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慢则不能励精”,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会成功,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如今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到1800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样不谋而合。今天的你,是否遇到问题立即去解决了?
把拖延的习性打垮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这或那地存在着一种不良习惯--拖延。我们常常因为拖延时间而懊恼不已,然而下一次又会惯性一般地拖延下去。
英国陆军部作了一个重要决定:为了击垮美国各个殖民地的反抗力量,陆军部决定让在加拿大的伯戈因将军南下与从纽约北上的豪将军在奥尔巴尼会合。这两支军队的会合就意味着将美洲殖民地的反抗军队从中间隔开,进一步的抵抗将是不可能的。给伯戈因将军的指令已经由英国美洲事务处秘书长乔治·杰曼爵士发了出去,给豪将军的信也在准备当中。
周末到了,杰曼爵士计划去一趟他在乡间的别墅。
在他乘马车出伦敦的时候他在他的办公室前停了下来,想在走之前处理几件最重要的公事。最重要的公事就是签署发给豪将军的指令。但是他却发现,他的副秘书社奥伊竟然忘记了起草这一指令。
“你只要等5分钟,”杜奥伊抱歉地说,“我就可以写好了。”
“那样,”杰曼爵士怒气冲冲地说,“这段时间里我那可怜的马就得站在街上等着,而我也不能照原计划做我要做的事了。不行,这封信只能等我回来再说了。”
说完这些话,他怒冲冲地走了--去看他那可怜的马--去他的乡间别墅了。
不只是这一指示没能及时送出,而是这一指示从来就没有发出过--因为当杰曼爵士回来伦敦后,他就忘记了自己曾经还需要签署的这项指令,而且他的副秘书杜奥伊也忘记了这么回事,所以这么一项重要的命令始终就没有发出。
而在美洲的豪将军一直在等待总部的命令,可是在他等待的时间里,美国人的军队完成了会合,他们集中力量逐一击破,英国人的美洲殖民地,就因为这项没有发出的指令而永远失去了。
拖延,会让你丧失有利的时机,它就像一个恶魔,抢走你那即将到手的成功。
留心观察一下身边那些拖延时间的人,你会发现“或许”、“希望”、“但愿”这3个小词构成了他们的心理支撑系统,这也是他们不愿去做某些事情的理由。说这样的话的人无异于在浪费时间,他们生活在自己为自己编造的童话故事里。“希望”与“但愿”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无济于事。不要为自己寻找一种不愿从事生活中某一重要活动的借口。
例如:
“我希望问题会得到解决。”
“但愿情况会稍好一些。”
“或许问题不太大。”等等。
实际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情况也没有好转。只要你具有一定的决心和毅力,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任何意愿。但是,若你总将事情推迟到未来某一时间去完成,你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你的更加懦弱来自于内心深处拖延时间的心理,这种心理甚至浪费了你的大好青春。当回首过往时,你会发现原来除了自己的那堆拖延的借口,你已经身无长物。给自己找借口的心理是万万要不得的,任何事情一定要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如果你把事情放在一边不管就永远不会有结果,不管在你的心里有怎样美好的期望都将于事无补。
记住,属于现在的事情就不要推到以后。
借口是拖延者敷衍别人、原谅自己的“挡箭牌”
借口就像瘟疫一样毒害着人们的灵魂,并且互相感染和影响,极大地阻碍着人们正常潜能的发挥,借口使许多人丧失斗志,消极处事。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但不乏有人从不行动,站在原地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他们都把时间浪费在了寻找借口上,成功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这个社会有那么多失败者均因他们将心思花在寻找借口上,没有真正努力去追求成功,所以前方等待他们的,是失败。
同喜欢找借口的失败者相反,成功者大都拒绝找借口,他们反而喜欢向一切可以作为借口的困难挑战。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与其花时间在找借口上,不如多做些实际有用的事情。
富兰克林·罗斯福因患小儿麻痹症而下身瘫痪,他是最有资格找借口的。可是他从来不找任何借口,而是以信心、勇气和顽强的意志向一切困难挑战,居然冲破美国传统束缚,连任4届美国总统。他以病残之躯在美国历史上,也在人类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成功篇章。
