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野外生存之旅
19901900000015

第15章 植物

四、看云识天气

一、植物

我们到野外,不论是穿越丛林,攀爬峭壁,还是拍摄野生动物和植物,我们都是去领略自然带给人们的情趣。下面就介绍一些常见的,可食用和不可食用的植物。

在野外进行旅行、探险等活动时,多数人在吃了几天方便食品后便觉得胃口大倒,于是往往利用大自然众多的野菜来烹调出美味佳肴。还有在遇特殊情况时,如粮食补给断绝,野菜就成为了主要的应急食物。然而常常有许多有毒的野菜混杂在可食野菜里面,给采食者带来了极大的危险。

(一)常见的有毒植物

槐树,路旁常种此树,生食用叶子和果实,会引起肠胃炎。

刺槐,生食用叶子和果实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水仙,全株有毒。球根毒性特强,食用会引起头痛、恶心和下痢。

夹竹桃,树皮和树叶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眼花。

秋海棠,含有酸味,食用会引起恶心致死。秋海棠类都有毒。

樱草类植物,根茎有毒,食用会引起恶心和下痢。

狼毒草,又名断肠草。株高0.5~1尺,根浅黄色,有甜味。叶片呈线形,花黄色或白色,也有紫红色。全棵有毒,根部毒性最大。吃后呕吐、烧心、腹痛不止,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老公银,又名蛇床子、野胡萝卜。根在幼苗时为灰色,长大后成浅黄色,像胡萝卜,叶柄黄色。老公银的幼苗和老鸹筋的茎发红,无臭味;而老公银的臭味很大,叶和根都有剧毒,吃后会造成死亡。

苍耳子,又名耳棵,生长在田间、路旁和洼地。三四月份长出小苗,幼苗像黄豆芽,向阳的地方又像向日葵苗;成年后粗大,叶像心脏形,周围有锯齿,秋后结带硬刺的种子。全棵有毒,幼芽及种子的毒性最大,吃后可造成死亡。

曲菜娘子:冬季根不死,春天出芽,长出小苗。叶狭长较厚而硬,边有锯齿,大部分叶子贴着地面生长,秋后抽茎,高0.5~1尺多。籽很小,上有白毛。幼苗容易和曲菜苗相混,但曲菜叶较宽而软,锯齿也不明显。吃了曲菜娘子脸部会变肿。

毒芹:又叫毒芹菜、白头翁、毒人参,生长在潮湿的地方。叶像芹菜叶,夏天开折花,有恶臭。全棵有毒,花的毒性最大,吃后恶心、呕吐、手脚发冷、四肢麻痹,严重的可造成死亡。

野生地:又名猪妈妈、老头喝酒。春天开紫红色花,有的带黄色,花的形状像唇形的芝麻花。根黄色,叶上有毛,有苦味。吃后吐、泻、头晕和昏迷。

此外,还有曼陀罗(山茄子)、毛茛(猴蒜)、天南星(蛇玉米)、红心灰菜(落黎)、石蒜(野大蒜)等,都有毒不能食用。

(二)可食用的植物

1.石榴

石榴,原名安石榴。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7米;小枝圆形,或略带角状,顶端刺状,光滑无毛。叶对生或簇生,长倒卵形至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8厘米,宽1~2厘米,顶端尖,表面有光泽,背面中脉凸起;有短叶柄。花1至数朵,生于枝顶或腋生,有短柄;花萼钟形,橘红色,质厚,长2~3厘米,顶端5~7裂,裂片外面有乳头状突起;花瓣与萼片同数互生,生于萼筒内,倒卵形,稍高出花萼裂片,通常红色,也有白、黄或深红色的,花瓣皱缩,因单瓣、重瓣的不同,而有几个变种,如白花石榴、黄花石榴、复瓣白花石榴、重瓣红花石榴等,花期6~7月,果期9~10个月。

石榴原产波斯(今伊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传入我国。“何年安石国,万里贡榴花。迢递河源边,因依汉使搓。”据晋·张华《博物志》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国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石榴的果实可供食用;果汁可酿酒;果皮及根皮有收敛止泻、杀虫作用,也可作黑色染料;叶炒后可代茶叶。

2核桃

核桃,落叶乔木,高达35米,树皮灰白色,浅纵裂,枝条髓部片状,幼枝先端具细柔毛;两年生枝常无毛。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小叶5~9片,稀有13片,椭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顶生小叶通常较大,长5~15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或楔形,有时为心脏形,边缘或有不明显钝齿,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仅脉腋有微毛,小叶柄极短或无。果实球形,直径约5厘米,灰绿色。幼时具腺毛,老时无毛,内部坚果球形,黄褐色,表面有不规则槽纹。

