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早晨型人更容易成功!
19596100000007

第7章 "早晨型人"能做到的奇迹工作法——你能如此高效率地工作吗?(2)

具体阐述如下。

"早晨型人"早晨6点钟起床,洗漱,然后从容享用较为简单的早餐。但是,"夜晚型人"却在前一天晚上因应酬而逐店闹饮,或者就寝前吃茶水泡饭而让胃里积食,所以不会想着要吃早餐。结果就是,不吃早餐,或者至多喝杯咖啡糊弄过去。

而早餐有否摄入却对大脑有重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大脑的营养来自葡萄糖。大脑汲取葡萄糖后,便能提升记忆力和理解力。其跨度是"早晨型人"4小时,"夜晚型人"3小时。

而"早晨型人"在用餐后1小时开始迎来高峰,4小时后逐渐回落,与此相对,"夜晚型人"在3小时后就戛然中止。

"夜晚型人"与"早晨型人"相比,损失1小时。

饮食是这样影响大脑运转的!

用餐后,大脑运转提速,随后缓缓下降,在3-4小时后降至峰值的千分之一以下。

如果"早晨型人"的早餐、午餐和晚餐都合理摄取的话,就能够分别在上午、下午、晚上各迎来一次高峰,而"夜晚型人"不吃早餐,所以大脑只在下午运转。极端地说,对身为"夜晚型人"的职场人士,就应该只支付他们下午半天的薪水。

再进一步思考,"早晨型人"早晨7点钟吃早餐,1小时后迎来高峰,4小时后迎来低谷。所以才要在正午时分摄入午餐。

用过午餐后,葡萄糖便被传输至大脑,于是,大脑才能够再一次充满能量。

从大脑生理学的观点来看,午餐后的高峰是下午2点至4点左右。这个时候葡萄糖被送至大脑,大脑的运转也会达到高峰。

此时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当然是较为困难的工作,特别是需要调动脑力的工作。

因为大脑运转的高峰就在此期间,此时的注意力也是超群的。所有领域的知名人士的共同资质正是"注意力"。但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也是欠妥的。该集中的时候就集中注意力,可以轻松放过的地方则轻松放过。张弛有度是很关键的。

比如,编写"企划书"。

首先,收集和提取信息的工作不要求注意力格外集中,可以在低谷期来做,机械地从某处着手便可。但是,根据这些信息以及线索提炼出想法和要点时,就必须在高峰期全神贯注地进行。企划能否被通过,都取决于提炼出这种创意的时间段。

这就是学会如何高效工作的时间管理。不明白这个节律,就可能会在大脑运转不灵的时候挑战高难度工作,或者在高峰期从事一些日常工作事项,即不能够有效地工作。那样就未免太浪费了。

为什么"早晨型人"能做好工作?——※创新

力会在早晨全面提升!

日本赚钱第一人,齐藤一人"把昏睡的人赶出去!"

即使是在同一时间开始工作,也会因为个体的不同而出现千差万别的结果。

有的人干活麻利,而且工作让人非常满意,有的人用时不少,却拿不出像样的工作结果。无论在哪里,都存在能干的人和不能干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重复相同的作业,那么无论是谁最终都是能掌握这项工作的。这叫做"单纯作业的熟练劳动时间",即所谓的"熟能生巧"的行业。

这并不需要创意的变化和行动的变化。只要以同样的进度完成同样的工作便可,是非常简单的工作。

但是,高水准的工作却要求有创新和灵感。比如制造业,"这里这样改进一下,可以加快1分钟""那里那样改变一下,可以更加简单。成本也能节约出这么多来",这些灵感必须在工作当中闪现出来,否则无法成为"能干的人"。没错,创新力是很重要的。

在日本的商业社会里,会议是鸡肋,其效率往往为人所诟病。会议并非草率召开便可,要明确必须用来开会的时间和不能占用的时间。

比如,什么是必须用来开会的时间呢?

正如诸位所关注到的,刚才已作说明,最好是大脑运转较快的时间。比如,早晨7点。实际上,我担任顾问的某不动产公司就每天固定地将此时间用作董事会议。

如果认为"这么早太有困难了",那就调整至早晨9点。换句话说,要放在早晨的第一位。

其次是下午3点。即便弄错时间,也不要放在下午1点。用餐后,胃部神经活动会比脑部更加活跃,此时就算是开会,大脑也完全是处于休眠状态的。

然而,时常登上日本高额纳税人排行榜第一的齐藤一人(银座日本汉方研究所创始人)却会花4小时来开会,并将其中3个半小时用来闲谈,并让与会者随个人喜好自由饮食。在此期间,会场气氛逐渐高涨。就在这个时候,他会掌握好时机提出:"好的,下面我们就在高涨的气氛中开始谈论工作吧。"

于是,在风头正劲的高涨气氛中,各种意见随之而出。

想必这就是活跃的讨论吧,且其势不可当。

提到会议,不少人会认为那就是睡觉的时间。齐滕一人但他会首先消除大家的困倦,让大脑充满肾上腺素正是他的诀窍。用愉快的话题引人参与,并催生出肾上腺皮质类脂醇,从而赶跑睡意。特别是在大家都欢快畅谈时,隔阂会自然消失,意见也就容易提出了。如果提到会议,大家都摆出一副忧郁的表情,无法微笑且紧张感十足的话,又怎么能催生出划时代的创意呢?

