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交际心理学
1959800000018

第18章 善于洞悉人心:瞬间看透他人的心思(4)

把别人的手推回去的人,他们大多都有较强的自我防御心理。他们常常感到缺少安全感,所以时刻都在做着准备,在别人还没有出击但有这方面倾向之前,自己先给予有力的回击, 占据主动。他们不会轻易地让谁真正地了解自己,如果是这样,他们的不安全感更加强烈。他们之所以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卑心理在作怪。他们不会去接近别人,也不会允许 别人轻易接近自己。

像虎头钳一样紧握着对方的手的人,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显得冷淡、漠然,有时甚至是残酷。他们希望自己能够征服别人、上司别人,但他们会巧妙地隐藏自己的这种想法,而是运 用一些策略和技巧,在自然而然中达到自己的目的。

用双手和别人握手的人,大多是相当热情的,有时甚至热情过了火,让人觉得无法接受。他们大多不习惯于受到某种约束和限制,而喜欢自由自在,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他们有反 传统的叛逆性格,不太注重礼仪、社交等各方面的规矩。他们在很多时候是不太拘于小节的,只要能说得过去就可以了。

从电话中分析人的个性

接电话是交际中必需的动作行为,从接电话的方式中,我们可以分析出人们个性特征。我们平时与一个人交谈时,可以从他的声音判断出他的性格。那么,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电话里,我们又怎么通过声音断定他的性格呢?

(1)外向型

外向型的人一开口说话声调就富于节奏感,给人一种爽朗而活泼的感觉。他能够礼貌周到地报上自己的姓名,虽然说话多少快了一些,但是能够很快地说明他打电话的用意。这一种外向型的人,都希望面谈的时间越快越好,至于见面的地点,他也会配合着对方的意思,很快做出决定。

(2)内向型

内向型的人在开始的“喂……喂……”时,就叫人觉得声音低沉而混浊,好似在打探这边人的情绪似的。如你回答:“您有什么事情”时,他往往会一时为之语塞,然后再以缓慢的口吻开始打招呼。这种招呼打起来声音细小,很难听清楚。

(3)温和型

这种人对待电话会很有耐心,如果手头工作较忙,他会让电话在长久的等待中响着铃声,然后不紧不慢地踱步过去。如果此时的电话是多日不见的老熟人,便会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与人天南地北地聊起来,并不在意身边是否有同事恰巧要用电话。这种人有太强的自我意识,容易在上司面前做假态,在弱者面前逞强。

(4)急躁型

电话铃声刚响一两声,无论自己身在何方,都会快步冲来,拿起听筒,如果对方暂时没有回应,会对着话筒高声呵斥几声,然后啪的一声摔上电话,再接着忙自己的事情。如果电话要找的人恰好不在现场,你就永远不要要求他会耐心地询问对方单位名称、姓名。这种人一般脾气火暴,容易与人计较从而发生口角。

(5)清高型

这种人接电话总是嗯嗯啊啊,没有更多的话,对于再熟悉的人,也不会家长里短,甚至连一句礼貌的问候都没有。他们对待任何事情往往不会有太多的热情,经常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哲保身的态度。

(6)悠闲型

这类人用电话时舒舒服服地坐着或躺着,一副泰然自若状。他们生活沉稳镇定,泰山压顶面不改色。

(7)紧张型

这类人习惯于用手中的圆珠笔等去拨动号码。这类人个性比较急躁,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而且不让自己有片刻的空闲。

(8)好奇型

他们通电话时从不喜欢坐立在同一位置,喜欢在室内走动,边走边谈。这类人好奇心极重,喜欢新鲜事物,讨厌任何刻板性的工作。

(9)谨慎型

他们喜欢把听筒夹在手和肩之间。此类人生性谨慎,对任何事情必须先考虑周详才做出决定,他们处处小心从事,极少犯错误。

(10)分心型

通电话的同时,常常要做一些琐碎的工作,比如整理文具等。此类人富有进取心,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11)豁达型