3.沙棘

沙棘落叶灌木或乔木,高5~10米,具粗壮棘刺。枝幼时密被褐锈色鳞片。叶互生,线性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钝尖,下面密被淡白色鳞片,叶柄极短。花先叶开放,花小,淡黄色。果为肉质花被筒包围,近球形,橙黄色。花期3~4月,果期9~10月。生于河边、高山、草原。

沙棘果实营养丰富,据测定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脂肪酸、微量元素、亚油素、沙棘黄酮、超氧化物等活性物质和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沙棘果实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果汁、果酒、果酱、果脯等。另外,沙棘还有非常高的食疗价值。

4.榆钱

榆钱是榆树的果实,当春暖花开之际,榆树枝头会生长出一簇簇状如铜钱的嫩绿果实,人们把它叫榆钱。榆钱也是餐桌上的一道好食品。北方农民吃榆钱能吃出许多花样来。

榆钱汤:把榆钱洗净,去除杂质,放入水中煮沸。届时搅进鸡蛋白,洒进少许香油和味精。盛入碗中,白绿相间,十分悦目,闻之清香,食之滑润可口。榆钱糕:把洗净的榆钱跟面粉、食糖或食盐配在一起,做成蛋糕状,放入笼屉中蒸15分钟,香糯宜人。榆钱羹:把榆钱与玉米面或小麦面和食盐放在一起加水搅成糊状。锅里水烧开后,将其徐徐倒入锅中,边倒边用筷子在锅里按一个方向搅动,等水再次煮沸即可停火食之。

榆钱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磷、钙、铁和维生素A等成分。

5.刺嫩芽

刺嫩芽,又叫刺龙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刺嫩芽可做菜、做汤,也可腌渍加工成罐头,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具有补气、活血、利湿、止痛、补肾等作用。

6.椿菜

椿菜,又名香椿芽,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椿菜中含蛋白质9.8克,钙、磷、维生素c的含量在蔬菜中均名列前茅。还含脂肪、粗纤维、铁、胡萝卜素、尼克酸以及香椿素,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食之鲜美可口。

香椿的吃法很多,可凉拌、可炒、可煎,还能腌着吃。椿菜还可入药。古医书记载,椿菜性寒,具有涩肠止血、健胃理气、杀虫固精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椿菜煎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和杀菌作用。民间有椿菜治病的验方:椿菜烫后用酱油拌食,能开胃、去气滞;与粳米、麻油制成椿菜粥,可治肠炎、痢疾、痔肿等等。

7.荠菜

荠菜,又叫地菜、清明草等。荠菜作为一种野菜深受人们赞颂。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名句。荠菜营养丰富,据化学分析,每千克菜中含蛋白质424克,糖类18克,脂肪3.2克,粗纤维11.2克,磷0.58克,钙3.36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铁、钾、锰、镁等元素;它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它的蛋白质含量在叶菜、瓜果类蔬菜中数一数二,胡萝卜素含量与胡萝卜不相上下,维生素c含量比西红柿还高,无机盐中的钙、铁、锰、钾等的含量也都较高。

荠菜不但营养价值高,有独特的美味,而且还有很好的药用作用。

8.山菜之王——蕨菜

蕨菜,民间也叫皋头菜或如意菜,属凤尾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先开花后生叶,分布于我国境内凡有山林之处的广阔地域里。据植物学家确定,蕨类植物是两亿多年前在古生代二垩纪就有的植物,所以有人誉蕨菜为古老的山菜王。据陆矶《诗经》注云,周秦时代,蕨菜被当作祭品,而今蕨菜不仅是山里人喜爱吃的山野菜,也是城里人的美味佳蔬。据分析,每100克蕨菜中含水分86克、蛋白质1.6克、胡萝卜素1.68毫克、抗坏血酸35毫克、脂肪0.4克、纤维素1.3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0.4克、钙24毫克、铁0.7毫克,可在人体内产生50千卡的热量。蕨菜制成菜肴,其味鲜美清香,沁人肺腑,风味独特。

9.天然抗生素——马齿苋

马齿苋是一种古籍上早有记载的对人类有贡献的野生佳蔬。它叶青、梗赤、花黄、根白、子黑,故又称五行草。由于它鲜食干食均可,作草当粮都行,而且有着很好的医疗作用,因此我国民间又叫它长寿菜、长命菜。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马齿苋含有大量去甲基肾上腺素和多量钾盐,含有丰富的二羟乙胺、苹果酸、葡萄糖、钙、磷、铁,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经常食用马齿苋,不仅可以补充身体营养,而且绝无增高胆固醇之忧,实为天然佳蔬良药。

