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学生文明礼仪指南
19648700000013

第13章 旅行篇(2)

4.景颇族包饭在景颇族家中做客时,应注意主人请吃喝时,要先回敬主人,包饭菜的叶子不能倒着使用,否则,会被认为对主人不友好。

5.彝族杀羊彝族的丧葬食俗内容很多,小凉山、巍山和昆明郊区的彝族丧葬食俗略有:

小凉山彝族老人死后,先杀一只羊,然后用煮熟的一对羊腰、一小块羊肚、一块羊骨和三块苦荞面粑粑为死者祭奠。吊唁的亲属要向死者家属赠送牛羊。死者的亲人则根据家庭经济情况宰杀牛羊和烧烤苦荞面粑粑招待吊唁者各一份。死者出殡火化时,在抬遗体的后面要跟着一个背大圆荞面饼的汉子,其后的男人要背着煮熟的羊肉。

6.苗族敬老

在苗族的各种宴会中,总是老年人、长辈入正席落座后,青年人方可入席;在婚嫁喜庆饮酒场合,要由长者先开杯。好酒必先敬长者,佳肴必先让老人。逢年过节,宴席中的鸡心、鸡头、翅、爪,必敬给席上长者或最尊贵的客人。苗族每逢有远方来客,必以美酒佳肴盛情款待。一家之客也是全寨之客,家家争相宴请。待客中,礼节最重者莫过于敬酒了。

苗族古老质朴的“牛角酒”最能表现出苗族人纯朴、豪爽、敦厚的性格。在盛大的节日(如苗年)里,主寨的各家各户都作了迎接客人的准备。大家凑集了上百公斤的美酒,放在芦笙场或铜鼓坪上。待贵客来到,人们把客人迎到寨中(有的地方还必须喝“拦路酒”方能进寨),被主人延请到芦笙场上。主人以牯牛角盛酒,每位客人都有两人举角劝饮,周围村民则在旁欢呼助兴,鼓乐齐鸣。客人双手捧牛角,角尖上翘一饮而尽。客人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客人进门时,还有“迎客酒”或“进门酒”在等待他们。好客的主人把盏候于门前。客人一到,主人双手捧杯,敬向客人。

客人入席开宴,还要喝“转转酒”“双杯酒”。宾主围坐一圈,依次传递杯盏,一直敬到对方嘴边,意在祝贺人寿年丰,友好和睦。“双杯酒”则是要客人每巡都得喝干两杯酒。若要是酒,执壶的苗家妇女就会为客人斟满两杯酒,起敬酒歌。歌儿即兴而作,情真意切。盛情难却,客人只好再饮,喝双杯的含意是:好事成双,福禄双至,表现出苗家对客人的一片善良美好的心愿。苗族有主宾双方在席间饮酒对歌、以歌代酒、以酒促歌的美俗。

7.侗族油茶侗家待客时喝油茶也是有规矩的:主人用双手捧着油茶碗,首先送给客人和长者,然后才给自家人。待都有了油茶后,主人一声相邀,才一同举碗喝茶。客人喝油茶不要客气,客气了反被看作对主人不尊重,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一般至少得喝三碗,方可放碗。此时,客人只须将筷子架在碗上,主人就明白,不再添茶;否则,主人会一碗接一碗地给你斟下去。

亲家相会或家族聚会,婚嫁生养以及出门人归故里,都要请人喝油茶。寨寨之间“月也”时举行的大型油茶会,规模可达上百人。

8.白族“响茶”

烤茶是白族敬客食俗的主要内容。烤茶的方法是架好火,煨上水壶,主人一面和客人寒暄,一面把小砂罐放在火盆上预热,到了一定的火候放入茶叶,快速抖动晃荡。茶叶呈微黄色、开始冒出清香时,立即冲入微量的沸水,只听“嚓嚓”之声,顿时茶水全部化作泡沫翻上罐口,如绣球花状。客人啧啧称妙,烤茶者亦用左手拍大腿,叫:“落、落!”泡沫落下后,再加适量的沸水,即可斟入茶盅。这种茶叶叫“雷响茶”,每盅只滴极少量茶水,呈琥珀色,晶莹透亮,浓香扑鼻,盅内再兑少量的水即可品茗。白族烤茶一般斟三道,俗称“三道茶”。有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说法。有的地方在“三道茶”内放入核桃仁片、红糖、蜂蜜和几粒花椒。白族饮烤茶有自己敬茶的礼节。首先将第一杯烤茶双手敬给客人,客人又将茶转敬给主人家中的最长者,待在座的人都敬毕后才开始啜饮。

9.回族礼俗俗话说:“十家回回九家亲,天下回回是一家。”不论熟识与否,只要你能按******的传统礼仪和宗教风俗习惯,正确使用语言、手势和习惯动作,均会得到友好的礼待。回族人宁可自己不吃,也要拿出食物来待客。接待客人,一般都由家庭里的男子按辈份从老到少接待,妇女们通常忙碌着烧水煮茶、做菜上饭。

客人入坐时,座席严格按从老到小的辈份、年龄依次就坐。吃饭时,必先让长辈客人“请口道”,礼示众人动手后,众人才可动筷。最忌讳长辈客人还未动筷子,小辈人就先拿筷子;也忌讳抓起整个的油香、馓子囫囵啃或大口咬,要轻轻地将馓子按碎或将油香掰成小块一口一口地吃。

