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
19626300000046

第46章 后记

当我被正式邀请参加《心理咨询师临床操作手册》书稿的修改工作时倍感荣幸和责任重大。这是吉沅洪教授花了一年时间撰写的书稿,我能够作为第一读者来学习和研究真是受益匪浅。虽然我也努力把自己菲薄的心理咨询经验和知识奉献于本书,但比起在修改过程中与吉沅洪教授交流所学到的知识,实在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认识吉沅洪教授缘于两次心理学学术交流大会。第一次记得2005年8月在苏州召开的“第五届华人心理学家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担任大会副秘书长,刘电芝教授让我安排吉沅洪副教授做了一个艺术治疗的工作坊,虽然本人没有能够直接参与学习,但听很多参与者都反映非常有意思,操作性特别强。这次与吉教授的短时间谋面也是谈工作坊的事宜。短暂接触中感受到这位在苏州长大留学日本的心理学专家有很强的乡情,热爱苏州,愿意为祖国和家乡奉献自己的学问和智慧。于是会后就找机会请她来苏州讲学,一来二往,就一起促成了2007年8月在苏州召开的“中国首届表达性心理治疗与心理剧国际学术会议”。她帮忙从日本邀请了11位艺术治疗的重量级心理治疗专家来苏州参加会议,他们报告论文并举办会前、会中工作坊,让本次大会的与会成员大饱眼福。

吉沅洪教授具有苏州人的特点,又深受日本文化熏陶,这样的临床心理学家写出来的临床操作手册最大特点就是“细腻”。“细腻”这个词不仅是苏州文化特色,也具有日本文化特点。“细腻”文化的特点有:注重细节,注重品质,周详稳健。在本书中的表现是:第一,对心理咨询问题的诊断要求必须细致周详,在做了初步问诊之后,强调使用成套测验来检验咨询师的判断很有必要;第二,对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探索细致入微,关注每一点细微的差别;第三,要求谈话注意细微的情绪情感变化和捕捉细小信息;第四,强调同行之间周密默契的配合也是“细腻”的一个表现,尤其是与精神科医生的配合。心理咨询师非常需要这种“细腻”的精神,全书从对人的理解、咨询和治疗的基本设置,到问题的诊断和治疗,非常细致周到地谈到了很多问题的各个方面。

实用性是本书的第二大特征,通读全书可以看出吉教授在日本一方面是广岛市立大学的教授,同时又是一位资深的临床心理咨询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本书中有明显的反映。虽然本人也从事大学临床心理咨询十个年头,书中许多事件操作细节对我的启发还是特别大。在修改书稿的时候,我们也特别注重对谈话技巧的阐述,如问诊技巧、阻抗突破技巧等等。本书不注重于构建系统理论,而是完全从心理咨询师实际操作出发,谈理论、技术的运用,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临床一线的心理咨询师来说非常有价值。

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其成长需要长期的严格细致的教育和培训,才能掌握较好的援助技术,在他人痛苦的时候才能给予有效的帮助,因此要求心理咨询师各方面都必须优秀一点儿都不过分。可惜对于我们国内大多数心理咨询师来说这方面的培训往往比较缺乏,需要咨询师自己在继续教育中认真修炼。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是心理咨询师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解决问题的咨询技能技巧常常细致到与咨询师的个性人格特点联系在一起,因此注重于技能修炼的人,更需要提高和改善自我修养和身心状态。这本书的内容对于需要努力提高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基本功的心理咨询师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也适合高校心理咨询专业方向的学生作为实践课程的研修读本。

本书的第一、二、三章讲述了心理治疗的临床学理论和适应证;第四、五、六章讲述了心理咨询一般步骤和基本原则,第七、八、九、十章讲述了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其问题评估、阻抗突破、挑战应对等,第十一、十二章则讲述心理咨询师工作相关的支持团队、督导和与精神科医生的合作。

本书的不足之处,由于篇幅不够长,临床应用的理论还有很多,本书没有能够涉及完全;在谈心理治疗技巧和操作技能的时候还不够丰富完备,而且其阐述也只能够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关于心理咨询师成长和支持系统,其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全书缺乏完整的案例分析和案例讨论。

如果今后有机会再版,我们一定会使这本操作手册内容更加丰富详实,增加更多的实践案例,让该手册更加便于心理咨询师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因此欢迎读者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联系地址:jiyuanhong@hotmail.com;xinhua.tao@hotmail.com

陶新华博士

200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