马齿苋除可作蔬菜食用外,由于它肥嫩多汁,性寒味酸,具有清热利湿、止痢消炎、解毒疗疮等功效,因此也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经药理实验证实,它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种细菌都有较强抑制作用,素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称。在夏秋之季,可用它治疗的病症有:肠炎、痢疾、尿血、尿道炎、湿疹、皮炎、赤白带下,各种痈肿、疮疖、乳痛、痔疮出血、毒蛇咬伤以及肺结核等。

10.早春佳蔬——薄菜

薄菜为香蒲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又名蒲笋、蒲草等。它的形状和特征《咏蒲》诗描绘得非常清楚:“离离水上蒲,结水散为珠。间而秋菡萏,出入春凫雏。初萌实雕俎,暮蕊朵椒涂。所悲堂上曲,遂乐黄金躯。”薄菜野生于河旁、塘边及浅水滩上。

薄菜还被称为“抗金菜”,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南宋末年,粱红玉独自在湖边饮啃起薄菜来,居然又嫩、又甜、又脆、又香,随即命部下掘取代粮,终于挫败了来犯的金兵。薄菜,在我国的食用历史也很悠久,《诗经》中有“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记载,《周礼》中也有“加豆之实”的叙述,意思说盘中装的蒲菜和肉酱。现在人们食用蒲菜时一般取蒲的嫩根茎,剥皮浸泡,次日即可食用。可以炒、炖,可以作馅,也可以炖肉、做汤,荤素皆宜。据营养学分析,蒲菜全草含多量维生素B(1下标)、B(2下标)和c等,具有散风湿,开心窍等功效。

11.野菜良药——马兰头

春天,马兰头在路边旷野破土而出,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也点缀着我们的餐桌,带来营养与健康。明李时珍曾云:“马兰,湖泽卑湿处甚多,二月苗赤茎白根,长叶有刻齿,南人多把其晒干,为蔬及馒馅。”可见人们食用马兰由来已久。

马兰之所以成为餐桌上的佳蔬,不仅因其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除蛋白蛋、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外,还含有较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其多种营养成分含量高于西红柿。每100克马兰中含钙45毫克、磷69毫克、铁6.2毫克、钾513毫克,含量超过菠菜,且马兰较菠菜草酸含量低,钙、铁吸收好。此外,维生素A原含量与胡萝卜相等,维生素c含量与柑橘类水果的平均值也相近。

马兰既是佳蔬,又可入药。祖国医学认为,马兰性味辛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消肿的功效,可用以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疖、淋浊等症。

12.补血佳品——苋菜

苋菜是一种开绿白色小花的野菜,俗称“人青草”,春夏之季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野生,而食用则以春天所发的嫩叶为佳。苋菜生长较快,每当春雨过后,或在房前屋后,或在路旁场边,娇嫩的幼苗便星星点点贴地而生。这时摘其嫩叶入馔,清香嫩滑,食之润口,可谓春季的一味上乘珍馐。

苋菜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有较多的氨基酸等。苋菜的蛋白质、脂肪、钙和磷含量都比较高,红苋菜所含的铁比菠菜还多。近代医学介绍,苋菜由于含铁及钙质较多,是贫血患者、婴儿手术后及骨折病人食用的佳蔬之一。特别是贫血患者,更适宜较多食用。因苋菜中的铁、钙由于没有草酸的干扰,其利用率较高,没有副作用,有利于血液的合成与再生。

苋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誉为“补血菜”、“长寿菜”,可明目除邪、通窍,利大小肠,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抗菌止痢、消炎退肿的功效,可用于治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扁桃体炎、尿路感染、便秘、血吸虫病、丝虫病、甲状腺肿、子宫癌等症,外用可治蜈蚣、蜂蜇伤等。

