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秦皇汉武:从秦汉帝国的经略之道看企业做大做强
19872900000010

第10章 兼并扩张之路(2)

对于任命李斯为廷尉,大臣们无话可说;但对于任命尉缭为国尉一事,很多大臣都提出了质疑。丞相王绾认为,秦国朝野上下对尉缭这个人都不了解,现在突然任命他为国尉,恐怕难以服众,如果众将不服,将何以指挥调度军队。

秦王政见大家对尉缭心存疑虑,便让蒙武向大家介绍尉缭的基本情况。蒙武在向大家介绍时,不由自主地流露出对尉缭才识的钦佩。

原来,尉缭曾建议秦王采取“分强为弱,各个击破”的策略,深得秦王政赏识。他劝秦王不要爱惜财物,用重金贿赂各国的权臣,破坏和扰乱各国之间的合纵计划,从而有利于秦国对东方各国各个击破。这些策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众大臣见蒙武如此推崇尉缭,而且秦王政也坚持自己的任命,所以就不再提出异议。其实,李斯和蒙武最明白秦王政的意图,他任命尉缭为国尉的目是就是想由自己直接掌握军权。在以往,无论是由吕不韦的人还是由宗室大臣担任国尉,都和统军将领有着深厚的渊源,容易发生嫪毐式的谋反事件。现在,任命与秦国将领毫无关系的尉缭,就不会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由于国尉与众将领彼此并无瓜葛,自然也难以操纵诸将,这样,他就纯粹成了君王的幕僚,帮助君处理一些日常军政事务,办理君王交代的其他事务。

为了加强王权,维护秦王对秦国的绝对统治权,秦王又发布了一系列的命令:

1、今后对有功将士只封爵位而不再裂土,也就是说,爵位只是一种世袭荣誉,不再拥有土地和兵权。

2、全国实行郡县制,今后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每占领关东各国的土地,一律依照秦国的制度在那里设立郡或县。

3、建立抚恤制度。战死及伤残者给予优厚抚恤及协助,并规定壮勇从军,家无男丁可从事农耕者,应由地方政府协助其农耕,并免除田赋,以免军人在前方作战有后顾之忧。

4、恢复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外国商人不得在秦国购买土地,贷款给农民的利率由政府规定,商人不得以高利贷剥削农民。

5、山林、矿产、盐铁全收归国有,地方政府不得私自租卖给商人。

6、秦国货币因为各国通商频繁,非常混乱,今后由官方铸钱,各国货币及私人铸钱不准流通,这项制度今后随着军事征伐的进程进一步推广到全天下。

7、广设关卡,过关货物按成收税,以筹军费。

在制定了一些基本的方针策略后,秦王政又召集一般重臣,讨论平定天下的战略目标及出兵的先后顺序。

有人主张应该先灭掉楚国以增强国力,同时也能解决侧背之忧;有人认为应该先灭掉韩国和魏国,再进军赵国和齐国,免得后方遭到袭击。

李斯认为,赵国是中原的核心,攻取赵国,东可以取齐国,北可以攻燕国,和楚国因有长江的阻隔,想救赵国也不容易,秦军的侧背等于有了依托,所以应该先“攻赵灭韩”。

秦王政最终采取了李斯的建议,对群臣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无论军费、后员、后勤支援及有关事项,必须要在半年内全部完成,预定在秋季发动对赵国的攻势,再顺道灭韩。

为了打击赵国,实现统一天下的目标,秦王政亲自主持了一次作战准备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丞相王绾、国尉尉缭、廷尉李斯、将军王翦、裨将蒙武及其他文武大臣。当时,大将军桓齿奇已经率领20万大军在邻近赵国的旗阳部署,等待秦王政的攻击令。

在会议上,秦王政公布了统一天下的总方针:

1、全力攻赵,争取中原轴心;

2、顺道灭韩,去除侧背威胁;

3、威胁魏国合作,以此为进攻赵军的后方;

4、暂时与燕、楚搞好关系,但要加强对楚国的防备;

5、中立齐国,避免齐援助赵国。

国尉尉缭又通报了军民动员的情况、士兵安家与阵亡负伤者的抚恤制度,以及远征军后勤补给的准备与执行情况。

尉缭说完后,兼管情报工作的廷尉李斯通报了各国的动态。

紧接着,丞相王绾及其他大臣也分别通报了自己所经办的与战备有关的事务。

在这一次战略讨论中,如何使齐国中立是中心问题。但是,对于这一个问题,大臣们的意见并不一致。

丞相王绾认为,齐国目前政策摇摆不定,如果对齐国强硬威胁,就等于逼齐国走上与赵国联合的道路。齐国长久休革息兵,多年没有战争,国力积蓄雄厚,要是与赵国共同抗击秦国,胜败就难以预料了。

