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来说,企业管理就是“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对于基层管理者,“企业管理就是撒上一层新土,夯实,再撒上一层新土。当确认脚下是黄土地之后,撒腿就跑”。尤其令人佩服的是,在收购IBM的PC业务后,面对媒体、投资者和被收购者IBM,柳传志用生动的比喻说:“IBM做PC业务是穿着西装炸油条。”这句话,说出了IBM不适合再做PC业务,又给了IBM足够的尊重和面子。这些话不仅幽默、妙趣横生,而且各方面都容易接受,为联想赢得了很好的经营环境。
秦王政开始没有意识到与前方将领进行有效沟通,结果给吕不韦为难前线秦军将士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空间,使得前线将士在绝望的境地里轻信了谣言,并最终威胁成蟜造反。事情发生后,秦始皇不顾生命危险,与成蟜及叛军将领们沟通,结果导致叛军军心瓦解,从而迅速平定了叛乱。由于缺乏沟通,导致了秦军叛乱;同样由于有了充分的沟通,导致叛乱被迅速平定。这是秦始皇第一次实施自己的行动计划所得到的经验教训,这样的教训很值得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借鉴。对于一个经营管理者来说,要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必须要善于沟通,既要善于对外沟通,又要善于内部沟通,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第五节 决策失误源于大权独揽
【历史追踪】
秦王政20岁那年,掌管礼仪的奉常和掌宗室事务的宗正联合上奏,说秦王政和公子成蟜即将年满20岁,应该准备行冠礼。并说明年的正月初一午时为举行冠礼的最佳吉日良时。
不过,奏简呈递到相国吕不韦那里,却被他否决了。吕不韦说,《周礼》中所说的男子20而冠,是按实际年龄来计算的。见吕不韦如此说,那些因他引荐而入朝为博士的官员,纷纷引经据典,据理力争,结果举行冠礼之事不了了之。但是,有些宗室大臣却直接将这件事上奏了秦王政,秦王政心里虽然非常反感吕不韦一帮人的做法,但在表面上却微笑着说:“先前多少年来,也许大家都错了,照相国所议去办好了。”
然而,朝中那些耿直而不明利害关系的大臣又纷纷上奏,要求秦王亲政。相国吕不韦则将这些人责备了一番:“各位如此恳切地请求是什么意思?皇上现在不是凡事都亲自批答吗?丞相总领百官,就各位上奏拟定批答建议让皇上选择,或是作另外批复,这也是我的职责,各位为什么要怀疑是我独揽大权呢?”
虽然这明明是在强辞夺理,大臣们却一时找不出话来驳他,大家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吕不韦则趁机为自己打圆场说:“也许等到皇上行冠礼以后,我就不会再替他拟批奏折,一切政务交由他自己去办了。”
大家一想,再等一年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人向秦王政秘吿了这些事情。秦王政笑着说:“既然吕相国能者多劳,那就让他多辛苦点吧,希望大家不要去烦他!”
对于秦王政的这种态度,很多人认为他太怯懦。不过,只有秦王政自己才知道,自己是在忍,必须要忍。其实忍就是为了在适当的时候爆发。
秦王政9年,上党之乱发生,秦王突然宣布自己亲政,并御驾亲征,趁机安排了一些重要官员的职位。
大臣们对秦王政此举感到非常吃惊,不过,还没有等他们缓过气来,秦王政就平定了上党的叛乱。至此,所有的大臣们都不再认为秦王政是一位懦弱的君主了。
回到咸阳后,秦王政发布了一连串的命令。
首先,他命太史在4月择定吉日,由奉常为他举行了冠礼。他正式戴冠佩剑变为成年人,正式向天下宣布亲政。
其次,秦王政认为丞相的权力太大,应该将其权力分解。他认为,丞相总领百官,综理政务,考核地方官或诸侯政绩的优劣,任命官吏,主持朝议,同时,还负责外交和军政事务,总揽一切,实际上把君王完全架空了。在这种情形之下,能干的丞相忠心耿耿,固能便宜行事,但是,一旦心怀不轨,就很容易导致谋反篡位的事情。
于是,为了限制丞相的权力,秦王政决定实施三权分立的制度——丞相管行政,国尉(太尉)管军政,廷尉管司法。三者互不隶属,共同对君王负责。
虽然廷尉只在九卿之列,位尊不如三公,但在秦王政看来,君王要拥有绝对权力,就必须要以法治国,就必须要加重廷尉的责任和职权。于是,廷尉一职在朝廷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凡是要法办的事,全由君王直接下令交由廷尉法办,不再经由丞相。
为了进一步削弱丞相的权力,他又在相国以外设左丞相、右丞相,名义上是辅助丞相做好日常工作,实际上是互相牵制和监视。通过这种办法,他逐渐分割了吕不韦的权力。
于是,在宗室大臣和一班先王旧臣的拥护下,秦王政逐渐取得了实权,并向吕不韦在秦国的商业势力开刀。他重申“重农抑商”的政策,将山川林矿之利收归国有,不准商人独自占有,并严禁商人及富家兼并土地,严格执行壮男授田政策。
秦王政的步步进逼造成了吕不韦集团的恐慌,食客们纷纷要求吕不韦采取行动,以确保自己的既得利益,君权和相权的矛盾很快白热化了。
【点评】
