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思维风暴:让你的大脑动起来
1956100000024

第24章 联想思维,触类旁通(2)

根据对比,展开联想

精彩一句话:我们需要培养和重视运用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突破常规的束缚,进行创造性思维。

国外有一家既经营鲜牛奶又经营面包、蛋糕等食品的公司。这家公司出售的鲜牛奶由于质优价廉,受到了广大客户的喜爱,通过人们之间互相的传告,订鲜中奶的人越来越多,公司的盈利也就越来越大,这让公司的经营者很高兴。

但是,同样是这个公司的产品,面包、蛋糕等食品却没有得到大家的喜爱。由于糕点销售都设在了较为偏僻的地段,来往的行人非常少,营业额一直提不上去。

公司的经营者当然知道在媒体上做广告是比较有效果的,但需要付给这些媒体相当大的一笔钱,而且像面包、蛋糕一类的食品,即使将它的名称、价格刊登在报纸上,也是不容易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的。

经过多方面的考虑,公司的负责人决定从不断增加的牛奶订户身上做文章。他们印刷了一大批的小卡片,正面印着各种面包、蛋糕的名字与价格,反面则是订货单,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写上品种、数量、送货时间及顾客的签名。每天把它挂在牛奶瓶上送给订户,第二天再由送奶人收走,第三天便能将所订的面包、蛋糕等食品随同牛奶—起送到订户家中。

通过这样一种宣传方式,牛奶的订户很快就纷纷向该公司订起了面包和蛋糕,面包、蛋糕的销售额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原先要吃糕点,都必须自己上街去买,不但费时费事,还经常因为买了几天的需要量而影响了面包、蛋糕的新鲜程度,如果每天和牛奶同时送来,省时省力不说,更能吃到新鲜的面包、蛋糕。

牛奶和面包不同的食品,经营者却能从畅销的牛奶中想到面包的营销策略,这样既扩大了销路,增加了盈利,又不失为一种便民,利民之举,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对比联想指由一个事物、现象的刺激而想到与它在时间、空间或各种属性相反的事物与现象的联想。由于人们往往习惯于看到正面而忽视反面,因而对比的联想又使人的联想更加多彩,更加富于创新性。

美国一个商人发现有几个孩子在玩一只昆虫,这只昆虫不但满身污泥污垢而且长得十分难看,他想市场上都是形象优美的玩具,假如生产一些丑陋的玩具投入市场会如何呢?结果这些玩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古时候,有个叫赵明的县衙里的捕头,精明能干,善于观察判断。有一次,他带了几个衙役正在河边巡视,忽然刮起了大风。这时,迎面驶来了一条木船。船上没见装什么货物,却行得十分平稳,这引起了赵明的注意。他略加思考之后,决定上船察看。几个衙役在船舱里仔细查看了一番,也没有看出什么破绽来。赵明提出要开船板看看舱底,船主惊慌起来,但又不能不照办,打开舱底一看,里面果然藏了不少东西。经过当场审讯,弄清了原来藏的正是赵明所要追查的一批赃物。

联想思维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当常规主义的思维扼杀了天才,我们自然就不会有什么创造力了,更不能说把普通的事情做得精彩,把平凡的事情做得非凡了。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和重视运用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突破常规的束缚。

事实上,很多科学家、发明者在从事发明设计时都运用到了对比联想思维。他们既看到了事物的优点,看到长处,又要想到缺点,想到短处,反之亦然。例如,铜的氢脆现象使铜器件产生缝隙,令人讨厌。铜发生氢脆的机理是:铜在500℃左右处于还原性气氛中时,铜中的氧化物被氢脆无疑是一个缺点,人们想方设法去克服它。可是有人却偏偏把它看成是优点加以利用,这就是制造铜粉技术的发明。用机械粉碎法制铜粉相当困难,在粉碎铜屑时,铜屑总是变成箔状。把铜置于氢气流中,加热到500~600℃,时间为1-2小时,使铜屑充分氢脆,再经球磨机粉碎,合格铜粉就制成了。

可见,对比联想思维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常见,例如看到白颜色便自然想到黑颜色;看到小物体便想到大物体;遇到热的刺激马上想到冷的滋味等。山东省青岛市寿光小学朱洪同学发明的“开水降温桶”就是利用冷却水吸收从开水桶水管流出的热水的热量,可迅速使开水冷却,以供下课急等喝水的同学們饮用。只要你注意观察,灵活运用,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因果,展开联想

精彩一句话:因果联想法就是利用了因果联系的特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去揭示各个对象、现象的起源,展示它们的来龙去脉。

