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有人把宽容看做是软弱,殊不知真正的宽容才是最大的坚强。睿智的宽容所体现出来的退让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无奈和迫不得已不能算宽容。
放下输赢,放宽心胸
任何竞争无非就是两个结果——输或者赢,人这一生哪个不经历起起落落、成败荣辱?世人往往将眼下的利益得失看得过重,因而对竞争者产生无端的“仇视”。输了则耿耿于怀,时时刻刻不忘报仇雪恨;赢了则自大狂妄,同时不忘对敌人“斩草除根”。其实很多时候,眼前的输赢其实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最终命运,反倒是对待输赢的态度更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未来走向。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
对待不同意见者的宽容并没有给蒋琬造成任何损失,反倒成就了他“一代名相”的历史地位,更是留下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千古美誉。这就是宽容的力量。
宽容往往超脱于输赢之上,但最终能带来更长远的胜利。这是因为,没有容人之量的人,常常也会产生怨人之心。而一个充满怨气的人,往往被狭隘的心胸蒙蔽了长远的眼光。纵然能在一时的输赢较量中取胜,也难获得一世的安宁快乐。到最后,赢了一时,却输了整个人生。相反,宽容的人也许会因为自己的宽容失去一些蝇头小利,但是命运却会用更可贵的东西补偿他们。
罗伯特·德·温森多是阿根廷非常出名的高尔夫球手。一次,温森多在一项大奖赛中拿到了冠军,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时,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迎了过去。
女子先是向温森多道贺,然后突然跪倒在地,向温森多哀求。她说她的孩子得了很重的病,甚至可能会死掉,但是她没有足够的钱去支付医药费,希望温森多可以帮忙。
温森多被眼前的这种母亲对孩子的爱打动了,他决定帮助这个女子。于是,他把大奖赛夺冠赢得的奖金全部送给了这个女子。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球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温森多很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的?”
那个官员说:“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
温森多点了点头,说:“是这么一回事,怎么啦?”
官员摇摇头,说:“这对你来说也许是一个坏消息,实际上,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你让人给骗了。”
温森多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沉思了片刻,然后反问道:“这么说,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小孩子病得快要死了这件事?”
“根本没有!”官员肯定地说。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太好了,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温森多的宽容让他失去了有限的金钱,赢得内心的安定和所有人的尊重。他是赢了还是输了?相信所有有正确人生观的人都会给出正面的答复。
人不能没有宽容,宽容是一切美德的源泉。但是宽容是一个非常广义的词语,包含了太多内容,也就是说宽容的境界各有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叫做原谅。原谅是一种博大,是一种优良的人格体现,对曾经有意无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有宽容的精神;原谅是一种境界,它并不表示软弱或者放弃原则,相反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坚强,是一种人格的升华。
在很多时候,你会遇到不顺、欺骗,或者背叛,你可以怨天尤人,甚至自责,痛骂他人,然后坚持去讨个说法,然而事情却不因这些而改变,这一切只改变了你和日后的生活,负着疤痕地活下去。但是如果你选择宽容,一切就会变得不同。你会放下包袱,会变得释然。当然,这样做也许会很困难,但更能反映出你的宽大胸怀和雍容大度。用你的体谅、关怀、宽容对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使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温暖。
第二种境界,叫做包容。如果说原谅是宽容伤害过自己的人,那么包容就是宽容一切人,是更高的层次和境界。我们为人处世要有一个包容的心态,要尊重别人的人格和优点,容忍对方的弱点和缺陷,切莫试图去指责或改变对方。
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和那些懂得容忍自己的人相处,避免和那些时刻要对自己说三道四、横挑竖拣的人待在一起。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那些性格好、能包容别人的人,他们的人缘特别好;相反,那些刻薄、喜欢找别人碴子,动辄教训别人的人,很难有什么知心朋友。实际上,智慧的古人早就看穿了这个道理,这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严格标准去要求别人投自己所好的人,谁见了都会退避三舍;而那些能包容和喜欢别人以本来面目出现的人们,往往具有感动人和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第三种境界,就是要做到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是宽容的一种处世法则。人与人相处,如果总是强调差异,就会出现分歧,不和谐。将差异夸大,就会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最终走向冲突。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求同存异,换句话说就是将分歧搁置,把注意力放在别人和自己的共同点上,实际上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合作,就是建立在彼此宽容、求同存异上。
做到求同存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以达成共识。为别人着想,就会产生同化,彼此间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打个比方,你和一个陌生人交谈,意外地发现两人是同省同县同乡的,而且一方放弃讲普通话,另一方马上也操起了家乡话,那么两人就会倍感亲切,沟通起来就非常容易。不管我们做什么,有着怎样的目的和利益,大多情况下,我们总能和别人找到共同点。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会有意无意地在想:这人是不是和我站在同一立场?
