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不要赢
19639100000013

第13章 接纳自我,强大内心:“自我”的法则(1)

我们往往总是希望能够打败竞争对手,获取胜利。但是,竞争永远存在。只要竞争存在,就会有无穷无尽的竞争对手。如果只把成功的着眼点放在“在与对手的竞争中取得胜利”,那么,你永远也不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那么,真正的胜利是什么?是“自我”的胜利。当你不再跟别人较劲,把所有的精力放在与自己一较输赢时,你就离最后的成功不远了,当你成功地战胜自己,你就是最后的赢家。

赢自己才是真的赢

“我可以战胜无数的敌人,却无法战胜自己的心。”拿破仑·波拿巴如是说。战胜自己不容易,它要勇气与坚定的信念。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成功,但是却没有采取行动,因为我们输给了自己。

在现实中,当你遇到挫折或身处逆境,你会怎么想?是抱怨这个世界太多不平事,还是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其他人给了自己太多阻力?这些想法都是偏颇甚至是偏激的,因为我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外界的环境或是来自其他人的阻力,而是自己。渡过难关的最好方式,就是战胜自己。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离成功不远了。

克服困难,实际上就是战胜你自己的一个过程。只有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胜利者。

有两个人在沙漠中行走。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个人决定去找水,他把信号枪递给同伴,再三吩咐:“这里还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一小时你就对空鸣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他满怀信心找水去了。

留下的同伴满腹狐疑:茫茫沙漠,上哪儿能找到水啊?他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暮色降临。这时,留守者的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找水的同伴还没有回来。他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他想象着沙漠里秃鹰飞来,狠狠地啄瞎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结果,他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

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但却看到了一具尚有余温的尸体……

一个有自我把控能力的人内心必然是强大的,不但给伙伴力量更能凝结伙伴之间的相知相携感。那个自杀的人是他自己吗?是他的缺点,是他的缺点在非常环境里成长为杀他的工具。一个理性的自我会在伙伴去找水的时候问自己:为什么找水去的不是我?是他比我胆识过人吗?是我比他胆怯吗?这其实就是一个认识自我鉴定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把控。

人生就是由这样的考验堆砌而成的,而我们逃避考验的理由往往是因为对自我的把控力度不够。我们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缺点,譬如因胆怯而缺乏诚信,更不会在合适的时势里理智清醒地去思考,从而找到真实的自我。面对困难,我们不够坚定,容易动摇,选择回避,或者是放弃;面对责任,我们不够勇敢,常常推卸,没有气魄,没有担当……

人生总会遇到太多太多的考验,而我们用以逃避的理由也同样太多太多。我们为什么不敢正视这一切?是因为我们无法战胜自己内心的种种怯弱、担忧、自卑以及恐惧!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的本性注定我们的内心有许多的不坚强;自己,往往是最可怕的对手,是最无底的沟,是最看不透的迷雾。为了成功,我们必须战胜自己,因为自己是通往成功的最后一道屏障。

成功有时候就是这样,只要你认为你行,你就能够处理和解决这些困难或危机。对你的能力抱着肯定的想法,就能发挥出积极的力量,引导你走向成功。

我们来看看两只鹰的故事:

汤姆和伙伴到林子里去玩,在树下发现了两枚鹰蛋,汤姆把它们带回了农场,放到了鸡窝里,让母鸡来孵。不久,小鹰出生了,一黑一白。它们和小鸡生活在一起,过着和鸡一样的生活。

当小鹰逐渐长大后,它们发现了自己和其他伙伴们的不同,内心里有一种奇特不安的感觉。黑鹰对白鹰说:“我们一定不是鸡,我们和鸡长得根本就不是一个样子。”

白鹰却说:“拜托,我们是鸡妈妈养大的,不是小鸡是什么?”有一天,黑鹰看到一只老鹰翱翔在养鸡场的上空,它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双翼有一股奇异的力量。它不禁叫着说:“我知道了,我不是鸡,我是一只鹰,我要像它一样飞在蓝天上。”

