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鲜视察后,麦克阿瑟一行亲眼看到了韩国军队不堪一击的现实情况,开战只有4天,10万人的正规部队中,只有1万人还能与总司令部保持联系,其余已不知去向。麦克阿瑟认识到:“韩国的军事力量已经耗尽……他们即使得到空军和海军的支援,也不可能阻止敌人的迅猛攻势。”他在6月30日给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的电报中提出建议,要“守住目前防线并在今后确保夺回失地的惟一办法,就是向朝鲜战场派出美国地面战斗部队……我建议立即派一个团的战斗部队增援上述至关重要的地区,如有可能,再从驻日部队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及早作好反攻准备。”当华盛顿正犹豫不决的时候,麦克阿瑟的建议促使杜鲁门总统下了决心。
6月30日,华盛顿给麦克阿瑟下达了第3号指令:可以派有限的地面部队到韩国,主要任务是确保通讯联络畅通,保卫釜山港和飞机场;可以用海、空军攻击北朝鲜,但不得接近中国和苏联边境。在随后召开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又批准了麦克阿瑟的要求:从驻日美军中抽调两个师的兵力投入朝鲜战场;同时决定,使用海、空军力量封锁北朝鲜海域。
当时,在日本只有11万人的美国占领军,其中大部分属于第8集团军,司令官是沃尔顿·沃克中将。该集团军下辖四个不满编师,即第1骑兵师,第7、第24、第25步兵师和7个防空营。麦克阿瑟接到指令后,立即命令由威廉·迪安少将指挥的第24步兵师出动。迪安在7月1日派出的先遣支队乘飞机到达釜山后,立即向北赶到190公里外的大丘前线;随后第24师主力部队于7月2日、3日两天陆续到达朝鲜,威廉·迪安少将担任所有地面部队的指挥官。
这时,韩国“陆军本部”已撤退到水源,并在汉江一线组织防御,等待美国援军到来,朝鲜人民军于6月30日开始,兵分多路同时强渡汉江,于7月4日攻占水源。7月5日在汉城以南50公里外的乌山地区,朝鲜人民军同美军第24师先遣支队交火,并迅速突破美军防线。美军在遭受到重大损失后,被迫仓皇撤退。美军第24师先遣支队指挥官史密斯中校曾经说过:“朝鲜人民军一见到我们,就会狼狈逃窜。”这种看法当时在美军中是普遍存在的。美军在朝鲜战争中的第一仗就遭到惨败,这使麦克阿瑟等人大为震惊。麦克阿瑟在向华盛顿报告时承认“北朝鲜军队可以和上次大战中任何优秀的军队相媲美”,他已经感到釜山阵地很难守住,要打赢朝鲜战争光靠第8集团军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他向华盛顿提出要再派一个拥有4~5个满员步兵师的集团军、1个空降兵团、3个坦克营以及增派飞机、军舰等要求,而且越快越好,以实现他海陆空立体作战和两栖登陆的作战方案。
在麦克阿瑟为争取增加兵力而伤脑筋的时候,华盛顿的一些决策人物都怀疑朝鲜战争可能是苏联“声东击西的一招”妙棋,目的是把美军牵制在亚洲,从而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力量。如果美国把过多的军事力量投入朝鲜半岛,那不是上了苏联的圈套吗。美国的战略重点毕竟还是在欧洲,所以对麦克阿瑟的增派兵力的要求未予答复。7月7日,在美国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的决议,7月8日,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人民军于7月7日发起大田战役,直逼锦江。麦克阿瑟又紧急调第25步兵师和第1骑兵师入朝。这时驻日本占领军只剩下第7师担任守备任务,兵力空虚。麦克阿瑟再次请求华盛顿增援,在信中毫不掩饰他的愤怒,使用强硬的措词,说如不给援兵,巴丹的悲剧就会重演……这次华盛顿有了答复,在强调欧洲军事地位的重要性后,答应满足他的部分要求,同意增派第2步兵师、第1陆战旅和3个坦克营归他指挥。这时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兵力已得到明显加强。麦克阿瑟任命沃克将军为驻朝美军总司令,统一指挥美军和韩国部队。
大田是朝鲜南方的战略要地,是韩国的临时首都。朝鲜人民军很重视这次战役,人民军总司令金日成亲临前线指挥。7月13日,人民军利用美军第25师刚到朝鲜还没有展开之际,发挥夜战、近战的优势,避开美国空军飞机的袭击,于夜间强渡锦江成功。同时,兵分三路迂回至大田城的南、西、北侧,7月19日完成了对大田的包围。20日拂晓,人民军开始对大田发起总攻,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美军第24师先用大炮轰击后,然后再用坦克开路,企图夺路突围,但退路已被切断。在白刃格斗中,美军装备优势起不了作用,结果美军遭到惨败,损失大炮200多门,坦克20余辆,有3万多人伤亡或被俘,连师长威廉·迪安少将都成了俘虏。第24步兵师实际上已被全部消灭了。在战斗中,美第25师和第1骑兵师被阻击在外围,未能发挥增援作用。对第24师的覆灭,麦克阿瑟非常心痛,但他不承认失败,而用花言巧语把这场灾难说成是一场卓越的狙击战,打得巧妙而且勇敢。
