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识人谋略的九种法则
1962700000007

第7章 亲人:最强大坚实的后盾(2)

我认识一对老人,他们惟一的儿子在遥远的城市里工作。这对行动不便的老人平日里最关心两件事,一是每天都会按时守在老旧的黑白电视机前收看天气预报,密切关注儿子所在城市的气候变化;另一件事就是每日黄昏时分,他们总会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乡里的邮递员。有儿子来信的日子,是他们最晴朗最高兴的日子。两位老人不识字,他们有时会找村里认字的人代念;找不着的时候,他们就一遍遍地摩挲信纸,心同样是盈盈的满足。

许多时候,我们因为懒惰或是一心追求名利,慢慢忽略了亲情,忽略了一日比一日年迈的父母,忽略了双亲望眼欲穿的牵挂。千金散去还复来,亲情逝去永不返。年轻时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记了父母已经黄昏迟暮。说不定哪天,我们正为不失掉一次赚钱的机会而忙得天昏地暗的时候,却惊悉自己永远失去了至爱的亲人。所以,天下的儿女们,找点空闲,常回家看看吧!或是认真地写封信,告诉双亲:好想你们!这些许的点滴将会使他们获得如此大的慰藉和满足。否则,“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世上最痛彻心腑的愧疚和遗憾。

“家书抵万金”,儿女是父母的最大依靠。其实他们的要求很低,只言片语足矣。

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我们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也是无法偿还的,但需我们永远铭记。

人生悟语:

父母之爱是最平凡而又是最伟大的。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永远都是他们的好孩子,他们的心肝宝贝!他们的爱犹如春雨一直滋润我们成长,是做儿女的一生受用不尽的依靠。

6.母亲是不求回报的“佛”

世界上有两种爱最值得你珍视--父爱和母爱。如果说父爱是博大的,母爱则是无私的。父爱是永恒的太阳,那么母爱就是你一生的财富。

一位外国诗人说:“伟大的母爱永远是孩子安全的庇护所,她是孩子长大成人强大的保证!”是啊,如果一个人不享受母爱阳光的普照,他的生命质量真的是不堪设想。

母爱是一处港湾,让我们远离风浪,享受安宁。

母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看清了前进的方向,获得信心。

母爱是雪中的炭,给我们温暖;是饥饿时的面包,给了我们充实;是孤独时的亲情,给了我们慰藉;是失败时的鼓励,给了我们信心。

母爱是游子听到的思乡曲,心总是被故乡所牵,母爱是连接风筝的线,永远不要飞得太远。

对于这深沉的﹑伟大的﹑无私的母爱,我们更应该去懂得珍惜,懂得回报,赶快为自己的母亲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本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的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球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是一枚含着体温的硬币……在“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一只母羚羊为救小羚羊,在跨越峡谷时,母子俩同时跳起,但在弹跳的一霎那母亲放慢了速度,几乎只用了和小羚羊相当的力量。母亲在空中先于小羚羊下降,小羚羊稳稳地才在母亲的背上,以此作为第二次支点跳起,顺利到达峡谷对面,而它的母亲却无力第二次跳起,落入深谷摔死了。这一幕感动了一个盗猎者,他跪倒在地,含着泪把罪恶的猎枪扔进了山谷。

是什么支持着小羚羊跳过山谷?是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让藏羚羊选择牺牲自己,保护儿女。物尤至此,人何以堪!

母亲是佛,但她没有怜悯,没有施舍,甚至不求一束香火,不需一次祈祷。她只是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的生命,给我们的一生照明道路。

母亲的言传身教,时时刻刻都能影响你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你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和人生准则,并让你一步步走向成功。

郑善果是隋朝有名的大臣,为官勤谨公正,以清廉节俭着称。郑善果的这些优良品德是与他母亲的谆谆教诲分不开的。

郑善果的母亲是清河(今山东临清县)崔家的女儿,13岁时,嫁给郑善果的父亲郑诚。后来,郑诚在与尉迟迥的叛军交战时战死在沙场。郑善果的母亲年纪轻轻就开始守寡,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郑诚因为是为国而死,朝廷对他的家属照顾。郑善果刚刚成年,朝廷任命他为鲁郡太守,负责一郡的事务。

郑善果的母亲贤淑开明,从小涉猎经史,通晓治国方略。每当郑善果出堂处理事务时,其母总是在后堂探听察看。郑善果如果处理得当,母亲非常高兴,儿子回来后母子二人相对谈笑一番。一次郑善果无故对属下任性使气,母亲非常生气,在家里蒙着被子哭泣,连饭也不吃。郑善果处理完公务后,跪在母亲床前不敢起来。母亲对他说:“我并不是对你生气,而是为你们郑家感到惭愧。你父亲是何等忠诚勤勉之人,在职任官时公正廉洁、认真负责,后来为国捐躯。我一直期待你能继承父亲遗志,不辜负他对国家的一片忠心。我一直担心的是,你幼年丧父,我又是一个妇道人家,对你的教育慈爱有余而威严不足,致使你妄自尊大,任性使气,以骄纵为乐,处事失去公正。如果你老是这样,不思悔改,不但遗失家风,还会有损于朝廷法度。要是你因此丢官弃爵,自取罪责,我死之日有何面目去见你父亲?”郑善果听了,痛哭流涕,发誓再也不敢了。由于郑善果依靠母亲的言传身教,树立了良好的品德和作风,终于成为一个兢兢业业、清廉节俭的清官。