秦王政亲政,是他经略天下的开始。在他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时,他表现出了惊人的博弈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他通过改革建立了一套最有利于加强君权的行政体系和决策体系,对朝中重要官员的职责重新作了划分,把决策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君权受制于相权的尴尬局面。这种行政体系和决策体系的建立,削弱了吕不韦的权力,加强了君权对全国上下的控制。虽然,从动机上讲,秦王政这一系列的举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确保君权的至高无上,但是,他所建立的这套行政体系和决策体系无疑是非常科学的,尤其是三权分立的权力制约机制的确立以及强大的情报网络的建立(由长吏李斯负责),不仅有效地提高了执政与施政的透明度和公正性,而且使决策更接近实际,从而有的放矢,尽可能在短期内收到效果。毫无疑问,这套行政体系和决策体系的建立,加快了秦王政兼并天下、一统海内的步伐。
【链接】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企业的决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标。一个企业的决策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导致企业在发展方向上出现问题。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有科学的决策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做出科学的决策,引导企业一步步做大做强。
目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企业控制市场的能力变得比以往更为脆弱。尤其是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实现二次飞跃时,更需要在经过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之后做出科学的决策,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及时地向市场投放最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反映。如果一个企业建立了科学的决策体系,那么就可以有效避免决策者仅凭一隅之见或者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盲目拍板做决定的现象,从而确保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以正确的方式发展和运行。
有这样一些企业,由于老板的能力非常出色,从创业初期开始,企业的发展就非常顺利,使老板的英明果敢彰显无遗。所以,在这样的企业里,上上下下都非常信服老板,什么事都是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企业的决策完全依赖于老板一个人,根本就没有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也无所谓对决策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论证。这样的企业实际上是很危险的,无论它眼前的效益是多么红火,无论企业老板的才能多么绝伦超群,都很难避免企业在经营中遭遇惨败。
1992年,处在事业巅峰期的史玉柱决定建造巨人大厦。当时,巨人集团的资产规模已经超过1亿元,流动资金约数百万元。巨人集团最初的计划是盖38层,大部分自用,并没有搞房地产的设想。1992年下半年,一位中央领导来巨人集团视察,参观了巨人大厦工地。在参观过程中,这位领导环顾四周,兴致高昂地对史玉柱说,这座楼的位置很好,为什么不盖得更高一点呢?史玉柱听了这话,便把巨人大厦的设计从38层升到了54层。
就在此时,某报报道了广州某集团想盖全国最高楼——63层的大厦。此时,便有人建议史玉柱应该为珠海争光,把巨人大厦盖到64层,夺个全国第一,让它成为珠海市的标志性建筑。
1994年初,又有一位中央领导来视察巨人集团。在迎接视察的过程中,有人提议“64”不吉利,谐音“楼死”,领导得知了会不高兴的。于是,史玉柱又马上打电话给香港的设计单位咨询,索性把楼层的高度定在了70层。
在当时,盖一座38层的大厦大概需要资金2亿元,工期两年,对巨人集团来说,尚可以承受,但是要盖70层的大厦,预算资金一下子就增到了12亿元,工期延长到6年。如此大的资金缺口,如此长的工期,势必会让巨人集团承受着巨大的风险,使巨人集团的前景充满变数。结果,这座被视为史玉柱和巨人集团成功丰碑的大厦,最终成了巨人集团的沉重负担,导致巨人集团因不堪重负而轰然倒下。
史玉柱为什么能够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变决策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巨人集团缺乏科学的决策体系,使他在做决策时缺乏科学的依据。作为一个经营管理者来说,决策是企业管理的依据,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决策的失误是重大失误,很多发展势头本来比较良好的企业,往往就是因为一次重大决策的失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一下子败下阵来,从此一蹶不振。所以,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一定要努力避免在决策上出现重大失误。而企业要避免出现重大决策的失误,必须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防止出现少数人说了算的弊端。
