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活中的管理学
1985500000025

第25章 绩效管理从沟通开始(4)

1.不管我们承认与否,礼品对双方都有意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对礼品的渴求也就是对赞同、慈爱、理解和爱情等的渴求。我们赠送与接受礼品的行为牵涉到生活的许多方面。通过礼品我们可以激励他人、教育他人、可以取得控制、获得补偿,可以显示知识和修养、表达友善和爱心,也可以扩大个人的影响。

2.如果奖励的内容不具备足够吸引力,这一切就都是空谈。也只有当奖励对员工有吸引力的时候,奖励才会成为动力。

好话还要好好说

沟通的时候,很多人常常会放各种各样的错误,不了解沟通的技巧,往往好心办了坏事。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酒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沟通的好,就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沟通的不好,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沟通要走进人的心里面去,也才能达到应该有的效果: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杆奇怪地问:“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说明: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所以沟通时,一定要多为对方着想,以心换心,以情动人。

有话好好说,无关乎问题本身,而是关系到说话者和倾听者之间的关系调和。好就很容易走进人们的心里去,自然也就很容易达到很好的效果了。

好好说,也许会大事化小;否则,可能会小事变大。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也是一样。在布置工作任务的时候,在批评员工的时候,在指导员工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如果不能够做到有话好好说,可能就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使得员工关系紧张。

王先生准备后天将出席的某大型论坛,在书房里奋笔疾书。

因为头天喝了不少的酒,脑袋还一直有些隐隐作痛。半个多小时连演讲的题目都没有想好。因此心烦气躁。

这时候,妻子手拿一件衣服推门进来问道:"老公,你看我今天买的这件衣服怎么样?"王先生看了一眼:"还行。""你说我穿哪条裤子配它好看呢?要不配上次去无锡买的那条裤子怎么样?""可以。""其实,我觉得那条深蓝色的裤子也可以,你说呢?""嗯。""我把头发这样扎起来,你觉得配这件衣服吗?"妻子还在自我陶醉,可我已经不耐烦了。"你还有完没完,一件破衣服愿意怎么穿就怎么穿,别在这烦我。"

笑容在妻子的脸上瞬间凝固,她愤怒地冲出了书房。看妻子生气了,王先生马上放下笔,追了出去。"你还追出来做什么?我不是烦到你了吗?"妻子生气地说。"好了,别生气了。我是因为发言稿还没有写完,不想你打搅我思路。""那你有话不会好好说呀。"妻子很是委屈。

"有话好好说",一句很普通的话,但是,却意义深远。

人与人之间很多矛盾的根源,就在于好话没有好好说。也许说话的人本意是好的,但由于使用了错误的语句、语调,使得思想正确而形式错误,最终导致听话的人感觉不舒服而把问题进行了转移。

根据公司的安排,这个月王经理的部门将组织外出旅游。但王经理刚刚才调任,想做出点成绩来,策划了一个大型的营销活动,所以准备暂时推迟旅游时间。部门的老员工李同认为王经理刚刚调任,就推迟旅游活动、削减员工福利,将不利于自己日后的管理工作。所以,老李准备提醒一下王经理,把这个情况和他沟通一下。"王经理,关于推迟旅游这个事情……"老李还想继续往下说,王经理勃然大怒:"这时候还谈什么旅游,去想想怎么把工作做好,正经事不做就想着玩,干脆回家玩去算了。"

如果你是老李,一番好意就被人如此喝止,你觉得如何?当然心里会不舒服了。此时,你还会有心思去想该如何把工作做好吗?恐怕心里都在骂王经理怎么如此不通人情了吧。而王经理的喝止,不仅叫停了员工旅游的念头,也叫停了员工沟通的兴趣,那还如何去实现与员工的进一步沟通?没有沟通,如何布置工作?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一言三冬寒。”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人都有自尊心,大家需要互相尊重,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话好好说”。尤其是评委对选手,领导对部属,老板对员工,老师对学生,父母对孩子,这些处于居高临下态势的人,更要格外注意平等待人说话和气。

人生在世,谁都有不顺心、磕磕碰碰的时候,关键是要调理好自己,遇人遇事和风细雨,笑脸相迎,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平常事和特殊情况;用一颗爱心一颗宽容之心对待同事和亲朋好友,有什么心平气和慢慢说,好好说,有不少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有什么话一定要好好说!沟通是为了把信息传递给对方,并期望对方能够做出自己预期的反应。

2.很多人往往只关心自己是怎么想的,却忽视了工具的重要性。其实,用语与思想同样重要。别以为有理就可以高人一等,就可以理直气壮、慷慨陈词,关键是要人家听你所说的话、听得进你说的话,否则连你说什么都不知道,你叫人家怎么接受你的建议?

