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最受读者喜爱的美文(2册)(选题报告1)
19927700000092

第92章 没有诚信就无法立足

文/佚名

商鞅本是卫国的没落贵族,他得知秦孝公求贤若渴,便来到秦国。秦孝公听商鞅谈论富国强兵之道后,很赞同他的变法主张。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但商鞅对老百姓不按新法办事有所顾虑,为了取信于民,商鞅就在国都咸阳的南门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柱,命官吏看守,并且下令:如果有谁能将此根木桩搬到北门,就赏他黄金20两。

当时围观的群众很多,但大家一是不明白官府是什么目的,二是不相信有这等好事,所以迟迟没人敢行动。商鞅听说后,心想,老百姓没人肯搬柱子,是不是赏钱太少的缘故呢!于是他重新下令:

把赏钱增加到黄金100两。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第三天,就有一个胆大的壮汉,半信半疑地把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马上召见了搬木柱的壮汉,对他说:“你能听从国家的法令,是个好百姓。”并立刻赏他100两黄金。这个消息一下传开了,举国轰动,大家都说商鞅有令必行,有赏必信。

第二天,商鞅公布变法令,虽然新法遭到一些贵族特权阶层的反对,但由于老百姓的支持,最终在秦国顺利地得到了推行。

美文感悟

一个人的诚信是言行一致,有诺必果;一个政府的诚信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一个人只有讲求诚信才能在社会上立足,一个组织、一个政府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