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迟到的文明
1983900000020

第20章 文化纠缠(10)

这些都不说了。总之在中国这个传统下,发展不出宪政。为什么我要这样讲?说到底,就是前面讲到的,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陷入困局,有些人老是想另外制造一套来解困。他们说西方的政治理论是西方人的陷阱,跟西方辩论自由民主是没有可能赢的,因为这些概念都是他们制造的,我们要另外制造一套理论系统,阐明现在中国不但经济好,而且政治方面都很好,不用改革了,如果要改,也要按照他们主张的那一套的来改。这个就不是学术了,是宣传。

我们不讨论这些,只说学术上能否站得住。学术上站不住,你想做什么?

国学派的玩意,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少儿读经。我是坚决反对少儿读经的。因为教育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启发他们的智力和创造精神。中国孩子最大的问题是太规矩了,创造精神不够。时代要求培养大批敢说敢干的孙悟空,但当下教育培养的是一大批小大人、乖孩子。读经包括读《弟子规》,《弟子规》主要是培养一切听话的孩子,摧残儿童的心理,是不足取的。在我看来,现在要培育书香校园,古今中外所有优秀的文化成果,少年儿童能理解的,都让他们接触,养成读书的爱好和习惯,感到读书很有趣,不是负担。这样的爱好和习惯养成了,终身受用,对将来的文化发展也有很大好处。

最后一个大问题“引以为戒的恶劣学风”不讲了,材料在那里你们自己看。我认为那是很恶劣的学风。对待传统文化有两个大忌不能犯,一个是“曲学阿世”,为了讨好统治者不惜歪曲学术,西汉就已经提出这个问题。到了18世纪,兴起朴学,整理传统文化,那时又增加一条,不能“增字解经”。要继承和学习传统文化,这两条是要牢牢记住的。但现在提倡国学的那些人,恰恰在这两方面犯了大忌。具体哪些方面,我提供的材料上有,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想留出时间给大家提问,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互动环节

1.我想问,你的学问做得这么好,你在研究学问的过程中最大的教训是什么?

答:最大的教训是不要迷信。我做过一件事,现在看来很浪费时间。“文革”期间我们都被赶到干校。干校生活比较清苦,没有书读,我就将《鲁迅全集》读了一遍,将已出版的马恩列斯的全集也大体读了一遍,现在看来收获不大。从头看到尾是没用的。治学的一个要点是马克思所说:怀疑一切。一进到学术领域,应该没大没小,没有权威,只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于光远先生讲过一句话,我终生受用不尽。他说为什么疑问号是个勾子?因为没有疑问就勾不到东西。年轻人在脑子里应该经常有很多问题想不清楚,读书感到道理没有讲清,说服力不够,那就可能是一个学科的生长点,或者是某个小问题需要你研究解答的。所以,疑问是治学的起点。

2.现在尊孔是搞得很热闹,但中国近代历史批孔也曾经轰轰烈烈,为什么中国人老是拿孔子说事?您曾在1973年的《中大学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叫《孔子反动教育四议》,当时是有人强迫你写吗?

答: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没有任何人强迫。当时哲学系的系主任是刘嵘教授。有次全系教工在校园里铲草,边劳动边闲聊,他提议我写批孔文章,态度很温和,没有强迫。那时批孔热潮,我也重新读了《论语》,感到孔子的教育思想有问题,于是提出四个问题。历史不能修改,文责自负;我的文集会将这些文章一字不改收进去,任由读者评说。

为什么老是拿孔子说事?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萌发时期或者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已经感到不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来,对中国的发展将会很不利。第一个批评中国传统文化、批评孔子的中国人是王韬。他在19世纪70年代的一篇文章中说,智就是德。这个观点是苏格拉底提出的:“美德整个地或部分地是智慧。”(《古希腊罗马哲学》,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166页)恰恰跟孔子的观点是针锋相对的。

到了20世纪初,1902年,梁启超的一部着作非常重要:《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有人讲中国近现代对传统哲学文化的整理是从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开始,不对,胡适自己说他是受梁启超的影响来做这个工作的。梁启超的这部书从先秦开始梳理中国的传统文化,那时候的国学派借传统文化说事,实际上是借传统文化宣扬民主自由的思想。之后辛亥革命开始,临时政府一成立,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废止读经,而且他在教育方针的解释说,尊孔与信仰自由不合,至于孔子应该如何评价是另外一个问题。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照我的解释是滥觞于鸦片战争前的文化变迁的延伸;而狭义的新文化运动,通常认为是从1915年陈独秀办《青年》杂志开始;我认为应该是从1912年开始的。那时三纲里的“君为臣纲”不成立了,制度的支撑变了,出现了中国最自由的年代,新文化运动就开始了。那个时候,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支持者中有些人很极端,但作为主要领袖的胡适和陈独秀,对孔子的评价都是很慎重的。陈独秀认为,一些儒家的道德规范,还是可以用的;对孔子的评价,跟现在要反对的三纲是两回事,我们主张的是从三纲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这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必要步骤。

