为那会远离家乡,并且生活艰苦。而学习法律,则能使一个人将来从事任何一种职业。于是罗斯福就进了哈佛大学。1900-1907年在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在纽约当律师。1910年当选为纽约州参议员。1913-1920年任助理海军部长。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利。

罗斯福在第一次竞选失败后,暂时退出政坛,一面重新整顿力量,准备东山再起;一面想进入经济竞争领域,一显身手。

然而在一次游泳时,双腿受了寒,引发了小儿麻痹症。两条腿完全不顶用了,他的背和腿痛个不停,好像牙痛放射到全身,肌肉像剥去皮肤暴露在外的神经,只要轻轻一碰就忍受不了。

除了身体上的痛苦,罗斯福还经受着精神上的折磨。他从一个有着“光辉前程”的年轻力壮的硬汉子,一下子成了个卧床不起、什么事都需要别人帮助照料的残废人,真是痛苦极了。在他刚得病的几天里,他几乎绝望了,以为“上帝把他抛弃了”。但是,他的奋力向上的精神并没有使他放弃希望。不久,尽管他一直受着痛苦的熬煎,却又以平时那种轻松活泼的态度跟埃莉诺和路易斯开玩笑了。他理智地控制自己,绝不把痛苦、忧愁传染给妻子和孩子们。他不准把他得病的消息传给正在欧洲的妈妈,

在治疗过程中,罗斯福紧密地和大夫配合。他坚毅勇敢,雄心勃勃,每天要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艰苦的锻炼。尽管这些锻炼对于他来说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罗斯福仍以顽强的毅力和乐观的态度坚持锻炼。

在再次竞选总统时,他对助选员说:“你们布置一个大讲台,我要让所有的选民看到,这个得了小儿麻痹症的人,可以‘走到前面’演讲,不需要任何拐杖。”

当天,他穿着笔挺的西裝,充满信心,从后天走向讲台,每个美国人深深感受到他的意志和十足的信心。就这样罗斯福当了总统,并且连任四届,成为美国最杰出的总统。

在罗斯福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父亲、家庭教师、皮博迪和朋友们对他的教育和影响使他养成了深沉的性格。情感不外露,因为它可能流露出内心的激动。他以坚韧不拔的精神承受病痛、困难和失败的折磨,自幼养成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悲观失望的性格。富兰克林想把自己天生的缺陷隐藏起来,把明显的弱点掩盖起来,把幻想中重大的但还模糊不清的想法埋在心底。他最明显的一个缺陷是他成长得晚。结果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一些令人不解的东西,他了解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但他不能准确说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他尽了最大努力来掩盖这种迟疑心理。当他在哈佛毕业时,他的深沉性格实际上已发展到了顶点。”的确,坚韧不拔的隐忍和深沉的性格,使他在日后面对来自未知领域的险恶挑战时,一次次藉此涉险过关,并显示出惊人的独创性和灵活性。

所以说,在遭遇不幸和痛苦的时候,我们不要一味地抱怨命运。因为痛苦不可预料,也无法避免,但是,仍有很多人选择了坚强面对。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生活乐观向上,以豁达的心去迎接痛苦的到来,最后,也是笑着与痛苦说再见。记住,不幸与痛苦都不能将你打倒,从容面对,胜利终将属于你。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

哈佛启示录。

哈佛教授泰勒·本·沙哈尔认为,痛苦,是我们的人生经验,会让我们从中学到很多。人生的成长和飞跃,经常发生在你觉得非常痛苦的时刻,经历痛苦也是一种财富。因此,我们就不必再害怕它。从容地面对,是战胜它的最好方法。

不要被困难吓倒。

不要被困难吓倒,用平常心来对待,往往能把问题解决得更好。因为在面对更多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我们不是输给了困难本身,而是输给了自身对困难的畏惧。

1796年的一天,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在两个小时内就顺利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17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然毫无进展。这位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吗?”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17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17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学生。

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位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当高斯不知道这是一道两千多年的数学悬案,仅仅把它当作是一般的数学难题时,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解出了它。高斯的确是天才,但如果当时老师告诉他那是一道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有解开的难题,结果可能是另一番情景了。

哈佛启示录。

当我们遇到困难,考虑的不应该是退缩,而是要知难而上,首先应该考虑如何解决问题,渡过难关。“船到桥前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困难只是纸老虎,不可能把我们逼上绝路。所以,我们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畏惧与退缩。只有坚持,我们才能远离失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