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民间的书写
19608200000014

第14章 历史钩沉:百年中国大众影像生产闪回(8)

1997年底,CCTV-2《生活》栏目也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大众自拍的生活情趣类节目,但由于当时家用摄像机的普及率仍然较低,观众的参与热情并未得到充分调动,广告播出之后,应者寥寥,最终这一活动只好草草收场在此期间,大众传媒对民间影像的接纳姿态,反映出民间力量开始得到官方传媒的注意,民间的影像资源已经显示出其巨大的开发价值。

三、第三阶段:亮相

1997年中国政府颁发《摄录一体机国产化的关税优惠办法》,开始以关税优惠方式扶持摄像机的国产化,但为了配合中国加入WTO的承诺,《摄录一体机国产化的关税优惠办法》于2001年12月取消,并同时取消了家用摄像机的进口配额和许可证,此举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摄像机的国产化进程,却彻底打开了中国家用摄像机市场的大门。普通的中国家庭,开始第一次认真地享受这种全新的消费体验。

2001年是WTO年,关于加入WTO之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对策成为中国无论官方还是市井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有关"狼来了"的危言在各个领域此起彼伏。在传媒领域,WTO像一个虚拟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舆论上、体制上、创作上的众声喧哗中激活了一向较为沉闷和保守的影像生产领域,"入世的机遇与挑战"成为这一时期搅动影视传媒界的议程设置和媒介事件。虽然最终的入世议定书上并无传媒领域开放的条文,但其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和震荡却有着更深一层意义。这一年,另一个搅动中国影像生产的事件则更有实质性的意义,成为中国影像生产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2001年9月,由《南方周末》首倡,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及众多民间影像团体响应的中国首届独立影像展在北京举行。本次影像展共收集到1996年以来的作品约110部,其中剧情短片54部,实验短片21部,纪录片35部,被认为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型的一次独立映像集体展映话动,也是中国独立映像队伍的一次集体亮相",本次独立影像展可被看作中国民间影像创作的一个分水岭,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本次影展标举"民间"、"独立"的旗帜,倡导"用自己的映像方式,书写身边的电影"。表现出与主导意识形态不同的另类"镜头书写方式",确实给中国的影视界吹进了一股新空气。有乐观者因此预言:"DV创作的"业余电影时代"就要来临了"。由此中国个人影像创作开始从地下到地上、从涓涓细流渐成时尚潮流。

而在此之前,1999年《南方周末》上发表的第六代标志性人物之一贾樟柯的文章——《业余电影时代即将再次到来》,则可以被看作一篇向影像创作新时代进军的宣言书。该文从理念上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这里所谓的"再次"是一个从全球化范围来着眼、比较、观察的"再次",从活动影像生产中的革命创新精神的继承上来讲,是继新现实主义、新浪潮之后对业余电影精神的召唤的"再次",对于中国的影像生产来说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在另一篇名为《有了VCD和数码摄像机以后》的文章中贾樟柯写道:"的确,数码摄像机的出现,让拍摄更简单、更灵活、更便宜。它使更多人可以摆脱资金和技术困扰,用活动摄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像超8电影的潮流,使电影更贴近个人而不是工业。这种电影实践,将会潜在地改变中国电影的精神,就像越来越多的人依赖数码摄像机拍摄纪录片和实验电影一样。纪录片中有一种人道精神,实验电影中有一种求新精神,这些都是中国电影所缺乏的。"对技术的革命性意义有着充分体认的贾樟柯在文中发出这样的呐喊——"电影再也不应该是少数人的专利,它本来就属于大众。我一直反感那种莫名其妙的职业优越感,而业余精神中则包含着平等与公正,以及对命运的关注和对普通人的体恤之情"。"他们不理会所谓专业方式,因而获得更多创新的可能。他们拒绝遵循固有的行业标准,因而获得多元的观念和价值。他们因身处陈规陋习之外,而海阔天空。他们也因坚守知识分子的良心操守而踏实厚重。"这篇文章开始呼吁一个多元的影像时代,并热情地张开双臂去拥抱一个新的影像时代。