苋菜可以长吃,但不宜一次吃得过多,否则易引起日常性皮炎,消化不良、腹满、肠鸣和大便稀薄者要少吃或暂时不吃为好。

13.春菜第一美食——韭

韭,又叫韭菜,古称长生韭、超隅草,有人称它为“春菜第一美食”。

在春寒料峭、百“蔬”萧条的早春,民间早有“黄韭试春盘”之食俗了。韭菜入馔,既可作主料,又可作配料。作主料,可单炒,也可焯水后凉拌,色绿质嫩;作配料,可与很多动物性原料组配,宜于炒、爆、熘等烹调方法;作调料,香味四溢。在面食中,可做包子、水饺、馄饨等面点小吃的馅心。韭菜苔,质地脆嫩,单炒、凉拌或与它组配均可。韭菜花可腌制。韭黄可作主料,也可作配料,或作水馅、春卷的馅料。韭菜成为百姓家庭素食的佳蔬,它不仅质嫩味香,而且营养丰富,食疗价值高。它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原,还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维生素c、纤维素、挥发性油和硫化物等。中医药古籍《本草拾遗》说:“此物最温而益人。”《本草经集注》道:“生则辛而行血,熟则甘而补中、益肝、散滞、导淤。”故日常适当多吃韭,不仅可治跌打损伤、噎膈反胃、鼾衄吐血、胁肋疼痛等症,且能补肝肾,暖腰膝,兴阳道。此外,韭含有大量维生素A原,有润肺、护肤、防治风寒感冒及夜盲症之功。富含的挥发油及硫化物,有增食欲、杀菌毒之利。民间食疗方中,捣鲜韭汁,温开水冲服,治胃肠炎;大量吞食成条煮软的韭菜,能防止便秘,治疗误吞金属异物,但有虚热、消化不良者宜少吃。

以往,野菜是穷苦人度荒的食物,而今,野菜堂而皇之地上了席面。且不说这些野菜由于野生,免遭化肥、农药的污染,更重要的是许多野菜含有丰富的营养,且有药用功能。

14.地菜

地菜,被人称作灵丹草,是“天然之珍”。阳春三月或再早一点,野地里就拱出了一簇簇的地菜。趁嫩采摘回来,可以制成多种鲜美的食品。凉拌地菜:把洗净的地菜在开水里过一道,放一点粉丝,拌以适量的食盐、味精、香油,清凉爽口,色、香、味俱佳。地菜饺子:是饺子家族中的极品,在南方每年清明前后吃地菜饺子已成了一种风俗。把洗干净的地菜切碎,配以少量炒鸡蛋和虾仁,成为三鲜馅饺子,香而不腻。地菜煮鸡蛋:选一些开了花的地菜,置于冷水中和鸡蛋一起煮,煮熟后吃鸡蛋,喝水,清心明目。

地菜不仅味道鲜美,还有益于人的健康。地菜含有蛋白质、钙、铁、磷等多种元素,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c。而且对内出血症和泌道系统结石、肾炎、水肿、胃病、痢疾、肠炎等都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15.婆婆丁

婆婆丁,又名蒲公英,它的花粉含有维生素、亚油酸,枝叶中则含胆碱、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婆婆丁的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利尿,具有抗菌的作用,能激发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利胆和保肝的作用。

婆婆丁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可拌海蜇皮、炒肉丝;还能配着绿茶、甘草、蜂蜜等,调成一杯能够清热解毒、消肿的婆婆丁绿茶。

16.苦菜

苦菜又名苦苣菜,茎呈黄白色;叶片为圆状披针形,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花鲜黄色。苦菜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磷、钠、铁等元素,能清热、消肿、化淤解毒、凉血止血。

苦菜嫩叶可采食,生吃略带苦味,用开水烫一下制熟,苦味可除。苦菜可炒肉、做汤,或加些大豆粉做成小豆腐吃,亦可沸水烫后蘸面酱食用,或做麻酱拌苦菜、苦菜粥等。

17.橘梗

橘梗又叫明叶菜、和尚帽,其枝端能开出蓝色的小花。我们平常吃的都是橘梗根,它有祛痰镇咳、镇痛、解热、镇静、降血糖、消炎、抗溃疡、抗肿瘤和抑菌的作用。

水芹菜,又叫水芹、河芹。水芹菜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在沼泽地或湿地,它的嫩茎及叶柄供作蔬菜食用。水芹菜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其中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具有清洁人的血液,降低人的血压和血脂等功效,既是食用又是药用的高档无公害草本蔬菜。水芹菜生长在低洼的水田里,基本不需要治虫,属于纯天然无公害绿色蔬菜。水芹菜的生长期较长,秋冬春都可以随时采收,既可以凉拌食用,也可以与其他荤菜炒煮,亦可做海米炝水芹、水芹炒肉丝、水芹羊肉饺、水芹拌花生仁等。

19.小根蒜

小根蒜,又名薤白、小根菜,呈不规则卵圆形,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它的茎叶长得很像蒜,也有葱、蒜的味道,主要吃法有小根蒜拌豆腐、小根蒜白木耳粥、小根蒜炒鸡蛋等。

20.薄荷

薄荷,又叫薄荷菜,可作药用亦可食用。薄荷是散风解热药,它所含的薄荷油是药用的有效成分,常用于防治伤风感冒、咽喉疼痛等。炎热的夏日,薄荷是防暑降温的佳品。薄荷可做薄荷粥、鲜薄荷豆腐、薄荷鸡脯肉等。

