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混沌状态的清晰思考
1982800000038

第38章 永远的无奈(2)

中央银行抛售黄金已近一年,这时,金价投机客对央行的存金及供给能力也咸具疑虑。亊实上,宋子文已派飞机从重庆运金条到上海救急。是年2月7日,上海金价跃上了500万元大关。2月8日,中央银行运用闪电战术,进行集中抛售,明配厂00条,暗售3000条,企图孤注一掷。但这些金条如同泥牛入海,项刻之间便祓投机浪潮所吞没。2月10日,是上海金市的黑色星期一,上午10时,中央锒行以562万元配售118条黄金,与金业登记之数相差甚远。同时,宣布因金号抬价投机,本令停止配售。于是人心恐慌,群起争买,市场一片混乱。0时半后,已无法进行正常交易,金价当日破700万元,报收6阽万元,涨万元,创单日涨幅之最。当时,有位立法委员鉴于金价波动影响整个金舳,建议行政当局将黄金收归国有,若此点办不到,则应停止黄金买卖。次日,各报刊栽了这一消息,黄金投机进入了最后的我狂。金价再涨5万元,并创下了9纠万元的新纪录。一切物价随之狂涨,市面一片混乱。2月16日,行政院宣布实施经济紧急措施方案,规定从2月7日起将汇率提高为1美元比法币1。2万元,并禁止黄金外币流通买卖。宋子文通过放开外汇和黄金市场,在一年之内共抛售美金、45亿元,黄金350多万两,不仅未能平抑物价,反而造成了民国时期最大的金融风潮,蒋介石对此十分恼火,为此,有人称宋子文是蒋的败家子。我们选择这个有些老年人还略知一二,青年人则全然不知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一个系统到达了混沌阶段,是任何人都拿它没有办法的。1946年,中国刚蠃得了8年艰苦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这时候真正获得了和平,人民能够休养生息,那么,原来的这个混钆的系统就会走向秩序。而蒋介石为了消灭日益壮大的共产党势力,不惜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内战,把中国再一次推向了混沌。这是这一阶段的背景。

宋子文正是在内战前夕担任了行政院长。他企图用抛售黄金来回笼货币、平抑物价,这个主意并没有什么错,若是在有序阶段或复杂阶段中,是会收到很好的疗效的。可惜的是他碰到了中国那场空前规模的大内战。内战一起,一切的有关因素都跟着发生了激变一财政开支的无限增加,人心的恐慌不安,对国民党政府信赖程度的减退,各种物价暴涨,投机倒把者乘机收购黄金,黑市市场的活跃与不稳定,宣传舆论的兴风作浪,法币的贬值,逃难和躲避战火的人的增加,饥荒的严重等等。也即是说,整个社会系统开始进入了混沌。所以,战争未起时,能够用165万元的法币买一条黄金0946年3月,并且到6月份没有开战前,黄金涨幅只达20%,低于美钞与物价的涨幅,所以还属平稳。一到6月底,内战爆发,情况就完全变了,不论是投机家,还是普通稍殷实些的人家,都伯法币无用而想买些黄金保值,于是,游资一齐涌向了黄金市场,市场开始大乱。这是形势混沌、人心混沌、市场混沌,整个系统混沌的最典型的例证。

如若一年内战争可以结束,或是国共双方达成了新的和平意向,或是有一方彻底失败,即时局能够稳定下来,那么,宋子文也许不会前功尽弃,还能有所作为。可是,一年的仗打下来,不仅情况没有改善,而且国民党军队损失不小,经济与金融形势更加恶化,致使国统区民众对前途和形势的估计更加悲观。

请看:

1946年6月时,国民党军的实力:正规军220万,非正规军100余万,后方军事机关和部队100余万,总兵力430余万人。

国民党政府控制了所有的大中城市、重要工矿企业和主要交通线,统治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76%,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1。石。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正规军60余万人,没有空军和海军。解放区只有1亿多人口,面积230万平方千米。

再看:

1947年7月时,一年战争打下来,国民党军损失112万人,高级军官被俘176名,被击毙26名。解放军伤亡35。8万人。

国民党军占领城市335座,解放军占领城市288座。

双方经过补充,国民党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人民解放军由127万人上升为195万人,即国民党军减少了57万人,解放军增加了70万人。

在这种两军实力趋向于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战争不但不会停两点结论:埃积如山的金圔券加速了国民觉,总供请一旦系统到达了混纯,它的发展变化就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了。

