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超值金版)
19653100000046

第46章 逆向法:违常理,尝试着从反面着手(1)

方法六:逆向思维法让习惯性思维解决不了的问题迎刃而解。

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如果正面的路子行不通,不妨试着反向前进,从相反的方面抵达正的目标。我们还可以突破惯性思维,打破常规,有悖于正常的逻辑思维和行为习惯,从反面入手,出奇制胜。

很多事实证明,有一些契机和突破口不是从正面得出的,而是隐藏在反面或背面。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想出了与原计划要使用的方案相反的思路,先不要急着否定和放弃,而应该认真考虑并适当地尝试,说不定会因反向思考而创造意外的惊喜和价值。

反其道而行之,出奇制胜

逆向思维是思维方法的一种,是对常规思维的背离,对现成的观点结论进行逆向推理,从而得出答案。利用逆向思维,可以巧妙地解决我们常规思维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司马光砸缸是典型的逆向思维的故事。有的事情运用常规思维可能会很棘手,但如果反过来想,逆向推之,很可能难题就会变得简单。

逆向思维能够转化为一种技巧和智慧,这种改变常态的思维方法是对常规思维的挑战,它是用新观点、新角度、新思路、新方法来研究和处理问题,进而达到目的。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运用逆向思维法,事情和问题可以轻松地迎刃而解。

反其道而行之就是逆向思维,从正面难以克服困难,不妨从反面入手,操纵对方自己钻到圈套中来,出奇制胜。

1. 故弄玄虚,吊足对方胃口

前苏联心理学家?K·普拉东诺夫写过一本叫做《趣味心理学》的书,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作者介绍了本书的基本内容后,特意推荐了其中第193页的内容,要求读者马上去读。“然而”,作者紧接着别出心裁地写道:“现在可别读第230页上的故事!”

为什么不能去看230页的内容呢?作者没有说明,只是下了这个禁令。一般读者都非常好奇,便把书翻到了230页,“禁果分外甜”五个字赫然便跃入眼帘。细看内容,作者谈的就是逆反心理,说人们对任何强加于自身的东西总会本能地产生抗拒心理,而不管强加的内容是对还是错,是利还是害。在这一部分内容里,风趣的作者又像预言家一样写道:他深信大多数的读者在拿到这本书时—定会先翻到了这一页,原因是他在序言里写了这么一句话:“现在可别读第230页上的故事!”

在读者大呼“上当”的同时,也不能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运。

在生活中,有些问题依靠正常的思维是不容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面对无法从正面解决的问题,不妨掉转方向,尝试一下逆向思维。

2. 别出心裁,不按常理出牌

法国著名农学家安瑞·帕尔曼切从国外引进了马铃薯,但遭到世俗力量的反对:宗教迷信者把它叫做“鬼苹果”,在做了一段徒劳无功的努力后,帕尔曼切心生—计,他在自己的园子里种了一大片马铃薯,然后说服了国王,请他派遣一队卫兵来看守,不许他人接近。但卫队只是白天值班,晚上就撤走了。到了深夜,被逆反心理驱使的人们禁不住诱惑,偷偷摸摸地溜到这里,挖走土豆裁到自己的菜园,并且以此为荣。土豆种植之风便通过这种奇特的方式迅速扩散开来。

帕尔曼切巧妙的操纵着人们的逆反心理,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如果他当初苦口婆心的劝说人们尝试一下这个新事物,肯定会遭到拒绝,可是通过这样改变侧重点的“歪戴帽子”法,却成功的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推广了新作物。逆着别人的思维来,打破常理出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 以“次”衬“好”,招揽生意有奇招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有家牛排店,堂堂正正地命名为“肮脏牛排店”,令人望而生畏,又疑惑难解。可是那些不知底细的人,受好奇心的驱使,反而偏要“冒险”进店,一睹其中奥妙。

店里故意用煤油灯照明,以造成朦陇的气氛,天花板上糊着厚厚一层人造灰尘,四周墙壁挂着东歪西倒的纸片,墙角还摆上几件破衣具,锄头、草鞋这类物品作为装饰。进店后使人感到几分古色古香,仿佛回到了200年前的世界。

美国有家饭店的老板做了一个出奇制胜的广告:“本饭店经营最差的食品,由差劲的厨师烹调。”同时,老板还在饭店内口亮出了一块招牌,上边醒目地写着“最槽糕的食品”。许多顾客感到新鲜、好奇、争相光顾这家饭店,都想尝尝“最槽糕的食品”的味道,品尝后发现,其实都是美味佳肴,并且价格相宜。

结果,饭店美名远扬,顾客纷至沓来。

“肮脏牛排店”反其道而行之,达到了奇名、奇店、奇招的效果,店名不径而走,名扬四海。而经营最差食品店的老板巧妙地利用顾客对反面宣传的好奇心理,成功地对顾客进行了操纵,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人们都腻了那些自吹自擂的广告,因而对这则的广告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就像走路一样,有时候直来直往达不到目标,我们就只好从反面入手。做生意、处理事情也是如此,如果正面的劝说和努力没有效果,那就试试出其不意的利用和操纵人们的逆反心理,让他们自己送上门来。