采摘野菜时请千万注意:第一,并不是什么野菜都可以吃,就是可以吃的野菜也有季节限制,有的野菜还有毒。所以,采摘时一定要认真鉴别,没有把握的不要吃。第二,要到广阔的山地或田野去采摘,城市工厂附近、废水沟旁的野菜很容易被污染,不要采吃。

二、菌类

(一)采食茵类始终应遵循的原则

1.避开长有白色菌褶,茎基部有菌托(环状附着圈)以及带菌环茎上的真菌。伞状真菌中任何切开的伤口处菌肉变黄的种类都不要食用。

2.避开任何正发生腐败的真菌。除非能确认是可食种类,否则扔掉。

3.误食毒菌后,应尽快设法排除毒物,除可用温盐水灌肠导泻外,对中毒后不呕吐的人,还要饮大量稀盐水或用手指按咽喉引起呕吐,用1%的盐水或浓茶水反复洗胃,以免机体继续吸收毒素。

可食性野生植物和菌类虽比栽培蔬菜营养价值高,但千万不要以身试毒,在分不清有毒没毒的时候最好放弃。

毒蘑菇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毒伞(又称蒜叶菌、鬼笔鹅膏、绿帽菌)、褐鳞小伞、白毒伞、黑包脚伞、内绿菌、褐脚伞、残托斑毒伞、鬼笔。毒蘑菇一般生长在腐烂的物品上,形状特殊,有的像小笔、小伞,而且颜色鲜艳,有白色、红色、黄色。上述8种蘑菇均都含有剧毒。

值得一提的是,蘑菇的颜色、外形、生态等特征与其毒素关没有必然的联系。民间有许多关于毒蘑菇和可食蘑菇的识别方法,这些方法经鉴别无一条完全靠得住。因此广大山友在采食蘑菇时,应分外小心,若有疑虑拿不准是否有毒,则坚决不采、不食,以免发生不测。

(二)常见菌类

1.赭红拟口蘑

赭红拟口蘑,又称赭红口蘑,子实体中等或较大,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菌盖直径4~15厘米。菌褶带黄色,弯生或近直生,密,不等长,褶缘锯齿状。菌肉白色带黄,中部厚。菌柄细长或者粗壮,长6~11厘米,粗0.7~3厘米,上部黄色下部稍暗具红褐色或紫红褐色小鳞片,内部松软后变空心,基部稍膨大。夏秋季生于针叶树腐木上或腐树桩上,群生或成丛生长。分布于我国台湾、甘肃、陕西、广西、四川、吉林、西藏、新疆等地。

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后,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

2.白毒鹅膏菌

白毒鹅膏菌,子实体中等大,纯白色。菌盖初期卵圆形,开伞后近平展,直径7~12厘米,表面光滑。菌肉白色。菌褶离生,稍密,不等长。菌柄细长圆柱形,长9~12厘米,粗2~2.5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内部实心或松软,菌托肥厚近苞状或浅杯状,菌环生柄之上部。夏秋季分散生长在林地上。分布于我国河北、吉林、江苏、福建、安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山西、广西、广东、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此菌极毒,毒素为毒肽和毒伞肽。中毒症状主要以肝损害型为主,死亡率很高。

3.细环柄菇

细环柄菇,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直径3~7厘米,初期半球形,后呈扁平且中部凸起,污白色,中央有褐色鳞片,向边缘有短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离生,稍密。菌柄柱形,向下渐长,长4~8厘米,粗0.3~0.6厘米,白色,菌环以下有絮状或毛状鳞片,质脆。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苏、云南、广东、香港、青海、新疆和西藏等地。可食用,但有人认为有毒,不宜随意采食。

4.毛头鬼伞

毛头鬼伞,又称鸡腿蘑(河北、山西)、毛鬼伞。子实体较大。菌盖呈圆柱形,当开伞后很快边缘菌褶溶化成墨汁状液体。菌盖直径3~5厘米,高9~11厘米,表面褐色至浅褐色,随着菌盖长大而断裂成较大型鳞片。菌肉白色。菌柄白色,圆柱形,较细长,且向下渐粗,长7~25厘米,粗1~2厘米,光滑。春至秋季在田野、林缘、道旁、公园内生长,雨季甚至可在毛屋顶上生长。此菌有时生长在栽培草菇的堆积物上,与草菇争养分,还抑制其菌丝的生长。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内蒙古自治区、甘肃、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该蘑菇一般可食用,但含有苯酚等胃肠道刺激物,还含有腺嘌呤、胆碱、精胺、酪胺和色胺等多种生物碱以及甾醇脂等。食后可能引起中毒,与酒类如啤酒同吃容易引起中毒。