国尉尉缭则认为,如果向齐国示弱,答应给予他们优厚的中立条件,齐国就会自恃强大,认为自己有左右战局的能力,一定会开出令人无法接受的条件,反而会弄得谈判不成反成仇。这样,不就是逼迫齐国与赵国联合吗?因此,如果一开始就对齐国采取强硬的态度,齐国升平日久,朝野上下都恐惧战争,就可以达到先声夺人、事先吓阻的效果。

李斯说:“最好是双管齐下,先派人示好,再以战争相威胁,但不宜过于明显,否则会让齐国以能左右战局自重,同时也容易引起赵国的注意。如何执行,则要请各位讨论,陛下圣裁。”

秦王政觉得李斯的意见可行,于是点名要始终未发一言的蒙武发言:“蒙将军今晚未发一言,听了这么多意见,想必是成竹在胸了。”

蒙武说:“微臣奉命调军协助王翦将军,理当考虑驻韩国秦军的事情,对于这些国家大事,微臣没有资格发言。”

“与会者都有资格发言,希望将军不必自谦。”秦王政鼓励说。

“依照微臣个人的看法,对齐国无论是威胁还是利诱,都应该在暗中进行,而且要选定对齐王有决定性影响的人物进行。选择的目标不必多,选准一两个就行了。”

秦王政大笑,对众大臣说:“大家看看怎么样?这才是箭不虚发,发必中的呀!蒙将军与寡人所见略同!”

众大臣相对无言。

散会后,李斯和蒙武被留了下来。

秦王政单独对蒙武下诏,派他前往齐国游说齐国丞相后胜,授予他全权处理此事,必要时可以便宜行事,威胁利诱甚至暗杀都可以,但是必须要让后胜就范。同时,秦王政命令李斯向蒙武提供一切有关后胜的个人资料,以及其他必须的协助。

【点评】

为了加快统一天下的进程,秦王政一改过去蚕食诸侯的策略,制定了更为明确的战略目标——攻赵灭韩,联合魏国,结交楚国和燕国,中立齐国。他认为,进攻战略地位最重要的赵国和中立经济最富庶的齐国,避免他们联合起来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在当时,赵国是抗击秦国的主力,军队的战斗力是东方六国中最强的,而齐国却是最富庶的。如果齐赵两国联合起来对付秦国,谁胜谁败,还未可知。秦王政深知这一点,于是,决定想办法让齐国保持中立,集中力量解决赵国问题,只要解决了赵国问题,整个东方六国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后来的战争进程表明,这一战略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对于战略全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链接】

秦始皇在正式兼并天下前,制定了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有了行动的纲领和共同努力的方向,就能避免行动的盲目性。后来的兼并战争进程表明,明确的战略目标就是战争进程的指挥棒。

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也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没有目标的企业是很难生存下去的。只有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并猛烈“攻击”这一目标、实现目标,才有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

《管理实践》的作者杜拉克认为:“管理者要完成的任务必须来源于公司的目标。所有组织都会因目标和获取目标成果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最有效的管理就是让人们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就是使组织的目标具体化。管理者最根本的挑战就是将自己组织机构肩负的使命转换为具体行动的目标。”

企业的具体目标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第一动力,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需。

在1999年,蒙牛名列中国乳业的第1116位,数年之间,蒙牛就成为中国乳业巨擘。仔细算起来,在最初3年的1000余天里,蒙牛“平均一天超越一个同类企业”,5年增长200倍,投资收益率大于5000%!牛跑出了火箭的速度!2005年,蒙牛成为液态奶销量全球冠军,冰淇淋销量全国冠军。

有目标不一定赢,但没有目标一定会输。蒙牛乳业在做大自己的同时,非常注重制定目标。2001年9月,蒙牛乳业制订了未来发展的“五年计划”,牛根生大胆地将2006年的销售目标锁定为100亿元。此议一出,众皆哗然。蒙牛2000年的销售收入不到3亿元,2001年前三季度做到了5亿元左右。要实现2006年做到100亿,一些理性的人都认为这个目标“太夸张”。但是,牛根生认为,自己当总裁“胆子小”,如果换了别人当总裁,那可能就不是100亿,而是200亿!

在一片怀疑声中,老牛耐心地做董事会的工作,做高管人员的工作,勉勉强强,大家通过了这个“五年规划”,并逐步制定每年每月的具体计划,鼓励大家一起去完成。由于每一个计划完成得比较好,到了2002年,蒙牛销售收入达到了16.7亿,到了2004年蒙牛销售收入达到了72.138亿……没有2001年的“百亿计划”,没有这个目标,蒙牛不可能在资源配置结构上“大派”——盖全球样板工厂,建国际示范牧场,放眼华尔街携手摩根,开拓香港市场并最终上市等等。

毫无疑问,“有准备的仗”和“没准备的仗”其结果是不一样的。老牛嘴上就经常挂着这样一句话:“有信心不一定赢,但没有信心一定会输;有行动不一定赢,但没有行动一定会输。”只有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才有行动的方向和目标。蒙牛善于制定目标,并对终极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所以才在短短的几年中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了。

