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刘邦:从布衣到天下共主的博弈之道
19881500000029

第29章 与异性诸侯王的博弈(2)

赴任前,陈豨特别到淮阴侯府辞行,并向韩信请教策略。双方正式寒暄后,韩信似乎有难言之隐,乃伸手握住陈豨右手,以眼神暗示。陈豨会其意,便跟随韩信到庭间,屏退左右侍从,两人在庭中散步。

走了一会儿,韩信仰天长叹道:“有些话,不知能不能跟你讲?”

“悉听将军指示。”

“陈兄目前的职位,可谓掌领天下之精兵,身处天下之重镇啊!虽然你目前深得陛下信任,算是陛下的幸臣,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宠遇会维持多久呢?”

陈豨默然不吭声。

韩信继续说:“如果有人暗地里控告你拥兵叛变,第一次陛下有可能不相信;但如果继续有人密告,第二次陛下可能就会怀疑;如果继续再有人密告,那么陛下就会撤除你的兵权了。”陈豨点头表示同意。

韩信暖昧地问道:“到时候,你会怎么办呢?请记住必要时我可以在关中策应,则天下可图也。”

陈豨知道韩信谋略高超,便回答说:“谨记将军之教诲。”

周昌出任赵国宰相后,陈豨的相国一职便被撤销了,行政方面改由赵王府接办,陈豨只负责军事防务。这对雄才大略的陈豨是个不小的打击。

由于当初韩信的提醒,陈豨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烈。因此,他对前来削弱他权力的周昌非常排斥,行为上显得非常傲慢粗鲁。周昌是个心细的人,对此自然非常不满。

陈豨崇拜信陵君魏无忌。到了北方边疆后,他也学起了信陵君,开始大规模地养士。因此,每逢他由边疆返回赵国休憩时,总有大批宾客跟随,车子多达千余乘,使得邯郸的官舍全部爆满,场面非常盛大,这让负责行政管理的周昌头痛不已。此外,由于陈豨态度不逊,不少赵国官员与陈豨的宾客之间经常发生争执。

面对这些现象,周昌无法做好行政工作,便亲自到长安,向刘邦报告此事。

刘邦深知陈豨和韩信的交情不浅,难免怀疑陈豨心怀不轨,就立刻派人调查陈豨在赵、代地区是否有违法乱纪的事情。结果,调查显示,陈豨在赵、代地区建立了庞大的特权组织,有不少事都瞒着中央,自己便宜行事。

当然,对于刘邦的暗地调查,陈豨也有所警觉。为求自保,他便积极地和投奔匈奴的韩王信取得联系。韩王信也派出王黄、曼丘臣等人与他接头,设法引诱陈豨叛离汉朝。

不久,正逢太上皇祭扫大典。刘邦派使节召陈豨回关中述职,并参与大祭。陈豨恐回京受害,便和王黄等联合,正式举兵造反。

陈豨的军势非常强大,为了安全起见,周昌立即保护刘如意撤回关中。于是,陈豨自立为代王,占有代国和赵国北部地区。

刘邦决定御驾亲征。由于事起仓促,诸侯军队参加远征军的并不多,只有齐国军队迅速驰援。当时,周昌虽撤离赵国,但邯郸的防务尚称稳固,陈豨并未能占领邯郸。

刘邦率领主力大军顺利进入邯郸后,立即部署新的防线。他看到陈豨的军队并未利用这个空档大举南下,便笑着说:“陈豨不能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占领邯郸,无法掌握漳水天险,可见其内部的实力并不强。我认为,这场战争我们赢定了。”

刘邦命令周昌,从赵国的官员中选择出4个可以带兵的。但是,周昌实在选不出,只好任意选了几个资深的官员应付应付。

刘邦一见,哭笑不得,便笑着说:“就凭你们4个也能领军和陈豨相对抗吗?”

