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选准职业入对行
19814400000019

第19章 五、多付出努力,把握机会打破传统求职观念(2)

有不少人可以同时拥有多种职业技能,但很少有人可以同时拥有多条就业门路。一种职业你能干得了是一回事,但这种职业让不让你干是另一回事。古人讲:“善走需得途。”不通过一定的途径,人们很难达到一定的目标。

所以,择业者面对几个就业信息时,应该通过比较,权衡出哪个职业是你最有把握得到的职业。比较原则是筛选就业信息的基本原则。

(2)时效原则。

所谓时效原则,是指当你在进行就业信息筛选时,一定要考虑取得某个职业岗位时间的长短。比如,有甲、乙两个职业。你在取得甲职业岗位方面可能有九分把握,而在取得乙职业岗位上你也许只有七分把握。但甲职业的取得要花一年时间,而乙职业的取得也许只需花三个星期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讲,你应选择乙职业作为主攻目标。凶为,谁都知道“夜长梦多”,更何况就业信息千变万化,择业竞争非同儿戏。正如一句谚语所说:“一鸟在手,胜过两鸟在林。”

(3)捷径原则

在生活中,人人都喜欢走捷径。在职业的选择上,也应该贯彻捷径原则。比如,甲、乙两个职业分别在A、B两处。但你的住处距A处20公里,距B处只有10公里。如果你在谋取甲、乙两个职业岗位时,具有大体相当的把握。一般来讲,在一般情况下,你应以B处的职业岗位为主攻目标。

即把距你最近的职业目标作为优先选择对象。其中的道理很简单。舍近求远历来是下策。学会利用各种关系择业

大学生的求职行为,一般而言是属于私人行为,是大学毕业生个人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沟通行为。因此,它与作为沟通行为的公关之间必然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还由于双向选择,用人单位招聘人员是代表着本组织在与求职大学生进行人际沟通,其行为也属于一种公关行为。这样,双向选择的求职录用过程,自然是既包含着公关行为,又包含着私人的行为或叫“私交行为”。这就需要求职者把握好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在求职过程中,做到公关、私交“双管齐下”,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的现实性。

首先,大学生求职可以充分运用公关的原理和技巧。公关的原理和技法是被大量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沟通的实用科学和艺术,特别是公关技法中关于人际沟通的策略和方法,如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讲究信誉、妙用人性、融洽协调、善借媒体等原则和方法,具有十分有效的实用价值。此外,公关意识的具备,不仅是公关职业的基本要求,同时,它也是一种现代生活和职业的基本要求,在个人的交往行为和职业生涯中,具有公关意识,可以增强沟通行为的艺术性和有效性,提高生活和职业活动的效率。富有公关意识的求职者,其择业成功的几率大于公关意识欠缺的求职者。

其次,求职中利用私人关系,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会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各种人际关系交织的网络。没有人能完全脱离私人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而独立存在。在进行求职活动中,常常会伴随着某种私人关系,一方面必须按“事理”(国家的就业原则和政策等)办事,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夹杂有“人理”、“人情”。人们常说的“熟人好办事”、“朋友遍天下,走到哪里都不怕”、“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这不能只理解为贬义词,也有褒义的一面。人熟了相互之间就比较了解,有信誉、有感情,就容易得到支持与合作。因此,求职者也应多方运用私人关系,拓宽求职门径,争取谋到合适的职业。

当然,求职者对私关的运用是有前提条件的。背离社会规范的庸俗关系,是应当杜绝和抵制的。在求职过程中,要表现良好的精神风范,以真才实学求职竞争,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谨慎选择自己的泛就业目标

所谓泛就业,就是对预先设定的择业目标进行一定的扩展,扩大择业范围,使个人择业目标更大程度地适应社会需求。当然,泛就业是一种职业过渡期,一是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另外为目标职业积累必需的资本。泛就业并非脱离个人职业目标,更不是盲目就业,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涯设计。

泛就业相对更容易,范围广。在这个较广的范围里面,应该选择哪一个当作自己目标职业的跳板呢?