正在朝鲜人民军同美韩军队激烈交战期间,美国政府得到情报,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进攻台湾,以消灭逃到那里去的国民党残余部队。美国政府认为在这个时候,如果中国的国共两党交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因此于7月27日,命令麦克阿瑟将他的第7舰队部署在台湾海峡,以阻止那里可能发生的战争。杜鲁门总统也不再提“不干涉中国收复台湾”的立场,公然提出台湾地位未定的谬论,并推行“台湾中立化”政策。
“台湾中立化”政策受到共和党人的大肆攻击,他们说杜鲁门和艾奇逊先是“丢掉了”中国,现在又来束缚蒋介石的手脚,他们认为只要有了美国的援助,国民党就能“光复大陆”,重新夺回中国,为什么不放手让蒋介石去干呢!杜鲁门在压力下作出一些让步,同意向蒋介石提供军事援助,向台湾派出军事调查团,允许国民党飞机对大陆进行侦察,但不许空袭。
在这种形势下,麦克阿瑟认为有必要到台湾去同蒋介石磋商一些问题,给蒋介石鼓鼓气。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杜鲁门和艾奇逊都不知道),他于7月31日率一个由16人组成的盟军总司令部代表团前往台湾。他们分乘两架飞机出行,其中一架是“巴丹”。因为天气不好,飞机迟到了一个半小时,蒋介石亲自到台北机场候机厅里恭候。飞机降落后,麦克阿瑟同蒋介石握手时说:“您好,大元帅。感谢您到这来迎接我。”
麦克阿瑟同蒋介石进行了两天会谈,还由宋美龄出面举行了正式国宴招待他们。后来惠特尼写道:“大元帅在这样盛大的社交场合英语讲得十分蹩脚,但他的夫人作为女主人却光彩照人,这才弥补了一些遗憾。”
关于麦克阿瑟访问台湾一事,艾奇逊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们“大为吃惊地从8月1日的新闻报道中看到麦克阿瑟将军到了台湾,吻了蒋夫人的手,并同她丈夫举行了会谈”,艾奇逊还写道:“大元帅从台湾得意洋洋地宣称,由于我们能再次同老战友密切合作,胜利就得到了保证。”杜鲁门写道:“这一切意味着——许多报刊也这样认为——麦克阿瑟摈弃了我的使台湾中立化的政策,而他却热衷于一项更冒风险的政策。”
对于麦克阿瑟发表的不负责的言论,杜鲁门感到十分气愤。当麦克阿瑟了解到对他的一些批评或攻击言论后,他认为有必要“纠正”那些“错误言论”,因此发表了一个声明。在声明中,他说了许多向政府挑战的话。这些话更气得杜鲁门暴跳如雷。在1945年6月,杜鲁门刚上台不久,他就在考虑,“对那个趾高气扬、权势很大的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先生究竟该怎么处理。”杜鲁门还说过:“我们居然不得不派这个自命不凡的老顽固出任要职,真是太令人遗憾了。我真不明白,罗斯福当年为什么不把温赖特调出来,而让麦克阿瑟去为国捐躯。”
在当时,一气之下杜鲁门完全可以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也许是顾忌到他有非常高的威信,杜鲁门表现出极大的克制。8月4日,他派出助手艾夫里尔·哈里曼前去东京,向麦克阿瑟解释美国的政策,并征询他对远东问题的看法。杜鲁门还让国防部给麦克阿瑟发去一份措词强硬的电报:“为了国家的利益,决不允许美军采取可能引发全面战争的任何行动。”
哈里曼在东京同麦克阿瑟会晤后,在一份备忘录里向杜鲁门报告说:“麦克阿瑟认为我们对待蒋的态度是粗暴而又轻率的,这样做并没有改善我们的国际地位……关于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和如何对待大元帅问题上,我们仍有意见分歧。他答应按总统指示精神行事,但不是心悦诚服的……作为军人,他服从总统的命令。”对此,杜鲁门很不放心,8月13日,又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发去一份指令:未经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不得在台湾派驻美军。
麦克阿瑟访台风波刚刚平息,半个月后,他又惹出事端。8月17日,麦克阿瑟接到“第51届全国参加对外作战老兵大会”的邀请,请他到芝加哥参加大会并发表讲话。他没有去参加会议,却给大会发去了一封供宣读的信。麦克阿瑟在信中谈到:“台湾若落在敌对国家的手中,那它就好比成了一艘位置理想,可以实施进攻战略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和潜艇支援舰,依靠它,就可以挫败冲绳和菲律宾友军的防御或反攻作战行动……那些鼓吹太平洋绥靖政策和失败主义的人提出这样乏味的论点。如果我们去保卫台湾,我们就会失去亚洲大陆。没有比这毫无价值的说教更荒谬绝伦的了。说这些话的人不了解东方。东方人尊重和服从富有进取心的,坚定有力的领导人,而最蔑视那些胆小怕事和优柔寡断的领导人,这就是东方人的心态,可惜他们不能理解。”
