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跟你说也说不清的历史谜团
19894500000017

第17章 刘皇叔“三顾茅庐”是真的吗

人们常常会说起刘皇叔“三顾茅庐”的故事,《三国演义》也把这段故事描写得绘声绘色。小朋友,你知道刘皇叔是谁吗?人们为何要这样称呼他?他“三顾茅庐”是为什么呢?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这件事?瞧,这么多个问题都来了!别着急,我们一点点地来说这些事。

为什么叫他“刘皇叔”?

刘备又叫刘皇叔。为什么会有这种称谓?原来,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弘的儿子,按照皇室家族的辈分往下排,刘备应该是皇帝汉献帝的叔叔,所以人称“刘皇叔”。

刘备早年失去父亲,一直靠卖草鞋为生。他待人谦虚恭敬,喜欢结交英雄豪杰。他从小就有大志向,成年后结识了关羽和张飞,便一心想干一番大事业。后来在贤士诸葛亮的辅佐下,建立了蜀汉王朝。

“三顾茅庐”的典故

当时曹操很欣赏刘备的谋士徐庶,于是就派人骗徐庶,说他母亲病了,速回家看看。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诸葛亮是奇才,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能得到天下。第二天,刘备连忙带着礼物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不在家,他只好回去了。过了几天,刘备又冒着大雪去见诸葛亮,看见一个青年在屋内读书,赶紧过去行礼。可惜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请出门了。刘备很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自己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

转眼又快到新年了,刘备又去隆中,不巧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便在屋外恭敬地站着。过了很长,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帮他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还制定了三分天下的策略。刘备深感佩服,便请求他出山相助,诸葛亮答应了。

刘备和诸葛亮,谁先找的谁?

“三顾茅庐”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呀?但人们对此事的真实性一直有所怀疑。有人说,“三顾茅庐”的事是真的,的确是刘备主动去请诸葛亮出山。也有人说,事实不是这样的,刘备没有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自愿去归附刘备的。史书《魏略》和史书《九州春秋》中都有这个说法。书中说,刘备带兵攻打樊城时,诸葛亮预见曹操要攻打荆州,于是就前去求见刘备。刘备当时正好与客人谈话,因为从来没有听到诸葛亮的名字,所以没把他放在心上。过了一会儿,别的客人都走了,见只有诸葛亮还留在那里,就与他谈起荆州的形势来,诸葛亮还向他献了一条攻城的妙计。刘备听后十分高兴,从此就重用了他。

那诸葛亮既然想要帮助刘备,何必两次躲起来不见他呢?更何况诸葛亮当时才27岁,“皇叔”刘备也不可能听了别人的推荐,就屈尊去求他吧?

后来,清代有个学者把两种说法融合在一起了。他说,诸葛亮开始求见刘备时,刘备虽然对他以礼相待,但很不重视他。后来,徐庶说诸葛亮很有才,刘备又三顾茅庐,虚心拜访并重用他。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心存感激,在写《出师表》时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不计较“三顾茅庐”之前被刘备冷落的情形。

看看,说得都挺有道理的呢!至于“三顾茅庐”是否真的发生过,很难确定。不管是谁先找的谁,诸葛亮为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对刘备的忠心,还是非常令人感动的!

“三顾茅庐”就是三次吗?

很多人觉得,“三顾茅庐”就是刘备共三次拜访了诸葛亮,认为这个成语里的“三”就是“三次”的意思。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在古汉语中,“三”可以解释为“多”的意思。所以呢,刘备并不一定只请了三次,他可能请了很多次,并且和诸葛亮谈了很多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