从前有一个瓦罐匠,他就靠烧制瓦罐来挣钱。由于瓦罐工人很多,他的瓦罐又并不出色,所以生意很平淡,仅能勉强糊口。他对现状很不满意,于是他就请求上帝把他烧制的瓦罐变成永不摔碎的瓦罐,上帝问他:“你确定吗?你可能会后悔的。”瓦罐匠说:“我不后悔,我要让我的瓦罐质量最好,谁都比不过我,这样我就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了。”上帝满足了他的要求。

第二天,瓦罐匠看他烧好的瓦罐,摔了一下,果然完好无损,他高兴极了。赶快把所有的瓦罐投放市场,到处宣传他的瓦罐有多结实!人们都赶过来看热闹,也试了试,果然怎么都摔不碎!大家都很高兴,于是纷纷掏钱买下,不仅当地的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他的瓦罐,邻近县村的人们也慕名而来,都买他的瓦罐。这样不久,其他瓦罐匠都没有生意,而这个瓦罐匠发了大财。他高兴地天天数钱,然后继续烧制更多的瓦罐以图卖更好的价钱,可是渐渐的,买瓦罐的人少了。

老主顾都不上门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因为他的瓦罐质量太好,根本就不会坏,那人们也没有必要再换一个新的了,因此就没有必要来买瓦罐匠的新瓦罐了。到最后,他的那么多瓦罐都卖不出去,也不挣钱,慢慢地又恢复了贫穷的生活。他为此后悔不已,当初没有看到如今这个结局。

瓦罐卖不出去是结果,而质量太好却是原因。这就是典型的因果关系。瓦罐匠没有想到更深远的发展,所以最后把自己的饭碗也砸了。

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无限复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统一整体。一个或一些现象的产生,会引起另一个或另一些现象的产生,前一个或一些现象就是后一个或一些现象的原因,后一个或一些现象就是前一个或一些现象的结果。

因此,因与果的联系是一种必然联系,当原因存在时,结果必然会产生,因果联想法就是利用了因果联系的特点,两者之间存在着必然性去揭示各个对象、现象的起源,展示它们的来龙去脉。运用因果联想去思考问题,能使人透过现象深入了解到本质,掌握住规律。同时,还能使人正确地解释现象和预见现象。

美国的一个探险队首次准备在南极过冬时,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队员们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输送到基地上,但由于输油管的长度不够,当时又没有备用的管子,无法输油。队长想:能否用冰做成冰管子呢?由于南极气温极低,低至零下80°C,冰比钢还要硬,但怎样才能使冰成为管状而不致破裂呢?他又想到了医疗上使用的绷带,他们试着把绷带缠在铁管子上,然后在上面浇水,让水结成冰后,再拔出铁管子,就做成了冰管子,这样再把冰管子一截截联结起来,需要多长就接多长,解决了这个问题。

冰是由于水在低温状态下形成的。聪明的探险队长想到用水冷却的办法做成冰管子,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

平时,我们在运用因果联想去思考问题时,要讲究方法。因果联想分为一果多因和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是从某一结果出发,尽可能地去联想产生这结果的多方面原因,可以联想到这一结果的内因与外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必然原因和偶然原因、本质原因和表面原因、远因和近因等等。一因多果是从某一原因出发,尽可能地联想这一原因有可能产生的结果、后果,如主与次,好与坏,近与远等等的结果。

因果联想有两个因素组成:其一是先行后续,其二是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比如甲发生在乙前,并且,甲引起了乙的发生,即甲是乙的原因,乙是甲的结果。比如“鱼因水生而活,水因风而散而传,风因树而显而动,树因水而绿而茂,鸟因树而鸣而乐。”恰如其词,鱼是离不开水的,无水则无鱼。而水的传播和挥发则需要风的力量和风的带动,风吹水则会产生水气就会使空气湿润,则利于万物生长。而风是用肉眼看不到的自然物质,衡量风的大小和走向需要有参照物,而树就是其一,想要测风看树就可得出。鸟的生存和快乐是来自于树,树的生长主要依靠的是水,这一连串的自然规律就是因和果的关系所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因果联系则是事物普遍联系中的一种联系。

在这个世界上,穷人与富人的距离,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有—念之差。一个偶然的启示,便能使人腰缠万贯,这是因为他能启动联想。当然,人的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活动,不是简单的拼凑,而是—个人的观念、知识、阅历、智慧以及对人生实践程度的总汇。