很可能你想让系统向这个方向发展,而结果是南辕北辙,它飞向了另一个方向。

币变成了一堆废纸。

下来,还会继续更激烈地打下去。试想,在这种大背景下,宋子文要想调整经济,控制物价,他是绝对效果是有的,却是一个相反的结果,宋子文企图调控物价,而物价更加混乱。诚如文中所述,一年下来每条黄金由最初的165万元涨至960万元的新纪录,即纯涨了800万元。法这个具体的例子为我们得出了在这个时候,就不是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而是种瓜得豆,种豆得瓜。

因此,这篇文章最后说:蒋介石对此也十分恼火,为此,有人称宋子文是蒋的败家子。这就错怪宋子文了,责任其实并不在于宋子文,而在蒋先生那一边。

第二个例子的时间是当代,问题是如何看待东南亚金融动荡、经济衰退后的今天和未来的形势?

一句话,从今往后,世界的金融、经济形势是开始好转呢还是继续恶化?

按照粗浅的道理,那些一辈子都在做着研究的经济专家们,他们应当摸清了这方面所有变化因素的,他们应当知道人类这个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下一步该向何处发展。

而事实上,他们也许比我们无知的人好了―点点,但也好不了多少。因为对未来的预测,存在着两种相去甚远的观点。请看这一篇报道:美国和英国会出现经济衮退还是说只会出现增长减速?日本会出现复苏还是说会继续通货紧缩?欧元地区会继续保持繁荣还是会受到影响?对于这些由危机引起的基本问题,预测家们提供的答案是矛盾的。这些答案又加剧了人们目前的这种犹豫不决。

摩根商业银行认为,美国正处于衮退的边蟓,它的国民生产总值到1999年将停止增长。相反,国际货中基金组织以及大部分欧洲银行却认为,到明年,美国的经济增长只是会在速度上有不同程度的放慢而已。同样,在欧洲旧大陆,人们广泛认为欧洲经济与货币联里国在明年将继续维持没有受到危机打击的沙汉绿洲的地位,将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惟一动力。这种现点成了欧洲各中央银行的一种竖定不移的信念。而美国摩根银行则认为999年西方两个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嶒长数字将要减少一半。

出现这样相矛盾的见解并不是不可解释的。摩根银行的悲现主义建立在这样一个信念之上,即金融条件恶化将会使那些经济经纪人的信心荡然无存,并会促使消资者紧缩开支,促使企业减少投资,最终导玫出现信贷枯竭(信用恐慌)。这一连争不祥的后果当然同欧洲的关系不那么紧密。在欧洲,企业投资所占的位置没有美国邪么重要,而且股市的下跌在大部分消资者乃至中小企业中也没有引起那么大的波动。相反,欧洲的舆论对政治家们的安抚性讲话更感兴趣一些。欧洲人的合理性还促使那些银行负责人去关注如何采取适当办法制止不良后果的问题。比如,法国兴业银行就提出了摆脱危机的条件:稳定那些新兴国家《在亚洲已经在那样仿,在巴西也将提出一项拯救计划放宽美国和欧洲的货币政策(在美国已经开始了这种进程,在欧洲也正在准备这样做),同日本的通货紧缩做斗争(健全银行制度的计划已经被通过),稳定锒行体制联郏储备委员会已表示它不会允许那些投机性集团引发系统桂危机、总而言之,在一个人心穗定的世界上,经济学家们可以根据一些令人安心的基本情况未制定出比较好的预测。

然而,前面所说的情况也导致人们产生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担心:像摩根银行所说的邪样,虽然美国人对待金舳问题的态度在美国耒说是有效的,但美3这个世界第一流的经济大国却的的确确受到了经济衮退的威胁,美元的下跌也只是刚刚开始而已。在0月5日再次降低利率的同时,格林斯潘也使人相信了这种设想。在这种新的基本情况下,欧洲人有可能不得不放弃维持自己的繁荣小鸟的梦想。

预测下一步的经济形势是繁荣还是萎缩,同醏博、买股票、买马票一样,如果不是出老千,不是有内线情报,凭真本事去赌一回,那么谁也不能说自己是百分之百的赢家。你的任何估猜都只是一种估计,做1得准的。对于全球这个经济的大系统,或者再矶小一些,对于亚洲这个经济系统,我们既无法道这其中的全部变量,以及这些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无法知道在这些变量的作用下,下一步的经济走势是上扬还是下滑?

过了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后,我们对每一个变量也许能做到更精确的定量分析,对于一个系统的总体情况也能比今天更加了解,但我们仍要说,面对一个混沌的系统,我们还是不会有太精确的理解。

的确,混沌就是横亘在我们人类认识世界面前的一道高墙,也许我们人类永远翻越不了这道高墙,达到最正确无误的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这是连笔者也感到最令人颓丧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