蒙牛乳业是中国企业做大做强的典范。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领袖企业竞争优势峰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王怀宝的发言非常中肯,给人的印象也最为深刻:“对于蒙牛乳业公司,在我们这个行业当中来讲,我讲过这样两句话,第一,它是空前的;第二,在相当长的未来岁月里,它也将是绝后的。它是我们中国奶业的佼佼者。”他的话是对蒙牛乳业发展的最好评价,也是对蒙牛老总牛根生的最好评价。

蒙牛乳业董事长牛根生认为,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做大做强是缺一不可的。没有做大的速度,就没有做强的机会。企业要做大,必须要有大远见。心有多大牌子才有多大,只有具备大远见才有可能获得发展的平台。

在国内,其他很多优秀企业也非常重视制定自己的企业目标,并正努力朝着这些目标前进,结果它们都迅速成长壮大起来。联想集团为自己制定的企业目标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结果联想不仅扭转了国内PC市场被国外几大品牌厂商垄断的不利局面,还成功地收购了IBM在全球的PC业务,一举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PC业务经营商;海尔集团为自己制定的企业目标是做世界家电龙头,结果海尔集团不仅成为了中国家电行业的巨擘,而且也成为享誉国际的知名品牌;万向集团为自己制定的企业目标是奋斗十年添个“零”,日创利润一千万,结果万向集团的产品畅销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建立了包括26家海外企业在内的企业帝国……

在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确立目标是非常重要的。杜拉克说:“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是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所以,管理者应该通过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企业的使命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当然,经营管理者也应该明白,企业的目标也要切合实际,要订得有可能实现,而不是很容易实现,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如果企业的目标过于远大,严重脱离实际,那么往往会让员工摸不着边际,看不到希望,从而影响士气,导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遭到失败。相反,如果企业的目标订得过小,很容易实现,那么必然会导致员工缺乏压力,毫无紧迫感和危机感。事实上,如果在一个企业里,员工们普遍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得过且过地混日子,那么这样的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是很难的。

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在制定企业具体目标时,还要避免陷入某些误区。比如,有的经营决策者喜欢把赚多少钱作为企业的目标,什么赚钱就做什么,什么是热门就赶紧投资什么,他们抱着赌博的心理去制定企业目标,一旦运气不佳,往往会输个精光。还有的经营决策者喜欢把企业应获取多少利润和拥有多少资产作为企业的目标,这同样会陷入一个误区,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因为任何一个行业的高利润期都是非常短暂的,不可能长时间维持在一个高水平;同时,如果要以资产为目标,那么大量收购企业就可以达成这一目标,但盲目地大量收购、追求大而全,结果往往会导致多而不精,大而不强,最后反而会被拖累拖垮。

因此,在制定具体目标时,企业决策者一定要克服一些盲目的行为,要坚持实事求是,根据产业和自身的优势确定自己该集中精力从事哪一个产业,要成为这产业里面什么样的企业,这样才可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最佳优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经常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极佳水平,那么自然会不断成长壮大,做大做强。

秦军在蚕食六国领土的过程中,一向是胜多败少,兼并天下几乎是水到渠成。为了加快统一天下的进程,秦王政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下达了全国总动员令,要求举国上下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去努力实施,结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战果。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现代社会,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不能仅仅靠运气,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只有不断地实现一个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一步步地做大做强。

§§§第三节 确定战略性合作伙伴

【历史追踪】

秦王政确定了攻赵灭韩、联魏、结交燕楚、中立齐国的战略目标后,便派蒙武以秦国富商的身份前往齐国首都临淄,开展中立齐国的活动。

到了临淄后,蒙武便向秦国派驻在齐国的内线了解齐相后胜的一些情况。

内线告诉他,后胜这个人胆小贪财,是齐国出了名的。齐国的老百姓都看不起他,朝中也有很多大臣反对他,嘲笑他当政所采取的政策是“乌龟政策”,遇事头一缩,就什么都不管。对付他这样的人,既可以采用利诱的手段,也可以采取威胁的手段。

从内线那里蒙武进一步了解到,现在的齐国由于30多年没有战争,物阜民丰,国库充实,国库里的粮食吃不完,很多都腐烂了,钱库里的铜钱用不完,穿钱的绳索都腐烂断了。民间的市井小贩都穿上了珠鞋丝袜!有钱人更是夜夜笙歌,极尽奢华之能事。现在的齐国人享乐惯了,所以人人厌战惧战,听到说国事、谈战争就摇头避席。年轻人好逸恶劳,很多苦肮累险的活都没有人干,幸好有魏国和赵国那些因战争逃到齐国的难民来干。整个齐国的军备相当松弛,自后胜担任丞相以来,每年春秋两季的军事训练都敷衍了事,战备设施落后,很多武器装备还是30多年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