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就大事的70个好习惯
1959600000020

第20章 好习惯让你更自信(1)

自信是人们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敢于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从而获得最终的成功。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平庸为神奇,化渺小为伟大,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业绩。所以,我们一定要培养自信的习惯,只有我们具有了良好的习惯,那么我们就能够对自己更加自信。那么,成功就会离我们不再遥远。

42.搭建自信的平台

亚历山大大帝给希腊和东方、远东的世界带来了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丝绸之路的丰饶世界。据说他投入了全部的青春活力,出发远征波斯之际,曾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为了登上征伐波斯的漫长征途,他必须买进种种军需品和粮食等,为此他需要巨额的资金。当他把珍爱的财宝和他拥有的土地几乎全部分给臣下时,群臣之一的庇尔狄迦斯,深以为怪,便问亚历山大大帝:“陛下带什么启程呢?”对此,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只有一个财宝,那就是‘信心’。”

培养充分的自信和坚忍不拔意志的习惯,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条件。俗话说:“这个世界是由自信心创造出来的。”可见,养成自信的习惯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生活在机遇和挑战无处不在的21世纪的今天,欲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自信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自卑心理是非常有害的。危害之一,往往坐失良机,面对机遇,未战心先怯,不敢奋力一搏;危害之二,本来可以克服的困难,变成了无法跨越的障碍,使许多事情功败垂成;危害之三,造成人格和心理断层,不敢面对挑战,久而久之,自卑成“病”,而完全失去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雄心和志气。

其实任何人都可能有点儿自卑情绪,包括伟人。如何对待自卑情绪才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区别。自卑情绪既可能转化为巨大的消极因素,也可能转化为巨大的动力,关键是你如何看待它。我们要做的就是化自卑为自信。那么,如何转化呢?

其一,经常使用自我警示语。把“我不行”等语句从你的字典和内心中铲除,谈话中不提它,想法中排除它,态度中抛弃它,而代之以激励我们积极行动的自我提示语。拿破仑·希尔曾列举了一些有重要意义的提示语,如:如果相信自己能够做到,你就能做到;不论我以前是什么人,或者现在是什么人,如果我是凭积极心态行动的,我就能变成我想做的人;生活中的每一方面,都在一天天变得更好……你可以运用这些能自我激励的语句经常进行自我警示,并融入你的身心,使你变得自信。

其二,用积极的心态把自己看成成功者。美国亿万富翁卡耐基说:“一个对自己的内心有完全支配能力的人,对他自己有权获得的任何其他东西也会有支配能力。”当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把自己看成成功者时,我们就开始摆脱自卑,走向成功了。

当你问自己有没有信心改变弱点时,如果你回答“有”,那么你对自己心理弱点的改变便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这是一个心理奥妙,也是人生的一种经验。古人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具体的语言文字,有声话语对人的情绪、情感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

所以,我们都应该坚信一点:自己能够塑造自己。我们要养成培养自信的优秀习惯,千万不要有那种我这点不如人家、那点不如人家的消极态度,我们应该有信心说自己能行。正如古人所说:“黄河尚有澄清日,岂有人无得运时。”实践会证明,只要你肯干,你就真的能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弱点。问题是,你要强调什么?你要怎样生存下去?如果只看到自己的弱点而灰心丧气,你便会愈来愈弱;如果你充分运用自己的优势而不断进取,你便会扬长避短,勇往直前。学习如何接受自我是克服自己弱点的第一步。拿破仑有句名言:“世上没有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李白说过:“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其内在的潜能,只要位置摆得对,其潜能就可以发挥出光和热。这些光和热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成功。

