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1959600000027

第27章 好习惯助你赢得好人缘(3)

所以,牢记别人的名字,并正确无误地唤出来,对任何人来说,是一种尊重、友善的表现。否则,万一你不慎忘记而唤错了人家的名字,很可能还会招来一些不愉快的事。

拿破仑的侄子,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即曾称他能记下他所见过的每一个人的名字。平日政务繁忙的他,犹能作到这点,试问其中窍门究竟何在呢?说穿了很简单,如果他在介绍时没听清对方的名字,他会立即说:“抱歉!我没听清楚你叫什么名字!”如对方的姓名很特殊,他还会问:“请问是怎样拼法?”在谈话之中,他会刻意地提起对方的名字,以加深自己的印象,并暗中注意对方的外形、表情和反应,记下对方的种种特征。

在美国总统的专业幕僚中,有一位幕僚的工作内容,就是专门替总统记住每一个人的名字,然后每当总统在遇见某人之前,这位专责幕僚就会先一步提醒总统此人的名字。而那位被总统叫得出名字的人,也会因总统竟然会记得他而雀跃不已,进而更坚定对总统的支持。许多成功者之所以会赢得人们的广泛欢迎与合格,往往得益于一些类似像记住别人的名字并能顺利叫出来的十分不起眼的小事和细节。

这种方法为什么会如此灵验呢?原因在于,小事尽管看起来很“小”,但里面其实包含着极大的处世学问。就像对自己的名字,每个人在心里往往都是非常重视的,甚至不惜以任何代价使自己的名字能够永垂不朽。

多数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不愿意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去用在牢记别人名字这类小事上。相反,为了拉近与别人的距离,建立较为亲密的关系,不少人总想借助于“大事”,企图以此形成“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但是,别忘了,在我们周围,伟人、名人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他们也不可能做到惊天动地的大事。不可能每个人都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人永远是大多数,所以真正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小事上着手来拉近与别人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搜寻“了不起的大事”。更何况,大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远不如小事用起来更加方便。

爱默生曾说:“完美的品格,是由无数小小牺牲才能换来的。”培养牢记他人姓名的习惯也是一样,要达到这个目标,绝非一蹴可及,定得当时日之累积方可得。

59.养成适当赞美别人的习惯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类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养成赞美的习惯,适当地赞美对方,会增强这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你存在的价值也就被肯定,使你得到一种成就感。

邱吉尔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实事求是,而不是夸张地赞美,真诚地而不是虚伪地赞美,会使对方的行为更增加一种规范。同时,为了不辜负你的赞扬,他会在受到赞扬的这些方面更加努力。赞美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推动力量,对他人的真诚赞美,就像沙漠中的甘泉一样让人心灵滋润。

查理夏布成为美国钢铁公司的第一任总裁时才38岁。他处事的秘诀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他人,”他还指出,“促使人将自身能力发挥至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来自长辈或上司的批评,最容易丧失一个人的志气。”因此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也应该这样,以鼓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来启迪人们内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你去责怪和埋怨会有效得多。这样做就会使人们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气氛,而有利于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由衷的赞美所带给对方的愉快及被肯定的心情,也使你分享了一份喜悦和生活的乐趣。

如同艺术家在把美带给别人时感到愉快一样,任何掌握了赞美艺术的人都会发现,赞美不但给听者,也给自己带来极大的愉快。

它给平凡的生活带来了温暖和快乐,甚至把世界的喧闹声也变成了音乐。就像有句话所说的:“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充实地活上两个月。”

虽然说赞美是人与人之间良好沟通的润滑剂,它可以融洽人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如果颂扬不当,恰似明珠暗投,更有甚者,反而激起疑惑,甚至反感,这便是因为没有掌握好颂扬的诀窍。忽略了赞美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当然,赞许作为一种交往中的语言和行为艺术,绝不是脱口而出的奉承和恭维,也不是溜须拍马之辈的讨好和献媚。它具有一定的原理,还有心照不宣的使用规则,更有耐人寻味的实践技巧。

这些,只有在心灵与心灵的撞击中,才能逐渐摸索和把握它的具体内涵。

(1)要有真实的情感体验

这种情感体验包括对对方的情感感受和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这样的赞美才不会给人虚假和牵强的感觉。带有情感体验的赞美既能体现人际交往中的互动关系,又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美好感受,对方也能够感受你对他真诚的关怀。

英语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过: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

(2)赞美他人要符合场景

小青自己经营一家公司,每天接待客户,还要管财务和一些杂物,忙得不可开交。生活真是让她忙得没有照顾自己的时间,一丝伤感悄然袭上心头。合作伙伴刘峰看到她的眼神和举动,走上前去,递给她一杯香浓的咖啡,“休息一会儿,小青,你永远是最美丽最能干的!”小青喝下了咖啡,同时心头的阴影也因此一扫而空!

