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的百度世界
19774200000003

第3章 从硅谷到中关村(3)

百度成立后,首先要推出自己的产品——搜索引擎。当时,百度除了技术人员与技术理念,什么都没有,所有的程序都要一行行写出来。

那时的百度工作氛围非常好,除了李彦宏和徐勇,其他人包括刘建国都刚从学校出来,彼此之间的关系很单纯,没有职场中那种拉帮结派、争强好胜的作风,大家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很专注的去做搜索引擎,这也就是校园文化。

此时,崔姗姗、雷鸣等几个以实习生的身份来到百度的员工,还没有完全脱离学校,白天在实验室上课,晚上才能过来,过来后就开始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从2月到初春的几个月中,百度象加足汽油的马达,轰隆隆不间断运作,编写代码、程序测试、修改错误。那时候,北大资源宾馆1414号房的灯光时常是彻夜未灭,大家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5月,百度开发出自己的第一个中文搜索引擎,只用了4个月时间。这个百度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搜索引擎,当时可以搜索500万个网页。此时,中国大概有900多万互联网用户。

此时距离风险投资商所给予的半年时间还有两个月。产品做出来后随后的问题是,怎么把它给卖出去,这也是所有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此时,最可能的买家是发展最为风光的门户网站。那时的百度还只是一间默默无闻的麻雀公司,凭什么要门户网站相信百度呢?

于是,开发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样板客户就成了百度最主要的任务。经过多方努力,5月底的时侯,百度终于有了第一家客户——硅谷动力。之所以选择硅谷动力,第一是因为硅谷动力本身也是做技术的,有一个很好的技术基础;其次,当时百度的风险投资商和硅谷动力之间也有一些联系,沟通起来比较容易。

开放给硅谷动力的第一天,百度的技术团队全都都守在服务器前,当一个用户出现的时侯,整个办公室一阵欢呼雀跃。虽然当时百度的整个索引能力只有500万个网页,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百度真正使用户享受到了搜索引擎所带来的便利。

拿下硅谷动力后,李彦宏又去找了CHINAREN,这是很好的一个社区网站,后来被搜狐收购了。期间,百度在首都体育馆举办了一场晚会,晚会上崔姗姗告诉他男朋友,百度下一个客户的名字说出来会吓他一跳。当然因为事情还没有最后落实,崔姗姗并没有明说是哪个公司。不久,百度就和CHINAREN联手推出了中国第一个提问式搜索引擎——“孙悟空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搜索服务,由此,百度全面进入了中国互联网技术领域。

成功的喜悦也许让百度一时有点飘飘然了。2000年6月,百度在香格里拉大酒店举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此时距离百度成立不到半年时间。当时负责PR的是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小女生,自己本身经验不足,很多细节问题都没有考虑到,比如会前联系相关媒体、调试设备等等,加之百度刚成立不久,内部也有一些混乱,结果忙中出错,应用展示的时侯网络突然断了,百度的网页调不出来,什么也演示不了。当时公司的几个创始人急的恨不能要上天入地,李彦宏在台上的声音也一下子变调了。随后记者提问时间,主持人一再提示,却没有一个记者举手发问――没人知道百度和李彦宏究竟是做什么的。百度的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在尴尬的气氛中结束,这对初生的百度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不过,百度很快调整了过来,新闻发布会的失败对百度发展来说只是一个插曲。其后,百度集中力量对产品和客户进行拓展。8月份,中国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搜狐成为了百度的客户。有了搜狐这块金字招牌,百度的用户拓展异常顺利,接连拿下了新浪、网易、263、TOM.COM等国内的大中型门户网站,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的其他网站。客户的认可让公司上下对百度的前景都充满了信心,但是,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寒冬的蔓延却几乎让李彦宏的百度帝国夭折。

给女儿最好的礼物

2000年,中国网民突破了1000万大关。这年1月,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半年的中华网再次发行新股,募得3亿美元。这让风险投资第一次看到了中国概念股的巨大潜力。随后,新浪、搜狐、网易迈向纳斯达克的步伐也显着加快,中国概念的.COM公司大潮涌动。

“……网站就得拿钱砸,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网站靠什么?靠的就是点击率啊!点击率上去了,下家儿跟着就来了。你砸进去多少钱,加一零儿直接就卖给下家儿了……”这是冯小刚导演的电影《大腕》中的一段台词,描述的正是这个中国互联网业的疯狂年代。

然而,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2000年春天,大地回暖,外面的世界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对于互联网行业,此时却是寒冬的开始。

3月,美国股市开始崩溃,此前一路高歌猛进的纳斯达克股市几乎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急剧下滑,从3月的超过5000点跌到6月的3000点,并在年底跌破了2000点。道琼斯工业指数在一个交易日内大跌627.78点,跌幅接近6%。公开IPO也陷入停滞,不可逆转地股票市场崩盘出现了。雅虎、思科、亚马逊……几乎所有知名公司的股票都遭到了重挫。

