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迷糊男生范弥胡
1991900000003

第3章 糊涂老爸和他的糊涂画

现在,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下范弥胡的老爸吧。

范弥胡的老爸范胡图是个画家。

先别忙着“哇塞”,范胡图先生只是一个没有名气的小画家。连“三流”都称不上。甚至连“画家”都称不上。

至少在范弥胡出生以前是这样。

范弥胡的出世,改变了老爸的命运,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个大画家。

其实范胡图先生画画还是很勤奋的。为了画好一缕头发,他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老爸的座右铭是爱迪生的那句至理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他认为只要勤奋,没有干不成的事。所以老爸用无数勤奋先驱的事迹来勉励自己,可惜收效并不大,没有人仅仅因为一个画家勤奋而喜欢他的画。

其实,范胡图不知道爱迪生的这句话只是半句,后面还有一半。爱迪生的原话是:“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还要重要。”

“勤奋”这个词并不是无坚不摧的法宝,灵感才是最重要的。尚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范胡图坠入了“勤能补拙”的泥潭。数年以后,当儿子范弥胡从互联网上找到了爱迪生的原话时,范胡图才猛然醒悟:

“为什么偏要用勤来补拙呢?用勤去开发自己的长处多好!”

比如一个孩子本来是写作方面的天才,可家长和老师非要给他报特长班让他去练体育,还告诉他只要勤奋就能夺取世界冠军,他能成功吗?显然不能。

无数个爱迪生就是被这样错误的教育方法扼杀了。

其实范胡图的画技并不差,绝对不像儿子范弥胡那样画个耗子谁见了都夸你画的猫真不赖。范胡图的画可谓惟妙惟肖,画什么都和真的一模一样,比照片还有真实感。有一次为了测试自己的画技,范胡图画了一张邮票贴在信封上寄给自己,那封信顺利迷惑了邮局工作人员的火眼金睛,一路畅通无阻成功抵达彼岸。范胡图甚至坚信就算自己画钞票也能花出去。但他没敢。

可是,范胡图的画在一些专家和同行的眼中并不看好。有一位在美术界特德高望重特名声显赫的专家甚至这样公开评论范胡图的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胡乱图画而已!”数年后,当范胡图参加全国美术家大会坐在那位专家前排的时候,该专家满面羞愧的表情范胡图就是用后脑勺也看得清清楚楚。

说来你不信,改变范胡图命运的,是儿子范弥胡的一泡尿。

也许是受画家老爸的影响,范弥胡从出生起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连路都走不稳的那个年龄里,范弥胡没有纸笔颜料,又不会说话,只能哭着向老爸老妈索要。老爸老妈却听不明白他是在要画笔画纸,还以为他饿了,只是一个劲儿喂奶。无奈之下,奶饱饭足的范弥胡只能用自己身体原产的某种液体和固体代替颜料,用床单代替画纸来“作画”。

第二天,范胡图会在阳台上为范弥胡办“画展”。

范弥胡受到了画展的鼓励,于是更加卖力“作画”,而且比老爸还勤奋。老爸醒着的时候他在作画,老爸睡着了他还在作画。

路能走稳以后,范弥胡不再满足于仅仅在床单上“作画”,他要尝试一下老爸的感觉,在画纸上创作。

大概是因为经验不足,第一次在画纸上作画的范弥胡并没有选择原创,而是帮老爸“修改”了一幅画。

那幅画是老爸准备送去参加比赛的得意之作,颜料还没有干。范弥胡一时兴起,帮老爸补了“几笔”。

那幅画名叫《日出》。懂画画的人都知道,日出是很难画的,因为很难区分你画的到底是日出还是日落。但范胡图发挥了他高超的画技,把日出画得惟妙惟肖,是个人看了都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

范弥胡一泡尿,让那幅画变得连是太阳还是月亮都分不清了。

糟糕的是,范胡图并没有发觉儿子的“善举”。

这也是最幸运的。

第二天,范胡图没有仔细检查,就把《日出》混在其它九十九幅当中,一起寄给了“天才杯”全国青年画家大奖赛组委会。

范胡图参加美术大赛向来都像范弥胡现在的班主任石老师那样,爱搞“题海战术”。他认为只要自己的参赛作品多,获奖的可能性就会大。可惜参赛并不是买彩票。

大赛组委会的评委大多数和范弥胡是同一个级别的--连路也走不稳。他们戴着老花镜,用颤悠悠的双手举着一幅幅参赛作品,迷糊着眼睛端详一番,然后一边唉声叹气一边把它扔进垃圾桶--“枪毙”了!

就这样,范胡图的参赛作品被枪毙了九十九回。

还剩下最后一幅!

《日出》。

审阅范胡图作品的一个秃头评委不以为然地举起它,为了方便他已经把垃圾桶拉到了自己的右手旁边,只等着扫过这一眼就顺手让它回归到自己的同伴中去。

秃评委用不屑的眼光扫过了一眼。

他计划中的后续动作没有如期完成。

秃评委手不颤了,眼不花了,瞪得比画上的太阳(月亮?)还圆。

“天才!”秃评委忍不住吐出这两个字。

满屋子评委都被这两个字吸引了过来。大家都知道,秃评委向来说话特谨慎。如果他说“马马虎虎”,那就是“优秀”的意思;如果他说“还不错”,那就意味着见到了佳作。

而现在,他说的是“天才”!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听秃评委说过这两个字。

秃评委把范胡图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有人留意到,他在展示的时候把那幅画举过了自己的头顶,画上的太阳(月亮?)和他的秃头交相辉映。