很多专家都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把泛就业放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来,谨慎选择自己的泛就业目标。一般来说,泛就业目标最好具备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从行业上与自己的目标职业接近或相同;二是与目标职业具有类同性;三是具有可发展性。

(1)从行业上与自己的目标职业接近或相同。比如说想成为内科医生,那么可以先从做护士开始;再比如,想做汽车工程师,到汽车厂先做个普通工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学习该行业的知识,积累相关资本,当翅膀长硬之后,就可以展翅飞翔了。

(2)与目标职业具有类同性。这是从阅历、职业个性等来说的。打个比方,你一直想从事咨询行业,那么先从事教师或销售行业,学会和别人打交道,了解对方心里,这些对心理咨询都有一定的帮助。

(3)具有可发展性,就是该职位有发展空间,能学到东西。泛就业中许多岗位都是重复枯燥的工作,既没有什么经验积累,也学不到一点点技能。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就业情况多么严峻,泛就业都要有个明确的目标职业。这个目标职业是在综合自己个性、爱好、气质、能力、价值观等等的基础上,一步步地确定出来的,是在充分的自我认知和职业规划的基础上才能提出来的。即使就业暂时失败,无法得到自己的目标职业,也不要紧。仔细分析自己失败的关键在哪里,是专业还是经验,能力还是个性,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如果这些东西在短时间内无法弥补,那么就要从长计议。把目标放得低一些;目光放得远一些

在某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经常会给学生们讲述这样几个故事:

(1)先干起来再说。

小田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那家公司倒闭了,他就失了业,只好重新去找工作。可是,找了半年,他依然在家里待业,苦闷极了。

父亲问他:“这半年里,难道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你?”

小田说:“有,可是工资太低了,月薪大多只有七八百元。”

父亲说:“七八百就七八百吧,先干起来再说。”

小田说:“那怎么行?我在原来的那家公司月薪是2000元,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2000元的工作。” 父亲没有说什么。

过了一会,父亲又对小田说:“跟我去卖一天菜吧。”

小田和父亲卖的是菜花。在市场上一摆开,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这菜花怎么卖?”

父亲说:“1块钱一斤。”

中年妇女说:“人家的菜花最多9角钱一斤,你怎么要1块钱一斤?”

父亲说:“我的菜花是全市最好的。”

中年妇女撇撇嘴,连价都不还就走了。

他们的菜花确实是全市最好的,卖1块钱一斤合情合理。可是一连几个人来问过价后,都不买。小田有点儿着急了,就对父亲说:“要不,咱们也卖9角钱一斤吧?”

父亲说:“急什么?我们的菜花这么好,还怕没人买?”

说话间,又有一个人来问价了。父亲依然说1块钱一斤。这人实在喜欢他们的菜花,就是嫌太贵了,他软磨硬磨,一定要父亲减一点儿,可父亲就是不松口。那人咬咬牙说:“减5分,9角5分钱一斤,我全要了。”

父亲说:“少一分不卖。”那人只好叹了口气,走了。

时间不早了,买菜的人越来越少,菜价开始往下跌。

别人的菜花大部分都卖完了,剩下没卖的已经降到了6角钱一斤,他们再叫1块钱一斤就被人笑话了,只好降到7角钱一斤。还是没有人买,小田说:“我们干脆也卖6角钱一斤算了。”

父亲说:“不行,我们的菜花是最好的。”

中午过后,菜价跌得更厉害。菜花不能隔夜卖,接下来价格跌得更惨,6角、5角、4角,黄昏的时候,有人干脆论堆卖,2块钱一堆。他们的菜花经过一天日晒,早已毫无优势了。天快黑时,一个老头用1块5角钱买走了他们的一大堆菜花。

回家的路上,小田埋怨父亲说:“早上人家给9角5分一斤你为什么不卖?”

