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看见你的每一个人,如同在看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光芒四射。这样,无论对他还是对我们个人,都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38、义务至上
基督教通常把信徒比作羊,把牧师比作牧羊人。实际上,“牧师”就是“牧羊人”之意。
耶稣讲道时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是为了羊不惜牺牲生命。假如看羊的不是牧人,只是雇工,那么狼一来,他就会舍羊而去,因为羊不是他的,这样狼就会抓住羊,把羊群驱散。我是好牧人,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我为我的羊舍命。”
在西方社会,人们把义务至上的“好牧人”视为耶稣基督的重要称呼。
人不可能单独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与欢乐莫过于跟别人交往。每个人都要履行义务。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我们大家都要履行义务,不这样做就不可能生活。你生活在社会中,随时随地要同别人打交道,你的每一种满足和欢乐,都要别人为你付出代价,为你花费精力和体力,为你操劳,为你担忧、焦急和思虑。
假如人不履行各自的义务,生活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光天化日之下也无法出门。清楚地理解和严格地履行你对人们应尽的职责,这才是你真正的自由。你越是以人的态度自觉地履行对人们的义务,你从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的真正幸福源泉—自由—之中得到的东西也就会越多。你如果试图把自己从责任感的约束下解脱出来,你就会变成你自己的各种任性要求的奴隶。
如果一个人要做的不是他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而是随心所欲、任意胡来,这势必会导致道德上的空虚、变质和堕落。要警惕个人欲望变成你的精神枷锁—假如不严格克制自己,不受道德义务感的约束,你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
39、言语滥用成祸患
以色列以约旦河为中心,包括基列地和以法莲地。
有一次,因以法莲人过约旦河到基列地和基列人吵架,使两地人之间发生了一场大争战。争战很激烈,死了许多人;最终以法莲人战败而惊惶逃亡。
回以法莲地必须要经过约旦河,耶弗他足智多谋,早命令基列人占领了约旦河的各个渡口,在那里拦截溃逃的以法莲人。以法莲人于是换上百姓的服装伪称他们不是以法莲人,而是其他支派的人。但是基列人知道,以法莲人不会发“示”的音,而只能发“西”,所以他们就让要过渡口的人说“示播列”。如果发不出“示”的音,就断定他是以法莲人,因为他们都把“示播列”说成“西播列”。这样基列人把打过河来的以法莲人都杀光了,共有4.2万人死于刀下。
基列人获得胜利后,耶弗他当了6年以色列的士师。他死后葬在基列的一座城里。
基列人和以法莲人虽然是一个民族,属于一个国家,使用同一种语言,但两地之间总有些彼此不同的部分。换句话说,就好像是我们国家的各个不同地区的汉族,虽是一个民族、使用一样的语言,但其语调却有所差异一样,总有些不同的部分。
虽然以法莲人是因为不能正确发出“示播列”的音而遭到了死亡,但以法莲人完全可以度过这场灾难。他们可以充分地避开基列的军队逃亡,但他们以为换上差不多的服装,欺骗基列人说自己是基列人,就会蒙骗过去,便盲目地走向了渡口。但做梦也想不到基列人会知道他们发不出“示播列”的音,低估了对方的智慧。所以以法莲人在没有任何回答基列人提问的防备措施下,到了约旦河渡口,在基列人面前遭到了死亡。
因此,言语的运用一定要谨慎,它一方面方便了我们与对方的沟通,另一方面却也可能存在着潜在的祸患,是柄双刃剑。
40、先想后说
约瑟从小就被父亲宠爱,众兄弟都很嫉恨他。
有一天,约瑟做了一个梦。他绘声绘色地讲给兄弟们听:“咱们一起在田里捆庄稼,我捆起来的庄稼都立在中间,而你们捆的都倒在我捆的周围跪拜。”兄弟们听后都很生气。
又有一天,他又将做的一个梦讲给父亲和兄弟们听:“我梦见太阳、月亮和11个星星都向我跪拜。”兄弟们听后,更加深了对他的嫉恨。
有一天,约瑟在外面牧羊,兄弟们七手八脚扒掉了父亲专给他做的彩衣,把他扔进坑里,准备杀死他。
后来,幸亏一个以实玛利人(亚伯拉罕跟夏甲所生儿子的后代们)的商队经过他们面前。兄弟们才把他从坑里拉上来,以20块银币的价格,将他卖给了要去埃及的以实玛利商队。
就这样,约瑟由于两个梦差点葬送了性命。
说话之前多思虑。如果在开口之前你还有时间考虑一下的话,那么就要想一想,是否值得,是否有必要开口,你想要说的话是否会伤害到别的人。
伟大诗人萨迪建议,先想后说。但要在人们对你就要“够了”之前停止。人因其语言能力而高于动物;但如果不管对什么都喋喋不休,人就低于动物。
要仔细听,但要谨慎开口。
如果没人问你,什么时候也不要开口;但如果有人问你,就要立刻回答,力求简短。如果你必须承认你不知道别人问你的问题,不必感到羞耻。
神学家拉瓦特尔忠告世人说,如果你想做个聪明人,就要学会理智地发问,仔细地倾听,平静地回答,在无话可说的时候闭上嘴巴。
41、把灯放在灯台上
关于做人与行善的态度问题,信徒们始终争论不一。
对此,耶稣教诲信徒说:“人们点着灯,不会把它放在桌底下,而是放在灯台上,好让屋子里的人都享用它的光明。同样,你们也应当在世人面前发亮发光,让他们看见你们所做的种种善行,并赞颂你们的在天之父。”
张扬与低调综合起来,就会想到现在社会上正在流行也极有道理的一种处世主张,即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这里所提的“高调”就是张扬的意思。