"我想真正努力一把",只要把那些以工作为己任的人聚集起来,就足以成事。

齐藤说:"不能雇佣在会议上睡觉的人。困倦的人也是想不出好创意的。智慧并非是人多就能产生。只要那些有智慧的人来参加会议就行。"

诚然,这就是会议的理想状态。

改变时间即获成功的会议

我担任顾问的公司当中有不少是出版社,在这个行业里,往往是企划决定命运。

某公司曾定期召开企划会议,并把每周星期三的上午10点确定为小组内部的企划会议时间,将星期二下午1点至4点作为全员的企划会议时间,而这是从编辑到销售担当、广告担当等全体员工都要参加的会议。

我本人也要参加这些会议。在星期三上午的会议上,大家会彼此交换意见,但是,后者,也就是全员会议的气氛是比较沉闷的。明确地说,这样的会议还是不开为好。

比如,就算去询问销售担当、广告担当"这个企划怎么样",也无法得到建设性的意见。

"我也同意。""我也是。"

"我也是。"

就是这样的状态。在这样的气氛当中,大家相互观望整体的形势,无法真正直抒己见。

但是,3点过后,却能够促成积极意见的交锋。"那项工作这样做的话岂不更好?""我觉得那样不行。"原来如此,也就是说,不能在餐后马上进入会议状态。

既然如此,往后错1小时便可。不,考虑到大脑的运转规律,应该往后错两个小时。结果,该公司重新将会议时间设定为下午3点至5点,并且缩短1小时,岂料这样的结果是让会议内容更加充实了。

不能先入为主,认为"会议一旦开始,就没完没了",正因为大家想着现在不说稍后也有机会发言,所以才选择保留意见的。在刚刚开始的时间里是无法开诚布公地讨论的,更何况还是在用餐之后。从生理上说这不是大脑能够高效运转的时间段。

这样的时间不要用来开会,下午刚开始的时间不适合开会。

会议应该安排在早晨第一位。具体来说,早晨9点。

首先,那时候大家已经进入工作状态。另外,开会时难免需要准备会议资料,所以会前匆忙慌张的情况不在少数。然而正是这样忙碌紧张的时间,却能将与会人员引导至会议状态。

为什么"早晨型人"能做好工作?——※问题解决力会在早晨全面提升!

早餐前已完成一项工作

"那就定在早餐前吧"。这是能够轻松脱口而出的,殊不知多数欧美职场精英人士都会在早餐前处理一项工作。

早晨是唯一的、专属于自己的时间。不仅头脑和身体较为清爽,而且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做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对于经营者或者公司董事来说,可以在此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仅在国内就已经拥有超过1200间分店的"咖喱屋COCO一番屋"的创始人宗次德二(现任特别顾问)就是早晨4点前起床的,而更衣后进入楼下办公室则是4点05分。据说直到9点的这5个小时是他最幸福的时间。他会在没人的办公室里撰写感谢信以及原稿。没有来客和商谈,也没有电话的打扰,可以在办公桌前高效率地有效工作。

从6点半左右开始的90分钟里,他会进行地面清扫,以此使得身心全面充满能量,进而淋浴,然后早餐,从9点钟开始进行日常业务的处理。

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咨询公司做到上市的船井幸雄(船井综合研究所·创业者)就表示,"只有早晨才是黄金时间",他会将早晨时间巧妙地用于工作和学习。

在此介绍他从起床到出勤前的时间表。具体如下:

①早晨5点

起床。

②5点-5点30分

调整身体(30分钟)——通过体操、能量诱导装置(为使人体充满能量而加以诱导的装置)等加以调整,然后洗漱等。

③5点30分-6点30分

报纸、杂志、书籍的速读(花费时间1小时)

④6点30分-7点30分

解答经营困惑。撰写原稿、编写讲演(每年300次以上)·讲座的教材(1小时)⑤7点30分-8点早餐、剃须、换装(30分钟)⑥8点-9点商谈工作(1小时)他在早餐前能够完成健康管理、信息收集、经营解答等一项,不,是两项左右的工作。

应该特别关注的是他对6点半以后的时间的利用。他的本职是咨询,而且现在仍然从事这一行业。据说他每天要会见的人数平均约在50人左右。

因此,他不能兼顾所有的顾问对象。那应该怎么办?

只能通过信件进行经营问题的沟通,这个数量大约是20封。而且针对沟通做出回答是在早餐前完成的。8点开始就进入工作的商谈了,于是其内容多是电话、邮件以及传真的往来联络。

虽然上班时间是9点,但在此之前他已经有效地利用了早晨的时间,处理了相当一部分工作。

讲演几乎是每天都有,而且还有每月连载、咨询,还有每年近10册的单行本的撰写,还要在全国各地巡回出差。作为拥有近5000家客户的公司的经营者,或许这无可厚非,据说他"即使全年无休也仍时间不够"。

尽管如此忙碌,但是每天平均5-6小时的睡眠时间他却从不打折扣。

早餐前完成一项工作,你也能够做到。

说到工作,健康管理也是重要的工作。比如可以尝试清晨散步、晨间慢跑、早晨体操等。据说和爱犬散步也是他早间工作的例行事项。

邮件的处理绝对是利用早晨时间更好一些

"不,我还是想早起处理工作"。对于这些人,我建议把邮件处理时间放在早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