正是因为和对方此情此景之时的想法合拍,刘峰一句简单的话才起到了他所要达到的效果。

(3)赞美用词要得当

赞美的形成,在于双方都是面对面的,所以,内容上要具体,对象上要分明,有时尽管不直接涉及你所要赞美的客体,但对方早已心照不宣地知道你所指的是什么了。某单位“五一”节组织大家春游,办公室的一位女同事穿了一件非常得体的玫瑰红金丝绒套裙,加上她的气韵和风度,的确光彩照人。

这时一位男同事走到她的身边,仅道了一声“今天心情好”,她就知道是在赞美她的着装。嫣然一笑,道一声“谢谢”。扑面而来的,是一股人际相知的春风。

同样,注意观察对方的状态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对方恰逢情绪特别低落,或者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过分地赞美往往让对方觉得不真实,所以一定要注重对方的感受。

(4)在背后说人好话

在背后说人好话就是说要善于在第二者面前赞美他人。因为当你直接赞美对方时,对方极可能认为那是应酬话、恭维话,目的只在于安慰自己罢了。若是通过第三者来传达,效果便截然不同了。此时,当事者必然认为那是认真的赞美,毫不虚伪,于是真诚接受,对你感激不尽。事实上,在我们的周围,可把这种方法派上用场之处不胜枚举。例如父母希望孩子用功读书时,如果整天教训孩子,也很难说有多大效果,假如孩子从别人嘴里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关心,父母在自己身上花的心血,自然会产生极大的动力。在你评价下属工作时,当然更可以使用此法。例如让下属的顶头上司说句好话,或故意在下属的妻子和朋友面前赞美他,这些方法都能收到相当好的效果。

一位着名企业家说过:“促使人们自身能力发展到极限的最好办法,就是赞赏和鼓励……我喜欢的就是真诚、慷慨地赞美别人。”如果我们真心诚意地想处理好同事和朋友之间的关系,就不要光想着自己的成就、功劳,别人是不理会这些的;而是需要去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成绩,养成赞美他人的习惯。

60.换位思考的习惯不能少

换位思考的习惯就是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美国管理学家玫琳·凯在谈论人事管理和人际交往时,讲述了她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

有一次,她参加了一堂销售课程,讲课的是一位很有名望的销售经理。玫琳·凯非常渴望和那位经理握握手,她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轮到她和经理面对面了。经理根本没有用正眼看她,而是从她的肩膀望过去,看看队伍至底还有多长,甚至他似乎没有察觉自己正在和别人握手。一个多小时的守候等来的竟然是这种结果,玫琳·凯觉得自己受到了莫大的侮辱和伤害。

后来玫琳·凯有很多次机会公开演讲,也有很多次机会站在长长的队伍面前,和上百位人士不停地握手。

玫琳·凯说:“每当我感到疲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次令我感到受伤的情形,然后我马上会打起精神,面带微笑直视握手者的眼睛,我还会说些比较亲近的话,我尽可能让对方感受到我的热情和真诚。只要是和我握手的人,我都会把他当作那个时候我最重要的人。”

既然是“人际关系”,就不能只考虑自己的立场而忽视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否则你的所作所为就是“一厢情愿”。任何事情你都应该这样想“如果我是他,处在他的位置,我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我又能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很多时候,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夫妻情侣之间的分歧、上司和下属之间的矛盾都是因为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因为不了解对方的立场、感受及想法,我们无法正确地理解和回应。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好奇心”,人们更多的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认为别人应该怎样,或者站在“一般人”的立场上去界定别人“应该”有的想法和处理方式。

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你可以收获更多:

(1) 多一份理解,少一点矛盾。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世界上那些不如意的事情都可能成为随时引发矛盾的导火线。为什么老板要求这么严格?为什么妈妈那么啰嗦?为什么他会拒绝我的好心?如果你接下来的推理不再以自己为中心,把对方当作主语继续说下去,你会发现原来别人有难言之隐,有良苦用心,有为难之处,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多一份博大,少一腔怒气。也许你还会为一件事情而耿耿于怀,甚至大动肝火,但是因为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你将更加善解人意,更加细心,更加宽容,更加和善,你也会因此而心平气和,一腔怒气消散了,而同时你的人格也得到了升华。

(3)多一点信赖,少一点盲目。为别人着想给对方带来的是方便、利益和愉悦,别人自然会把你当作自己来看待,无形之中就会信任你。而对你自己而言,先前那些盲目、不释然、困惑、恼怒……都会因此消除。

(4)必要的时候把别人当成自己,或把自己当成别人。将心比心,进行一番换位思考后,你的心情自然会豁然开朗,在真诚的宽容下善待别人善待自己。生活在集体中,应学会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多给别人理解与关心,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卡内基·梅伦大学的商学教授罗伯特·凯利,在加利福尼亚州某电脑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设计员和他的上司就某一个软件的价值问题发生争执,凯利建议他们互相站在对方的立场来争辩,结果5分钟后,双方便认清了彼此的表现多么可笑,大家都笑了起来,很快找出了解决的办法。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必须接受自己的意见才行。如果双方在意见交流时,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就能避免双方大动肝火,很快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压力空前高涨,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社会交际圈对人们缓解压力、促进身心健康与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一个调节剂的作用。所以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他人多一些包容与理解,少一些矛盾、怒气和盲目,这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