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00个心理常识
19552000000014

第14章 20几岁一定要知道的15个情爱心理常识(1)

婚姻就像一座城。在城外的人想进去,在城里的人想出来。想进去的时候,我们认为爱情是甜蜜的;想出来的时候,我们认为婚姻是无聊的。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男女之间真的无法相爱到地老天荒吗?

爱一个人时似水流年,不爱一个人时度日如年

男女之间的情爱,是一种奇妙无比的心理状态。有时,甚至会让我们的感官违背物理常识,获得超乎寻常的心理体验。

一个男孩在失恋后,给曾经花前月下、海誓山盟的女友写了最后一封信,他说:“从小到大,我从来没有品尝过这种无所依靠的感觉,时间过得是如此的慢,内心是如此的痛苦。我拼命地支撑着,想象着我们以前在一起的日子,那些快乐的时光,好像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像他这样的体验,是恋人之间的普遍心理。两个人相爱的时候,时间就像哗啦的流水,挽不住,留不下,短得犹如夜里盛开的昙花。

可是发生矛盾或者分手以后,时间突然就像没了油的汽车,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停泊在了红绿灯路口,简直度日如年,恨不得赶紧让自己忘掉现在的状态。

这就是时间错觉的心理,它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尤其在爱情生活中,我们总是有选择地接受某些利于自己的情绪。爱一个人时,尽情享受着相爱的愉悦,看不到除此之外的风景,时间就过得飞快,内心充满了恋恋不舍;可是不爱时,一秒长过一分钟,一天长过一年,在情感的折磨中祈祷时间赶紧过去,伤口尽快愈合。

看来,时间错觉的确是一种有意思的心理,那么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据心理学家解释,人们总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以就容易感觉时间过得比较快;反之,人们讨厌去做不喜欢做的事情,当然就会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了。这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正常的心理,表现在情爱中,就是留恋幸福,嫌幸福太短,拒绝痛苦,嫌痛苦太长!

有位爱情专家说:

“爱情的幸福期只有一天,而爱情的痛苦期却有三个月。当你要忘记一个人时,需要的时间是她在你脑海中存在的时间的一半。”对于失恋的人来说,前一半是短暂的,而后一半则像时间永久停止一样的漫长。

时间错觉既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那它有什么特点和规律呢?

第一,它是时间的一种欺骗性。幸福时,时间不经意间从我们身边溜走;不幸时,它却缠着我们不放,一日如同三秋,让人好不烦恼。

我们需要它时,它跑得飞快,一点都不够用;我们不需要时,它充裕得让我们感知到生命的无聊。

第二,它是我们的感官对外界刺激的一种正常反应。比如二战时的一位美军潜水艇的乘员,在海上遭到日军的军舰用反潜炸弹轰炸了15个小时后,在日记中说“那段时间就像捱过了1500年”。对于死亡的恐怖,使他的感官产生了时间错觉。再比如,我们跟恋人的一场甜蜜约会,明明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幸福的夜晚,第二天却会感觉只不过是一眨眼的事情。因为,对于幸福,我们的感官总是永不满足的。

时间虽然经常给我们错觉,可事实上,这只是我们的一种心理反应。真正的时间一直是“我行我素”地前行,不快也不慢。要想让自己生活中的幸福多一些,我们还是要牢牢把握住时间,对幸福的留恋少一些,对痛苦的躲避少一些。幸福的时候居安思危,痛苦的时候正视现实。这样,我们才能让自己的爱情更保鲜,让自己的人生更成熟、更成功!

为什么在病痛面前,爱你的人陪着你就不那么痛了?

你有没有这种体验?当你生病或者伤口疼痛时,爱人陪在身边,用温柔体贴的话安慰你,你就会感觉疼痛像水一样流走了、减轻了。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心理体验。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相爱的人之间会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帮助对方战胜痛苦?

有一个年轻人生病了,得了偏头痛。医生告诉他,许多人曾被这种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承受不住的人就选择了自杀,让他做好心理准备。果然,当病痛发作的时候,年轻人疼得抱着头在床上打滚,汗如雨下。一度有几次,他都不想活了,想从窗口跳下去,给自己来个干脆的了结。

一个老医生看见了,就问他:

“孩子,你有女朋友吗?”年轻人捂着脑袋,说:

“有啊,她在另一座城市工作。”老医生建议道:

“就让她过来陪陪你吧,这一个月,会是非常艰苦的治疗过程,也许她在你身边,会对你的病情提供很大的帮助。”

年轻人按照老医生的建议,给女朋友打了电话,告诉她,自己得了一种奇怪的病,疼起来简直要命。女朋友哭得桃花带雨般赶了过来,每天守在他的身边,为他做饭洗衣。一刻也不离开他,握着他的手,无微不至地照顾他。

奇怪的是,当病痛再次发作时,年轻人感觉似乎并不是那么痛苦了。因为爱人的陪伴,他发现自己充满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内心充溢着坚强,身体的痛楚也减少了一大半。经过医生一个月的治疗,他果然恢复了健康。

