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生活中的管理学
1985500000019

第19章 用纪律和制度说话(4)

大自然的种种现象中有许多合作的例子:夏日甘霖为绿油油的植物带来生机;潮水后退,露出食物供海鸥取食;树叶落在大树脚下,慢慢腐化,供给树木充足的养分。你可以由这些大自然合作的例子里学到合作精神,运用在工作上。你所做的一切都可以成为整个组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你的合作者。

在一次公开招聘一个研发项目经理的活动中。在众多的应聘者中,招聘官筛选出了三位,参加最后的面试。

其中,有一位非常优秀的人才,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大学,在读博士期间,就有比较丰富的项目执行经验。他成绩优秀,一篇研究项目的论文曾获得过全美大奖。大学毕业后,他又在一家大公司主持过一项大型技术开发工作。技术部的经理兴奋地和他谈了很久,觉得他的能力很强,正是公司想要的那种人。

结果,这位应聘者没有被我们这家公司录用。技术经理问这是为什么。招聘官回答说:“他曾经作为一个大型项目的管理者,却不能创造一个团结的团队。这就是他不能被录取的原因。”

接下来,招聘官问到他怎样比较招聘公司和他过去工作过的公司时,他犹豫了一下,说:“以前的公司同事尔虞我诈,大家都对彼此充满了戒心,工作中缺乏合作精神,尽管大家工作都很努力,但是像一串散落的珠子,缺少一根线把它串起来。”

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最佳的领导人是最能激励员工达到共同的目标,并且让团队的所有成员都相信他们是同心协力达成的。

“凡事都要自己来”,能达到的最终结果就是大家谁都达不到目标。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每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有些人精力旺盛,认为没有自己做不到的事。其实,精力再充沛,个人的能力还是有一个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是人所不能及的,也就是你的短处了。

2.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能利用他人的优势来弥补自己不足的人,才能立足于今天的社会。

3.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在一个缺乏凝聚力的环境里,个人再有雄心壮志,再有聪明才智,也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只有懂得团结协作的人,才能明白团结协作对自己、对别人、对整个团队的意义,才能成功地驶向理想的彼岸。

"功"可以抵"过"吗?

我们常常听到过这样的话,“功过相抵”,可是,在现实社会中,真的能够功过相抵么?从心理的角度来说,“功过相抵”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一个人犯了错,但是,同时,又作出了相当的成绩,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忽略他所犯的错误以及给社会造成的伤害呢?人们常常为这个问题伤透脑筋,甚至争辩不休。

1973年,智利领导人皮诺切特采用军事政变上台,他是一个坚定的民主制度拥护者,甚至有辩护者说,不是因为当时左翼领导人阿连德有违宪嫌疑,军事政变是不会发生的。

上台以后,皮诺切特说将智利变成一个富强的民主国家。

他重用留美的“芝加哥男孩”进行市场经济改革。

在成功地私有化之后,智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了被著名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称为“智利奇迹”的稳定增长。

但是,在进行民主建设的过程中,他甚至用了完全不民主的方式,据说他暗杀了一批智利左翼政治人物(左翼人物一度走私军火进行武装斗争);

他于1980年制订通过了智利新宪法,明确规定总统及议员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并同时定下了他还政于民的时间点:1990年。他遵守了自己的诺言。

智利在他17年的统治期间成为(至今还是)南美洲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的国家。在欧美政坛被视为完人的撒切尔夫人毫不讳言地赞赏皮诺切特,认为他是真正把民主带给智利的人。

用专制推行民主,用铁腕扑灭反民主的人,他与其他独裁者的追求刚好相反。但是他逮捕的十多万人,以及其中涉及的酷刑、暗杀,却使他的人生在接下来的16年里,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先是流亡英国,随后在1998年被逮捕,遣送回智利以后更是随时面临牢狱之灾。他的主要罪行,根据专门调查皮诺切特统治期间侵犯人权事件的“雷霆报告”(RettingReport)指认,共有2095人的死亡牵涉到皮诺切特。

很多人看来,皮诺切特的“过错”与“功劳”相比,如果我们采用功利主义的方法来解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长达17年的时间里,大约有2095人的非正常死亡换来国家长久的民主制度及经济进步,成本看起来实在是小得很。

然而,不能这样看待问题,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是没有什么“功过相抵”的逻辑,“功”是一个政治家该做的事情,大家相信你,把权力给你,不是让你吃闲饭的,而胡乱杀人这种“过”却是任何一个人都不行触犯的底线,只要犯了一件就得接受审判。