秦王政建立的决策体系,虽然旨在加强他的个人权力,但是这种体系是非常科学的,尤其是三权分立、互不隶属的权力制约机制,有效地避免了丞相大权独揽的现象。避免大权独揽实际上就是避免权臣干政,使各种权利处于均衡和谐的状态,这无论是对于维护君权的稳定,还是对于提高各部门的办事效率都是非常有利的。而事实证明,随着这一整套行政体系和决策体系的建立,秦国统一天下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秦王政建立科学的行政和决策体系的做法是值得现代企业学习和借鉴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决策都是企业参与市场博弈的先导。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体系,仅凭决策者个人的好恶或一时的冲动做决定,是很难避免不出现决策失误的。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科学的决策依赖于整个决策层的群策群力,而不是依赖于某个人的独断专行,任何一个经营管理者都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第六节 必须设置危机预警方案
【历史追踪】
庄襄王死后,秦王政即位,将母后赵姬奉为太后,移住别宫。赵太后孤身无偶,与吕不韦旧情蒙发,两人常常私通,纠缠不休。随着秦王政的日渐长大,吕不韦害怕隐情暴露,大祸临头,就为自己找了一个替身。此人名叫嫪毐,原是市井无赖,为人阴诈。吕不韦先把他招为自己的舍人,然后推荐给太后,拔掉须眉,假充宦官,进入太后宫中。
嫪毐侍奉太后,深得太后宠爱,于是两人大胆地同居到一起。不久,赵太后怀孕,恐被人发觉,就诈称自己受神灵指示,应当隐居避人,于是移居雍(今陕西凤翔)地故宫。在雍地,赵太后与嫪毐先后生下了两个孩子。赵太后所掌政务,一切都由嫪毐决断。
在赵太后的纵容和支持下,嫪毐公然养士,拥有门客1000余人,家僮数千人,朝中官员争相交结,不少重要官员,如卫尉王竭、县卒领军内史刘肆、官骑领军佐弋张竭、中大夫令陈齐等都甘愿为其充当党羽。嫪毐集团成为仅次于吕不韦的秦国又一股政治势力。
这样,在秦王政亲政以前,秦国形成了两个与君权相对立的政治集团。一个是吕不韦的吕氏集团,一个是嫪毐的后党集团。这两个集团的存在都将不利于他亲政之后施行君主权力。
公元前239年,秦王政20岁,按照秦国的惯例,第二年要为他举行加冠典礼,加冠后,他便要亲自听政。而就在这一年,吕不韦公布了他的《吕氏春秋》一书,嫪毐在赵太后的支持下,也裂土封侯。
《吕氏春秋》是一部杂家著作,以关东儒家学说为基础,杂糅诸子百家的学说,试图创立一种新的思想体系,囊括各派的思想和学术,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该书反对君主独裁,主张君道无为,天下为公,德治教化,华夏一统。这些思想大多与法家思想和法家的政策相对立的。吕不韦颁布此书的根本目的在于:一方面为秦国的统一奠定新的理论基石,另一方面是迫使秦王政就范,改变秦国的法家思想,按照吕不韦的蓝图去统一和治理天下。这对即将亲政的秦王政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日益白热化。
而与此同时,嫪毐也在加紧扩充自己的实力。这一年,他在赵太后的支持下,被封为长信侯,先得到了山阳(今太行山东南一带)作为自己的封地,后来又把河西(今陕西东南部)和太原(今山西中部)二郡更为毐国。他甚至与太后密谋,只要秦王政一死,就扶持私生子继承王位。在赵太后的支持和纵容下,嫪毐放纵欲为,宫室、服舆、苑囿、弛猎一概逾制,眼里根本没有国家和君主。
他召集了许多宾客,在长信侯府尽情玩乐,并邀请王公贵族、朝中大臣在里面日夜嫖赌。朝中很多亲贵大臣都在嫪毐府上赌过钱,喝过酒,找过女人。嫪毐以此为把柄,把他们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里,在朝中织起了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并买通了不少侍中、郎中做他在秦王周围的耳目。他的势力急剧膨胀。
有一天晚上,嫪毐做庄,通过做手脚赢了所有人的钱。一个年轻的郎中不解事,怀疑骰子是假的。结果,他被嫪毐一阵猛打。
年轻郎中宁死不屈,拔出佩剑,瞪大了眼睛说:“本人在宫中侍奉皇上,王侯将相见得多了,一个小小的长信侯也不见得吓得住我!”
“混帐东西!”嫪毐平日受惯谄媚,哪受得了这种话,“你们还不将他拿下!”
结果,这个年轻武士很快被捆得五花大绑。
嫪毐哈哈大笑,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了他一顿拳打脚踢,然后说:“小子,别跟你老子瞪眼睛,你说你见的王侯将相见得多了,你可知道我这个王侯跟别的王侯不一样,老子是当今秦王的假父!你服不服气?将这小子吊起来给我狠狠地打!”
在此之前,朝野上下早已对嫪毐和太后的关系讳莫如深,现在由嫪毐酒后吐真言,亲口证实,旁观者无不哗然。
很快,那个年轻的郎中就向秦王政报告了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