这就是爱的力量,它对健康非常重要。因为爱本身就是生命的要素,没有爱,生命就失去了目标和意义;没有爱,生命就会走向反面,人就会变得消极、敏感和颓废。所以,爱人的关注会影响我们的心理,这是毫无疑问的。很多研究都表明,如果自己心爱的人陪在身边,病人从病痛中恢复的速度就会快于其他人。

从科学的角度讲,当一个人感受到爱和关怀的时候,体内的白血球数量就会增加,一种特殊的荷尔蒙也会被释放出来,帮助人体对抗压力和疼痛,病人的身体情况就会因此改观。当心爱的人坐在身边握住你的手时,这种奇妙的现象就会发生,不仅影响了你的心理,还会切实地改善你的身体。

伦敦一家着名的教学医院做过一个研究,证明了爱是如何帮助病人抵抗病痛、增进疗效的。他们把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有伴侣日夜陪伴,经常握着他们的手,付出关怀和鼓励;另一组没有伴侣陪伴,孤零零的一个人呆在病床上,自己跟病魔抗争。结果,有伴侣陪伴的这一组手术后康复的速度,平均时间缩短了大约两倍!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有一个专有名词:疼痛麻木定律。就是说,某些相互的心理状态,可以让一个人的疼痛减轻甚至感觉不到。当然,疼痛并没有消失,只不过,另一种更被大脑接受的心理感觉取代了疼痛,替身体转移了注意力。爱人的关怀和鼓励,恰恰就是可以战胜疼痛的一种力量。

类似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

孩子们在田野中快乐地追逐着,一个男孩突然摔倒在地,他马上就爬起来,继续高兴地玩耍。直到半个小时后,当他坐下来歇息时,才感觉到一股剧烈的疼痛,低头一看,才知道膝盖在那次摔倒中磕掉了一层皮,已经流了很多血。然后他“哇哇”地哭起来,抹着眼泪回家找妈妈了。但是刚才,他的注意力全到集中到了忘我的游戏中,疼痛被“麻木”了,以至于大脑对膝盖遭受的痛苦一点没有感觉!

一对恋人去爬山,女孩不小心被石块绊倒,惊呼一声就滑落下去,眼看就要跌下山崖。男孩闪电般地拽住她的手,用腿勾住身后的小树,拼命把她拉上来。直到确认女孩没事,他才看到自己的腿肚子被树干磨得血迹斑斑,刺骨的疼痛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可是当女孩爱怜地握住他的手,深情地注视着他,向他表示感激和关爱时,疼痛的感觉又会骤然降到最低,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幸福感……这就是颇有些神奇的疼痛麻木定律:爱丰富我们的身体、心理和灵魂,可以帮助我们战胜病魔,抵抗病痛。所以,当你心爱的人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在第一时间握住她的手,给她最体贴的支持和鼓励!

为什么情人眼里会出西施?

西施是战国时代有名的美女,据说,每个看到她的男子都对她过目不忘,回去之后日日夜夜地思念她,可见她有多么美丽了。后来,西施就成了美女的代称,人们见到美丽的女子,就用西施来形容她,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但是,这句话并不是说,“情人”看到的都是真正的美女,而是说,恋人之间产生了好感,就会觉得对方像西施一样的美丽(英俊),哪怕她(他)的容貌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是心理学上的晕环定律。所谓晕环,就是指太阳周围的一圈光晕,是“扩大化”的意思。晕环定律具体是说:

人们在判断一件事物时,容易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因为一个优点,就认为对方全是优点,或者因为一个缺点,就认为对方全是缺点,容易把某一个特点扩大化地去理解。其本质就是,我们看到对象的某个缺点或者优点时,容易将它扩大化到对象的整体。

生活中,我们常会怀着这样的心理去处理事情。有的人去商店购物,买到了一件假冒伪劣产品,就会冲动地对朋友说:

“现在卖东西的没一个好东西,都是奸商,唯利是图!

”有人跟自己崇拜的导师谈话,即使对方说一些无关紧要的笑话,他也会认为导师这样做是有深意的,一定是在含蓄地表达某种深刻的观点。

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因为喜欢对方的某一个优点,就看对方什么都顺眼,不管做什么都是正确的,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是最漂亮、最帅和最有气质的!正所谓“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对人的印象也是如此,全在于个人的理解。

《简爱》的作者说:

“美与不美,全在看的人的眼睛。”一句话就道出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本质原因,一切恰恰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眼睛和心灵对事物的判断标准。至于容貌,只是我们判断对方是否美丽的标准之一罢了,而并不是全部。

美学家普洛丁就认为,最高的美,不是感官所能感觉到的,而是靠心灵才能体验到。人的内在美会打动我们的心灵,以至于超越外貌和形体,深深地让我们感觉到一种震憾的美丽。男女恋人之间的审美,在接触时间久了之后,审美的重点当然就从形体美转移到了内在美,更注重对方的修养和内涵,从对方身上挖掘到其他人不具备的独特优点。可见,“情人眼里出西施”,更多是在深入了解所爱对象之后的心灵感应,而不是单纯指外貌和身材。