父亲笑笑说:“是呀,那时候出手该有多好,可早上总以为自己的菜花值1块钱一斤,就像你现在总以为自己月薪必须2000一样。”

第二天,小田就到一家公司去上班了,月薪600元。

人生其实就像卖菜一样,要卖个好价钱是不容易的,有时候,越想卖高价,越卖不出去,最后烂贱如泥。做人不能自视太高,还要善于把握时机。在求职的时候,尤其是如此。

(2)放下架子,从基础干起。

维斯卡亚公司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最为著名的机械制造公司,其产品销往全世界,并代表着当今重型机械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许多人毕业后到该公司求职遭拒绝,原因很简单,该公司的高技术人员爆满,不再需要各种高技术人才。但是令人垂涎的待遇和足以自豪、炫耀的地位仍然向那些有志的求职者闪烁着诱人的光环。

詹姆斯和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绝申请,其实这时的用人测试会已经是徒有虚名了。詹姆斯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特殊的策略——假装自己一无所长。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请求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便分派他去打扫车间里的废铁屑。一年来,詹姆斯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但是劳累的工作。为了糊口,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是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1990年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理由均是产品质量有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召开会议商议解决,当会议进行一大半却尚未见眉目时,詹姆斯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在会上,詹姆斯把对这一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且就工程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洁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詹姆斯面对公司的最高决策者们,将自己的意图和盘托出,经董事会举手表决,詹姆斯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詹姆斯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花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做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3)多努力一些,就拥有更多的机会。

两个同龄的年轻人同时受雇于一家店铺,并且拿同样的薪水。可是叫阿诺德的小伙子青云直上,而那个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布鲁诺很不满意老板的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到老板那儿发牢骚了。老板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别。

“布鲁诺先生,”老板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老板汇报说,今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老板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上,然后回来告诉老板一共40口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又第三次跑到集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老板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一共40口袋,价格是多少多少;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老板看看。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据他看价格非常公道。昨天他们铺子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么便宜的西红柿老板肯定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布鲁诺跑了三趟,才在老板的不断提示下,了解了菜市场的部分情况:而阿诺德仅一趟,就掌握了老板需要和可能需要的信息。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像布鲁诺那样,上司吩咐什么,就干什么,自己从不用脑,结果长期不被重用,还慨叹命运的不公平。而像阿诺德那样办事高效、灵活的人,不仅圆满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还主动给领导提供参考意见和尽可能多的信息,自然会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青睐。

比别人多努力一些,就拥有更多的机会。

这几个故事对每个人打算求职的人都应该有所启示。为了赢得更多的机会,最好把目标放得低一些;把目光放得远一些;比别人付出的努力更多一些;比别人更用心些,更肯动脑些。认识时机是走向成功人生的基础

在人生的旅途上,一次偶然的机会,导致了伟大而深刻的发现,使科学家因此成名;一个突如其来的机会,使有的人大展才华,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从而名垂青史;甚至一次意外的事变,竟影响了一个人的整个生涯,对他的发展起着转机作用,……凡此种种,在实际生活中都是常有的。

一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如何,往往就看其是否善于抓住迎面而来的机会。善抓时机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夺得事业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能否抓住这样的时机,是一个人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没有机会,纵然才华横溢的人,也未必能够登上成功之巅;因失掉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遗憾终生的也大有人在。善于认识并抓住时机,是杰出人物成功的奥秘;学会识别和抓住时机,是走向成功人生的精华所在。

事实上,在我们的生命中,机会一直存在着,我们需要的只是正确地认识它们。当我们自己确立了目标之后,我们真正能做的只是抓住机会。这样,那些令我们熟视无睹的看似偶然的事件就会变成真正的机会。几乎任何一件事都会创造出一种机会。

在生活中,到处都有时机问题,运动场上,抓住时机,则金牌垂胸;疆场对阵,抓住时机,则赢得战机;科坛夺魁,抓住时机,则独占机会鳌头。国际知名管理学家哈洛尔德·康茨和西里尔·奥登纳尔在其颇有影响的著作《管理学精华》中特别强调要“认识机会”,并指出:“认识机会是规划的真正出发点”,只有认清机会,才能“建立起现实主义的目标”,提出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