老板厚道,员工才会地道

作为一个老板,掌握着各种资源,手下有很多人在为你卖命。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什么能耐,最要紧的事做人要厚道。

中国人常讲,修身是立命之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做到了修身才能家庭和国家一同兴旺。这里的修身就是厚道,要讲诚信。

厚道不是愚钝,所谓“贵人话语迟”、“君子讷于言”。它是一种处事智慧,大智若愚、大音希声。尤其在别人蒙羞之际,愚钝是不明曲直,而厚道乃是明白而又心存善良,以宽容待人。厚道没有固定的含义,它只能是某种精神的体现,厚道也没有固定的形式,它更多的应该是对生命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解释。厚道就如冬日的斜阳,夏日的和风,不论作为人品还是作为德行,都是能打动人的。厚道让人信赖,让人踏实,让人熨帖,让人感动。作为朋友,可交;作为同学,可信;作为老师,可敬;作为领导,可从;作为下属,可用。厚道人不会算计你,厚道人不会欺骗你,厚道人不会出卖你,与厚道人打交道就像在洒满月光的湖面上泛舟,让人宁静而温馨。

厚道的人做事不刻意要得到回报,在于不图回报、随他去,急功近利的人远离厚道。处世本无方法,那只是品格。品格可以发光,方法只是工具。厚道是禁得起考验的高尚品格。

老板如果厚道、诚信,一方面会给企业员工做一个好表率;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计划和执行给企业量身定做一套鼓励厚道、鼓励诚信的工作氛围和评价标准,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员工对自己的要求,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

人总是有自私的一面,总是希望在别人给予自己以后,自己才会给予别人。但如果大家都等待别人先为自己奉献,那谁是那第一个呢?谁就应该是第一个呢?管理者也好,员工也好,都是人,也都逃脱不了这样有些自私的想法:别人对我好,我才会对他更好。但很多管理者总是认为自己作为负责人,应该体现和维护自己的权威,绝对不能首先向员工让步,认为这样做会有损自己的形象。于是,很多事情都要让员工走出第一步,否则自己就坚决不动,从而彼此都在等待,关系也在等待中越来越远。

其实,主动走出第一步,往往取决于谁更在意这个事情。那么员工关系不好,究竟是对企业影响大还是对员工个人影响大呢?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并不是证明管理者比下属有面子,并不是证明管理者重要,而是要保证企业的各项经营目标顺利达成。管理者需要做的是,让员工按照企业希望的那样去进行行为选择,只要做到这一点,管理就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

力帆控股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尹明善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老板,不需要太大的能耐。最要紧的是要厚道,然后你的员工就地道了。"由此看来,管理者更应该首先走出第一步,因为这样才有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员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只要这个结果实现了,他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而这样做并不会影响管理者自身的形象,要知道:别人在你心中有多重,你在别人心里也就有多重。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厚道的老板由于对厚道、诚信这些品质的认同以及自身具有厚道的素质,所以更倾向于寻找也具有厚道精神的员工。同时,员工在挑老板时,也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促进自身的完善。这个道理就好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样,这是厚道的企业文化之所以形成的人性基础。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失败的管理,无法让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企业一定会有所损失。但对于员工而言,没有任何感情维系的工作仅仅是一份工作,和其他企业同样的工作岗位没有什么差别,大不了一走了之,到哪里都是打工,都是领一份薪水。

2.企业有生命力,就要有企业的基本准则、企业的精神和文化,这和做人是一样的,首先要具有厚道的品格,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能做厚道人,就能建立厚道的企业。

简单的沟通最有效

沟通就像我们平常吃饭一样,是一个平常不过的日常活动,关于沟通技巧这个问题,打开百度网页,相关的内容多如牛毛,相关的理论如同乱花迷人眼,但是还是很多营销人员不得要领,因为沟通的不到位,造成加薪无门,升职无分,严重的危及到个人的生存。

一个小公主病了,她娇憨地告诉国王,如果她能拥有月亮,病就会好。国王立刻召集全国的聪明智士,要他们想办法拿月亮。

总理大臣说:“它远在三万五千里外,比公主的房间还大,而且是由熔化的铜所做成的。”