毛泽东发动的批林批孔运动是政治上的动作,要另作评价,这次不涉及。

我想,现在有人大谈孔子,是想推行他们所理解的政治,为某种政治目的服务。

与此同时,理论上还有一个问题。贝尔曾说,经济上我赞成市场经济,政治上赞成民主政治,文化上是保守主义。有些人抓住这个,说不跟传统文化结合就不可能有宪政。于是拼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在西方这个完全没问题。我今天特别将1215年英格兰的《自由大宪章》作为一个附件,他们的文化传统,如这个文件所说,英格兰人享有传统的自由不能侵犯。中世纪封建制度下的英格兰,那时就有议会的传统,有独立的司法系统,有贸易自由、地方自治和个人自由。中国有吗?没有。

中国的传统是宗法专制。所以有人照搬,说在宪政这样的制度领域要延续传统,根本行不通。在中国,就是要勇于接受全世界的先进文化,不要闭关自守。用中国民族主义来对抗具有普世性的思想文化,我想是会危害中国的发展的。我们过去为什么发展那么慢?就是因为不接受市场经济,接受后发展就很快了。市场经济就是经济自由。1975年我下乡,参加佛山地区的干部会议,当时新会县一个人民公社书记在会上说:什么时候不用大队干部打锣催促,农民主动开工就好了。人民公社一解散,真的不用打锣,人家就主动开工了。这就是经济自由的成果。什么时候种,种什么,农民们可以自主了。那是自己的财产,种下去有多少收获,与自身的经济利益结合了,不打锣他们也拼命干。我们改革开放后,学术相对比以前好很多,原因是自由扩大了。有一本书很值得大家去看看,是1998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亚马蒂亚·森的《以自由看待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他的一个基本论点是:“扩展人类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它的主要手段”。(第42页)3.现在有很多网络红人,以夸张的表现引得关注,人们说这种审丑的心态是因为现在人的信仰或精神被破坏了。您刚才说国学要成为现代的精神财富,请问国学如何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帮助人们找到新的信仰,或者说未来要建立的信仰是什么样的?

答:你不要看低现在的年轻人,说他们没有信仰,我不同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信念是活不下去的。阿Q也有自己的哲学。每个人都考虑为什么活,有些人说要成为佛学家、政治家,有些人说要发财,有些人要找个美女帅哥,如此等等,各自有自己的信念。这些信念只要不违法,都是现实世界合理的存在。不是为国为家才叫正确信念,各人自己去寻找自己人生的支撑点,只要不侵害别人就很好。但对这些年轻人应该进行教育,告诉他们现代社会是什么样的,不能违法,要守法,在法律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想。一个国家要是适合年轻人发展,就能够提供广阔的多种多样的途径,让公民自由上升,按照他们的才智和努力,达到新的高度。那样的国家就很好了,当这样的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这些人会挺身而出,保卫这个让我生活得自由自在的国度,那时他们的牺牲精神就涌现了。人是多元的,有些人有各种古怪的表演。我相信在座的没有人会去向芙蓉姐姐学习,但她的生活方式自得其乐,他人不必指责。社会是多元的,应该让大家自由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生活,不要大惊小怪。

4.我们国家要真正成为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还要走多远,是通过执政党逐步放宽政策,主动走向民主社会,还是非得革命才能改变?还有一个,年轻人如何成为真正具有独立思想和人格的人?

答:问得很好。我现在在给中大本科生上课,我的学生基本是本科一年级的,他们也问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很简单,而且大家应该理解,应该知道。

一个人成熟,应该有世界历史知识和中国历史知识。懂得这些历史后,很多问题就清楚了。要了解这些历史,目前最好的读本是《剑桥世界史》和《剑桥中国史》,是各国历史学家合作写出来的,有些华人学者也参与了。

