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人身安全与生命自护
19674100000045

第45章 地震来了怎么办

当地震降临,我们采取正确的避震方法会为我们赢得最大的生存几率。家庭避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迅速做出正确抉择。在震中及其附近地区,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钟左右的时间,作为个人,应当保持冷静,在生死12秒内作出正确躲藏的抉择。当地震袭来时,从你意识到“这是一次地震”到你完全被地震控制之间,尚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应利用这宝贵的十几秒钟,尽快躲到离你最近的安全的地方。

经过多年来的地震总结,地震后房屋倒塌时在室内形成三角空间是人们避震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当地震发生时,如果在室内要注意利用它们,为我们成功避震增加砝码。此外,震时应顺手将门窗打开,避免因地震变形而无法逃生。

对于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空间小的地方避难;也可躲在内墙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千万不可慌张奔跑;要远离外墙、门窗和阳台;不要用电梯,更不能跳楼。住平房的居民,根据具体情况或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或者跑出室外空旷地带。同时要紧关闭所有的火源,包括电源和煤气等。

(2)及时关火。需要特别关注的是:如果震时的你正在用火,应遵循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的原则。大地震时,仅依赖消防车来灭火是不现实的,要想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低程度,及时的自救显得尤为重要。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为避震自救创造更为安全的环境,家人及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以及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3)注意避雷。地震发生以后,如果遇上雷雨天气,或者是地处多雷区,则要特别注意采取避雷措施。具体地,应该采取这些措施来避雷:

关闭门窗,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不宜靠近建筑物外墙,更别用手触摸窗户的金属架。尽可能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和闭路电视、电话的接人线,尽量避免使用电话等电器,以防雷电沿线路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尽量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管线(包括水管、暖气管、煤气管)以及有电源插座的地方。尽量不要在吊灯下坐立。

不宜使用淋浴器冲凉,尤其不要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平时还要注意检查太阳能热水器金属部件是否有防雷接地)。

(4)延缓生存时间。震后如发现自己不能脱险时,应采取延缓生存时间的自救措施。地震引起房倒屋塌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灰尘,因此,首先要防止呼吸道被尘埃堵塞;其次决定生死的首要条件是有无空气,故不要乱喊叫,尽量节省氧气,保存体力;再者要冷静观察自身所处环境,努力创造供生存的安全空间和易于被外面人发现的条件。

(5)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如果身处高楼,地震时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震时保持冷静,震后走到户外,这是避震的国际通用守则。国内外许多起地震实例表明,在地震发生的短暂瞬间,人们在进入或离开建筑物时,被砸死砸伤的概率最大。因此专家告诫,室内避震条件好的,首先要选择室内避震。如果建筑物抗震能力差,则尽可能从室内跑出去。

对于高楼建筑的抗震标准,我们国家都有相关的规定.也就是说高楼在建造的时候就已经根据当地发生地震的可能性大小和可能发生地震震级的大小进行了防震设计。只要是符合设计标准的建筑,只要地震的破坏程度没有超出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高楼在地震时是不会马上发生倒塌的。因此,地震发生时先不要慌,要保持视野开阔和机动性,以便相机行事。特别要牢记的是,不要滞留床上;不可跑向阳台;不可跑到楼道等人员拥挤的地方去;不可跳楼;不可使用电梯,若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时要抱头蹲下。另外,要立即灭火断电,防止烫伤触电和发生火情。

(2)避震位置至关重要。高楼避震中,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躲避。最好找一个可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蹲在暖气旁较安全,暖气的承载力较大,金属管道的网络性结构和弹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动时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气管道通气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员窒息;管道内的存水还可延长存活期。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躲在厨房、卫生间这样的小空间时,尽量离炉具、煤气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远些。若厨房、卫生间处在建筑物的犄角旮旯里,且隔断墙为薄板墙时,就不要把它选择为最佳避震场所。

(3)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这是确保在都市震灾中获得他人及时救助的重要原则。不要靠近煤气灶、煤气管道和家用电器;不要选择建筑物的内侧位置,尽量靠近外墙,但不可躲在窗户下面;尽量靠近水源处,一旦被困,要设法与外界联系,除用手机联系外,可敲击管道和暖气片,也可打开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