泰国华裔汪东发坚信上述说法,他以自己的实践印证了这个道理。

汪东发,祖籍广东省揭西县九斗埠。他的父亲汪子在,于20世纪30年代初从揭西县赴泰国谋生,约在30年代中期,汪东发在泰国出生。汪家父子在泰国农村生活,一直靠种水稻、木薯维持生计,生活十分艰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汪家父子觉得年复一年地种水稻和木薯,不作一些突破,不但致不了富,连一日三餐也常受天灾的威胁。但怎么突破呢?自己既无资本,又没有专业技术,全家人都是文化不高的农民,年过半百的汪子在无所适从,作为父亲他已失去了信心。而他的儿子却不一样,他虽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看过不少书,并听别人说过一些创业成功的人物。这些人物的经验启发着他,激励着他。比如美国前总统林肯和发明大王爱迪生,均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他们却成为世界着名的人物,干出许多成功之事。这是因为他们从艰难困苦中磨炼出来的经验和知识,比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更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马夫出身的秀华布,初进美国卡内基钢铁厂的时候,是一位月薪2美元的打扫工,但他在打扫中无时无刻不在留心工厂内的细则,机器的操作方法,工作的指挥艺术,货物推销的过程,甚至产品的质量鉴定等,从观察入微到研究深刻。他虽然是一位初中都没毕业的学生,但在钢铁厂做了几年清扫工之后,已对厂内的一切十分熟悉,被老板卡内基看中,很快坐上了美国最大钢铁公司的总经理的宝座。卡内基曾对人说:“有关钢铁的知识,可以说全世界的人,都无法和秀华布相比。”

汪东发从这些启示中,发觉他父亲及自己的潜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和发挥。他们在中国生活时,有种甘蔗的经验和煮炼蔗糖的技术,而泰国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合甘蔗生产,市场上又十分需要糖。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汪家父子决定改种甘蔗,并自己开设小工厂将甘蔗炼成糖。就这样,他们的内在潜能得到了逐步发挥。从1958年开始种甘蔗和炼糖,经过30多年的经营,汪东发的小小甘蔗园和小糖厂已发展成为具有两亿的集团了,集团下属有多家大糖厂,年总产糖量60多万吨,约占泰国市场的20%。

随着糖业的发展,汪东发的财富与日俱增,他将自有的资本逐步向地产业、制造业、采矿业和金融业投资。到目前为止,汪家拥有联合金融、联合证券、联合开发公司、万蒲矿业公司等企业。据《福布斯》杂志资料显示,到1994年止,汪东发家族拥有财富约8亿美元。

养成自信的好习惯,你同样可以演绎出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和成功史。

43.心中藏有自信的种子

那是经济略显衰退之时,许多公司都在大裁员工,而此时,有个青年刚从大学毕业,想到当地一家大百货公司找一份工作。他带有一份介绍信,这是他的父亲写给当年的大学同学--百货公司经理的。

经理读了介绍信,对年轻人说:“我本来可以给你找个工作干干。令尊是我大学里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每年校友联欢会上,我都期望见到他。可不巧的是,你这个时候来,真是再糟糕不过了。好长时间以来,我们生意一直亏本,除了最必需的人员,我们不得已把所有的职员都解雇了。”

这所大学的许多毕业生都来这家百货公司找工作,得到的全是同样的答复。

一天,又有一个学生说起他要到百货公司寻个差使,同伴们不禁哄笑起来,说他纯粹是浪费时间。

但这个小伙子自有主意。他手上没有什么介绍信,进了商店就径自来到经理办公室的门口,他并不是来找工作的。他请人送进去一张条子,字条上写着:“本人有一个主意,可帮你从大萧条中解脱出来。可否与你一谈?”“请他进来!”公司经理命令道。

小伙子进去后马上转入正题:“我想帮你开办大学专柜,向大学生销售服装。本校16000名学生,人数年年都有所增长。批发衣服我虽然一窍不通,但我懂得这些学生喜欢什么。让我帮你开办会受大学生欢迎的专柜,我可以向他们宣传,吸引他们来这里买衣服。”

没过多久,这家百货公司果真办起了大学专柜,新颖的款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大学生涌入百货公司,公司很快就生意兴隆,发了大财!不用说,这青年成了公司的雇员。

这个出主意的青年就是F.贝特杰,后来成为美国大名鼎鼎的销售专家。他出身贫寒,以人寿保险推销员起家。在长年的经营活动中,他运用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独创了一整套别具特色的销售方法,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在世界上干出过一番轰轰烈烈大事业的人,无一不是特别自信的。他们具备培养自信的好习惯,信任自己,相信自己是为成功而生的。他们觉得一切事情,都是他们的职责;一切困难,他们都能征服。他们是环境的主人,环境是可以由他们操纵的。任何事情,只要他们肯负责的话,不但能够做到,而且能够做好。“难”这个字,在这些人的字典上是没有的。不管遇到多大的阻碍,他们都一定能实现他们的意愿。班扬虽被关在监牢里,但他能够利用那纸卷的牛奶瓶塞写出《天路历程》一书。弥尔顿的眼睛被挖,还能写成《失乐园》这部名着。与之对应的是,许多人对于自己的能力没有一点儿自信心,偶然受到一点儿挫折,就心灰意懒,一蹶不振,把这归咎于命运的不济。其实他们失败的原因,多数是由于自己不自信。古人说:“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足见没有自信心的人,是如何的危险。有人把自信心比喻为人的脊梁,一个没有脊梁骨的人,是不可能站起来的。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也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