在我看来,人文社会科学从一定角度来讲,是历史经验的总结。

第一批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不外是英美,它们是最成功的。

法国大革命的代价很大,死了几十万,革命后动荡八十年,到1871年后才稳定下来,那是它的代价。然后到19世纪,又有一批国家,其中以德国为代表,追求国家统一,经济上也慢慢发展起来,但政治上不行,民族主义发展很厉害。有些东西发展得好,现在世界上的保险制度、工人福利制度都是从普鲁士发展出来的。经济上德国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但政治上没有跟上,结果成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元凶。两次世界大战中间曾经有过民主制度,但没有站稳,被希特勒钻了空子,掌了权,又一次发动世界大战。到1945年失败后,在占领军占领下,西德才变为现代国家。东德是两德统一后才改变。

此外,大家都赞扬明治维新,但明治维新只在经济上实现了现代化。政治上,1889年通过的宪法是假宪政,思想上接受了儒家的东西,1890年有两个所谓天皇敕语,一个是军队的,一个是教育的,里面都讲要忠君,用儒家的道德规范修身,实行国家主义教育,儒家思想教育下,军队现代化了,天皇的力量没有受到牵制。

宪法规定,元老可以干政,军部直接隶属天皇,可以干政。结果成为发动“二战”、侵略东亚的元凶,这也是政治不现代化的结果。

它也在1945年以后才真正成为现代国家。

你看这两个国家的现代化,经过了多长时间?中国的起步——洋务运动,跟日本的明治维新是同一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现在约150年。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但要经济发展,还要培育出一个民间社会。民间有自由,民间的社会团体有自由,有力量可以牵制政府,让政府依法行政才行。中国什么时候最接近现代国家?辛亥革命后,从1912年至1926年间,北洋政府时期是20世纪中国最自由的时期、民间社会最强大的时期,但没有解决国家安定的问题。

任何国家要发展,就要稳定、自由,要有民间社会的力量和稳定的制度,几方面联合起来才有办法实现现代化。当时陈炯明还有其他人,各地包括湖南、江苏、浙江等,全国有十七省,提出自己省的宪法草案,他们提出要以联省自治的办法走美国的联邦道路解决中国问题。但当时两股力量摧毁了稳定的可能性,一个是北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另一个是以国民党孙中山为代表的极端势力。我不想说国民党的出发点不好,但他们的思想高度不理解政治就是妥协,不理解政治上有些东西要尊重现实,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使稳定的局面一再被破坏。

这个讲起来要花很多时间。中国稳定不下来,而且大家认为联省自治不行,我们头脑中有个大统一的观念。大家可以读读葛剑雄的《统一与分裂》。20世纪中国剥夺言论自由是从广东开始的,1921年,学苏联搞党化教育,党化司法,反对国民党的报纸一律不允许存在。剥夺公民的政治自由、言论自由都是从广东开始的,上了俄国人的当,结果联省自治没有得到支持,反而国民党的党国体制,实际上是苏联体制胜利了,建立了国民党的威权统治。中国就是这样被耽误了。

中国未来怎样?慢慢走向民主、自由。其中最重要一条,不要再革命了。只能按照改革开放路线走下去。这条路线有几个要点是不能违反的:

首先是恢复私有制。假如不承认改革开放的重大成就,还想打土豪分田地,中国就完了。打老板,分资金可能痛快,但中国会走向毁灭的。不能走这条路。

然后逐步扩大自由。刚才有人问是上面给的还是下面自己要的?观察现实社会,是互动的结果。

在我看来,中国的宪政正在艰难的生长,生长点就在2003年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延安农民看黄碟事件:警察破门而入,结果引起全国反对,最后警方道歉。这个就是宪政的萌芽,因为宪政无非是通过法律途径保障公民的自由。以后一连串官员随便侵犯公民权利,被捕的人多数在舆论压力下不能不释放。

通过一连串事件,中国出现大批独立思考的公民,不是官方说什么就听什么,要寻求真相,要按法治的要求、公民权利的要求来衡量这个措施对还是错。公民的觉悟提高了,任何力量都压制不住。这样的情况下,揭露了很多问题,官方大体上能接受,比如《拆迁条例》出台,还有农民的社会保障,就是在民间压力与官方改革的互动基础上的成果。分裂,冲突,妥协,通过博弈,中国正在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但这个道路很曲折,老是有人制造这样那样的事件,当然很痛心,但是大的趋势谁也挡不住。

还要多少时间?不知道。但有一条,社会一定不能乱,要稳定下来,不要再搞革命。逐步改革,对政府官员要批评要监督。所以,有人问我知识分子该做些什么?我说两件事,第一,发财。市场经济的前提就是每个公民有自主权,有了深厚的经济基础,即使遇到打压也不怕,还能帮助别的人。第二,发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见,包括看到政府官员胡作非为贪污违法就要揭露。与此同时,保持社会稳定,就能一步步将中国推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