拖延是借口更高级的表现形式,那些制造借口与托词的专家往往习惯性地拖延。这类人只想找借口,无法做出行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很多人只凭一句“我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或“我没有文凭”,就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其实学习的途径多种多样,学校教育、获取文凭只是千百万求知途径之一二。往往学校教育还更具局限性,真正的知识来自社会这所包罗万象的大学和刻苦的自学。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l3岁开始工作,几乎没接受什么正规教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高中辍学;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小学四年级的学历;香港富商李嘉诚,初中二年级的学历。他们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们成功了。若觉得自己知识不够用,就赶快行动起来努力去学习,而不要站在原地寻找各种借口。找再多的借口,都无法逃避被淘汰的命运,但立即学习却有让你在竞争中胜出的可能。
借口有许多,运气可以作为借口,出身是一个借口,人际关系也可以成为借口。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思考致富》里将一位个性分析专家编的借口表列出来,居然有50多个。拿破仑·希尔说:“找借口解释失败全是人类的习惯。这个习惯同人类历史一样源远流长,但对成功却是致命的破坏。”
借口是一种传染病,但也正像任何病都可以治疗一样,只要想办法,借口症也是可以治愈的。疗法之一就是用行动驳倒借口,使它无法在我们心中立足,从而打开我们做事成功之道。
只有弱者才会观望等待
只有弱者才会因循观望地等待,优秀之人不会等待成功的到来,而是寻找并创造条件,立即行动,不断行动。
从前,有一位满脑子都是智慧的教授与一位文盲相邻而居。尽管两人地位悬殊,知识水平、性格有天壤之别,可两人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尽快富裕起来。每天,教授跷着二郎腿大谈特谈他的致富经,文盲在旁虔诚地听着,他非常羡佩教授的学识与智慧,并且开始依着教授的致富设想去实现。
若干年后,文盲成了一位百万富翁,而教授还在空谈他的致富理论。
生活中不能缺少美丽的愿望,但我们不能一味地坐在那里侃侃而谈。只知道空谈而不采取实际行动的人,不论他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取得任何一丝一毫的进展。若人人都这样,整个社会都将无法向前进步。莎士比亚提醒我们,马上行动,不断行动,这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思想固然重要,但行动往往更重要。
有人问布莱克:你作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多思多想!布莱克回答。
这人满怀心得,回去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开始多思多想。一个月以后,布莱克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那人的妻子,她对布莱克说:求你去见我丈夫一面吧,他从你那刚儿回来后,就像中了魔-样。布莱克到了那人的家一看,只见那人变得骨瘦如柴。见布莱克来了,那人拼命挣扎着爬起来,对布莱克说:“我每天除了吃饭,一直在思考,你看我离伟大的思想家还有多远?”“你整天只想不做,那你思考了些什么呢?”布莱克问。那人道:“想的东西太多,头脑里都装不下了。”“我看你除了脑袋上长满头发,收获的全是垃圾。”
“垃圾?”
“只想不做的人只能生产思想垃圾。”布莱克答道。
有感于此,斯通认为:成功是一把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无论使用多么精密的比例尺,绘制出一份多么详细的地图,它都不能为主人带来哪怕一寸的位移。无论一部法典多么的公正,它都无法预防罪恶的发生。无论一本教人做事的经典写得如何精彩,它也无法为你带来一分钱的财富。做事的起点只有一个,就是行动。只有行动能使你的幻想、计划、目标,成为一股活力四射的力量。行动,是给你能量去做事的食物和水。地球上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取消或埋葬自己辛辛苦苦冥想出的新构想,只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这些构想会每隔一段时间从头脑里冒出来折磨他们。
恐惧失败的产物之一就是拖延,要想征服恐惧,便要毫不犹豫地开始行动。心里的恐惧会随着行动被执行而一扫而光。不要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永远也不要去逃避一件事情。明日复明日,这样一来,明日永不会到来。所以,今日事今日毕。即使行动不会让你更加快乐,也不一定令你成功,但是,有行动总比坐以待毙要好。可能做事的快乐不是由行动摘下的果子,但若没有行动,所有的果实只能在树上等待腐烂的命运。
想做就马上做,快速行动
机会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为什么有些人总是错过成功的机会?原因是他们的行动被拖延偷走了。拖延是个专偷行动的“贼”,你一定要防着它。
瑞典有句格言说:“我们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生命一直在前进,由不得你承认与否。有些机会,一旦失去便水远不再有,这个世上没有后悔药。
现实中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的话:等到我学校毕业以后,就会……等到我买房子以后……等到孩子结婚以后……等我把一切都处理妥当之后……等到我……
等到、等到、等到,我们所有的时间都在等待中流逝。许多人想等到万事俱备、东风吹起再开始行动。也有许多人觉得到了明天一切会变得更有利,不要忘了,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环境也不可预知。现实中层出不穷的突发状况,等到东风真的吹来,或许已经时过境迁了。