我们的人生中,需要面对的只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学会做人,二是学会做事。
低调不意味着低俗、懦弱,而是一种谦逊的态度。
低调做人意味着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种较低的姿态,不招摇、不显示自我,对他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不要向他人提出过高的要求,这样才能时时受到欢迎和他人的尊重,并且拥有一个好人缘。
要学会做事,高调是关键。
高调做事,不是你张扬着让全世界都知道你在做什么,而是要以一种很专业的姿态去认真做好。高调做事还意味着无论面对什么事情,都要尽力充满自信地去做。
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一种对人生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很多值得人们好好品味的内容。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树立信念、敢想敢拼、以诚待人、公正处事的一则行事原则。
不把灯放在桌底下,不埋没自己的才华,不贬低自己的价值固然重要。同时,藏而不露,不显山露水,更是难能可贵。
42、半夜叩门求饼
下面是一则耶稣向门徒讲的一个半夜求饼的比喻,目的在教导门徒怎样祈祷,以及神必应允祈祷。
耶稣说:“你们中间谁有一个朋友半夜到他那里去,说:‘朋友!请借给我3个饼,因为我有一个朋友赶路,来到我这里,我没有什么东西给他充饥。’那人在里面回答说:‘不要搅扰我,门已经关闭,孩子们和我都在床上了,我不能起来给你。’我告诉你们,虽不因为他是朋友而起来给他,但因他一直迫切地央求,就必须起来照他所需用的给他。我又告诉你们,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会得到;凡努力寻找的,就会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为什么那位旅客赶路,半夜才到达朋友的家呢?原来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有不少是属于半沙漠地带,阳光猛烈。当时人们出门旅行喜欢选择较晚的时候起行,好避开日间高温;如此抵达目的地往往便是三更半夜了。
接待远来的客旅是犹太人的风俗,该风俗且受律法保护。人人都要接待客旅,即使不是富户人家,最低限度也要为客旅摆上能果腹一餐的面包。
耶稣所言甚是。叩门的,就给他开门—只要你不停地叩下去。
一个人只要有一旦决定干什么就不改变主意的决心,然后采取行动,奋斗10年、20年直至一辈子,那么他肯定会成功。退一万步讲,他所追求的理想没有成功,但他的这种精神,就昭示着一种成功,而且这种成功很独特,显得悲壮,超越了一般成功的意义。
在追求的道路上,当你一步步往前走时,自己忽然间会发现事情有了很大的转变—干劲增强了,自信心也提高了,同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快活。你的工作也比过去做得更多更好,人际关系也朝着好的方向转变。这时候,你就会离自己的好运不远了,也越来越接近自己确立的目标,成功的日子就快到了。
人们经常在做了90%的工作后,放弃了最后可以让他们成功的10%,甚至1%。这不但输掉了开始的投资,更丧失了最后的努力而发现宝藏的喜悦。
很多时候,人们会开始一个新工作,学习新的技艺,然而却在即将取得成绩之时,轻易放弃了。
43、立即行动强于纸上谈兵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门的地方,有一个池子,希伯来语中,将其称作毕士大。旁边有5个廊子,里面躺着许多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病人。据说毕士大的确是一个治病的好地方。天使按时搅动池中的水,水动之后,谁抢先跳下去,无论患了什么病都能立即痊愈。
基督教徒将世上的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只会讲,不断地讲,说得天花乱坠,但从没有做成一件事的人。世界上处处都有这种人,他们和在纸上谈兵的人一样,说了就停在那里,计划好了就搁在那里。
另一类是那种很少说话只去行动的人。不错,他们行动,常常会犯错误。但怕犯错的人,一定什么都完成不了。
使徒保罗说得对,不行动的结果是越来越不能行动。
许多人在面临繁琐的事情时,都是一个态度—明天再做。可到了第二天,还是重复一样的话:“明天再做。”对这些人来说,“明天”是永远过不完的。但是“今天”呢?过了就没了,不可能再出现,不像花儿谢了,可以再开放;小草枯萎,还可以再长出来。“今天”只有一次,如果不努力把握,它就会悄悄从你的身边溜走。
凡是对于今日的事务不能当日料理清楚而要挪用“明日”的时间来抵补的人,能够期待着在事业上得到成功吗?只有机警、敏捷、一呼即应的人,才是能够获得胜利的人。
敏捷、准时、习惯的养成,像别的习惯一样,来自一个人幼年的环境与训练。凡是一个儿童,在父亲吩咐他做事时,常说“等一等”,教师吩咐他做功课时,常常要忘掉,而在他游戏没有完毕以前,不肯履行任何正事。这个儿童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不能敏捷、不能准时的人,一定是一个坐失良机的懒惰人。
纳尔逊侯爵说:“我一生事业的成功,就在每做一件事,必提前一刻钟下手。”
立即行动对于君王来说是一种礼貌,对于臣民来说是一种义务,对于办事的人来说像需要衣食一般需要。
44、立约的阐释
神告诉摩西,自己要跟全体以色列人立个契约。根据这个契约,神将眷顾他们,把他们平平安安地带到自己许诺给他们的福地。他们将做神的选民。摩西告诉了每个人,有关神的这一许诺,接着他又告诉他们,契约中有关他们这方面的内容。
摩西将神所有的戒律逐条宣读给他们听,好让他们懂得自己答应遵守的是什么。人们确信自己能使神满意并服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