我们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把全部的心血与汗水倾注在子女的身上,而不计一丝报酬,“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离不开母亲平时的谆谆忠告。母亲的忠告是你通向成功之路的精神食粮,也是你一生必不可少的无价之宝。

人生悟语:

你上学的小书包有人为你拿,你离开家乡时有人在牵挂,你躺在病床上有人掉眼泪,你露出笑容时有人乐开花。这个人就是母亲,是母亲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一个温暖幸福的家。

7.坚实的后盾使你摆脱平庸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心冷了,太阳都不再温暖;心热了,冰雪也会融化。

心里有家的人,永远不会消沉。

经历了黑色七月,我并没有取得自己梦想中的好成绩,尽管分数还说得过去,但只能进一所不起眼的大学。

经过半个年头,我终于放了寒假。在家里的时候,父亲向我问起了大学生活,我告诉他说:“其实真的很没劲。”

我的父亲是个铁匠。他听了我的话后,脸上一直很惊愕,沉默了半晌之后,转过身用他那粗大的手操起了一把大铁钳,从火炉中夹起一块被烧得通红通红的铁块,放在铁垫上狠狠地锤了几下,随之丢人了身边的冷水中。

“滋”的一声响,水沸腾了,一缕缕白气向空中飘散。

父亲说:“你看,水是冷的,然而铁却是热的。当把热的铁块丢进水中之后,水和铁就开始了较量--它们都有自己的目的,水想使铁冷却,同时铁也想使水沸腾。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好比是冷水,你就是热铁,如果你不想自己被水冷却,就得让水沸腾。”听后,我感动不已,朴实的父亲竟说出了这么饱含哲理的话,让我真的深受感动。

第二学期开始了,我反省自己,并且不停地努力,学习终于有了一点起色,内心也开始一天天地丰富充实起来。

没人喜欢挫折,没人愿意奢望多而收获少。但是,当你本能地去生活、去追求幸福时,你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挫折、增加欢乐。

当你面临着眼前和长久两种选择时,劝你莫为前者而牺牲后者。

比如你想找个新工作,可拖延着不去面试。你给自己可以只定一个每周至少进行若干次(如5次)面试的目标,然后保证达到这个数目。你若能完成这个计划,不仅不再继续拖延,而且还会打消对面试的错误看法。

比如,你也许相信:你进行面试的能力差;不能忍受自己在这方面的无能;即使得到新工作也可能做不好;做不好就会感到羞耻;不能忍受安排和进行面试的麻烦。然而,你只要强迫自己每周试5次就会不知不觉地自动驳倒这些假想,并会彻底改变它们。

不仅如此,你在进行面试的同时还可以自我布置思想作业,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观念进行挑战。要反驳那些荒谬的看法,你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何以证明我的面试就一定会砸锅?即使对此缺乏经验,我就成为无能的人吗?找到新工作后我肯定干不好吗?干不好就可耻吗?就算面试很麻烦,我为何不能克服这些困难呢?”

若能自己规定这两类作业,克服不愿行动的惰性和用来支持这种惰性的观念,你就很容易地投人行动并放弃以往的荒谬想法。

有一种特别的行为约束法可用于克服拖延习惯上,它是通过强化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如果你着手去完成被拖延的工作,承担起因拖延带来的后果,那么,由此得到的批评或感到的痛苦就会比预料的少而不是多。须知,你长时间地拖延一项任务,往往阻碍他人的工作,给人带来种种不便。此时你往往出于担心他们问你拖延的起因,而不得不找借口。一般来讲,你最好勇于面对他人的不满,而不要继续用拖延的方法来“消除”这种不满。

一项工作若涉及到别人,你越推迟就越难办,你最好这样想:“因我的拖延而受害的人可能会瞧不起我,但我应把他们的反应当做非常令人遗憾而不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我既然不想让他们反对我,干脆下决心停止这种既愚蠢又自损的拖延习惯算了!”

最好能想办法找件有吸引力的事情作为完成那项费力工作的奖赏,尽量争取不花太多时间制定不太可能执行的计划。例如,一个人总爱规划工作,但从不按计划行事。他养成了计划而不行动的习惯,后来他强迫自己在固定时间进行固定工作,养成按规划行事而不拖延的习惯,这种方法终于解决了他的问题。

有些人因为预先有行为目标,所以能在任何环境下有成效地进行工作。可是社会上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你如果很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分散注意力,为何不想办法改变现有环境呢!

有些人在安静的环境中工作得会更好,有些人喜欢边工作边听音乐,有些人则喜欢和周围的人一块干,也有些人喜欢独自一个人干。不管你在哪种环境下,都要想办法去创造或寻找那些工作效率最高,能促进工作的良好环境。

如果你还能感觉到时间在流动,世界万物在变化,那么你就不应该是个拖延者,因为你正在被无情地剥夺你所有的一切。

人生悟语:

如果你不想被平庸无色的生活“冷却”了你的斗志,你就得用生命的激情与辛勤的汗水把这盆冷水煮沸。当你消沉时,你不妨求助于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