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么非常熟悉,要么非常冷漠;要么立场相同,要么南辕北辙。不管人和人多么不同,在这一点上,你和你眼中的对手倒是一致的,唯有先站在同一立场上,两人才有合作的可能。就算是对手,你也可能和他有共同的利益关系,只要找到他,你们就可走到一起,达成求同存异的统一。
第四种境界,就是要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宽容他人的不足和缺陷比较容易,但是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是很困难的。这种宽容实际上就是成功之道。
人与人相处时,重视过于注重自我,忽视他人,或者说关注与自己相关或者偏袒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忽视与自己无关或者抵触不利的东西,这样就很容易屏蔽掉别人的价值。其实,每个人只要乐于寻找,一定能找出他人身上许许多多的优点和长处,能发现和承认他人的长处,那就承认了他人的价值。只有既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才更显出胸怀的宽阔、人格的高尚。
以上这四种宽容的境界,可以看做四种成功的法则。我们因为“放下输赢”而赢得了宽容,也会因为具有宽容之心最终赢得成功。
体谅让你输了口角、赢得宽容
我们在生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懂得体谅别人,喜欢吹毛求疵,甚至很多时候,把这种毛病当成了一种习惯,成为了一种常态。有太多人非常“善于”挖掘别人的缺点,太过于苛求身边的朋友。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水太清,鱼类反而无法生存;人过于看重别人的优缺点,就会交不到或者失去朋友。可见一个人如果太孤芳自赏不但交不到朋友,就连任何事业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他已经陷于孤立无援状态。
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恶善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事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
鲍勃·胡佛是一名很出色的试飞员,他常常在各个航空展览当中进行飞行的花式表演。
一次,他参加圣地亚哥的航空展览会,进行飞行表演。表演完毕后,胡佛返回洛杉矶,结果在空中三百尺的高度,两具引擎突然熄火。幸亏胡佛他精湛熟练的飞行技术才使得飞机可以平安地迫降,这场意外虽然没有人员受伤,但却造成了飞机的严重毁损。
在迫降之后,胡佛的第一个行动是检查飞机的燃料。正如他所预料的,他所驾驶的这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螺旋桨飞机,居然装的是喷气机燃料而不是汽油。
胡佛回到机场,立刻要求见为他保养飞机的机师。那位年轻机师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感到相当自责和难过。因为他的失误,不但造成了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的严重损伤,并且还差一点让包括胡佛在内的三名机组人员失去生命。
飞机上的所有人都非常愤怒,并且预料,这位事事要求精确的胡佛一定会狠狠地责备这位机师的疏忽。可是,结局却出乎大家的意料,胡佛不但没有责备机师,甚至连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
胡佛只是拍了拍机师的肩膀,很温和地对他说:“为了表示我相信你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我要你明天再为我保养飞机。”
胡佛说完之后,那名保养飞机的机师眼眶泛满了泪水。
对于以上这么明显的疏失,身为当事人胡佛当然有权利痛骂这位年轻的机师一顿,但是胡佛却没有,他选择了体谅。对于一些已经造成的错误,再怎么样责骂都无济于事。而胡佛的体谅他人,不但为机师留住了面子,也为机师留住了位置,更重要的是,在机师和所有人的心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别人犯下错误的时候,胡佛没有选择去斤斤计较、咬住不放,而是选择了原谅,这也是一种宽容。
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把别人的一些小毛病、小问题都搞得像滔天大罪那样不可饶恕。我们这样做并不是出于一时的狂怒,更多的则是源于一种禀性。我们如此夸张地非难别人,以至于我们能把别人原本是芝麻粒大小的一个问题渲染得像西瓜那样大。这看起来不过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利,实际上还是因为我们的内心不够宽容。而性情豁达的人,能够体谅别人的过失,能够意识到别人的好意,也能原谅因一时的不小心犯下的错误,这样的人,或许在口角之争上比不过别人,但是绝对会赢得更好的人脉。
不知道体谅别人,其实就是在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这世上其实很少有错误是不可原谅的,如果不懂得体谅,一味地去责备,往往会导致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同时,不肯体谅别人的人,往往使自己吃苦,因为无论是责备还是记恨,都对自己的心态和健康无益。然而,一旦学会体谅别人,就会经历一次心灵的净化。
体谅别人不仅是爱心的体现,也是极高思想境界的升华。真正的体谅,是一种需要巨大精神力量支持的积极行为。体谅别人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质,是一种正确的自我意识的体现。一个人只有具备足够的自信,才会有宽容的胸怀去体谅别人。体谅所得到的收益,是人际关系的协调和适应。
在生活中,我们要修炼体谅别人的心态。西方神学家康庇斯曾经写过这么一段话:“很少人会以衡量自己的天平来衡量别人。”实际上这也正是我们是否能去体谅别人的关键所在。当我们做了一件令别人不快的事时,我们总会找到一个代罪羔羊,我们很快就体谅了自己。但是对别人为什么不能呢?关键在于没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别人去想。如果你能使“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这八个字成为你的生活习惯,进而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你一定会是快乐的人。因为当你苛责别人时,他也会像你支持自己一样,尽量体谅他的本意和初衷,体谅他的习惯,体谅他的过失。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弗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交恶到冰释,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杰弗逊和亚当斯原本是好朋友。但是因为总统竞选,两个人的关系出现了矛盾,因为杰弗逊的胜出,亚当斯被赶下了台。杰弗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去想告诉亚当斯,说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友情。但遗憾的是,杰弗逊未来得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在此后的十一年中,这对好友的交往中断了。
后来,杰弗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往事,但接着冲口而出:“但他也是没办法,要是我,我也会把他赶下台。其实我一向都喜欢杰弗逊,现在仍然喜欢他。”
邻居把这话传给了杰弗逊,杰弗逊便请了一位彼此皆熟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对这段友情的重视。结果,两个人相互体谅,冰释前嫌。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给他,两人从此便开始了美国历史上也许是最伟大的书信往来。
当你被疑虑与缺乏自信所征服,被侵略与恐惧所征服,你就正在经受着压力。这时,如果你要抨击他人时,不妨先自问:“要是我在他的处境之下,我会怎么做?”体谅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友谊、爱情和事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迫切地需要友谊、爱情和事业,而体谅发射的第一道光和热,是在你失去理性时,犹能自问“要是我在他的处境,我会怎么做”,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证明你已经达到一种非常高的宽容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