刚刚火热起来、还没有充分施展拳脚的中国IT业被硬生生拖入了冬天。

一度被投资者当作宠儿的网络股转眼间成为烫手的山芋。期间,原计划有11家企业上市,后来因为销售额度不够等原因,有9家退出,无限期延长了上市计划。

来自中国的新浪、搜狐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无一逃脱,网易在纳斯达克的股价甚至跌到了四毛钱。许多在网络泡沫高峰挤进来的风险投资商血本无归,开始陆续撤出。各大公司高举裁员大旗,硅谷成千上万的IT人才赋闲在家。(增加交代互联网冬天严酷的背景,戏剧性与典型性要考虑)

万里之外的中国本土,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网络经济泡沫破灭所带来的寒意,这对中国刚刚起步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许多新开业的中小网站及高科技公司纷纷倒闭、破产,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气氛变得前所未有的冷淡。

此时的百度,虽然看起来还是运作良好,员工们埋头开发公司的第一版产品。但是作为公司的掌舵人,李彦宏心知这些都是暂时的。百度不停地扩大市场,运营成本也不断上升,这样下去,创业之初拿到的120万风投资金很快就会耗尽。此刻的百度就象躺在妈妈怀抱的孩子,面带欢喜,却不知道自己处在快断奶的边缘。未雨绸缪,李彦宏和他的搭档开始考虑进行第二次融资,以使百度这个孩子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在资金没有用完的时候就去找钱,这是李彦宏创业的一大秘诀。若干年后,当百度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后,李彦宏对大学生们说:永远不要在你的钱花完的时候去融资,因为这个时候,你急需用钱救命,很难与投资者站到平等地位上。

然而,当时的行业环境相当恶劣,市场一片萧条,现金断流而导致失败倒闭或被收购的案例比比皆是,CHINARE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当时IT行业可谓恰如其分。不少前几个月还风风火火的网站,现在要么是“半睡眠”状态,要么根本上不了。在这种大背景下,投资人对互联网行业避而远之,大家都不愿意往这个无底洞靠。而之前互联网行业最红火的时候,凭借一个想法就可以获得一两千万的投资,风投排着队上门。风云突变,网络泡沫的破灭让互联网行业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上,人们提到互联网行业的时候,只有一片的哀叹。

要在如此情况下进行二次融资,难度可想而知。在百度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李彦宏依然显得十分镇定,没有一味地追求二次融资的金额,更多地是考虑资金的质量:“我们不能病急乱投医,毫无选择的融资。投资商投钱进来百度后,必然会拥有一定的股份,进而会影响到整个公司未来的发展运作。彼此之间能否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如果日后上市的话投资商是不是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你,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东西。”

二次融资的艰难让今天的百度人难以想象。曾经有段时间,李彦宏简直想放弃,直接把公司卖掉。但他最终坚持下来了。

二次融资,是百度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个节点,它的成败与否决定了百度能否走过这个互联网的寒冬。百度是幸运的,这种幸运首先表现在时间上,这次融资是在市场开始降温的时候进行,如果再过半年,到2001年的年终,互联网领域一片萧条的时候,也许再好的公司也没有人敢来投资了。其次,在拿到首个风投资金后,百度高效的运做方式以及良好的市场表现给投资商Integrity Partners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于对百度的信任和未来的判断,他们为百度引来了第二轮融资的领投者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FJ)。DFJ随即对百度展开了审慎的调查,这项工作由刚从新加坡国家科技局加入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的符绩勋担纲。那段时间,北大资源宾馆外的大街上总是有那么几个人在观望,“我都快成特工了,不过我这个特工很LUCKY,没有错过这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人。”符绩勋后来回忆。

此外,在DFJ坚定对百度投资信心的同时,另一个创业投资商IDG也决心投资百度,在大家谈.Com公司色变的时候,此举日后被业内认为是最勇敢的投资之一。当时主持签约的IDG合伙人杨飞回忆道,“决心投资,缘于我对李彦宏‘一见钟情’的冲动,他的能力和魄力让我相信百度一定能够发展起来。”冲动不一定是魔鬼,也可以是天使。”事实证明杨飞的眼光是没错的,百度上市后为IDG带来了100倍的投资回报。

2000年9月,经过几个月的接洽,世界互联网领域最着名的风险投资商之一——德丰杰,携手IDG,共同注资百度,投资金额为1000万美元。德丰杰对百度的评价非常高,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网络公司。

要在那种恶劣的外部市场环境下,向精明的风投们证明百度的潜力,从他们口袋中掏钱,这其中的艰苦也许只有李彦宏一个人能够品尝。在风投们确定投资意向之后,他还一直担心中间会不会有变卦,直到资金到帐的时候,他高悬的心才得以释然。而在此之前,他几乎没有向任何人诉说过这期间的艰辛。

9月份的一个下午,李彦宏把公司的全职兼职人员27人召集起来,激动地宣布了公司融资成功的消息,“我们融到第二笔钱了,是1000万美元,已经到帐了,大家可以算算你们现在每个人值多少钱!”随后,一个同样振奋人心的消息也让大家雀跃不已——公司全体员工涨工资5%!这就是李彦宏,一个在成功之前从不吹嘘,从不轻易许诺,却乐意与所有人共同分享成功成果的人。

有了这笔钱之后,李彦宏可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思考长远的问题,思考百度新的商业模式。不然的话,如果说精力都集中在怎么解决员工下个月工资的问题上,百度也不可能有大的发展。融资成功,也为推出竞价排名奠定了充足的资金基础,毕竟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在导入期,需要花费巨大的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