首届独立影像展成为中国大众影像生产中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使个人影像生产走向前台,证明了影像创作中的民间力量,促使更多的人自觉投身于影像创作。同时使更多的中国大众传媒尤其是电视台、网站真正注意到民间影视创作的潜能,并以积极的姿态来关注和推广大众影像。

2001年以后,中国家用摄像机的产量与销量与日俱增。据北京信索咨询公司2003年的研究报告显示:2001年中国家用摄像机销量27.9万台,销售额为1.53亿美元;2002年销量达到39.5万台,销售额达到2.26亿美元,销量增长42%,销售额增长47%;预计2003年中国市场上家用摄像机的销量将达到60.4万台,销售额达到3.6亿美元,销量和销售额增长率分别达到53%和57%,其中DV是这一市场实现高速增长的主力。在生产方面,该报告预计:2003年中国DV生产总量将达43.2万台,与2002年相比增加60%,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DV巨头们最重要的全球生产基地之一。随着硬件的迅速普及,这一期间,除了有大量的民间观影者和创作者团体在继续扩大其社会影响,开掘影像表现的广度与深度外,对影像生产的理性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大众影像的传播价值、商业潜能和意识形态影响开始受到有关部门和机构的注意。

1.民间影像得到正式命名并进一步大众化

有人认为,"DV新影像运动正渐成一股潮流,正汇聚起中国青年对周遭社会生活的别样观察"。每年几十万台的DV销量,正在迅速扩大影像生产的参与人数,参与者逐渐从少数艺术青年、边缘精英走向大众。

高校是民间影像发展的重镇。以2000年首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录像作品大赛为例,当时参赛作者仅30余位,且作者大多来自北京。2001年,第二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就收到来自北京、上海、重庆、江苏、辽宁、广东、河北、湖北等20余所高校的90余件参赛作品。截止2003年3月底,参加第四届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的作品来自35所高校达到180多部。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的全国首次DV发展情况调研显示,教育部批复同意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戏剧文学、传播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等学科点在全国已经超过500个,全国有近3万名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生规模,其中30多所影视专业的骨干院校就拥有超过1000台的DV机器,影视艺术专业每年的学生DV作业数量在4000部以上。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DV俱乐部或兴趣小组,他们在网上有自己的网页和讨论版,一般有定期的放映和作品讨论活动。这些高校的学生,已经形成一股较成熟的DV创作实践骨干力量与传播市场。

从全国来看,除了影像团体如实践社、101电影工作室、缘影会、自由电影等继续在民间扩大他们的规模和社会影响外,大众传媒开始逐渐成为影像生产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艺术世界》、《视觉21》、《今日先锋》、《电影世界》等杂志以及"北大新青年电影夜航船"(movie.newyouth.beida-online.com)、"视觉中国"(chinavisul.com)、"网易"(163.com)、"激动网"(megajoy.com)、"银海网"(filmsea.com)等网站纷纷开办"民间影像"、"DV工作坊"等专栏,开展形形色色的网上见面会、主题讨论,在实践与理论上为大众影像运动推波助澜。2003年8月创办的《DV@时代》则是国内首份针对对专业DV制作人、爱好者的综合性月刊,与其网站dvchina.cn一起为读者提供即时互动的技术支持和制作技巧引导。其它相关书籍如《现场》、《镜头像自己的眼睛一样》、《我的摄像机并不撒谎》、《DV手册》等也陆续面世,使民间影像生产进一步在理论上得到提升。