打电话时不停地玩弄电话线。此类人生性豁达,玩世不恭:天下来当被盖,非常乐天知命。

(12)坚毅型

通话时紧握听筒的下端。这类人外圆内方,表面看似怯懦温驯,其实个性坚毅,无论对事对人,一旦下定决心,永不改变。

(13)艺术型

一边通话,一边在纸上信手涂鸦。这类人大多具有艺术才能和气质,富于幻想。他们独具的乐观个性使他们经常能度过困境。

从待人接物中看人

有些待人态度与接物姿势,对一个人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他如果对上司和前辈不很积极,那对你自己也就不会怎么积极,如果他对上司和前辈忠诚厚道,那也就会一如既往对待你。

-个人在工作中,往往因为他与上司之间的隔阂,而使得自己的工作难以进行。能够与上司融洽相处的人,一般认为是把握别人情感,了解他人性格的高手。因为他知道上司并非-开始就像现在这样难以接近,这道理正如同现在的你不难接近一样。几年前、十几年前,他们像现在的你-样,才刚进入单位,既单纯,又直率,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能够与上司融洽相处的人,因为他可以把上司跟自己的家长做比较,善于理解别人,把别人放在自己的长辈的位置去看待,这才使得自己易于让上司接受,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知道-个人的父亲在家庭中是好父亲,但到单位后,就像自己的上司一样,变成了鬼脸, 就绐人以可陷和难以接受的感觉。为什么会这样,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担负的工作很重,还要挑着家庭负担,所以从这两个方面去对待你的上司,就找到了正确的态度。也就能了解他们就像你父亲一样,原本绝无恶意,也非凶神恶煞,跟你的父亲不同的是,反正他是个外人而已,除此之外,他并无任何特殊的地方。

能够与上司融治相处,他必定是-个善于了解别人性格、善于掌握别人做事风格的人。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的上司是一个什么样性格的人,他通常的处事方式如何,他才能超前-步理解上司的意图,避其锋芒,以博得上司的赏识。

前辈和上司不同,前辈与自己没有职位的差距,但是前辈有长于自己的优点。与前辈结交,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谦虚、变通、知礼节等许多优点,这是考察一个人对待他人的重要指数。

前辈与自己的差别不是年龄的不同,而是进入公司时间长短和工作经验多少的不同。在自己的前辈中,也许会有比自己年纪小的前辈。前辈与晚辈之间没有像大学生运动会上划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那样的具体严格。虽然如此,作为晚辈,意识里也一定要经常记着自己是晚辈。

比如,在上司交给前辈一件工作时,作为晚辈如果想帮忙的话,就要试着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或者在上司说:“谁干都可以,把这件事处理一下”时,自己要抢着说, “我来做吧!”这样的主动姿态非常重要。相反,“他虽然是前辈,可年龄与自己没有什么差别嘛!”“我也正忙着嘛!”“什么事都要由晚辈做不是太可笑了吗!”这样想、这样做的话,你和前辈的人际关系是不会很好的。

在工作上经常给予自己提醒和警告的多是前辈。前辈提醒和警告自己时的说话方式和态度,自己当时可能难以接受。可是,前辈能直接给予提醒已是很难得的了。

一位有名的作家以前是某个有名的月刊杂志的编辑。他在回忆自己做编辑的时候说:我非常怀念那个严厉的前辈。一般的前辈在你稍微出错的时候会说:

“年轻人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或“工作经验少嘛,出错是难免的。”只有那个前辈叱责我说:“笨蛋!重做!做到好为止!”当时我很生气,为了证明自己并非无能,为了要干出点成绩来让那个前辈看看,我就拼命地工作。现在回想起来,那个前辈的严厉对我来说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所以,在前辈警告或批评时,一个人如果可以认识到别人为自己好,能倘然接受的话,这个人则被认为是积极上进,明白事理之人。

在公司中,可以说同事是最知心的人,因此考察一个人对同事的态度与观点,可以体现一个人的随和、开朗、谨慎等人格魅力。

事实说明,-个能够与上司和前辈融洽相处的人,他可能是升迁较快,前途较为宽广的人。-个在人生奋斗中,都离不开上司和前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如果把与上司和前辈的关系处理好了,有的群众都会主动靠近你,从古到今都这样,这就是生活的擒王之计。与上司和前辈的关系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个人的仕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