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的人与你想的不一样
19581100000005

第5章 马云:理想是用来实现的(1)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英语专业,而后任教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992年,第一次创业,成立海博翻译社。1995年,在出访美国时首次接触到因特网,回国后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的黄页”。1997年,加入了中国外经贸部,负责开发其官方站点及中国产品网上交易市场。1999年,正式辞去公职,在杭州设立研究开发中心,以香港为总部,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业务。2005年和全球最大门户网站雅虎战略合作,兼并其在华所有资产。2007年8月推出了以网络广告为赢收项目的营销平台“阿里妈妈”。目前,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之一。此外,马云还担任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

1.我们选择不了出身,但可以选择思考人生的方式1964年9月10日,马云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家里一共三个孩子,靠着父亲在一家戏剧协会做负责人和母亲在一家钟表厂上班的微薄工资养活。在那个年代,或许很多人都会羡慕这样一个家庭,父母都有工作,供养一家子根本没有问题,生活还算得上小康了,但是这只是问题的表面,事实上,马云一家人却因为马云爷爷的一些政治历史问题,一直生活在一层阴影之中。除了承受外人的歧视,还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其实想想,有多少人的出生都很华丽呢?关于出身这个现实,我们并不能选择。既然不能选择,那就不要徒劳去抱怨。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人,抱怨自己出身不好,一出生就注定是吃苦受累的命,其实这些都是失败者的自怨自艾,把精力花在这上面毫无用处,倒不如把抱怨的这些时间多用在想怎么改变自己命运的问题上。

同样,马云的出身自己也没法改变,可他并没有抱怨,因为在他看来那些鄙夷的目光并不是自己的错带来的,如果自己轻易就被那些闲言碎语打败了,那岂不是真正成了别人的笑料话柄?!

其实很多时候,问题并不是你想象的那般糟糕,换个角度一想,或许就会海阔天空。很多年轻人为失恋而痛苦,觉得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安慰,甚至悲观到觉得人心太坏,或者整日郁郁寡欢,生活没一点朝气,更有甚者,情杀或者自杀。

这些都是傻瓜的表现和选择。何不反过来想想呢?我失去了一个恋人,或许他(她)根本就不适合我,而且我还能有其他更多的选择,说不定在以后找的人才是对的,还比先前的他(她)更好呢?我们就是因为很多时候看问题太过绝对化,而使自己走进痛苦的深渊,意志低迷,难以自拔。

马云平凡的出生,不单是他的家庭,还表现在他儿时的平平智力上。甚至可以说,马云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孩子。

“我从小是一个傻孩子,很笨,脑子这么小,只能一个一个地想问题,如果谁连提三个问题,我就消化不了。”马云这样评价小时候的自己。在马云创业成功之后,他也这样说:“我马云都能创业成功,我相信中国绝大多数人都能创业成功。”可见,功课和智力并不是阻碍你创业成功的主要原因。

的确,马云从小功课就不好,尤其是数学,还曾经考过一分的成绩,当然少不了挨老师的奚落了。为了该死的数学,初中升高中的时候,马云考了两次。高中升大学的时候,马云参加了三次高考,才考上杭州师范学院(现杭州师范大学)。但是日后的马云却成了风光八面的大人物,这不能不让我们好奇和思考。

就如马云这样一个平凡的“简单”小孩,中国可谓数不尽数。谁都想自己出生的家庭好,并且天资聪颖,有着非凡的智力,但是谁也不敢断定谁一生下来就是做大事的料。古人有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可见,成功主要靠后天的历练和努力,而不是优越的先天条件。不要因为自己家庭不好就认定自己永将平凡,一生之中就一事无成,也不要觉得自己从小功课不好,就否定自己的能力,甘愿平凡。想想,同样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一定能做到。

马云有着“恶劣”的出身和成长经历,也有着堪称传奇的成功人生。就如歌曲《逍遥游》中的歌词“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有志气那天也骄傲。”一样。

