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记录卡
本月记录体重(kg)身长(cm)头围(cm)胸围(cm)前囟(cm)牙齿(颗)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参 考 标 准
第150天体重(kg)身长(cm)头围(cm)胸围(cm)前囟(cm)牙齿(颗)参考标准男802±08867±2343±1243±191×20~2女753±077655±23421±12421±181×20~2
喂养指导
母乳已不能满足宝宝
一直习惯了吃母乳的宝宝,尽管妈妈乳量充足,但从这个月开始宝宝本能地表现出想吃母乳以外的食物,看到妈妈吃饭就吧嗒着小嘴想吃。
应提醒妈妈注意的是,到这个月妈妈母乳中的铁质已不足,如不及时增添含铁食品,宝宝就有可能患贫血症。早产儿更应及早添加。
人工喂养要多种多样
母乳不足的宝宝可先加牛奶(配方奶)。如果宝宝体重每天平均增加12克,可试加150~180毫升,每日1次;如果体重每天平均增加不足10克,每日可试加两次。
对那些吃惯了母乳而不愿喝牛奶的宝宝,可试将牛奶中掺面粉、米粉等,调成糊状,待宝宝习惯后再适当增加牛奶的比例。
有些宝宝虽愿喝牛奶,但用不惯奶瓶上的奶嘴,可用干净的汤匙喂牛奶,并开始让宝宝试着练习用杯子喝水。
单纯牛奶喂养的宝宝,这个月奶量仍应限量,每日不能超过1 000毫升,不足部分由代乳食品补充。
半断奶的实用方法
许多育儿书上为宝宝制定了很多食谱,其实都不适合实情,既无时间,又无从准备,只能从理论到理论。在这里介绍两种确实可行的方法:
(1)现成半断奶法。这个方法是指从当天家长吃的现成食物中选择宝宝能吃的食品喂哺宝宝。但应注意两个原则:一要稀软,二要干净。而且不能因为是现成的半断奶法,喂宝宝的量就能随便。应耐心地喂饱,一般宝宝能顺利地吃下10汤匙左右食物就可以了。
(2)双职工家庭宝宝的半断奶。双职工家庭的宝宝最好委托给有半断奶经验的父母或中年保姆,她们有调制代乳食品的经验,妈妈应配合她们,切莫挑剔,要共同摸索出一个有利于宝宝生长发育的半断奶食谱。
逐月给宝宝添加辅食
从4~6个月开始就能够给宝宝添加辅食,以补充母乳中营养成分的不足。人工喂养的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可适当提前,但都应从宝宝的生理情况及身体需要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食物,制定添加辅食的适当计划。同时要遵守从少量到多量、从细到粗、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的原则。辅食一定要在宝宝健康、消化功能正常时添加,患病时最好暂缓添加,不能随心所欲或急于求成,要遵循科学规律,否则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在4~5个月时先添加液体,如米汤、橘汁、西红柿汁、菜汤等,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和矿物质。
5个月左右添加蛋黄、水果泥、烂粥、鱼泥、菜泥等。可先喂鸡蛋黄,将煮熟的蛋黄压碎,加少量牛奶搅成糊状,用小匙喂食。每天1次,从1/4个蛋黄开始,喂2~3天后如果宝宝一切正常,可增至半个蛋黄,再观察2~3天,逐渐增加到每天吃1个蛋黄,到6~7个月时可吃蒸鸡蛋羹。
6~7个月时可吃肉末、肝泥、香蕉、豆腐、鱼泥、果泥、饼干、动物血等。
8~9个月后逐渐吃煮鸡蛋、饺子、鸡蛋饼、软饭、馄饨、面条、碎菜、碎肉、面包干、饼干等。
添加辅食可与喂奶时间合并在一起,可先吃饭后吃奶。到6~7个月后可在两次喂奶之间吃饭,并逐渐减少每天喂奶的次数。
添加辅食的小提点
(1)添加食物应遵守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淡到浓的原则。
(2)宝宝生病,气候炎热或消化不良时应延缓增加新食品的时间。
(3)每次添加新的辅食后如果发现宝宝大便异常,应停喂此种辅食,待大便正常后,再从小量喂起。
(5)宝宝个体差异较大,应因人、因地、因时决定添加食物的种类。每次先试喂一种辅食,待3~7天后如无异常,则再添另一种。
选择食物让宝宝度过咀嚼期