四人自知无能,惶恐地伏地谢罪,刘邦仍将他们封为千户,各领一支军队。

众将领觉得很奇怪,搞不清楚刘邦究竟是怎么想的,就劝阻道:“自从陛下入蜀、汉到征伐楚国以来,对将领的选派一向严谨,如今为何如此随便?他们4个人到底又有什么功劳呢?”

刘邦说:“这你们就不懂了。陈豨造反,连续攻陷赵、代等地,我也曾以羽檄征天下诸侯的援军,但是到目前都没有人积极响应。看来,我们必须依赖赵国的子弟兵了。所以,我一定要好好抚慰赵国臣属,怎么会吝惜那4000户呢?”

众将领醒悟,皆称赞刘邦见解高明。

不久,刘邦又获知陈豨军队中的将领不少是商人出身。刘邦高兴地说:“这下子,我知道怎么来对付陈豨了。”

于是,刘邦下令用大最的钱财去引诱陈豨的主要将领。果然,有不少将领阵前倒戈,于是此消彼长,双方的实力出现了逆转。

过了一段时间,各诸侯援军陆续抵达了邯郸,汉军兵势大振。

陈豨兵分数路,准备攻打邯郸。部将张春率领万余主力兵马渡过黄河,占领了聊城。部将侯敞率领万余人马在战场上游动,随时准备发动攻势。王黄率骑兵部队在曲逆配合发动侧面攻击。陈豨自己和曼丘臣驻屯于襄国,作为后应部队。此外,韩王信率军队进驻参合,赵利率军队攻占了东垣,摆出一副持久战的姿态。

刘邦积极集结在邯郸的各路人马,准备和陈豨决战。刘邦下令先锋大将郭蒙和齐国宰相曹参率领的齐兵,攻击敌人主力所在的聊城。灌婴率领骑兵部队对付曲逆的王黄军队。樊哙率军盯住襄国,以免陈豨蠢动。将军柴武率军负责参合战场,应对韩王信的军队。刘邦自己则率领郦商及夏侯婴等将领攻打东垣。此外,刘邦还派绛侯周勃率军从太原绕道袭击代地。

这一战,陈豨的叛军彻底失败,只得撤往塞外。刘邦下令以重金追捕叛将,王黄和曼丘臣皆被捕杀,陈豨逃脱而去,韩王信战死在参合战场上。刘邦留下周勃防守陈豨,随后班师,凯旋回到长安。

陈豨谋反看似是被逼的,但实际上却是他私结朋党的必然结果。想一想,一位手握重兵的将领养了上千位宾客,公然在赵、代一带目无王法,这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刘邦对他放心的。一位军事将领一旦被皇上怀疑图谋不诡,结局自然可想而知。这一点很值得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反思。

在现代管理中,经营管理者一定要牢牢记住: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可以有信仰,但绝对不能有“宗派”,可以出现“叛徒”,但是决不能够出现叛军。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时候,由于人员复杂,容易形成一些宗派,而这些宗派一旦处处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时,往往容易出现相互攻击的现象,有的甚至集体跳槽投奔企业的竞争对手,或者利用本公司的资源到外面单独开店等。这些行为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无疑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来说,为了防止企业出现叛军,经营管理者应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防止员工有组织的集体跳槽或假公济私。

当然,要想让企业避免出现叛军,首先要防止企业出现叛将,不给叛将提供生存的土壤。在工作中,经营管理者一定要留心,对于那些在公司拉帮结派、泄露公司机密、无端制造是非挑起员工不和的别有用心者,一且发现苗头就要毫不犹豫地请他走人,并及时对全公司进行教育和整顿。

但是遗憾的是,不少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致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遭到了致命一击。

在TCL集团,也曾出现了大量的“叛军”。在TCL集团,董事、TCL国际控股公司总经理X某等一干人马,集体辞职加入了长虹集团,并在长虹集团旗下的国虹通讯等不同部门担任了一些要职。其中,原TCL集团董事、TCL国际控股公司总经理X某为长虹旗下国虹通讯董事会副总裁兼深圳分公司总经理。