古今中外,像六七岁就能作诗的李白、六岁就能演奏钢琴曲的莫扎特,这般的神童毕竟只是少数。还有很多非常优秀的人物,他们的出身环境都称得上恶劣,而正是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和成长环境才磨炼出了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斗志。

所以,很多时候不如意并不都是糟糕的事,事事如意也并不全是好事。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一个清醒和理智的头脑来对待眼前容易迷惑我们的一切。

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士,也都是很好的实例。他们在幼年和少年时代的智力也都在正常水平,有的甚至比较低下,而他们最终都成为杰出的人才,比如牛顿小时候成绩很差,别人送给他一猫一狗,他还要在门上挖两个洞,而当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挖两个洞时,他却说:“狗从猫的洞能过去吗?”这不禁让我们笑话让人佩服和尊敬的牛顿了。爱因斯坦小时候被老师认为是弱智,达尔文的老师甚至连家长都说他是平庸无奇的儿童,智力比一般人低下。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可是,这些人最终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不要否定自己的现在,应该多想想自己的未来。

2.因长相自卑退缩,是真正懦夫的表现

在“2004CCTV年度经济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中马云说过这样一句话:

“一个男人的才华与其容貌往往是成反比的。”这便是他就自己那不怎么中看的相貌和现如今辉煌的成就之间的关系,所做的一个精彩诠释。

同时,美国《福布斯》杂志对马云的长相有着这样的描述:“颧骨深凹、头发扭曲、露齿欢笑、顽童模样、五英尺高、100磅重。”看过好莱坞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的代表作品之一《E.T》的人,都会不自觉地将马云的脸庞和机器人联系在一起,所以马云又被戏谑地称作“外星人”。

还有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北京工商大学的演讲中曾调侃说:“马云和李彦宏一起吃饭,从来不坐在一起,而要用我放在中间来过渡一下。”当时引得下面的听众哈哈大笑。深思一下,这些成功人物哪个相貌非凡呢?

很多人都喜欢明星,因为他们有着美丽的外表和光鲜的生活,关键是有大把大把花不完的钞票,所以很多人都有过美丽的明星梦,但是这个梦又都被现实无情地斩杀在摇篮中。究其原因,主要还是自己没能有一个卓越的外表,再往下追究,那责任就该跑到父母身上了,是父母没能给自己生一个姣好的面容。

赶紧打住!这样的逻辑是最害人的,不仅会伤害与父母的感情,还会将自己本该有的未来葬送在这样的怪逻辑上。同时,它也告诉我们:第一,因为长相将自己一棍子打死,简直就是傻瓜、白痴的表现,是自己在和自己过不去。第二,找原因得从自身下手,不能将责任推卸到其他上面去。第三,看问题应该多从几个方面着手,比如明星当中的李保田就没有好的长相,看上去再平凡不过的葛优现在不也红得发紫吗?

马云长相不好,他还确实在这点上吃过亏。

马云以前的学习成绩不好,高考有一次数学仅考了1分,连他的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都失望至极地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无可救药,如果你能考过60分,我的‘余’字倒着写!”在这样巨大的打击下,马云非常沮丧,产生了放弃学业去做临时工的想法。这是很多学习不好的人经常选择所走的路,但是即便退后一步的路马云也没有走成功。当他和他的表弟一块儿去一家宾馆应聘,宾馆录用了他的表弟而拒绝了他,最后才知道真正的原因是他太过骇人的有点E.T的相貌。

也许正是由于出身贫苦、相貌丑陋、智力水平不高这些先天条件,使得马云有了一种更加强烈的突破欲望,所以他没有因为这些而自己否定自己,也没有跟自己过不去,而是继续追逐未来,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后,他成功了。2003年,马云进军C2C领域,推出个人网上交易平台——淘宝网(Taobao.com),并在两年内让淘宝成长为国内最大的个人拍卖网站。

同年,还推出了独立的第三方电子支付平台,成立了支付宝公司,使得网上交易更加方便快捷。2000年,马云成了《福布斯》杂志创办五十多年来,第一个被选作封面人物的大陆企业家。