出牙时宝宝喜欢啃咬一些固体物品,可准备一些烤脆的馒头条或较硬的手指形饼干等供宝宝啃咬。妈妈先给宝宝做咀嚼示范,一边咬,一边说:“好吃,香啊。”宝宝会模仿大人用牙龈来咀嚼,咀嚼能刺激唾液腺分泌大量的淀粉酶,使淀粉转化成宝宝能消化吸收的葡萄糖和麦芽糖,此外食物被唾液中的黏液包裹易于吞下。购买饼干时应选择适合咀嚼的条形饼干,不要买太酥脆放入口中即化的品种,否则起不到咀嚼的作用。馒头条要用慢火烘烤,经过发酵的馒头,烘烤后较适合咀嚼,未经发酵的烙饼,用牙龈难以咬开,迟一些才可以给宝宝吃。让宝宝练习咀嚼很重要,一来让宝宝能接受固体食物,使宝宝摄入充足的能量,为宝宝下半年大运动量的练习打好基础。二来咀嚼有利于牙齿的萌出,同时使下颌关节和舌头运动,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
肝泥的做法
将生猪肝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放大料、葱段、姜片、精盐、酱油,烧开后将猪肝捞出,再放在干净的菜板上剁碎成细小颗粒即可。可放入稀粥或面条中一起食用。肝脏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及维生素,是防治营养性贫血的佳品。
鱼泥的做法
将鲜鱼洗净、去鳞、去内脏,加少许盐后入锅清蒸,然后去皮、刺,将鱼肉挑放在碗里,用汤匙挤压成泥状,也可从红烧鱼上挑取鱼肉制作,可将鱼泥加入稀粥中一起喂给宝宝吃。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锌等。
菜泥的做法
将新鲜的绿叶蔬菜、胡萝卜、土豆洗净切碎,放入锅内,加盖煮开15分钟,也可清蒸。熟后盛在碗里,用小匙搅成泥状即可,可放入稀粥中一起食用。
鸡蛋羹的做法
将鸡蛋打入碗中,加入适量水(约为鸡蛋的2倍)和少许盐,调匀,放入锅中蒸成凝固状即可。给8~9个月的宝宝吃时可事先放入适量植物油,直接用小匙喂给宝宝吃。软嫩可口,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尤其是蛋黄中含有卵磷脂及铁、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B族维生素等,既营养大脑,又能满足宝宝对铁的需要。
不要以牛奶来代替水
为了宝宝的健康,不少家长让宝宝多喝奶,可是宝宝多喝奶并不能代替饮水。
所谓饮食,就是要有饮有食,许多父母认为,宝宝每天的主食就是含水量很高的母乳或牛奶,所以并不需要再补充水分。6个月左右的宝宝因为尚未添加辅食,饮食来源几乎完全靠吃奶,如果宝宝奶水吃得已经足够,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内,每天小便6~8次,尿液的颜色清淡不黄浓,则表示宝宝身体内水分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刻意再勉强宝宝喝水了。但是,这是不是意味着宝宝就不用喝水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比如在北方的冬天,由于天气多风、气候干燥、室内温度偏高等因素,宝宝无论多大,补充水分都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许多父母可能会认为反正都是喝,喝水还不如喝奶。如果宝宝奶水喝得不足,每天每千克体重未达100毫升的奶量,且体重增长在正常范围以下,那么的确应该多喝些奶。但是,如果在宝宝吃饱的情况下再无端增加奶量是十分错误的做法,有可能引起宝宝厌食、消化不良等不良反应。特别是在宝宝发热、腹泻、失水过多时,更需要减少食物营养素而多补充水分,从而依靠水的作用降低体温,补充液体,顺利排泄有害物质,缩短病程,提前恢复健康。可见“饮”对宝宝来说并不只是饮奶。
那么宝宝对水的要求是不是和成人一样呢?当然不是!宝宝并不是成人的缩影,宝宝有特殊的生理结构,婴幼儿的尿液浓缩能力比成人差,利尿速度慢,肾脏保留碳酸氢根离子的能力差,排酸能力有限,所以面对宝宝喝水的问题就需要十分谨慎。提醒父母在给宝宝饮水时,要注意适时适量合理地补充。
日常护理
为宝宝选择宽大的衣服
4~6个月的宝宝较以前活动量大了,生长发育也较迅速,所以衣服要做得宽大些,避免妨碍他的呼吸和活动。活动后出汗较多,因此内衣要软、透气,要常常换洗。衣服宜用棉针织品或棉布。夏季宝宝可只穿背心或短裤、短衣;春秋可穿棉布单衣裤,上衣可以做成带小领子或娃娃领的;冬季穿棉衣里面要有衬衣,以便经常换洗。
别给宝宝穿松紧带裤子
在育儿过程中,多数妈妈都喜欢为宝宝选购松紧带裤子,其实这种选择是不对的。给宝宝穿松紧带裤子会给其健康带来很大隐患。
宝宝在婴幼儿时期主要以腹式呼吸为主,而裤子上的松紧带会影响他的正常呼吸,而且可能会引起宝宝胸廓肋骨外翻畸形。