在追随X某空投至国虹通讯的原TCL移动人士中,原TCL总裁助理G某现任国虹通讯的总裁助理;原TCL移动市场策略部长L某现任国虹通讯市场部长,以及原TCL手机负责生产和研发的几名部长,都在国虹通讯担任要职。

目前,国虹通讯员工规模约有100人左右,其中来自TCL移动的人约有20多人。这无疑会使TCL在与国虹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位置。

集体跳槽是企业管理的最致命伤害,不仅严重打击了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更严重地破坏了公司的形象和商业信誉。随者这种跳槽,一个企业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营销策略、供应渠道、客户关系等也都随之跳到别的企业,这样一来,不仅会使原企业受到重创,而且还增加了对手的实力,使原企业很难在较短时间里翻身。毕竟培养一个人容易,但要培养一批人是不容易的。

当然,集体跳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前往往会出现某些征兆,尤其是某些人气非常好的员工由于在心理上有了某种失落感容易出现某些反常现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对此引起注意,并及时予以疏导,理顺情绪,化解矛防,将有可能出现的“叛军”化解于无形,避免集体跳槽事件的发生。

刘邦虽然无法有效地预防诸侯叛乱,但是他能有效地击败诸侯的叛乱,这说明刘邦的博弈能力远远要强于他的管理能力。的确,刘邦在管理上确实存在若太多的不足,这也是他死后汉王朝内部出现诸吕专权和功臣宿将翦灭诸吕这一惨剧的重要原因。

§§§第四节 借萧何之手诛韩信

刘邦数次削夺淮阴侯韩信的兵权,降低韩信的爵位,说明他对韩信极不信任。而与韩信交往异常密切的陈豨举兵反叛,更使刘邦怀疑韩信可能会图谋不轨。

不过,刘邦并没有因为陈豨叛变的事情谴责韩信,而是邀请韩信共赴前线,镇压陈豨叛乱。但韩信称病不去。刘邦对此没有多说什么,亲自率军往前线去了。

刘邦到达邯郸后,韩信依照原本与陈豨的约定,打算在长安举事响应。由于当时韩信手中已经没有军队,他就准备动员好友、奴仆、家人组成临时部队,直接袭击吕后和太子,夺取禁卫军的控制权,进而在关中起事,响应陈豨的叛乱。韩信的计划准备就绪后,就派人与陈豨联系,确定采取行动的日程。

韩信的一个家臣因事得罪了韩信,韩信将其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这位家臣的弟弟从他哥哥那里得知了韩信的起事计划。为了救自己的哥哥,他向吕后告发了韩信阴谋造反的事情。

吕后听了大吃一惊,本想召见韩信质问,又怕韩信不来,并趁机发起叛乱。吕后没有了主意,便找萧何前来商量此事。

萧何也零星听说过一些有关韩信与陈豨来往过密的事情,但是无法判断韩信造反事情的真假。不过,这种事他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以免不慎酿成大乱。

于是,萧何和吕后商议,决定假传刘邦捷报,说陈豨已兵败被杀,召集群臣在未央宮庆贺。韩信作为淮阴侯,自然也在邀请之列。但是,韩信由于心中有鬼,称病不去。

萧何便亲自赴淮阴侯府去邀请,并对韩信说:“虽然有病,但这是大喜事,你又和陈豨素有交情,不去,恐怕会被皇上怀疑!”

韩信一向信任萧何,从不怀疑他,便与萧何同往未央宫赴宴。

韩信入殿,埋伏的刀斧手就立刻拥上将韩信逮捕,并以谋反罪名杀了他。

临死前,韩信大声叹息说:“真后悔当年不听蒯通之言,如今却为小女子(指吕后)所诈,真是天意啊!”