因此,人,什么都可以失去,但不能失去联想。联想是一个人的的根、能结出各种不同的果子。不管联想有多稀奇古怪,甚至风马牛,与现实合拍,便会大放异彩。

加法思维,绝妙联想

精彩一句话:加法思维是奇妙的联想效果,就像画龙点睛故事当中那个点睛的神奇一笔,虽然就加那么一小点,而原有的价值,就一下猛增起来,这种1+1的结果,远远大于2。

古老的阿拉伯世界流传一则充满智慧的故事:有一位老人死后留下了17只骆驼及一张遗嘱给他的3个儿子。依照遗嘱的划分,老大可以得到一半数量的骆驼,老二则是三分之一,老三则是九分之一。

这下子问题来了,17只骆驼是不能整除於2、3或是9,势必要将2只骆驼宰了分尸才可以。但是死骆驼又不值钱,三兄弟为了这问题大伤脑筋,甚至闹得兄弟吵起架来,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请族长裁示。

族长了解情况后,笑咪咪地表示,为了要让兄弟们和睦相处,决定再送他们一只骆驼,以凑成18只。这样子,老大就得了9只骆驼,老二、老三则分别拿到6只和2只。

有趣的是,骆驼加起来还是17只,多的那一只,仍旧完璧归赵地回到族长手中。

加法思维是奇妙的联想效果,就像画龙点睛故事当中那个点睛的神奇一笔,虽然就加那么一小点,而原有的价值,就一下猛增起来,这种1+1的结果,远远大于2。

加法思维的实质是扩大思维的视角,也就意味着思维在数量上的增加,像增加可供思考的对象,或者提出一个问题的多种答案等等。从实际的思维结果上看,数量上的“多”能够引出质量上的“好”,因为数量越大,可供挑选的余地也就越大,其中产生好创意的可能性也就越大。谁都不能保证,自己所想出的第一个点子,肯定是最好的点子。

从思维对象方面看,由于它具有无穷多种属性,因而使得我们的思维广度可以无穷地扩展,而永远不能达到“尽头”。扩展一种事物的用途,常常会导致一项新创意的出现,比如,小小的拉链,最早的发明者仅仅用它来代替鞋带,后来有家服装店的老板把拉链用在钱包和衣服上,从此,拉链的用途逐渐扩大。

生活中,有很多加法思维的产物,就比如:

饼干+钙片=不改食品。

日历+唐诗=唐诗日历。

剪刀+开瓶装置=多用剪刀。

加法是最重要的组合方式。加法视角就是将双眼射向各种事物,努力思考哪几种可以组合一起,从而产生新的功能。环顾办公室的用品、住宅里的用具,纯粹单要素的物件很少,大部分是复合物。社会的进步,永远离不开加法视角。

在我们所举得例子中,大部分是实物相加,奶瓶上加温度计,手表上加指南针……实物加上另一件实物。

日本的普拉斯公司,是一家专门经营文教用品的小企业,一直生意清淡。1984年,公司里有一位叫玉村浩美得新职员发现,顾客来店里购买文具,总是一次要买三四种;而在中小学生的书包内,也总是散乱地放着钢笔、铅笔、小刀、橡皮等用品。玉村浩美于是想到,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把各种文具组合一起来出售呢?她把这个创意告诉了老板。

于是,普拉斯公司精心设计了一只盒子,把五六种常用的文具摆进去。结果这种“组合式文具”大受欢迎,不但中小学生喜欢,连机关和企业的办公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也纷纷前来购买。

尽管这种组合文具的价格比原来单件的价格总和要高出一倍以上,但依然十分畅销,在一年内就卖出了300多万盒,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赢利。

掌握加法思维的关键,必须要普通平面思维的定势,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立体思维进行创新,关键是要善于突破点、线、面得框框限制,从垂直、侧向等多方向地拓展思维空间,让思维的视角更加开放。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在香港市场上,中国、泰国、澳大利亚的大米声誉都不错。中国大米香,泰国大米嫩,澳大利亚的大米软。三者各有特色,各具优势。但奇怪的是,三者的销路都平平,不见红火,或许是特色太突出而难以吊人胃口吧。米商很发愁,思考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一天,米商突发奇想,将三种米混合起来如何?他在自家试着煮着吃,味道好极了。他如法炮制,自己“加工”出“三合米”,谁知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赢得了一片好评。人们说,这种米去掉3种大米过量的特色,又兼有3种大米共同的优点。

三米合一,十分简单,却耐人寻味。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共生共存,取长补短—三优相加长更长,三短相接短变长;三者杂处,长处互见,短处互补。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鸡尾酒,想到酱醋辣的三味合一的调味品,想到农业上的复合肥,想到医药上的复方药……

让思维的视角不断地扩大,让联想思维在你脑中自由地“驰骋”,让我们的思维经常做“1+1>2”的算术题,有一天你也许会猛然发现你也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