魔法师说:“它有十五万里远,用绿奶酪做的,而且整整是皇宫的两倍大。”

数学家说:“月亮远在三万里外,又圆又平像个钱币,有半个王国大,还被粘在天上,不可能有人能拿下它。”

国王又烦又气,只好叫宫廷小丑来弹琴给他解闷。小丑问明一切后,得到了一个结论:如果这些有学问的人说得都对,那么月亮的大小一定和每个人想的一样大、一样远。所以当务之急便是要弄清楚小公主心目中的月亮到底有多大、多远。

于是,小丑到公主房里探望公主,并顺口问公主,“月亮有多大?”“大概比我拇指的指甲小一点吧!因为我只要把拇指的指甲对着月亮就可以把它遮住了。”公主说。

“那么有多远呢?”“不会比窗外的那棵大树高!因为有时候它会卡在树梢间。”

“用什么做的呢?”“当然是金子!”公主斩钉截铁地回答。

比拇指指甲还要小、比树还要矮,用金子做的月亮当然容易拿啦!小丑立刻找金匠打了个小月亮、穿上金链子,给公主当项链,公主好高兴,第二天病就好了。

人们较少关注其他人的真实需求,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结果不论多么努力,效果总是不好。沟通才是最好的方法。沟通内容选择好了,才能直入主题,简洁高效。

很多时候,人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总认为别人会清楚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总是把自己作为所有事物的焦点,认为其他人应该刻意地去了解自己。这种心理在管理工作中也是一样。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其所管辖的范围内,是所有人关注的中心。很多管理者喜欢和下属玩这种猜谜的游戏,而让下属去"理解、领悟"。

现实的情况却是,下属对管理者的心思"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于是,管理者会对下属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对下属的执行力产生不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管理者喜欢批评下属"真不知道你是怎么做事的,这点小事都做不明白"的原因。

我们经常会遭遇的沟通不是简单到点的,而是泛泛的。

“我也来说两点”是人们参加传统会议的口头禅,事实上经常是随意说两点,结果是说得“没有点”。在说之前,在沟通开始之前,缺乏明确的“点”是沟通习惯的第一误区。很多人,尤其是能说会道之士,嘴动得比脑快,尚未有自己真正得想法,已经开说了,说着说着,后来得想法否定前面说得,还继续说,说着说着,不知所云。

两个旅行中的天使到一个富有的家庭借宿,这家人对他们并不友好,并且拒绝让他们在舒适的客房过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给他们找了一个角落。当他们铺床时,较老的天使发现墙上有一个洞,就顺手把它修补好了。年轻的天使问为什么,老天使答道:“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第二晚,两人到了一个非常贫穷的农家借宿。主人夫妇俩对他们非常热情,把仅有的一点点食物拿出来款待客人,然后又让出自己的床铺给两个天使。第二天一早,两个天使发现农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一头奶牛死了。年轻的天使非常愤怒,他质问老天使为什么会这样:第一个家庭什么都有,老天使还帮助他们修补墙洞,第二个家庭尽管如此贫穷还是热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却没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老天使答道,“当我们在地下室过夜时,我从墙洞看到墙里面堆满了金块。因为主人被贪欲所迷惑,我不愿意让他来分享这笔财富,所以我把墙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来召唤农夫的妻子,我让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并不像它看上去那样。”

有些时候事情的表面并不是它实际应该的样子。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所以想法肯定也会不尽相同。

管理者要让下属清楚--你的目标是什么?企业的目标是什么?员工的目标是什么?三者的交叉点又在哪里?如果这几点是模糊的,要靠员工自己去领悟、理解、体会,暂且不说员工可能得出错误的目标,最终导致行为选择的失误,从而无法达成结果实现,即便是员工得出了正确的目标,员工又要花费多少的时间和精力,来做一些本没有必要的工作呢?在此期间,事情会有怎样的变化?机会成本又是多少?管理不是一场谁重要谁不重要的权衡,更不是谁该懂谁的游戏,管理所追逐的只有效益,而效益产生的前提就是--有效率地做正确的事情。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而有效的沟通则可以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也可以校正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偏差要做到,简单沟通,就要认同,学会简单沟通是一个职业化的符号。

2.为什么我们经常遭遇的沟通不是简单到点的,不是快速有效的,因为我们的自然习惯不是简单到点的,而是发散性思维,而是随意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