比如有个人见义勇为,救过九个人的性命,后来检察官发现他残杀过一个人,这时候,法官不能对那些寻求正义的人说,你看,他的功过相抵还赚八条人命呢,我决定当庭无罪释放。世界上没有这种法官,所以杀人之“过”是没有任何“功”抵消得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智利的法官采取巧妙的策略,皮诺切特的健康状况欠佳为由,批准延后开庭,其实一直到他去世,庭审都没有完成。

从法律角度来看,皮诺切特以非罪之身入土。

皮诺切特自己也知道功过不能相抵,欠死难者一个交代,在他去世前的十来天,他的妻子代他宣读了一份声明,表示他愿意承担任内的所有行为的后果。

皮诺切特“功过没有相抵”,这是因为,他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没有人可以因为所谓的“功”就会会被抹杀曾经犯过的错。错误是不可消除的,犯错的人也必将因为自己的错误受到相应的惩罚。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让我们知道了制度的威严;“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同样告诉我们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了“功过不能相抵”的概念。功与过是企业运作过程中员工所表现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他们相抵的结果就是既无功,也无过。

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允许的,把员工的风险强加给企业,对企业内部的其他员工是非常不公平的。

功是对好的一种褒奖,所以必须通过树立这样或那样的典型来告诉企业内部所有的员工,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必须按照这种思维方式去做事情。

过是对不好的一种鞭策,一种处罚,目的是告诉企业员工:这是企业所不允许的。员工只有在日常操作中的行为准则就是不能越雷池半步,否则就要为此而付出代价,因为企业可能为你的这种过而付出更大的代价。

功与过是完全不同的类型,如果强行功过相抵,就会适得其反,也不能找到什么合适的理由和借口。

功与过本身难以衡量的。强行将其相抵,那背后一定是“人情”的作用。企业运作如果太多的考虑“人情”因素的话,我们很难看到这种企业的未来的。因为企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件就无法产生典型,也无法倡导一种做法。

功与过相抵的结果,往往导致企业内部人情泛滥,缺乏“赏罚分明”的措施,使得企业内部充满不确定的因素,人们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情受到奖赏,但是,当有错误的时候,却不能及时受到惩罚,那么,还有多少人会在乎什么惩罚措施,企业内犯错误的几率也会大增。

会导致内部人人都具有特权,享有特权,在特权的因素上,企业高层具有无法比拟的权限。所谓的规则和体系不过是给顾客看的文本而已,这是与现在企业科学管理相矛盾的。

功与过相抵会导致:人人中庸或人人都是试验品。功与过既然可以相抵,从另外一种角度上企业倡导的是古人的“中庸之道”,也就是“吃大锅饭”,在中庸的背景下,人们都是明哲保身,失去创新能力,如果失去创新能力,那么企业未来在哪里。

生活中的管理箴言

1.现实企业运作不能过多考虑“人情”的因素,因为这样的企业无法按照自己的规章制度办事,企业也就无法高效运作了。

2.企业在中庸思想的影响下,企业就会失去创新能力,企业未来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服从第一

德国人有句名言:“让规则来统治世界。”

不管是谁,都不能凌驾于规则和制度之上。“服从第一”的理念如果不能渗透在每个员工的思想当中,企业是没有发展前途的,在市场竞争中一定会失败。

所有团队运作的前提条件就是服从,甚至可以说。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必须建立在服从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否则,再好的创意也推广不开,也没有价值。

事实正是这样。一家企业的制度和战略的形成,都是无数商战和管理者的智慧、经验的结晶,但却常常因为员工的不服从而宣告失败。这样的教训实在太多了。因此,一些常青企业严格规定,一旦制度和战略形成,任何人都必须百分之百地支持和无条件地服从,甚至管理者也不得寻找任何借口。

一、服从是员工的天职

现在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有令不行、拒不服从或者阳奉阴违的现象。一般来说,企业高层的主要责任是决策——做正确的事;企业中层的职责是执行——正确地做事;而基层人员的主要责任就是操作——迅速地完成任务。如果企业员工缺乏服从的习惯,就会造成执行力下降、效率低下,最终被竞争者淘汰出局。

当然,执行力度不够也可能是领导能力的问题,但是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服从的问题。如果管理者作出了决定,执行者打了折扣,甚至寻找借口不执行决定,最终就会造成有令不行的现象。这时,如果管理者推开下属,自己动手去完成任务,就会造成企业管理的层级消失,权力下放的通道堵塞。这样必然会引发恶性循环:

下属愈加不负责任、不听指令;管理者去做下属做的事情,遗忘了自己的职责,耽搁了企业存亡的大事。

其实,军队的服从和企业的服从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军队的服从讲的是既要服从长官的指挥,又要在某些情况下牺牲个人的利益。比如说,要求大家既能从小事着手,做好手头的每一件看似微小的事情,又能密切关注周围的局势,在大事到来时,不发生任何闪失。不要以处理好每件小事为满足,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舍弃小范围利益而顾全大局,这就是管理者素质的培养。因为,在危及存亡的时候,管理者的决策行为就会发生迅速而巨大的作用。而领导行为就是高度地服从、诚实、专注以及自我牺牲。

企业也是这样,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做好本职工作,而当企业突然遭遇一些巨大的危机时,就像一群士兵突然遭到炮火袭击,这时候的服从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服从是正直的核心

美国的阿瑟·戈森说过,正直意味着自觉自愿地服从。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正直的核心……

因此,服从是一种行为,是一种意识,更是一种品质。

首先,服从没有面子可言。面对你的上司,应该借口少一点,行动多一点。在企业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在一些主管接受一项业务时,不是一次就把事情做了,而是先让交代任务的人走开。“我现在很忙,先放在这儿”,好像马上去做就会显得自己不权威、不繁忙,其实,这样做的主要原因就是好面子。有人戏言,承认自己“在家怕老婆”的人一定能当官,这一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在优秀员工的身上,好面子而延误工作的事绝不会发生。上司一旦安排了工作,他们就会无条件地立刻行动,因为服从面前没有面子可言。

其次,服从还应该直截了当。在企业中,需要这种直截了当、畅通无阻的传递过程。没有“顾忌”、没有“烦琐”、无需“协调”、无需“磨合”,全力而迅速地执行任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管理效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三,接受当先。企业主管作出的任何一个决策都不是一拍脑门就决定的,他的工作是系列化的,你的某项任务就是其中的一个环节,不要因为你这一环节影响到主管工作的进程。他之所以将任务分配给你,包含了他个人的判断,而你认为“不可行”,那只是你的判断。你可以先接受他分配给你的任务,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再去和主管沟通。你不应该马上推辞,并列出一堆理由来说明你的困难,这是最不受领导欢迎的,切记这一点。

第四,随令而动。立即行动是一种服从的精神。企业也应该具有这种精神——随命令而行,不能有一时一刻的拖延。如果一个企业的每一个环节都即令即动,就能积极高效地在第一时间内出色地完成既定的任务。从而使企业成长为“坚不可摧”的组织。

即使领导有很多不足之处,但至少有一点你不如他的地方,就是他拥有一定的资金、人才、商品、技术和社会关系等资源。

另外,能成为领导的人,首先他的个人能力就是不可否认的。如果员工感觉领导这也不对,那也不对,光相信一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看不清楚事情的本质,那就大错特错了。所以要把服从作为核心理念来看待,老板就是老板,员工就是员工,服从是第一生产力。每个人都要有意识地服从老板、服从上司。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在老板没做决策前,给出建议;一旦老板决定了,就要服从决定,虽然这个决定违背你的本意,也要“盲从”。只有“令行禁止”的企业才能全面实现制度化管理。只有严格落实每一项制度和计划,企业才有高效率,才有竞争力。

三、服从是一种美德

服从的确是一种美德。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严明的纪律,就如同一盘散沙。如果没有服从,企业将会溃不成军,谈何竞争和生存。对于命令,首先要服从,执行后方知效果。还未执行,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谈见解和不可执行的理由,那么,你走到哪里都是不受欢迎的角色。对于有瑕疵的命令,首先还是服从,在服从后与领导交流意见,共同改进和提高,“先集中后民主”。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军事化管理,军事化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服从”,只有“服从”才能造就一支高效率、富有战斗力和竞争力的队伍,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企业获得了发展,个人才能够获得同步的提高,获得我们人生的成功。让我们将服从这一美德渗透到我们的思想当中,在实际行动中实践它!

服从是行动的第一步。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你是企业内部经营运行环节的一个重要部位,你必须遵照指示做事以确保企业流程正常循环运转。服从意味着你必须暂时放弃个人的异议,约束自己去适应所属机构的价值观念。在学习服从的过程中,你就能更深地融入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对企业的战略方针、价值观念、运作方式就会有更透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