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王耀武得悉,华野的西兵团、苏北兵团正向山东大举北调,而原在山东地区的山东兵团也在加紧练习攻坚战,马上判断出解放军的下一个目标必是济南。
为了增强济南的守备力量,王耀武急忙向南京求援,南京方面则指派“徐州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徐州剿总)副总司令杜聿明与王耀武进行配合,以解徐州之围。
杜聿明奉令立即飞往济南,但在如何加强济南守备的问题上,他与王耀武的意见完全相左,简单来说,就是王耀武要添兵,杜聿明却觉得没那必要。
救命稻草
济南守军名义上有11万,可这11万兵中,夹杂着相当数量的保安团队,他们装备差,待遇低,精神涣散,打起仗来不堪一击。即便在正规军中,也只有少数尚可,其他大部分是已被解放军歼灭过,后来才重新建立起来的部队,战斗力很弱。
王耀武认为解放军的力量增长很快,如想守住济南,就必须增加部队,因此他想把驻于苏北、老部属较多的整八十三师或新七十四师(老七十四师覆灭后的重建部队)调来增防。
杜聿明当时负责指挥黄、邱、李三兵团,财大气粗,与王耀武的窘迫形成强烈反差,他对此大不以为然。
杜聿明说,只要加强工事,即便不增加兵力,济南也可以固守。反之,如果本来就守不住,再增加兵力也是枉然。
杜聿明不同意向济南增兵,他拍着胸脯告诉王耀武:“如果打起来,只要你们能守15天,我指挥的部队一定可以到达济南,解你们的围。”
王耀武对解放军围点打援的战术很了解,知道援军在途中必遭解放军截击,杜聿明的包票在他看来完全不保险:“我看15天绝对到不了济南,还是必须增加防守部队。”
王耀武还说:“如再调一个师来,别说15天,我们守20天也无问题。否则济南守不住,到那时增援部队再多,也无济于事了。”
王耀武的参谋长紧跟一句:“光靠工事而部队不坚强,是不行的。如不增加部队,济南只打三五天就完了。”
众人不欢而散。参谋长的话,不经意间让杜聿明看出,王耀武及部属并没有死守济南到底的决心,不过在拼命捞救命稻草而已。
杜聿明高不高兴,早已不在王耀武的考虑范围之内,既然杜聿明不肯帮忙,他就直接向蒋介石伸手,因为已吃准蒋介石不肯放弃济南,所以态度上十分坚决。
不出王耀武所料,蒋介石尽管在口头上一再强调“打仗主要是打士气”,但为增强王耀武固守济南的信心,他仍决定尽量满足王耀武的需要。
1948年8月27日,蒋介石分电“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及王耀武,让刘峙负责将整八十三师集结于徐州机场附近,从9月1日开始空运济南,并限10日内全部到达。
王耀武接到电报很是高兴。
虽无守城的“必死之心”,但王耀武多年征战的经验和功底还在,在求援的同时,他并没有忽视工事的作用。
在他的命令下,济南守军到处征工征料,大量砍伐树木,加强工事,积极备战。
济南城分内城外城,外城挖有8米宽4米深的外壕,架有铁丝网、鹿寨,内城有护城河,城内城外,堡垒据点星罗棋布,既坚固又有纵深,至9月上旬,这些据点又都加筑了钢筋水泥工事。
现在又有了整八十三师,王耀武觉得他跟杜聿明保证的20天应该是不成问题了,视察工事时,他对整七十三师师长曹振铎说:“这样坚固的工事,共军就是想攻下其中一个据点,都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我们如再守不住,那真太无用了。”
这句话,王耀武更多的是要说给曹振铎等人听。曹振铎一听,也赶紧振作起精神,回答:“我在抗战时也没有筑过这么好的坚固工事,我们的工事筑好了,就怕共军不敢来,如果他们敢来进攻,一定会将他们予以击败。”
整七十三师实际上是一个重建后的编制,老部队早在莱芜战役中被粟裕给歼灭了,内心里,王耀武指望最大的,还是整八十三师来援,可最后他却发现,承诺竟然中途被打了折扣。
死穴
王耀武要添兵保他的济南,徐州的刘峙同样也有这种危机感,毕竟在济南战役尚未发起之前,谁也不能保证解放军是不是在声东击西,明里做着进攻济南的姿态,暗里突然杀向苏北一线。
机动兵力一共就这么多,整八十三师俨然已成活宝贝,把它全部调去济南,徐州这里可怎么办?