5.半卵形斑褶菇

半卵形斑褶菇,子实体一般中等。菌盖直径一般4厘米,有时可达8厘米,近圆锥形、钟形至半球形,顶部有的略带土黄色,光滑而黏,有时龟裂。菌肉污白色。菌褶初期灰白,后期呈现灰黑相间的花斑,直生,稍密,长短不一。菌柄圆柱形,长10~25厘米,粗0.4~1.2厘米,白色至污白色,顶部有纵条纹,菌环以下渐增粗,内部松软变空心。菌环膜质生柄之中、上部。夏秋季在草地林中空地牛、马粪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台湾、甘肃、陕西、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多见于高山牧场。此种在青藏高原的松潘地区草地多见,而在内蒙自治区的草原却未发现。此菌有毒,中毒后可引起幻觉反应。

6.粪锈伞

粪锈伞,子实体一般较小。菌盖近钟形,半膜质,表面黏,光滑,中部淡黄色或柠檬黄色,有皱纹,向边缘渐变为米黄色,直径2~4.5厘米,边缘有细长条棱,可接近顶部。菌肉很薄。菌褶近弯生,密或稍稀,窄,深肉桂色,褶沿色淡。菌柄细长,柱形,长5~10厘米,粗0.2—0.3厘米,质脆,有透明感,光滑或上部有白色细粉粒,污黄白色,空心,基部稍许膨大。春至秋季在牲畜粪上或肥沃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四川、云南、江苏、湖南、青海、甘肃、陕西、西藏、福建、广东、新疆等地。

此菌怀疑有毒,不可食。

7.臭黄菇

臭黄菇,又称鸡屎菌(广西)、油辣菇(四川)、黄辣子、牛犊菌(广西)、牛马菇(福建)。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土黄至浅黄褐色,表面黏至黏滑,边缘有小疣组成的明显的粗条棱。菌盖直径7~10厘米,扁半球形,平展后中部下凹,往往中部土褐色。菌肉污白色,质脆,具腥臭味,麻辣苦。菌褶污白至浅黄色,常有深色斑痕,长短一致或有少数短菌褶,弯生或近离生,较厚。菌柄较粗壮,圆柱形,长3~9厘米,粗1~2.5厘米,污白色至淡黄色,老后常出现深色斑痕,内部松软至空心。夏秋季在松林或阔叶林地上群生或散生。分布于我国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甘肃、陕西、西藏等地。

此菌在四川等地被群众晒干、煮洗后食用,但在不少地区往往食后会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病症,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精神错乱、昏睡、面部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等症状。一般发病快,初期及时催吐可减轻病症。

8.粉红枝瑚菌

粉红枝瑚菌,又称珊瑚菌、扫帚菌、刷把菌(四川)、鸡爪菌、则梭校(西藏)、粉红丛枝菌。子实体浅粉红色或肉粉色,由基部分出许多枝,形似海中的珊瑚。子实体高达10~5厘米,宽5~10厘米,干燥后呈浅粉灰色。每个分支又多次分叉,小枝顶端叉状或齿状。菌肉白色。多生于阔叶林中地上,一般成群丛生在一起。此菌与山毛榉等阔叶树木形成外生菌根。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甘肃、四川、西藏、安徽、云南、福建等地。

粉红枝瑚菌不宜采食,食后往往中毒,但经煮沸、浸泡、冲洗后可食用。中毒症状为比较严重的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

9.皱柄白马鞍菌

皱柄白马鞍菌,又称皱马鞍菌。子实体较小。菌盖初始马鞍形,后张开呈不规则瓣片状,2~4厘米,白色到淡黄色。子实层生菌盖表面。柄白色,圆柱形,有纵生深槽,形成纵棱,长5厘米,粗2厘米。在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可食用,味道好。

10.黑马鞍菌

黑马鞍菌,子囊果小,黑灰色。菌盖直径1~2厘米,呈马鞍形或不正规马鞍形,边缘完整,与柄分离,上表面,即子实层面黑色至黑灰色,平整;下表面灰色或暗灰色,平滑,无明显粉粒。菌柄圆柱形或侧扁,稍弯曲,黑色或黑灰色,往往较盖色浅,长2.5~4厘米,粗0.3—0.4厘米,表面有粉粒,基部色淡,内部实心。子囊圆柱形,长0.2—0.3厘米,含孢子8枚,单行排列。夏秋季在林中地上散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云南、四川、湖南、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有将其列为食用菌的记载。

11.羊肚菌

羊肚菌,又称羊肚菜、美味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6~14.5厘米,菌盖不规则圆形,长圆形,长4~6厘米,宽4~6厘米。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柄白色,长5~7厘米,宽粗2~2.5厘米,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生长于阔叶林地上及路旁,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山西、吉林、江苏、云南、河北、北京等地。