这一信件原准备在8月28日发表,但在8月26日就透露给了新闻界。杜鲁门和艾奇逊得到消息后感到非常吃惊和恼怒。杜鲁门后来写道:“他从台湾的立场出发,要求实行一项军事侵略政策……我毫不怀疑,全世界读到这封信都会这样理解,而这封信的本意也一定是这样的。”杜鲁门还写到:“我曾认真考虑过解除麦克阿瑟将军远东战区司令官的职务,由布莱德雷将军接替。我将只让麦克阿瑟继续指挥对日本的占领,把朝鲜和台湾从他手中拿过来。但经过仔细斟酌后,我决定不走这一步。这样做势必要把他降级,而我无意伤害麦克阿瑟将军本人。”
经过研究,杜鲁门认为命令麦克阿瑟正式“收回”那一发言,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这样做虽然无法阻止它的传播,但至少可以明确表明华盛顿不同意信件的内容。
8月26日,华盛顿向麦克阿瑟发去了不同寻常的命令:“美国总统指示你撤回致‘全国参加对外作战老兵大会’的信件,因为信中关于台湾的一些提法与美国的政策和在联合国的立场是相对立的。”麦克阿瑟接到命令后“感到极为惊讶”,他向国防部长路易斯·约翰逊提出抗议,说:“以这种方式撤回发言是一严重错误,何况信中表达的观点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华盛顿没有让步,麦克阿瑟被迫正式收回了那封信。
5仁川登陆向北进犯
朝鲜人民军在歼灭美军第24师并占领大田后,乘胜向金泉、大丘方向追击,接连摧毁美韩军队的一道道防线,直向洛东江逼近。美军已成惊弓之鸟,司令官沃克将军在人民军强大的压力下,准备退守洛东江防线,并准备把他司令部由大丘迁往釜山。麦克阿瑟得知这一情况后,感到战区局势极其危险,遂与参谋长阿尔蒙德一起飞往朝鲜,在大丘与沃克将军一起商讨对策。麦克阿瑟强调必须停止撤退,以保证下一步战役计划的实施。沃克根据这一指令,于7月29日赶到第25师师部所在地尚州,在向部队训示时,他说道:“我们现在是为争取时间而斗争。不容许以战场准备或其他任何理由再向后退。我们的后方再也没有可退守的防线了……”尽管沃克下达了死守的命令,但他的部队还是敌不住人民军的进攻而纷纷败退,沃克无奈只得于8月1日下令退守洛东江防线。
洛东江防线是利用洛东江主流河道和倭倌至盈德之间的高地群紧急构筑的工事,在大丘、釜山外围构成了一个长方形的外围防线。在这个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的防御圈内,随着增援部队的到达,美韩军队总兵力已近17.6万人,人民军的兵力仅有9.8万人。人民军在8月8日向洛东江防线发起进攻,曾一度强渡洛东江;侧翼部队沿东海岸推进到浦项。由于美军掌握着绝对的制空权,防守兵力和武器装备又都占有很大的优势,双方战场争夺激烈。
人民军的战略目标是,乘美军在釜山一线站稳脚跟之前抢先赶到那里,解放全朝鲜实现祖国统一。虽然与敌人相比兵力相差悬殊,漫长的补给线又受到美军飞机的狂轰滥炸,造成军需品供应极端困难,人民军还是于8月31日发起了釜山战役,并再次强渡洛东江,向美韩军的防线发起冲击。美韩军队占据有利的地形和坚固的工事进行顽抗,双方多次进行激烈的阵地争夺战。一些阵地几易其手,胜负难分,双方在战场呈现出胶着状态。
当时美韩军队陷入困境,沃克将军要想发动决定性的进攻以打破包围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如何摆脱困境呢?麦克阿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作战方案:在敌人大后方实施一次水陆两栖和空降协同的登陆行动,这样就能从背后切断人民军补给线,把人民军围困在两栖登陆部队与守卫釜山阵地的第8集团军之间。当一支强大的美军突然出现在后方时,朝鲜人民军不得不回过来进行反包围战,这样既可以解釜山之危,又可以使人民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这一作战计划,不禁使人们想起麦克阿瑟指挥美军在莱特岛实施的奥莫克登陆行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出色的计划,但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兵力严重不足。朝鲜战争正赶上美国处于削减军备的时期。陆军、海军和陆战队都只有很少的作战部队。麦克阿瑟没有被困难吓倒,他设法说服参谋长联席会议给他派来了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陆战师。此外,麦克阿瑟还命令重建驻日本的第7步兵师,该师已抽调人员去接替釜山的环形防御。这个师补充了从朝鲜运到日本的8000名韩国部队后,便达到了满员。通过这种方式,麦克阿瑟拼凑起一支足以进行两栖登陆的军队。由于参谋长们不同意派出驻在美国的伞兵,这样空降作战计划就取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