销售高手的逆向思维战略

任何时候凡事能用逆向思维来解决的问题,都有可能产生新的方法,会出现新的转机和成功的机遇。这对于销售人员来说尤为重要。

思维有规可循,按部就班,在市场与产品开发方面比较容易落入俗套,难以获得一个较大的突破。只有“求奇”与“创新”,这样开发的产品才容易有所突破,并容易引人注目,最后获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1. 限量销售

芬克女士的公司是专门制作女式服装的企业,每年她都要推出几十款新式服装,但在数量上控制较严,这是她的一条计策。

芬克根据西欧女士喜欢高贵典雅与活泼色新为一体的晚礼服、夏装等时装的特点,创造出了组合时装。为抓住顾客追求时髦的心理,她把晚礼服新款式分为8组,每次推两组,选准换季推出新服装的机会,隆重而热闹地登场。然而,每组新服装只有一两百套,隔两个月再推出另一批服装,数量一样。以这种布控出台的次序,市场上总见新款而不见现货、存货,吊足追求时髦的顾客的胃口,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直到布控时间结束,服装才进行减价出售。

芬克推行这一销售策略,是让顾客真正体会到自我体系的名牌服装不仅花样款式多,而且数量少,像精品屋中的小摆设一样,过了展销期,就很难找到相似的款式了。因此,芬克设计的时装价格再贵,情有独钟的女士也不会吝啬那几个钱。这就是芬克销售成功的秘密。

某某品牌新款汽车限量登场,某某时尚内衣限量上市,看多了这样的广告,人们不禁要问,这些商家为何要对产品进行限量上市,这不是自己给自己设置发财障碍吗?营销专家认为,限量销售实际上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方式,它不仅不会影响生产商的利润,相反还能为商家赢得更多的商机。

2. 以异胜常

日本著名风景区热海市有一家名为新赤尾的观光旅馆。在1979年,该旅馆接待观光游客15万人,营业额为29亿日元,利润超过3亿日元。这个业绩在日本同类型旅馆中是没有人能与其相提并论的。

新赤尾旅馆的老板赤尾藏之助,就被称为是一位“和常识唱反调”的经营者。他突破了经营观光旅馆的常识并竖起了自己的旗帜。其突出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尽量延长游客每天的住宿时间。

传统的观念认为,缩短每天每位游客的住房时间,可以充分提高客房使用率而取得较佳的经济效益。但赤尾藏之助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宣布——凡是住进新赤尾旅馆的游客,每日进房时间为上午8点钟,退房时间为次日上午10点钟。这样,游客花24小时的住宿费,便可享受26小时的服务。这样做的结果,吸引了大批游客,使该旅馆不管是在淡季还是在旺季,生意都很兴隆。

第二,适当控制人数,优先向全家旅行的游客服务。

一般的旅馆老板认为,旅馆客房应该全部满员。所以,各家观光旅馆,大多数愿意为人数较多的团体游客服务,而把人数较少的全家外出旅游的游客放在次要地位,为此,许多旅馆常常不惜折价招徕团体游客,以保证客房的高住客率。对此,赤尾藏之助不以为然。他的观点是:游客们到风景区观光旅游,是为了尽情享受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旅馆的安逸舒适的生活。因此,新赤尾旅馆并不像其他旅馆一样,千方百计吸引团体游客,即使接待,也尽量控制人数。

正是由于赤尾藏之助能打破常规,在经营上采用了奇特的招术,才使得新赤尾旅馆不仅能同任何对手竞争而且一直充满生机,稳步发展。

在商战经营中,采取别人意想不到的甚至想都不敢想的策略,一招制胜,着着领先,赢得商战胜机。

3. 从小处着手

巴黎的一条街上,有三家裁衣店,名气都不小,为了吸引眼球,招揽更多的生意,三家裁衣店的老板,先后在自己的店铺前亮起一块广告牌。

当时,最先挂出的那块广告牌上,醒目地写着这样的大字:“本店拥有巴黎最好的裁缝。”

另一家老板见了,生怕掉身价,当即挂出一块同样大小的广告牌,上书:“本店拥有法国最好的裁缝。”

见此,人们以为第三家裁衣店的老板,一定会挂出这样的招牌,内容应该是:“本店拥有世界上最好的裁缝。”

不料,那老板却来了个思路大颠覆,不但没有往大的吹,而是朝小处说,他亮出的是一块貌似普通却极为绝妙的广告牌:“本店拥有这条街最好的裁缝。”此牌一亮相,立马招来一片喝彩声。

当人们竞相比较自己的高明战术之时,如果出其不意地从反方向入手,更能赢得精彩。与其大而空的吹嘘张扬,反倒不如小而实际的实惠更让人觉得亲切和真诚。

把问题反过来想

面对相同的困境,头脑愚笨的人只会直线思考,而脑筋灵活的人能够改变思考方式,从反面入手,获得成功。

改变思考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就会变得多起来,而困境和难题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思维的转变而发生变化。所以,困境改变不了,但脑筋可以灵活运转;问题变化不了,思维可以从多角度出发。