在整八十三师的一个旅空运至济南后,刘峙向蒋介石提出,要求先向济南运送弹药、通讯器材、铁丝网,剩下的部队缓一缓。
于是济南守军一共只得到了一个旅增防,而周围的情形却是一天比一天紧张,王耀武发现山东兵团正向济南外围移动,同时开始络绎不绝地向济南外围运送粮弹及攻城器材。
1948年9月14日,王耀武鉴于时机紧迫,再次乘机飞往南京,请求蒋介石增拨新七十四师。
蒋介石答应了,可是他这边刚点头,那边济南战役随即打响,解放军用炮火封锁济南机场,王耀武仅多得了一个团的援兵。
在济南战役发起前的第十天,粟裕已进入指挥位置。
十几年前,因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因为谭家桥战役,粟裕记住了王耀武的名字。
不过当时两人还谈不上真正的走马对阵,他们对彼此的深入了解和熟悉,是从解放战争开始的。通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王耀武尝到了华野的苦头,粟裕也从王耀武一手训练出的整八十三师、整七十四师身上,看到了王耀武确非俗辈。
当然,令粟裕印象最深刻的,毫无疑问还是莱芜战役,从那场战役之后,粟裕即非常注意收集关于敌方战将的各种资料。
在粟裕随身携带的资料中,除华野团以上干部的名册外,还有记载国民党师以上军事主官情况的专用卡片。每次战役结束,他都要亲自找被俘的敌军高级将领谈话,通过询问,竭力掌握包括王耀武在内的国民党将领们的指挥特点。
了解越深入,粟裕越觉得王耀武不简单,他认定:“王耀武之指挥,经一年多了解,是蒋军中指挥较有才干者。”
按照王耀武在指挥作战中的特性和习惯,从而对症下药,成为粟裕战前的必做功课。
根据侦察情报,王耀武将济南划分为东西两个守备区,守备东区的主力是曹振铎整七十三师等“中央军”,守备西区的主力是吴化文杂牌军,东强西弱,由此可以断定东区是王耀武的防守侧重,也因此,不少人主张对东线用重兵,具体指挥攻城的许世友、谭震林均持这一观点。
大家对王耀武都还不够了解。
王耀武这个人,只要他还没有走上绝路,就有本事跟你一直耗下去,而且用兵上非常大胆果决,若双方以硬对硬,很可能在东线形成相持和拉锯,对于讲究速战速决的“围点打援”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办法。
王耀武的弱点在哪里?在他没有死守的决心和意志,一旦让他感觉到济南守不住,他的阵脚和步骤必会大乱。
心乱,乃高手对阵之第一大忌,也是王耀武的死穴。
西区地形开阔,便于解放军展开兵力,此外,济南机场也在西区,解放军如果能控制机场,就等于切断了王耀武的后路,同样会对王耀武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
当时地下党已经潜伏在西区守将吴化文内部,吴化文战前曾表示愿意起义,这也是有些人认为西线不需用兵太多的原因。
可是粟裕却认为,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吴化文自觉自愿起义上。
做出这一判断,同样是缘于对敌将的了解。
杂牌出身的吴化文,没什么固定的政治信仰,唯一相信的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先后投过冯玉祥、蒋介石、汪精卫,军阀干过;“国军”干过;伪军干过;是典型的“三姓家奴”。对于这样一个习惯跟着风头转的角色,让他看清风头朝向哪边,比讲一大堆道理更管用。
粟裕认定,只有动用重兵,立足于打,才能最终促使吴化文选择战场起义。
攻城兵团分为东集团和西集团,粟裕力排众议,把用兵重点放在西集团,并以迅速攻占机场为第一作战目标,为此,他还决定从攻城兵团的总预备队中抽调一个师或更多兵力,随时用于机场作战。
许世友、谭震林对粟裕的部署还是没能完全想通想透,就在战役即将发起前,他们还提出要从西线抽调一个纵队到东集团。
粟裕决心不变,下令参与攻城的各纵队按计划开进,而后再让许、谭直接指挥。
他相信,自己挥出的这一剑,必能击中对手的要害,致其于死命。