此菌可食用,味道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还可药用,益肠胃,化痰理气。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和苏氨酸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12.黄绿蜜环菌

黄绿蜜环菌,又称黄环菌。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厚,肉质,宽5~9厘米,扁半球形至平展,硫黄色,干后近白色,具纤毛状鳞片,边缘内卷。菌肉白色,厚。菌褶近似菌盖色,稍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3.5~10厘米,粗1.2~2.5厘米,白色或带黄色,内实,菌环以下具黄色鳞片,基部往往膨大。菌环生柄的上部,黄色。夏秋季生于草原或高山地上。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其分布可达海拔5000米高处的山草甸。分布于我国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可食用,味鲜美,是高山草地上的一种质地优良的食用菌。在青海和西藏地区居民广泛采食,在甘肃甘南草原区亦有分布。

13.褐寓褶伞

褐寓褶伞,子实体丛生一起,菌盖较小,直径1~5厘米,半球形、扁半球形至平展,边缘稍翻起,初期灰褐或暗灰褐色,渐变灰褐到浅灰褐色,表面近平滑。菌肉白色或污白色。菌褶直生或弯生,不等长,密,白至污白色。菌柄近圆柱形,弯曲,长3~9厘米,粗0.5—0.6厘米。秋季生林中地上,多生于阔叶林或混交林地上,可与树木形成菌根。分布于河北、甘肃、青海、黑龙江等地。可食用,味道较好。

14.香杏丽菇

香杏丽菇,又称虎皮香杏、黄皮口蘑、香杏蘑。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6~12厘米,半球形至平展,光滑,不黏,带白色或淡土黄色至淡土红色,边缘内卷。菌肉白色,肥厚。菌褶白色或稍带黄色,稠密,窄,弯生,不等长。菌柄长3.5~10厘米,粗1.5—3.5厘米,白色或稍带黄色,具条纹,内实。夏秋季在草原上群生、丛生或形成蘑菇圈。分布于我国河北、甘肃、内蒙古自治区、吉林、黑龙江等地。

此种菌肉肥厚、具香味、味道鲜美,是著名的“口蘑”之一种,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其商品名有香杏、香杏片等,

15.粉紫香菇

粉紫香菇,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0(20)厘米,半球形至近平展,藕粉色或淡紫粉色,较快褪色至带污白色或蛋壳色,幼时边缘具絮状物。菌肉白色带紫色,具明显的淀粉气味。菌褶淡粉紫色,密,弯生,不等长。菌柄柱形,长4~7厘米,有时达15厘米,粗0.5~3厘米,菌柄紫色或淡青紫色,具纵条纹,上部色淡,具白色絮状鳞片,内实且松软,基部稍膨大。夏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或生长成一条带或近似蘑菇圈。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此种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是一种优良食用菌。

16.紫丁香蘑

紫丁香蘑,又称裸口蘑、紫晶蘑。子实体一般中等大。菌盖直径3.5~10厘米,半球形至平展,有时中部下凹,亮紫色或丁香紫色变至褐紫色,光滑,湿润,边缘内卷,无条纹。菌肉淡紫色,较厚。菌褶紫色,密,直生至稍延生,不等长,往生边缘呈小锯齿状。菌柄长4~9厘米,粗0.5~2厘米,圆柱形,同菌盖色,初期上部有絮状粉末,下部光滑或具纵条纹,内实,基部稍膨大。秋季在林中地上群生,有时近丛生或单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福建、青海、新疆、西藏、山西等地。可食用,菌肉厚,具香气,味鲜美,是优良食用菌。

17.蘑菇

蘑菇,又称雷窝子(黑龙江)、四孢蘑菇。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宽3~13厘米,初扁半球形,后平展,有时中部下凹,白色至乳白色,光滑或后期具丛毛状鳞片,干燥时边缘开裂。菌肉白色,厚。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较密,离生,不等长。菌柄较短,粗,圆柱形,有时稍弯曲,长1~9厘米,粗0.5~2厘米,近光滑或略有纤毛,白色,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柱中部,易脱落。春到秋季在草地、路旁、田野、堆肥场、林间空地等处单生及群生。分布于我国河北、黑龙江、吉林、江苏、台湾、西藏、陕西、甘肃、山西、新疆、四川、云南及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此菌可食用,是优良食用菌。含有维生素c、B(1下标)等,经常食用可预防脚气病,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以及妇女在哺乳期间乳汁分泌减少等症,还可以预防毛细血管破裂,牙床及腹腔出血、皮肤糙皮病及各种贫血病症等。该蘑菇可产生野菇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低血糖。