做事不需要等待,无需等待时间或是条件。克服一切困难,努力去做就可以了。成不了事的人总是那些要等待全部条件都满足的人;成大事者在很多情况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但他们最终都取得了成功。很多时候,无论前方出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觉得该做,即使成功的几率不大,也要努力去做。只要我们有行动,先前所有的等待都变得那么无关紧要。所以,行动,立即行动,不论你想做什么,千万不要等。
有一群登山爱好者准备征服一座海拔6000米的高山。于是,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分队,扎营在海拔2000米的山脚,等待天气好转。他们当中有一些还是专业登山运动员,不仅体魄健壮,而且经验丰富。
天终于放晴了,微风轻吹,队员们开始行动起来,由经验丰富的队员带领出发了。
在攀登者脚下,高山有种被驯服般的宁静,只有峰顶的冰川在阳光下闪着迷人的光辉。每个登山者都沉浸在攀登的喜悦中。他们用手提电台与基地保持着联系,不时地向遥远的家中通话,向亲人叙述他们在高山上所见的美景。
然而正当他们慢慢接近主峰的时候,灾难却悄悄降临--乌云翻滚,狂风肆虐,气温骤降。几个经验丰富的登山运动员知道情况不妙,要求大家全力返回。可是,由于在路上逗留时间过长,夜已慢慢逼近,根据经验推断他们已无法下山,只能等待救援人员前来营救。
狂风如开堤之水,怒吼而来,许多队员的衣服被风撕破,手套也脱落了……祸不单行的是,有位队员的腿部被飞石击中,出了大量的血,伤员痛苦地呻吟着。
风越刮越大,严寒也随之降临。伤员极其痛苦地喊:“我冷,我冷……”血流出后很快就结成冰。有一个登山者说:“现在天色尚未全黑,让我来背他下山吧,或许他还有救。”
“你这是去找死,救援人员马上会来的。”众人劝他。可是,他还是背起伤员努力地向山下走去。
夜幕降临了,山上起了暴风雪,救援人员根本无法上山。第二天,救援人员发现在原处等待救援的人们紧紧挤在一起,已经僵硬了。经过救援人员的搜索,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发现了那个伤员和背着他的人,他们竟然还活着。
救援人员说:“在这种天气下能存活下来简直是奇迹。”经他们分析原因后断定,他们之所以能够活下来,是因为他们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停止过高强度的运动。
人的一生中,总会遇到要立刻去做的事情。但也会有这样的人,尽管这些事情已经影响到他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但他们总有推脱的理由:等一会,会更好。而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只要你马上动手去做这些要做的事情,你的生活就会立刻豁然开朗。就像那位登山者一样,当他选择背着同伴下山的时候,命运已经交还到他手中,成功之门也已向他敞开。
美国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年事已高,一直想找人接班,可又拿不定是让位给大儿子还是二儿子。
董事长突然有了主意,他告诉两个儿子:前边有两匹马,黑的是大儿子的,白的是二儿子的,谁的马最后到达终点,就由谁来接班。大儿子听后在考虑如何比慢,而二儿子却飞身跨上黑马,迅速赶往终点。二儿子最终接了班。
要想抓住成功的机遇,立刻做你想做。
1954年12月20日,是农历官房日,霍英东认准这是个黄道吉日,果断地投资120万元买下一座大厦,开始地产生涯。香港人多地少,房产必定走俏,霍英东看准之后,果断出手,并靠地产业迅速暴发。霍英东转入地产业,比李嘉诚早4年,比包玉刚早1年。
很多时候,那些发现和发明常常以“灵感”的形式首先凭空闪现在创造者的脑海中,关于发明和发现的结论或设想往往先于理论或实际做法出现。立即行动在这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没有立即行动,你的思想只能是幻想;你一旦行动,就极有可能抓住成功的机遇。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思考α射线的本质时,有一天,他忽然想到,如果射线的本性是氦原子核流的话,它的性质便很容易说明。虽然已是深夜,他却立即抓起电话,叫醒了他的助手索第,一口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深更半夜索第被喊了起来,电话里传来的又是个没头没脑的设想,索第有点不高兴,于是他反问:“为什么?”卢瑟福的回答却是:“理由嘛,还没有,只是个感觉。”后来,通过实验,果然证明卢瑟福所感觉的是真理,由此卢瑟福建立了他的理论体系,并在1908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要知道,一个好的设想,极有可能不只你一个人想到。这个时候,立即行动,就更具备现实意义:立即行动就是金钱。
贝尔在研制电话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人也在试图改进他的装置。两个人同时取得了突破。但贝尔在专利局赢了---他比格雷早两个小时申请了专利。
贝尔因这至关重要的120分钟而一举成名,而格雷却抱憾终生。
被《时代》杂志选为1999年风云人物的贝佐斯,当年才36岁,他所创办的亚马逊网站,却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典范。而这则归功于他积极行动的办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