宝剑即将刺出,但就在剑光闪烁的那一刹那,对手也看清了粟裕的意图。
王耀武并非浪得虚名,他的战场判断力和超前预感都在一般将领之上。
哪壶不开提哪壶
1948年9月15日,根据解放军的开进和集结轨迹,王耀武判断出华野主力在西线,粟裕的目的之一,是要集中力量拿下飞机场,截断守军的空运补给。
新七十四师还在往济南空运,王耀武急忙从总预备队中抽调两个旅向西增援,以便保住机场,阻止解放军的前进。
王耀武有闪身躲过的机会,只是粟裕手里拿着的,不止一把剑。
不是冤家不聚头,十几年前的那场恩怨,必须在济南城下有一个新的了结方式。
1948年9月16日夜,粟裕一声令下,华野攻城兵团从东西两面,同时对济南外围阵地发起全线攻击,济南战役以突袭方式骤然打响。
解放军比国民党军显得更有朝气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之处,就在于擢升机制特别灵活,不像国民党军有那么多条条框框,资格资历绑缚着。
战场之上,前面枪林弹雨,你敢冒着浑身窟窿的危险往前拼命冲,过后没死,也没因为缺胳膊少腿导致不能打仗,那么很快就能入党提干,这不需要很聪明的脑子,只需要有能豁得出去的胆子,所以解放军中以悍勇著称的部队特别多,战斗积极性也普遍非常高。
按照粟裕原先的部署,西集团为主攻,东集团为助攻,东集团的指挥员是聂凤智,战前他在向各部传达作战命令时,自作主张地把粟裕、许世友交给的“助攻”改成了“主攻”,要求部属硬攻、狠攻、强攻。
王耀武在外围防御地带设置了很多支撑据点,单纯地死打硬拼,不仅会造成大量伤亡,而且很难攻得进去,但粟裕抓住了王耀武这种布防的弱点——纵深长,空隙多。
粟裕改变正面平推的一般战法,代之以“穿插迂回,大胆楔入,突入纵深,分割围歼”。
只要够胆,就由着性子往空隙处插吧。
聂凤智以榴弹炮和重迫击炮为掩护,指挥步兵穿过据点间的空隙,直插济南城东郊的茂岭山、砚池山。
东集团对两座敌阵地发起冲锋,在冲锋中,华野的炸药包爆破技术再次发挥出奇效,冲锋战士不停地向堡垒投掷炸药包和爆破筒,有的国民党官兵被炸药的爆炸震晕过去,醒过来后才知道阵地已被解放军占领,自己做了俘虏。
经一夜血战,东集团成功占领茂岭山、砚池山,速度快到惊人。
茂岭山、砚池山是济南城东屏障,地势险峻,工事坚固,王耀武原以为至少能守半个月,结果迅速丢失,令他大为震惊,亲自下令枪毙了失守这两座山头的一名少校营长。
粟裕有智,将士有勇,虽是歪打正着,却一下子擦出了别样的火花,王耀武的参谋长被俘后认为:“东面茂岭山、砚池山的陷落,是济南战局失利的重要原因。”
王耀武本来有一个消耗华野主力于外围的计划,至此成为泡影,不仅如此,东集团的迅猛推进,还让他产生了怀疑。
王耀武怀疑的,是他自己的判断力。
王耀武认为自己早先的判断是错误的,看样子,华野的主攻方向不在西线,在东线。
于是他又把调到西线的两个旅抽回东线,原来部署在飞机场以西的一个旅也被调入市区,以加强主阵地的防御。
王耀武还是心态有问题,他太豁不出去了。
比他心态更糟的是吴化文。
早在济南战役发起之前,就有人在吴部驻区内的墙壁上,发现了用粉笔写的标语“打到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这让王耀武一度生出些疑心,遂用言语对吴化文进行试探。吴化文何其老练,他一眼看穿了王耀武的用心,在平常与王耀武的谈话中,就故意流露出对共产党的仇视情绪,不但如此,他还主动献计献策,向王耀武提供他与解放军作战的经验得失。
王耀武放心了,他对吴化文失去了戒备。
杜聿明到济南时,曾特地提醒王耀武:“吴化文反复无常,表面服从而内心诡诈,这人靠不住,要注意他。”
王耀武还不当一回事:“从他过去的表现来看,我看他不会有什么问题。”
在战略战术上,王耀武也许够格,但论城府,他就只配给吴化文这个老江湖提鞋了。
茂岭山、砚池山失守后,王耀武焦头烂额,他认为吴化文对解放军作战有些办法,竟然想到要向吴化文讨教如何重夺东区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