马云还曾获选为未来全球领袖。除了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外,马云还担任软银集团董事、中国雅虎董事局主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下工商咨询委员会(ABAC)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院长、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董事。其成功多为人称赞。

连俞敏洪都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和他的相貌没有关系,如果说长相丑的人就不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马云和阿里巴巴;如果说长相好的人就不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李彦宏和百度;如果说长相一般的人就不会成功的话,就不会有俞敏洪和新东方。”

这话说得极有道理,大家同样是人,你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成功?所以,我们就不应该找任何借口堕落、抱怨。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都是一样的,老天并没有不公平。

3.不抛弃、不放弃,前面就是你想要的风景

你有没有尝试给自己规定一项任务:徒步走上50公里?如果没有你可以去试一下,这其中的道理对你的一生都会有指导性的意义。

马云从草根,华丽转身为英雄,与其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关。他从儿时一个头脑“简单”、老是打架、学习成绩不好的顽皮少年蜕变为最早在中国开拓电子商务应用并坚守在互联网领域的商界大侠,无不让人惊叹。但是,瘦小的他是怎样走过来的呢?

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马云,毕业之后顺利地当上了大学英语老师,可谓如愿以偿了。但是内心不安分、一直爱折腾的马云并没有满足于老师的这份工作,他一直在等待机会。

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当时杭州做外贸生意的民营企业比较多,比较缺翻译人才,于是找到马云,要他做翻译。但是因为马云已和学校签了五年的合同,所以他只能兼职。对于本来课就很多的马云来说,这工作会让他更加吃力,但是这机会与他想带动全民学习英语的想法一拍即合,在发挥自己口语特长的同时,还能赚钱,所以他决定挺下来。

但是马云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找他做兼职翻译的人多了后,他一个人就忙不过来,所以他就发动身边的同事和退休老教师,让他们也参与进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又有了一个新想法:能不能在杭州市成立一个专业的翻译机构呢?如此一来,全民学英语的想法就更加接近了。于是,在1992年,马云和他的朋友一起在杭州注册成立了一家专业的翻译机构——海博翻译社,这就是杭州第一家专业的翻译社。

翻译社成立后,仍然是全职教师的马云平时要给学生们上课,课余时间就打理翻译社,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但是,马云还尽力在课余时间四处活动,尽可能多地接翻译的活。

新成立的海博翻译社在第一个月的全部收入为600元不到,而当时仅一个月的房租就是1500元,面对如此大的亏损,海博翻译社的经营可谓举步维艰,这时,好心的同事和朋友就开始劝马云,要他不要瞎折腾,安安稳稳地当大学老师。但是马云没有放弃,就算有人讥讽和嘲笑他不知天高地厚时,他也没有言弃。

他的这份坚持仍没有感动当初一起创业的伙伴,他们开始动摇,考虑让翻译社“关门大吉”,这对马云的首次创业之路来说,可谓是另一要命的打击。

但马云偏不信邪,“一定要做下去,一定不能放弃,一定能熬过去,一定会成功的!”这样一个信念在马云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坚定。

为了让海博继续生存下去,马云开始想办法,最后,他背着大麻袋,在大热天里,一个人从杭州跑到义乌、广州,四处批发小工艺品、小礼品,背回海博来卖,以解决海博的经济危机。就这样,翻译社一夜之间竟变成了“杂货店”,只要有利润的小商品,他都放进海博来卖。而有时候为了把货推销出去,他也是吃尽了闭门羹,遭尽了白眼,但他这样一干就是整整三年。

三年后,这个原本奄奄一息的翻译社居然奇迹般地复活了。1994年,海博翻译社基本实现收支平衡;1995年,开始逐步实现赢利。马云凭着这股不怕吃苦的“狠”劲,成功地让翻译社活了下来,并成为了日后杭州最大的翻译社。因此,他被称为“杭州英语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