18.白林地蘑菇

白林地蘑菇,子实体中等至稍大。菌盖直径6.5~11厘米,初期扁半球形,后平展,白色或淡黄色,有时中部浅褐色,覆有平伏的丝状纤毛,边缘常开裂。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白色,渐变粉红色、褐色、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7~15厘米,粗0.6~1.5厘米,污白色,松软到中空,近圆柱形,基部稍膨大,伤后变黄色,尤其基部更明显。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上部,上表面平滑,下面棉绒状,大,易脱落。褶缘囊体近洋梨形。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分布于河北、山西、黑龙江、吉林、辽宁、台湾、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地。可食用。菌肉厚,味道较好,但也有怀疑有毒的记载,食用时应注意。

19.麻脸蘑菇

麻脸蘑菇,子实体大或较大。菌盖直径10~15厘米,初球形、扁半球形,后平展,淡黄色,具平伏的褐色细鳞片,形似麻点。菌肉白色,厚。菌褶近白色,渐变为粉红色到黑褐色,密,离生,不等长。菌柄长6~8厘米,粗1.5~2.5厘米,白色,具淡黄色细鳞片,内部松软到实心,基部稍膨大,向上渐细。菌环单层,白色,膜质,较大而厚,生菌柄中部至上部,不易脱落。春至秋季于草原上,单生到群生。分布于新疆、吉林、西藏、山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可食用。味道较好。

20.皱环球盖菇

皱环球盖菇,子实体中等至较大。菌盖扁半球形至扁平,直径5~15厘米,湿润时稍黏,褐色至灰褐色或锈褐色,平滑或有纤毛状鳞片,干时表面有光泽,盖边缘初期内卷且附着菌幕残片。菌肉白色,稍厚。菌褶初期污白,渐变灰紫至暗褐紫色,直生,密,较宽,不等长。菌柄近圆柱形,靠近基部稍膨大,长5~12厘米,粗0.5~2厘米,菌环以上污白,近光滑,菌环以下带黄色细条纹,内部松软至变空心。菌环生中上部,膜质,较厚,窄,双层似齿轮状,白色或带黄色,上面具粗糙条纹,易脱落,往往上面落有孢子呈紫褐色。夏秋季生长在林中或林缘草地上。分布于台湾、香港、四川、陕西、甘肃、云南、吉林、西藏等地。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21.松乳菇

松乳菇,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4~10(15)厘米,扁半球形,中央毡状,伸展后下凹,边缘最初内卷,后平展,湿时黏,无毛,虾仁色,胡萝卜黄色或深橙色,有或没有颜色较明显的环带,后色变淡,伤后变绿色,特别是菌盖边缘部分变绿显著。菌肉初带白色,后变胡萝卜黄色。乳汁量少,橘红色,最后变绿色,菌褶与菌盖同色,稍密,近柄处分叉,褶间具横脉,直生或稍延生,伤后或老后变绿色。菌柄长2~5厘米,粗0.7~2厘米,近圆柱形并向基部渐细,有时具暗橙色凹窝,色同菌褶或更浅,伤后变绿色,内部松软后变中空,菌柄切面先变橙红色,后变暗红色。夏秋季在阔叶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形成菌根。分布于我国浙江、香港、台湾、海南、河南、河北、山西、吉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甘肃、青海、四川、云南、新疆、西藏等地。可食用。味道柔和,后味稍辛辣,味好。

22.黄斑红菇

黄斑红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8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部稍下凹,橘红至橘黄色,中部往往较深或带黄色,老后边缘有条纹或条纹不明显。菌肉白色,近表皮处橘红或黄色。味道柔和或微辛辣,气味好闻。菌褶淡黄色,等长,有时不等长,直生至几乎离生,稍密,褶间具横脉,近柄处往往分叉。菌柄长3.5~7厘米,粗1~1.8厘米,圆柱形,淡黄色或白色或部分黄色,肉质内部松软后变中空。夏季在混交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安徽、河南、甘肃、陕西、四川、贵州等地。可食用,味较好。西南地区群众广泛采食。此菌有抑癌作用。

23.猴头菌

猴头菌,又称猴头蘑、刺猬菌。子实体中等大、较大或大型,直径5~10厘米,或可达30厘米,呈扁半球形或头状,有无数肉质软刺生长在狭窄或较短的柄部,刺细长下垂,新鲜时白色,后期浅黄至浅褐色,子实层生刺之周围。秋季生长多。多生于栎等阔叶树立木或腐木上,少生于倒木。在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原,该菌色调加深。分布于我国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广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南、西藏等地,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