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神秘的亡灵日记
1961000000013

第13章 方老师看出秘密了吗?

这本神秘的日记真的让蛐蛐和蝴蝶、木头包括陶洪有些坐立不安了。

从5月15日星期五那天红桃2的父亲故去,到5月24日星期天,其实已经过去了近十天的时间,在这十天内,那本神秘的亡灵日记中,18日、22日、23日、24日,这四天都出现了续写的日记。日记的形式都是诗歌;主题思想全为励志。可作者是谁呢?如果找不出来,那么就真的承认是死去的亡灵写的了?

这么一个小小的案子都破解不了?作者没有查出来是谁,那首“周五的诗”里究竟暗藏了什么秘密,平时这几位不也是挺爱好诗歌的吗,李白、杜甫的名句肚子里装了不少呀,怎么就看不出来呢!我们这还叫什么神探小鹰!此时,蛐蛐和蝴蝶还有木头都显得十分沮丧。唯独小鹰沉默不语,也不与大家交流,嘿,就在大家心急火燎的时候,他一个人竟然又跑到红桃2家的阳台上,躺在那个悠闲的竹椅上晃晃悠悠地享受去了。

看来,小鹰已经掌握了其中的奥秘。蛐蛐一把将小鹰从竹椅上拉下来,蝴蝶和木头也死死地缠着小鹰:“你是不是看出什么来了,快点儿告诉我们呀,快点儿说呀!”

但是小鹰只是笑着说:“还不到揭锅的时候。”

还不揭锅?你还在等什么呢?

只见蛐蛐和蝴蝶还有木头索性把那个绿色的日记本夺到手,几个人翻来覆去地看着,研究着,却没有看出任何门道。

暑期炎日当头照,

不假熏风花伸腰。

霞光送天千条彩,

大地为汝写风骚。

自有百花去吟诵,

何需流水唱军谣。

男儿昂首面向校,

梅在雪后绽花苞。

这是谁写的呢?这里面藏着什么秘密?

不会是幻觉了!那么真的就是鬼魂来写的,像红桃2所说,他在天堂里的父亲的魂灵悄悄地来到了陶洪的身旁,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这个日记里写下对自己的希望和鼓励。

星期天的晚上,小鹰和红桃2就坐在那个电脑桌旁,两个人手拉着手谈着,从红桃2的作文谈到如何学习,怎么生活,怎么破案,也谈到如何把对父亲的思念化作力量,争取早日成为一个刚强的男子汉。

又过了一天。

星期一,25日。

星期一的校园是繁忙的。每个星期一的早晨,都是新的一个星期的开始,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学校里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

阳光照耀在美丽的校园,柳树在风中摆动着,今天的学生都穿着整齐的校服,像小树苗一样排着队站在操场上。庄严的国歌声响了,那雄壮乐曲的音符像鸽子一样飞翔在蓝色的天空。生活在今天的少年儿童是多么幸福呀,尽管有繁重的作业和考试,但他们有着最好的学习环境和全社会的关爱呀。

周一的第四节课是语文,这是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了,还是由方老师讲一篇古诗文。

站在讲台上的方老师看到座位上的陶洪全神贯注认真听课的样子,心里想,这些天来,是小鹰他们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呀!

作为班主任,方老师还要负责全班的日常管理,他在讲到半节课的时候,突然问大家:“同学们,下午召开全校家长会的事情是不是已经通知你们的家长了?”

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都通知了。”

“哦,那就好,那就好,今天的家长会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可能有些同学知道了,我们的学校作为省里的试点单位,要选派30名同学参加由省里组织的军校学习,这30名同学的暑假将提前一个月开始。也就是说在6月15日将在省里集结,这是一个艰苦生活的锻炼机会。当然,我们还是坚持自愿报名,提前准备。”

方老师插播完这段“广告”后就开始讲课了。这节课他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诗歌《从军行》。

方老师的板书是很漂亮的,“刷刷刷”几下子,那潇洒飘逸的粉笔字便如花朵一样绽放在黑板上了: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但是方老师现在率领的这支攻打楼兰的队伍一下子变得军心不稳啦。同学们遥望着玉门关,却没有心思“穿金甲”去黄沙百战啦,都在底下小声悄悄地议论着军校的事情。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去的,可是阻力来自家长。大多数的家长们为孩子的暑假早就安排好了充分的内容。参加各种补习班、奥数班、英语、作文、才艺比赛,还有学钢琴、古筝、二胡,或者出去旅游,读万卷书走万里路。可是谁舍得时间舍得孩子让他们到军校里去吃苦呀!家长们在孩子的行动上有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毕竟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嘛,他们需要家长的监护。

半个月前,刚传来省里组织军校的消息时,小鹰和蛐蛐就报名了。他们一带头,在班里显然起到了榜样的作用。蝴蝶曾经有一天用开玩笑的口气问过红桃2:“怎么样,你报不报名呀?”红桃2却认真地说:“我听我爸的。我爸让我去,我就去!”

可是十天前,红桃2的父亲已经去了天堂。

现在,蛐蛐在座位上,用手指捅了一下红桃2,轻声地说:“你去军校吗?”

红桃2竟然仍用十天前回答蝴蝶的语气说:“我听我爸的。我爸让我去,我就去!”

蛐蛐和红桃2这很小的谈话声被站在讲台上的方老师听见了:“你们俩说什么呢?站起来!”

蛐蛐瞅了一眼红桃2,两个人站起来了,蛐蛐拍了拍脑袋,说:“方老师,我们俩在讨论诗歌呢!”

“什么诗?陶洪同学你说,是黑板上写的这首《从军行》吗?”

红桃2看了看黑板,又看了看身边的小鹰,他摇了摇头,说:“不是,我说的是我爸爸给我写的一首诗歌,在日记里写的。后来,我爸爸又用诗告诉我,那里面有一首诗里藏着秘密,我和小鹰他们几个猜了好几天也没有猜出来。”

“哦,原来是这样,什么诗这么神秘哟?”方老师的眼睛一亮。

红桃2刚刚短短的一席话一下子把全班同学的胃口都吊了起来,红桃2,你的父亲什么时候又给你写诗了,连那么聪明的小鹰和蝴蝶都没猜出来,快把这首诗歌拿出来吧,让我们大家都猜一猜。

方老师真的是善解人意,他看出来所有的同学都有一种破解谜团的迫切心情。“陶洪同学,你到讲台前来,把那首你爸爸给你写的诗歌抄在黑板上好吗?今天的语文课,我们换一种学习的方法,大家一起开动脑筋,共同破解这首诗歌里的秘密。”

于是,红桃2走到黑板前,认真地写下那首5月22日的七言诗歌:

暑期炎日当头照,

梅在雪后绽花苞。

同学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上面的这首七言诗,先是一句一句地分析解剖,然后,大家又横着读,竖着读,从后往前读,从右往左读,从下往上读,绝大多数的同学还是像被蒙在云里雾里,看不出里面藏的是什么奥妙。

读着读着,突然,小鹰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他想站起来说些什么,忽然,他看见方老师也用同样惊奇的表情在注视着自己。小鹰把头低了下来,他明白了,方老师此时也发现了诗中的秘密。

而红桃2和蛐蛐、蝴蝶、木头就像刚从高速旋转的过山车上下来的游客,瞅着黑板上的诗,迷迷糊糊地还是找不到东南西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