紧接者,韩信的三族都进到诛杀。

吕后和萧何计杀韩信的消息传到邯郸战场上后,刘邦的心情非常复杂:一方面为解除了韩信这个最大的威胁而高兴,另一方面也为韩信对国家有功却不得善终而深表惋惜。

平心而论,刘邦对韩信是不放心的,但韩信的功劳摆在那里,况且是刘邦对不起韩信在先,要杀韩信,难以对天下人交待,刘邦下不了这个手。但是,刘邦深知己的老婆吕后是一个心狠手辣的人,而且有萧何坐镇长安,对付没有一兵一卒的韩信,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所以,他明知韩信有反叛的迹象,却并不强迫他一起赴邯郸前线,他决定把这件事交给吕后和萧何来处琿。如果韩信死于吕后和萧何之手,那么就可以杜天下悠悠之口,省得天下人说他容不下已经失去兵权、形同被软禁在长安的韩信。而事实上,后人也是这样看的,没有把韩信的死归结到刘邦的身上,有一句成语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就是韩信因为有萧何而功成名就,也因为有萧何而身败名裂。刘邦的这一招属于变相的借刀杀人,不管他听到韩信被杀的消息时心情是多么复杂,可以肯定的是,他最大的心头之患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比什么都重要,刘邦的这一招借刀杀人演得非常高明。

其实,无论是在政治博弈还是商海博弈中,借刀杀人都是博弈者惯用的博弈手法。只不过,商海博弈中的借刀杀人多半不是指取人性命,而是指借助他人之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几家大银行组成银团,企图占领香港金融界,彻底打垮华人和英国人在香港的金融势力,夺取香港,控制东南亚。

计划出台之后,美国的金融大亨们纷纷来到香港“旅游”、“度假”,他们的到来,使香港的股票市场立刻发生了震荡,刮起了巨大的买卖风潮,这一风潮,险些把资金雄厚的香港汇丰银行置于死地。幸亏他们在危急时刻借兵破敌,才得以转危为安。

香港汇丰银行是一家金融集团,在香港有著雄厚的根基,实际上起着香港中央银行的作用,与当地居民也有若传统的密切关系。因此,美国银行视其为“眼中钉”,只有打垮汇丰银行,才能稳获香港金融大权。

美国金融界的人士在去香港之前就己经谋定了进攻汇丰银行的策略。他们利用香港当时的股市传播信息系统不灵活的条件,大量收购汇丰银行的股票。一时间,汇丰银行的股票连翻数倍,不断暴涨,成为人们手里发财的象征。汇丰银行为平抑股价,开始抛售股票,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紧接着,美国银团在两天内把所有收购的汇丰银行股票向市场低价抛售,并制造各种谣言,说汇丰银行经营状况不好,汇丰银行的股票形同废纸等等,致使汇丰银行的股价狂跌,在银行兑款的人也越来越多。形势对汇丰银行十分不利。

在这种情况下,汇丰银行如果不尽收这些堆积如山的股票,任其继续下跌,其信誉将一落千丈,甚至有关门垮台的危险。但形势越来越糟,就在汇丰银行筹集资金大量吃进股票的时候,分布在全港的汇丰分支机构也频频告急;许多不明真相的储户纷纷提款,致使银根更加紧张,如不关门停业,存款有被提空的危险。此时,一份份定有“绝对机密”的电文飞到汇丰银行总部,总部决策人陷入了汇丰银行有史以来最大的困境之中。

面对美国银团的挑战,汇丰银行开始反击。他们首先安抚民心,强调汇丰银行久盛不衰的秘密在于对每一位储户负责。然后又马不停蹄地四处贷款,先找老关系户,不行;再找新关系,也不行;最后找到香港黑社会组织,请他们助一臂之力。但是一切努力都未能奏效,借款的工作人员四处碰壁,谁也不肯把款借给行将倒闭的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既然无力收购股票,也无力支付挤兑,似乎败局已定。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汇丰银行猛然发现了一剂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他们立即向香港的大后方——中国大陆金融机构求救。

对于美国金融界的野心,中国大陆驻香港机构早有觉察,并曾多次提醒汇丰银行,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也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结果吃了大亏。但在关键时刻,中国金融机构本着维护香港金融秩序的稳定的目的,决定支持汇丰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