电视台的介入对大众影像生产的影响更为立竿见影,陆续开办的大众自拍栏目在唤起大众的拍摄冲动和参与热情方面功不可没。2001年底,号称"中国第一个自拍栏目"的儿童自拍节目——《我看见》在中央一套《大风车》栏目正式推出,随后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开辟《我的世界真奇妙》观众自拍版快。2002年,大众自拍节目愈演愈热,海南旅游卫视有《小宠当家》、重庆电视台有《索尼DV之路》、广州电视台有《个人电视》栏目,从最初零星的单个节目发展到专门化的栏目,相关的节目类型逐渐从娱乐节目向社教节目渗透,并向新闻节目扩展。2002年2月1日,成都电视台经济频道在国内率先在新闻栏目《每日报道》中推出"DV新闻大赛",征集大众用DV摄像机拍摄的新闻报道,该赛事半年内共播出273期,参与者从14岁-71岁,人数近百人,在当地颇有声势。之后,DV新闻在该台晚间新闻《深夜快递》中成为常设性版快,每日播出1-2条DV新闻。

一些专题节目也开始以主题策划形式向民间征集素材。2002年春节,央视《东方时空》"春节特别节目"推出《百姓自拍》版块,分别收集北京、上海、成都等全国各地观众自拍影像,以百姓的视角真实记录马年新春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2002年夏,《金土地》栏目推出了"我眼中的变化"农民自拍活动。央视《经济半小时》2003年"3·15特别节目"也面向全国观众征稿,反映旅游中的欺诈行为。号称"前卫先进的媒体代表"的凤凰卫视,则利用其在两岸三地的特殊地位和影响,从2002年1月7日起,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及人民大学等7所高校,推出《中华青年影像大展:DV新世代》栏目,以"中华青年记录影像大展"的方式,吸引大学生拿起摄像机,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拍摄社会生活。该栏目以独特的民间化、年轻化的视角观察社会、表达自我,以真实性的纪录样式为主,被认为是2002年度中国新锐电视节目之一。《DV新世代——中华青年影像大展》从周一到周五,每天播出一个12分钟的作品,计划全年播出260期节目,其中大陆180期,港台40期,独立作者40期,其规模、水准、构想都堪称DV节目的新锐。至2003年4月11日,《DV新世代》共收到十几所高校和全球各地华人青年的作品共300部,并举办了全年颁奖活动,共评出包括最佳剪辑奖、最佳导演奖、最具发现奖、最佳摄影奖、同题大展奖、组织奖、全年至尊大奖在内的七项大奖。这一系列的媒介推动,唤起了广大影像爱好者的参与热情,使民间影像生产的社会影响与创作水平得到实实在在的推进。

同时,大众影像的观赏和传播渠道也在进一步拓宽。2001年12月上海mmchina.com网络公司率先在网络上放映独立影像作品。之后在以P2P为代表的网络技术支撑下,国内专业视频网站成长迅猛。尤其是在美国YouTube的巨大示范效应下,至2006年底,以六间房、我乐网、土豆网、悠视网为代表的国内视频分享网站达150多家。YouTube的成功之道在于其所有视频内容都由普通大众在线提供,YouTube 所倡导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创造内容)概念,被国内网站复制并大力推广,为大众影像的生产和传播推波助澜。在土豆网,每天有几千部视频上传,六间房在一天之内有50多个关于宝宝的视频上传。通过UGC、互动社区及开放平台,这些视频分享网站和民间影像社团为民间作品提供了一个观摩场地、放映空间和精神园地。正是在影像观念的普及中,在艺术技巧的探索和表现形式的争鸣中,大众的影像素养得以提升,并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创作水平的提升,最终使中国的民间影像创作浮出水面,走出地下,走上前台,并蔚为大观。与此同时,与影像生产有关的独立制片、国际参展,也成为业内外创作实践与理论研讨的热门话题。在2001年第六届四川电视节上,独立制片还尚显陌生,但是到2003年第七届四川电视节,独立制片、市场发行已经是国际纪录片论坛上炙手可热的主要议程之一。不少作者自费参会,主动与国家地理频道、发现频道及与会的各大电视节组织者接触,寻找海外市场。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以专业网站、高校及影像社团为阵地,以各种影像展为舞台,以网络为桥梁,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参与到这场以数字化、大众化、网络化为标志的影像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