由于宝宝处在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松紧带裤子会影响其胸腹部发育。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内裤、衬裤,外加罩裤,从里到外一条条松紧带紧紧箍在宝宝的胸腹部,大大限制了他的胸廓发育和呼吸。而且,宝宝的腰段尚未发育,松紧带裤子很容易随着宝宝的活动滑脱下来,往往会露出肚脐和腰板。这不仅会妨碍宝宝的活动,而且很容易让宝宝受凉,引起脾胃不和、消化不良或腹痛、腹泻,直接影响宝宝的健康。
因此,不要给宝宝穿松紧带裤子。专家建议,学龄前的宝宝最好穿宽松的背带裤。选择背带裤时,背带要相对长一些,扣子可随时挪动,以防宝宝长高后勒到肩部,这种样式既可防止衣裤分离,又便于运动和保暖,更有利于宝宝的健康。
保证宝宝的身体清洁
保持宝宝身体的清洁有益于宝宝皮肤的呼吸及健康。
每天早晨用温水给宝宝先洗脸,再洗手,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宝宝皮肤娇嫩,没必要涂擦香脂。冬季可擦少许凡士林软膏。如果眼睛有分泌物,可用药棉浸湿后从眼内侧向外侧轻轻擦洗,不要来回使劲地擦,一块棉花只擦洗一只眼睛。鼻腔如有鼻痂,可用药棉蘸一点熟植物油使鼻痂软化,随着宝宝呼吸会自行排除。
最好每天给宝宝洗澡,如不能每天洗澡,每隔2~3天要洗1次。不洗澡时应该每天用清水给宝宝清洗臀部(女婴包括外阴,每日可清洗1~2次)及腹股沟部位。每天要给宝宝洗脚,要经常给宝宝洗头,修剪指(趾)甲。在吃奶或进食后可喂少量温开水清洁口腔,不可用纱布擦抹口腔以防伤及口腔黏膜。
口水增多时的皮肤护理
6个月左右的宝宝唾液分泌开始增多,宝宝出牙时也会刺激唾液腺分泌。这个月龄的宝宝由于口腔吞咽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口腔较浅,闭唇和吞咽动作还不协调,不能把分泌的唾液及时地咽下去,唾液便从口中流出来,所以此阶段的宝宝口水较多,常沾湿了胸前的衣服。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逐渐学会随时咽下唾液,牙齿长齐以后,一般流口水的现象会自然消失。宝宝流口水不是病,不需要治疗,可以给宝宝戴上布制的围嘴,并要经常换洗。要随时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口水较多者可在嘴周围擦些油脂,以防皮肤被擦破。
纠正宝宝吮手指的坏习惯
宝宝吮手指是自身需要得到满足的一种表达方式,宝宝可由此感到安全和舒适。但宝宝吮手指又会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宝宝常用手接触各种物品,会把细菌带入口中,从而诱发胃肠炎或寄生虫病。同时吮手指会影响牙齿正常的排列而致畸形,还可致口唇变形、手指溃疡或变形等。吮手指是一种不良习惯,应防止并及时纠正,其方法如下:
(1)多引导宝宝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
(2)给宝宝用双手可抓握的玩具,使其双手摆弄玩具而不吮手指。
(3)和宝宝玩一些手的游戏,如手指歌、拍手歌、滚球歌等。
(4)适当地给宝宝拿一些可嚼的食品,如饼干、烤馒头或削皮的水果片等。
宝宝在出牙期间的表现
宝宝出牙是一个生理过程,一般不会引起什么不适。但有些宝宝在出牙时会有全身不适、不安、不眠,体温轻度升高或消化不良等表现,此外体重会减慢或不增,抵抗力可稍降低而易感染。如果同时出2个以上的牙,甚至先后出4个牙,就容易出现全身不适、烦躁、易惊、爱哭闹。在喂奶时,有时不但不能使宝宝平静,反而更易引起宝宝哭闹。
如果在出牙过程中出现以上情况,无须特殊处理,一般在牙长出后,以上表现会全部消失。
护理好宝宝的乳牙
宝宝从6~7个月开始陆续长出乳牙,到2岁出齐,共20颗左右;6~7岁开始换牙,即乳牙脱落换成恒牙,直到20岁左右出齐。无论乳牙或恒牙,牙齿的质量与营养、卫生习惯、遗传等都有密切关系,如营养不良可影响牙齿钙化;不讲口腔卫生会患龋齿;吮手指、咬嘴唇会使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齿闭合不拢会影响容颜、进食和发音。
保护宝宝乳牙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营养。多吃鸡蛋、虾皮等富含蛋白质、钙的食物,以便增加钙质,有利于牙齿生长,使牙齿健康。