一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了。

这才是真正的画!这才是真正的美术!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所有人都被那幅画吸引了,震撼了。

十分钟后,全体评委才缓缓回到现实中来。甚至个别抵抗力弱的评委从此落下了老年痴呆症的病根。

“哎呀呀,似日非日,似月非月,似升非升,似落非落!给人以无限联想,心旷神怡。”一个大胡子评委赞叹道。

“朦胧派!朦胧派的登峰造极之作呀!”另一个评委手舞足蹈。

“技巧也很独特,好像采用了一种特殊的颜料。”又一个评委说。

“我仿佛从画上闻到了一股自然的清香!”一个鼻子比较大的评委抽动着鼻头说。

那画上掺杂着范弥胡的童子尿。

在这些评委专家的眼中,一眼就能看明白画是次品,越看越看不懂的画才是极品。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幅画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看懂,那还要我们这些“专家”来干什么?而那些谁也看不懂的话,随便我怎么评论都可以反正没人懂,而既然没人懂我们却说自己懂,就意味着我们的水平技高一筹。

范胡图的这幅画原本画得很真实,很细致,很惟妙惟肖。是范弥胡的一泡尿冲混了画上的油彩,给它增添了“朦胧感”,从此入了这些评委的法眼。

“不用评了,这就是第一名。”评委会主席在进度还没到一半的时候就这样宣布。

没人反对。

“那第二名第三名呢?”秃评委提出疑义。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为难了。因为如果第一名和第二名水平相距太大的话,第二名会觉得这不是荣誉而是羞辱。

“画家的其他作品呢?”大胡子评委问道。

评委们智商都很高,一点就通。大胡子这么一说,众人当即醒悟,像淘金一样把所有的垃圾桶翻了个底朝天。

九十九幅已经被判死刑的画在刑场上被召唤了回来。

一个最年轻的评委捧着一幅《日落》看。

“怎么这些画有点……”他感觉这幅《日落》比刚才那幅《日出》差劲得多,差就差在这幅画画得太清晰了。

“这是上品呀!”大鼻子评委用两个鼻孔瞪他。

“对对对!”年轻评委赶紧纠正自己的错误观点,生怕被其他评委质疑审美观。

“我刚才真是犯迷糊了,连这些佳作也没看出来。”秃评委懊悔不已。

画家一旦有一幅画出名了,即便他走路的鞋印也会被看成经典。

就这样,只会“胡乱涂画”的范胡图一夜之间成了“著名画家”。

直到范胡图在电视上看到已经一塌糊涂的《日出》时,才意识到儿子范弥胡的“壮举”成就了他的名声。他激动地抱起范弥胡抛向空中再借住,由于过度兴奋差点儿把范弥胡送到了吊扇上。

范胡图高兴得三天没睡觉,然后又恶睡了三天。

“在这个世界上,真实的东西没人喜欢,越真实越不喜欢;模糊的东西才有人喜欢,越模糊越喜欢。”第七天醒来后,范胡图说了这样的话。

灵感!范胡图找到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都重要的灵感!

无数记者堵着范胡图的家门口,以能采访到他为荣。范胡图把这份荣誉给了一个平时放广告放得最少的一个电视台的记者。

“感谢我的儿子,没有他,我就没有今天!”范胡图面对摄像机这么说。他说的是真话,可惜大多数人都把它当成套话。

当范胡图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这段话被插播了六条广告后,气得把电视机都砸了。

范胡图终于明白了,以前自己不被认可不是因为画得不像,而是因为画得太像。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那些专家来说,欣赏连傻子都能看明白的画实在体现不出来自己的高智商。只有那些模模糊糊、糊里糊涂、谁看都看不懂的画,才能满足那些不懂装懂的专家的虚荣心--既然大家都看不懂,那么我就说我懂,就会显得我比你们都技高一筹。就好像一些作家写作时专用别人没听过的词、专说别人都听不懂的话,反倒能显得自己学问高。要是自己的用字用词和小学生课本里一模一样,岂不显得我没水平?

这是一个糊涂的世界。

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这四个字成了范胡图的新座右铭。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范胡图趁势又创作了十幅作品,一幅比一幅糊涂,一幅比一幅模棱两可。马上又引发了轰动。

后来,范胡图画的画就连他自己看了也说不清究竟是什么东西,反倒更引发了评论的浪潮。以“破解范胡图先生某画之谜”为标题的论文挤爆了学术期刊,以“探讨范胡图先生作品内涵”为主题的研讨会一场接一场地开,以“关于范胡图先生某画的不同见解”为辩题的大争论让很多人反目为仇。他的画法被命名为“糊涂画法”,他的画风被命名为“糊涂画派”,他的崇拜者被命名为“糊涂粉丝”……

人和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太有想象力了,他们能把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也想象出来。是福,也是祸。

看到那些专家们围着连范胡图自己都说不明白的画争论不休,范胡图想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

后来范胡图在辅导儿子学习语文课文的时候更加深刻领会到了这一点。语文书上经常会选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来提问:“课文里这句话这么写是什么用意?”“为什么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范胡图认为这种问题唯一的正确答案是“作者抽风”。可他不敢让范弥胡这么答题,因为如果这样答题会让老师抽风的。所以他只能像那些专家一样,装模作样教范弥胡分析什么主题内容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反正越故弄玄虚越正确。

就这样,在范弥胡的“鼎力相助”之下,范胡图先生从一个不起眼的小画家变成了一个名震四海的大画家。他成功的秘诀是:犯糊涂。

范胡图的性格也变得越来越糊涂,成了一个“糊涂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