黑鹰展开双翅,虽然它从来没有飞过,但它内心有着飞翔的力量和天性。它先飞到一座矮山顶上,又飞到更高的山顶上,最后冲上了蓝天。

白鹰看到黑鹰飞了起来,飞上蓝天,越飞越远,叹了口气:“它果然是一只鹰。”然后转过头,和小鸡们啄米去了。

黑鹰与白鹰的区别就在于:黑鹰发现了自我生命的本真,而白鹰依然在懵懂中。

的确,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很平庸,那其实不是因为我们无能,而是因为我们被框定在无能里了。每个人其实都是潜能无量的,有的人苏醒了,有的人还在沉睡中。将自己的潜能从睡梦中唤醒,这才是一个能有所作为的人摆脱平庸,成就非凡人生的关键所在。

有些与生俱来的本性不是我们所能把控的,但有些与生俱来的本性却需要我们用正确的心态去认知。每个人的身体里都有无限的潜能,有的人苏醒了,有的人还在沉睡。如果把自己钉在自我期望的范围以内,就只能永远被平庸包围。

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成功是后天挖掘出来的潜质创造的,而潜质需要用积极的心态去开发。越相信自己的不凡,就越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你的能力就会越用越强,你离成功也会越来越近。如果你任它沉睡,那你只有叹息命运的不公了。

有人说过:竞争就像下棋一样,看着是两个人的事,实际上是一个人的事,对弈者实际上都是在跟自己博弈,输了,大不了就重新来过。

真正下棋的人,心里面没有对手,只有自己。做到心中无敌,就真的无敌于天下了。假如你眼睛中全是敌人,外面就全是敌人,敌人是永远战胜不完的。

吴清源是日籍华人,被称为“棋圣”。他一生雄踞“天下第一”的无冕王位,晚年又将毕生精力放在了提携后进、促进围棋国际化和中国围棋的发展上,他更以毕生之体悟,将古老的中华文化融会在他的棋艺中。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下棋是一种乐趣,你可以让对手很痛苦,但你一定要很快乐,如果你也痛苦,这是走错了,你痛苦他开心,你肯定走错了。”

人生的最高的境界是什么?心无旁骛,自得其乐。不要埋怨环境,你抱怨与否,环境就是那样,不会改变。有的人在抱怨形势,有人就在努力。有时候,环境好不好,真的不是很重要。应当改变自己,适应这个无论好或坏的环境。

不逃避,不放弃

在人生的旅途中,困难和挫折总是在所难免,关键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困难面前的逃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们应该永远面对现实,努力使自己正视现实,而不是选择逃避。

在拿破仑·波拿巴的人生信条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决不会失败,因为我不会逃避。”

拿破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当时,他的家族已经穷苦不堪,但是他的父亲还是把拿破仑送进了地处布里恩的一所贵族学校。在这里,拿破仑的同学都是一些富贵子弟,他们经常夸耀自己的富有,嘲笑拿破仑家庭的贫穷。拿破仑的自尊心被深深地刺伤了。

终于,拿破仑实在忍不了了,逃离这里,他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我始终忍受着别人的嘲笑,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炫耀他们的金钱,讥讽我的贫困。父亲大人,难道我在这些富有而高傲的人面前永远只能谦卑地活下去吗?”

拿破仑的父亲回信写道:“诚然,我们很贫穷,但是你必须在那里把书念完。”

无奈之下,拿破仑在那所学校坚持了五年,经受了长期的折磨。但是,在那里的每一次嘲弄、每一次欺侮、每一次轻视的态度,都使拿破仑增加了一种改变命运的决心,既然无法离开这里,那么只有试着改变现状,他要让那些嘲笑自己贫穷的人看看,他确实比他们优秀许多。拿破仑没有任何空口自夸,只是在心里暗暗地计划着,决定把这些没有头脑而又傲慢的人作为通向权力、财富和名誉巅峰的桥梁。

到了16岁,拿破仑成为了法军的一名上尉。也就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拿破仑不得不从他微薄的薪水中抽出一部分来供养他的母亲。在军队里,拿破仑发现很多人把空余的时间都用在追求女人和赌博等事情上。拿破仑身材矮小,不讨女人喜欢;经济拮据,也没有钱拿来赌博,所以拿破仑显得很不合群。形单影只的拿破仑选择到图书馆打发时间,这使他获益匪浅。

拿破仑去漫无目的地读一些杂乱无章的书,但他不是以读书作为消遣的方式,而是把读书作为实现自己理想的途径。他决心将自己的才干与能力展现给世人,并把它当做自己选择图书类别的指引。