(2)少吃甜食。切忌含着****或糖块入睡。
(3)睡前要多喝些白开水,清洁口腔,预防龋齿。
(4)及时纠正宝宝某些不良习惯,如吮手指、啃玩具、咬口唇、咬坚硬物等。
时而轻轻摇晃宝宝
摇晃宝宝常常被作为一种止哭的方法,当宝宝大哭时只要轻轻一摇或轻拍,宝宝的哭声就会停止,若轻轻哼上几句催眠曲,宝宝会睡得更快。有规律地轻轻摇动可使宝宝内耳前庭接受刺激,产生平衡感觉,可以加快学步的进程,还可促进宝宝动作的发展。
带宝宝外出享受阳光
日光是大自然的宝藏,日光中有红外线与紫外线,对宝宝的健康有一定的利处。红外线可以扩张人体血管、温暖全身,促进新陈代谢;紫外线照到皮肤上可以使皮肤中的Y-脱氧胆固醇物质转化成维生素D,对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有很重要的作用。6个月以内的宝宝每天户外活动的时间可以安排10~15分钟,随月龄增长可以延长时间。
体智训练
这样做,宝宝心灵手巧
训练宝宝手的灵巧性能够促进大脑发育,应从小进行训练。
出生后1个月左右即可给宝宝握环状玩具玩;2~3月让宝宝抓握核桃,可以促进其拇指伸展;3~4月时可让宝宝试抓试打面前的玩具;5~6月后可让宝宝抓握桌面或大人手中的小块蛋糕、面包等;9~10月可让宝宝玩转盘、拨号的电话玩具;1岁左右可给宝宝蜡笔,引导其画写,1岁以后可让宝宝叠象棋,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让宝宝玩拆、插、叠积木,翻书,穿珠子,捏橡皮泥,折纸,剪纸,手影,翻棉带绳等。
注意要让宝宝两手同时练习,以促进左脑和右脑同时发育。
增强宝宝听力的方法
许多研究证明,胎儿在子宫内即有听力,足月宝宝听觉的灵敏度虽不如成人,但已相当不错了。4个月的宝宝听到悦耳声音时便可微笑;6个月对母亲的语言有反应,能模仿声音;8个月时能区别不同的语音所代表的意义;9~12个月就能听懂几个字,包括自己的名字及家中成员的称呼。
因此,要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听力环境,每天可放一些悦耳和谐的轻音乐给宝宝听,或买能发出柔和声响的小玩具让宝宝玩,经常与宝宝说话,让宝宝习惯于听人的语言,并逐渐学会分辨语音,这不仅能训练听力,而且能为语言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宝宝的视觉发展
许多父母在注重宝宝喂养、护理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宝宝视觉的发展。其实,新生儿时期对灯光的变化就已有反应;有瞳孔对光反应;有短暂的原始注视;目光可反射性地跟随在近距离内缓慢移动的物体,能在15~20厘米外协调双眼并调节视力。对视觉最早的刺激是妈妈的脸,尤其是在哺乳时。因此,妈妈在哺乳时一定要面对宝宝,温柔和蔼地与宝宝交流。到3个月以后,宝宝眼的调节范围扩大,头眼协调好,目光跟随移动物体的幅度增大,并可改变体位以调节视觉。此时,可以定时在宝宝的床头上方或用手在宝宝面前拿着一些能晃动的玩具、小气球及色彩鲜艳、明快的图片,变换位置,引导宝宝寻找,以锻炼宝宝的视力。玩具和图片应常更换,从而引发宝宝的视物兴趣。
随着月龄的增长,宝宝的视力越来越好,可以锻炼宝宝捡豆子,以促进眼和手的协调,或给宝宝增加其他的锻炼项目,如颜色亮度变化等,以促进其视觉发展。
为何宝宝喜欢抓、扔东西
爱抓东西、扔东西是宝宝在婴儿时期的正常现象,它标志宝宝心理行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水平。3~4个月的宝宝手与眼还不协调,一般不会抓东西;5~6个月的宝宝手的抓握动作明显了,手眼协调动作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这时宝宝看见东西就会主动伸手去抓,并能用双手玩弄,宝宝的手在这个时候已成为他感知和认识世界的重要器官。家长对宝宝的这一行为不仅不该制止,反而应为宝宝提供较多的玩具,让宝宝来抓摸、玩弄或扔抛,借以发展宝宝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通过宝宝这种抓、扔物体的行为,可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认识到自己的作用和自己与外界物体之间的联系,这是宝宝形成自我意识必不可少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