如果是贵客临门,待客的食品就更丰富了。

10.蒙古族吃全羊。草原上待客食品最为讲究的是吃全羊。“吃全羊”可称蒙古族待客的上等食品,只有最尊敬的客人才能食全羊。“吃全羊”有两种做法:一是煮食,即把全羊解为几段,煮熟,在长方形或椭圆形大木盘中,按全羊形摆好,然后插上两把以上蒙古刀,端到宴席上,再撤掉头和四肢。主人站起来先用蒙古刀在全羊上象征性地割两刀,也有的划个“十”字,做出请的表示,然后主客便可食用。二为烤全羊。做法是把羊宰杀后弄干净,将整羊入炉微火熏烤。要出炉入炉反复多次,待整个羊呈金黄色熟透后,放在大漆盘中,围以彩绸,由两人抬入宴厅向宾客献礼,然后再抬回厨房,刀解后再端上宴席,蘸着椒盐食用。

11.朝鲜族的狗肉朝鲜族喜用狗肉招待客人。有客人来,买一只狗,宰杀后带皮煮成狗肉汤,配上凉拌菜,招待客人饮酒,撕狗肉吃,喝肉汤。煮好的狗肉撕成丝,加葱丝、姜末、蒜末、香菜、精盐、熟芝麻,食之肉香不腥,香辣爽口。煮熟的狗心、腰子、肝等切成片,也可以加上述调料,拌成菜肴,这些也都是招待客人的传统酒肴。

12.维吾尔族喜饮奶茶和香茶。住在北疆的维吾尔族喜欢饮奶茶,制法与蒙古族人民的****茶相似。住在南疆的维吾尔族爱饮香茶。在煮茶时,把茯砖敲碎,抓一些放入壶中,同时加入一些香料末(有胡椒、桂皮、丁香等),然后,徐徐加入清水,再移至炉子上煮,沸腾5分钟左右,茶汁已浓,即可饮用。

(二)与华侨华人交往礼仪

华人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国。他们长期居住在所在国家,与各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分清对方的身份。加入外国籍的为华人,所在国就是他们的祖国,中国只是他们的祖籍国;未加入外国籍的称“华侨”,中国仍是他们的祖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华人则称“港、澳、台胞”。交往谈话中,忌称号不当,概念不清。

2.要鼓励他们在国外落地生根,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共同为所在国的繁荣做出贡献,为所在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做出努力。切忌提些不当的或过分的要求。

3.关心华人华侨的生活和工作,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要保持一定的联系,互通信息,互相鼓励。但切忌过问,追问他们的私事。

4.要以诚相见,建立友情,切忌强人所难,以感情代替政策。

(三)与外国人发生矛盾要注意礼节

在对外交往中,与外国朋友产生一些争执与矛盾,也是难免的,但应根据不同情况,予以适当解决。

1.遇到矛盾和争执切忌过分激动,感情用事,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要有理、有利、有节。

2.对于双方观点不一致的一般问题可各抒己见,以求讨论后的统一,否则,也可求同存异,切忌强加于人,也忌随意附和。3.如系涉及法律性的问题,应通过法律部门解决,依法办事,切忌想当然地自行处理。

4.如系原则性、政治性的问题,则应坚持立场,坚持原则,予以说理,但忌纠缠不休。

(四)城乡交往禁忌

一忌强加于人。我国幅员辽阔,人民聚居八方。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语言、风俗等等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当不同地方的人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要用自己所习惯的一套生活方式去硬性地要求他人。

二忌高人一等。从城市人看,有些城里人自恃高人一等,看不起农村人,称他们为“乡巴佬”“土包子”,极大地伤害了农民兄弟的自尊心。从农村人看,有些人对城市人也有不全面、不正确的看法,比如他们常常下结论说,城里人奸猾得很,不讲情义,不讲道德,交往不得。

(五)社交十三忌

一忌不遵时不守约。二忌不尊重老人妇女。三忌过分拘谨或矜持傲慢。四忌随意吸烟。五忌贸然介绍。六忌握手不分先后。七忌谈话表达动作不得体。八忌询问对方的年龄和生活问题。九忌言行不礼貌。十忌轻易应允。十一忌不请自进。十二忌不讲卫生。十三忌不尊重各国风俗习惯。

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宗教等因素,各有特殊的风俗习惯和礼节,均应予以尊重。例如,不能用左手与他人接触或用左手传递东西;在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顶;使用筷子进食的东方国家,用餐时不用一双筷子来回传递,也不能把筷子插在饭碗中间;东南亚一些国家忌讳坐着跷大腿;伊朗称赞不伸大拇指;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赞赏,点头表示不同意等等。

三、重要节日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民间不但要过传统节日,并且将国家和国外节日也列入自己的庆祝范围。

(一)以农历为准的传统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

元宵:正月十五

踏青节(泼水节):三月初三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端午节:五月初五乞巧节:七月初七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老人节)冬至节:(公历12月22日)腊八节:十二月初八除夕:腊月三十(或二十九)。

(二)以公历为准的节日元旦:1月1日雷锋日:3月5日妇女节:3月8日植树节:3月12日消费者节:3月15日劳动节:5月1日青年节:5月4日儿童节:6月1日建党节:7月1日建军节:8月1日教师节:9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国际性外来节日情人节:2月14日愚人节:4月1日护士节:5月12日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开斋节:10月1日古尔邦节:******历12月10日圣诞节:12月25日我国少数民族节日,最具特色的有:

回族、西北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花儿”民歌对唱表演集会,一般在秋季。

维吾尔族“达瓦孜”空中走大绳,饮食特点是“抓饭”,主要风味食品“馕”。哈萨克族:“阿肯”表演会上的“叼羊”。彝族: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的“火把节”。苗族:二月初二的“敬桥节”,踩芦笙和赛龙舟。白族:大理三月三“泼水节”。壮族:东南地区三月初三的“窝埠坡”,歌舞节。瑶族:三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达努节”,长腰鼓舞。黎族:逢年过节“跳竹竿”。蒙古族:草原茂盛时的“那达慕”比赛,赛马、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