英国着名女诗人伊丽莎白·芭莉特,她的诗作感动了许多人,但她却是一位终年卧床不起的瘫痪病人。而且她身材不高,瘦得皮包骨头,没一点健康人的颜色。所以,她就把自己关在家里,刻意地躲开那些因为她的诗作而倾心追求她的人。

到了40岁时,她还是个老姑娘,没有结婚。可是,青年诗人白朗宁却用自己的热情打开了她的心灵之锁。比她小6岁的白朗宁深深地受着她,不仅爱她的诗,还爱她的灵魂,也爱她这个人。经过几个月的书信往来后,他们见了面。一见到她,白朗宁就深情地凝望着她,说:

“你真美,比我想象的美多了!”

这并不是谎言,而是白朗宁的肺腑之语,在一般人的眼里瘦弱的芭莉特,在白朗宁看来却是美极了。这正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心理现象的一个经典例证,因为爱她的诗、爱她的心灵,所以也就爱上了她这个人,觉得她的容貌和气质是天下无双的美丽!

“情人眼里出西施”,如果将这句话换成心理学术语,听起来可能就不太雅观了。那就是在爱情状态下,人们的知觉被严重歪曲了。我们常说: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亲眼看见的才是真实的。其实,耳听固然有虚,眼见也未必是实,因为影响我们感官的除了耳朵和眼睛,还有心理,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经常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受先前经验的左右,受情绪状态的干扰。

特别是在恋爱中情爱浓浓、唧唧我我,眼前的她(他)难免就会有些失真,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效果就出现了。你看他是白马王子,他看你是白雪公主,世界上再也找不到像她(他)这样的完美的爱人,心理上也就得到了想要的满足。甚至,在“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后,还会“爱屋及乌”,不仅喜欢某个人,连同对方生活里的一切都跟着喜欢上了,包括对方的物品、家人和朋友,都连带着产生了好感。

总之,晕环定律对我们既有好处,又有缺陷。好处是可以让我们享受恋爱的快乐与幸福;缺陷是,有些人会在发生感情纠葛时,产生类似巨大的失落感,因为那时他才会发现,原来对方并没有自己一直认为的那样美,原来竟然有这么多的缺点!

所以,在包容对方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尽量养成客观、全面地看待事物的好习惯,让自己尽可能少受一些晕环定律的影响。要知道,没有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可爱的优点和讨厌的缺点,很可能就在你心爱的人身上并存。只要明白这一点,才能既幸福又能保持理智。

每个缺爱的人都患过“皮肤饥饿症”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感到孤单和寂寞的时候,一个人站在窗前,做的最多的一个动作就是抱紧双臂。一个人受了伤害,总想扑进亲人的怀抱里寻求傍依。不管对方是父母,或是爱人和兄弟姐妹。

这就是对爱的寻找意识,而在其中充当介质的感官就是我们的皮肤。

前段时间西安的媒体报道了一则新闻,说有一位看上去很正常的男人,突然染上了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怪癖。每到休息日他就去挤公交汽车,人越多他就挤得越开心。每次他从前门挤上去,一定要从人缝里钻过去,挤到后门下去才舒服。一天不挤车,他就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为了这个奇怪的癖好,他没少在公交汽车上被人骂“流氓”,因为他总是刻意地去跟其他乘客的皮肤相接触,特别是异性乘客。

时间久了,他觉察到自己肯定得了某种心理疾病,就去看心理医生,详细讲述了自己的情况。他对医生说:

“每当跟别人的皮肤接触的时候,我才会找到一种明确的存在感,否则心里就空荡荡的,活得很无聊。请问,我是不是变态呢?”

医生笑着对他说:

“小伙子,你这是皮肤饥饿症,虽然属于心理问题,但并不严重,千万不要背上思想包袱!”

原因在什么地方?医生认为,这是因为该男子在生活中得不到正常的满足。用一句话说,就是缺少爱!经过了解,事实也证明了医生的推断。这名男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由叔叔抚养长大,属于童年不幸。长大后虽然谈了几次恋爱,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极度缺乏爱的交流,久而久之,这种对爱的渴望积淀成了一股强大的心理需求,急切地需要一个满足的渠道,就形成了“皮肤饥饿症”。

皮肤饥饿症的具体表现就是:渴望抚摸,期望拥抱,潜意识中希望自己得到爱的交流,品尝爱的滋味。这是缺爱的人对抚摸的要求,是我们天性的一部分,所有的温血动物从一生下来,就有这种被触摸的要求。如果这种需求被剥夺,长期缺乏爱抚,要么渐渐丧失欲望,要么就会产生强烈的渴望,像这位男子一样患上皮肤饥饿症,不自觉地用不正常的行为方式去满足自己被抚摸的心理欲望。

有一句名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