1. 逆向思维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一个商人在翻越一座山时,遭遇了一个拦路抢劫的山匪。商人立即逃跑,但山匪穷追不舍,走投无路时,商人钻进了一个山洞里,山匪也追进山洞里。在洞的深处,商人未能逃过山匪的追逐,黑暗中,他被山匪逮住了,遭到一顿毒打,身上的所有钱财,包括一把准备为夜间照明用的火把,都被山匪掳去了,幸好山匪并没有要他的命。之后,两个人各自寻找着洞的出口,这山洞极深极黑,且洞中有洞,纵横交错。

山匪将抢来的火把点燃,他能看清脚下的石块,能看清周围的石壁,因而他不会碰壁,不会被石块绊倒,但是,他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这个洞,最终,他力竭而死。商人失去了火把,没有了照明,他在黑暗中摸索行走得十分艰辛,他不时碰壁,不时被石块绊倒,跌得鼻青脸肿,但是,正因为他置身于一片黑暗之中,所以他的眼睛能够敏锐地感受到洞里透进来的微光,他迎着这缕微光摸索爬行,最终逃离了山洞。

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只要善于动用智慧的头脑。看上去不可能的事,经过思维的转变,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 把问题反过来想,思路豁然开朗

杰克曾经因为几个大学生登山迷了路而访问某位登山专家。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到了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呢?山顶上的风雨不是更大吗?”杰克怀疑地问。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山洪暴发而被淹没。”登山专家严肃地说:“对于风雨,逃避它,你只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获得生存。”

面对强大的困难,我们常常选择躲避或绕道而行,却不知道有时候迎难而上,结果可能会有另一番天地。

直言陈述不如正话反说

正话反说就是“说反话”,即修辞学中的“反语”。这种劝说方法一般多是用在上级对下属的批评性的劝说。

正话反说法实际上是一种嘲讽性的劝说术,它表面上所提的事物并非本意,而本意是暗含着的另一事物。

正话反说的最大特点是在严厉而善意的嘲讽性的反话中找出其中规劝自己的“正意”。运用此法要注意两点:其一是要不露声色,不露痕迹;其二是要摆正“正话”与“反说”的关系,巧妙圆滑地将“正话”包藏于“反说”之中,这样当对方意识到这是“反话”的时候,他已被你的“反话”所征服了。

用正话反说的方式,以委婉或含蓄取得合适的说话角度,可以达到比直言陈说更为有效的说服效果。它是口才艺术中的迂回术。

1. 正话反说多用在批评中

冯玉祥将军一向生活俭朴,看不惯那些喜穿奇装异服的部下。有一次他在军营中看到了自己的姬副官长,突然恭敬地行了一个军礼,姬副官长大为惶恐不安。冯玉祥笑着解释说:“我不是向你这个人行礼,我是朝你这双新袜子行礼。你这双舶来品袜子,价值好几块银元,使我肃然起敬啊!”姬副官长顿感十分羞愧,在场的其他官兵也深受教育,以后都不再买那些高贵的洋货了。

将严肃庄重甚至激烈的言语用赞美对方的言语方式,让对方接受劝说。虽没有直接表明或直接批评,但却能使受批评者从中自省自悟。这就是采用正话反说的目的。

2. 委婉地正话反说,让对方接受意见

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名叫优孟,他善于在谈笑之间劝说国君。楚庄王有匹爱马,楚庄王看重这匹马远远超过人。比如他为马披上锦绣的衣服,将它养在华丽的房舍里,马站的地方设有床垫,并用枣脯来喂它。可是,马因为吃得太好太多,不久就患肥胖病死了。庄王非常难过,下令全体大臣给马戴孝,不仅准备给马做棺材,还要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马。

群臣对楚庄王的做法都非常反对,纷纷上书劝庄王别这样做。然而楚庄王对群臣的劝说十分反感,并下令说:“谁再敢对葬马这件事进谏,格杀勿论!”

由于庄王的淫威,群臣们都不敢再进谏。优孟听说这件事后,马上来到殿门,刚步入门阶就仰天大哭。庄王见他哭得这么伤心,觉得很惊奇,问他为什么大哭。

优孟说:“这匹死去的马是大王最疼爱的,楚国是堂堂大国,用大夫的礼仪来安葬,礼太薄了,一定要用国君的礼仪来安葬它。”

楚庄王听到优孟不像群臣那样拼死劝谏,而是支持他的主张,不觉喜上心头,很高兴地问道:“照你看来,应该怎样办才好呢?”

“依我看来”,优孟清了清嗓子,慢吞吞地说,“以雕工做棺材,用耐朽的樟木做外椁,以上等木材围护棺椁,派士兵挖掘墓穴,命男女老少都参加挑土修墓,齐王、赵王陪祭在前面,韩王、魏王护卫在后面,用牛、羊、猪来隆重祭祀,给马建庙,封它万户城邑,将税收作为每年祭马的费用。”说到这里,优孟才将话锋一转,指出了庄王隆重葬马之害,“这样,诸侯听到大王对死马的葬礼如此隆重,都知道大王认为人卑贱而马尊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