怀有自卑情绪的人,往往遇事总是认为“我不行”、“这事我干不了”。其实,他没有试一试就给自己判了死刑。而实际上,只要他专注努力,是能干好这件事的。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自己处处不如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这种心理是非常有害的。李嘉诚认为,只要你有信心,有耐心,同样可以成为亿万富翁。对每个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自己要养成自信的好习惯、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在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下,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商海之潮。很多人都在寻找致富之路,从机关干部到工人,从大学教授到售货员,从博士到农民,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士都纷纷在考虑致富,研究致富。但也有许多人对此信心不足,认为自己缺乏致富的条件,缺乏致富的机遇。实际上,他们真正缺少的是自信。由于缺乏坚定的信心,他们要么是对致富缺乏热忱,缺乏积极的行动,要么是在致富过程中只要遭受一点儿挫折,就灰心丧气,把怀疑的目光投向自己,不相信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这种平庸短浅的见识,遏制了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本来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的才能被轻易否定和抹杀,断送了他们本来可以创造出来的光明前途。这类人是永远无法摆脱贫困的。所以,要想取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就要养成自信的好习惯。

低着头走路的人发不了财,畏首畏尾的人成不了大事,天天垂头丧气的人,更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走路抬头挺胸、个性豪爽、态度乐观的人,才是事业的宠儿。因为性格乐观、充满自信是干好所有事情的基础。独木桥的那一边是美丽丰硕的果园,自信的人大胆地走过去,采撷到自己的愿望,缺乏自信的人却在原地犹豫:我是否能够过得去?--而果实,此时已被大胆行动的人采走了。

44.自信的语言不可或缺

一个人气质如何,首先会从语音表现出来。气质好的人,往往说话也自信,可谓“掷地有声”,是不是自信,对生活有没有掌控感,是通过声音完全可以判断出来的。懦弱、胆小的人,往往说话声音也小;而那些声若洪钟、说话干净利落的人,则常常是自信满满、底气十足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这个人性格开朗”或说“那个人很内向。”其实,“开朗”或“内向”的印象,并非由性格来判断,而是由自我表现的方式所决定的。

拿破仑·希尔指出,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只是因为他们缺少信心。

在会议中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不说。而且,其它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

这些人常常会对自己许下很渺茫的诺言:“等下一次再发言。”可是他们很清楚自己是无法实现这个诺言的。时间久了,次数多了,沉默寡言也就成为一种习惯了。这种习惯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每次这些沉默寡言的人不发言时,他就又中了一次缺乏信心的毒素了,他会愈来愈丧失自信。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下次也更容易发言。所以,要多发言,让发言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信心的“维他命”。

我国前任政府总理朱镕基就有着强烈的个人语言魅力,这种语言魅力为他塑造了良好的和人气质,也为我们塑造了良好的国家形象。

有一次朱镕基召开了记者招待会。当提问开始时,一只只手臂如林举起。因为朱镕基在开场白中讲了“愿意回答大家的任何问题”,来自天南地北的记者们没有了任何顾虑。一个半小时的提问、回答,自始至终显得轻松活泼,亲切自然。而朱熔基诙谐幽默的谈吐,则令记者们不时发出会心的微笑。

当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问道,你认为当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时,朱熔基笑着说:“你这个问题就是要我发表‘施政纲领’,但是我不知道在座诸位有没有耐心听我讲下去。”然而就是这篇侃侃而谈的“施政纲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条理分明地把本届政府的工作重点讲述得明明白白。“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既朴实无华,又富有新意,牢牢地吸引了记者们的注意力。记者看到,好几个“老外”竖起了大拇指。

会见后,一位记者评价道:作为一个12亿人口大国的政府首脑,特别是在面临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上任,肩上担子分量之重可想而知。朱熔基在回答提问时用“现在我当了总理,失去了部分‘自由’”,这样诙谐而又轻描淡写的语言带过,可见其信心之强。“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国人民,我相信本届政府将无往而不胜”。当这些掷地有声的语言从共和国新任总理口里说出时,记者群中不知是谁带头拍起了巴掌,霎时,掌声如潮水般响彻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