在图书馆的时光里,他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总司令,描绘出了科西嘉岛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标明应当布置防范的地方。他用数学方法对所有的一切进行了精确的计算,他的数学才能也由此得到了发展。

拿破仑的努力使他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他的长官发现拿破仑与众不同,决定把教操场上一些极复杂的计算工作派给他做。他漂亮地完成了这些工作,于是又获得了别的机会。就这样,一切情形都因此而改变了。从前嘲笑过他的人,现在都簇拥到他周围,想从他的奖金中分得一点;从前轻视他的人,现在也都希望与他成为朋友;以前贬低他矮小、无能、死用功的人,现在都对他表示尊重。他们都变成了他忠心的拥戴者。

后来,拿破仑回忆这种转变时,感叹说:“我经历了很多困难,但是我没有逃避。我决不会失败,除非我确信自己已经不敢去面对了。”

的确,拿破仑很聪明,但是有一种比聪明才智更为重要的力量在驱使着他,这便是敢于面对现实。现实生活的客观与公正性,给了拿破仑一把处理非凡事务的好尺子,使他成为了一名赫赫然载入人类史册中的人生大赢家。如果他的父亲允许他中途退学,如果他当年无法直面被人贬低和捉弄的痛苦现实,那后来又会是怎样的一个拿破仑呢?

其实,人生就是如此。你的一生会遇见的现实,都会以各种方式向你挑战。最后赢定的,只有那些勇于直面现实的人。

谁都难免陷入各种危机中。而要摆脱困境,外因有时的确是一个充分的条件,但内因才是起主导作用的。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的人,就等于自动放弃了转败为胜的机会。

某天,农夫的一头驴子因为光顾着在路上玩耍,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这井又深又暗,农夫绞尽脑汁想了很多办法,费尽周折地折腾半天,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在井里痛苦地哀号着。最后,农夫决定放弃,他想这头驴子很老了,救不救的意义也不大,倒不如把这口井填埋起来,免得让驴子长时间地受苦。

于是,农夫便请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大家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里。

当这头驴子察觉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声更大了,像是一种愤怒的反抗,后来听着又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没多久井底下就安静下来。农夫好奇地往井底探头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让他大吃一惊:驴子正踩在不断铲进来的土上,离井口已经不远了。

原来,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不得不让人称叹——它迅速地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就这样,驴子将众人铲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部都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

很快,这只驴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跑开了。

所有人都放弃去营救那头驴子,并助势毁灭。只有当驴子甩掉悲观与消极,明白只有依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时候,命运才有可能在山穷水尽之际,给它绝处逢生的惊喜。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对于自我拯救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应逊于动物的求生本能吧?

其实在我们人类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枯井”,我们很难避免掉到枯井中。当泥土无情地扑面而来,与其凄惨地号叫,抱怨命运的不公或是渴望他人的怜悯和帮助,不如像故事中的这头驴子一样,学会自救,将泥土抖掉,踩在脚下,从而走出人生的枯竭之境。

每个人遇到各种苦难或厄运的概率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各自对待困境的态度。听到这则消息时,很多人都扼腕叹息:

几个大学生一起去野外探险,在一个很深的山洞中迷了路。

起初,他们手上有火把,就拼命地找出口。因为山洞岔道繁多,不久他们的火把就燃烧殆尽了。在漆黑的山洞里他们惶恐不安,乱了分寸。在一阵摸黑后,仍然没有找到出口。

于是,他们绝望了,放弃了努力,坐以待毙。

两天后,搜救队员找到他们的尸体。遗憾而可悲的是,他们离出口只不过两百米远。

他们不是没有在困境中寻求自救的意识,只是这种意识不够坚定,是绝望让他们走向死亡。更多的时候,人们不是败给外界,而是败给自己。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绝望和悲观是死亡的代名词。相反,坚忍不拔的信念和希望,能够让人们创造出奇迹,因为他们深知身处逆境的第一时间,救世主只有也必须是自己。

特定时期的放弃就意味着绝望,悲观和死亡也就没有什么差别。相反,那些能创造出奇迹的大赢家,往往深知逆境的第一时间,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这些人会因时事而调控自我意识,积极配合事件的进程找寻生存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