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关于家庭的格言
19543500000014

第14章 摄生类格言品评

【原文】

人之一身,聚天地之精、万物之粹,以为生命之宅、功德之本,其可轻乎?

人之一心,具日月之明、鬼神之灵,以为精神之府、善恶之源,其可忽乎?

【译文】

人的身体,凝聚了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精粹,以此作为生命的住所、功业和德行的根本,难道可以轻视吗?

人的心灵,具备着日月的光明、鬼神的灵妙,以此作为精神的宅第、善行和恶德的源泉,难道可以忽略吗?

【汇评】

语气阔大,含义宏深。心乃身之主,言身不可不及于心,固然之理也,况修身以修心为本乎?

【译注】

语气开阅正大,含义宽广深邃。心灵是身体的主宰,谈论身体不可以不涉及心灵,是当然的道理,何况修身以修心为根本呢?

【原文】

不重摄生是无志;

无端病弱是耻辱。

【译文】

不注重养生是胸无大志的表现;

无来由病弱是侮辱自身的行为。

【原文】

一动一静,一寒一署,皆生机亦皆死机,存乎其人;

一喜一怒,一嗜一欲,皆养身亦皆伤身,在尔一己。

【译文】

或动作或静止,或寒冬或酷暑,都是求生的机缘,也都是送死的机缘,全凭个人;

或欢喜或恼怒,或嗜好或情欲,都有养身的作用,也都是伤身的作用,在你自己。

【原文】

摄生以养心为本;

养心以诚敬为本;

诚敬以虚明为本;

虚明以贞静为本;

贞静以无欲为本。

【译文】

修养身体,以锻炼心性为根本;

锻炼心性,以至诚恭敬为根本;

至诚恭敬,以虚旷澄净为根本;

虚旷澄净,以端正静定为根本;

端正静定,以无私无欲为根本。

【原文】

慎风寒,节饮食,是吾身上却病法;

寡嗜欲,戒烦恼,是吾心上却病法。

【译文】

慎从时令,节制饮食,这是从自己身体上祛除病痛的方法;

减少嗜欲,戒除烦恼,这是从自己心理上祛除病痛的方法。

【汇评】

养生以养心为主,而养心,又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劳扰忧烦,神不守舍,则易至衰老,且百病从此生矣。一收视返听,凝神于太虚,无一毫杂思妄念,神入气中,气与神合,则气息自定,神明自来,不过片晌间耳!

【译注】

保养身体,以养心为主,而养心的关键是凝聚精神。精神凝聚,就使心气集中;心气集中,就能保持全身的健康。如果每天都劳累困扰,忧伤烦闷,精神脱离了身体,就容易衰老,而且多种疾病都会乘虚而入。一旦无视无闻,精神凝聚在虚无之间,没有一点杂乱虚妄的想法,那么精神进入气息里,气息与精神相合谐,就会气息安定,精神旺盛,而这不过就是片刻时间的事情而已。

【原文】

少思虑,以养心气;

寡色欲,以养肾气;

勿妄动,以养骨气;

戒嗔怒,以养肝气;

薄滋味,以养胃气;

省言语,以养神气;

多读书,以养胆气;

顺时令,以养元气。

【译文】

减少思虑,来调养心气;

减少性欲,来调养肾气;

戒止妄动,来调养骨气;

戒止嗔怒,来调养肝气;

多食素淡,来调养胃气;

减少言语,来调养神气;

博览群书,来调养胆气;

顺应节令,来调养元气。

【汇评】

凡人元气已索,而血肉未溃,饮食起居,不甚觉也;一旦外邪袭之,溘然死矣。不怕千日,怕一旦。一旦者,千日之积也;千日可为,一旦不可为矣。故慎于千日,正以防其一旦耳!

【译注】

凡是人的元气耗尽,但血肉之躯还没有溃败的,在饮食起居中,不会有明显的觉察;然而一旦外部的邪气袭来,却会忽然死去。不怕千日,就怕一旦。而一旦是千日的积累罢了;千日都可以调治,而这一旦却会夺人性命。所以在平日要谨慎养心,正是预防一旦的变故啊!

【原文】

忧愁则气结;

忿怒则气逆;

恐惧则气陷;

拘迫则气郁;

急遽则气耗。

【译文】

忧伤愁苦,会使心气郁结不畅;

怨怼恼怒,会使心气横逆不顺;

惊恐畏惧,会使心气陷落不起;

拘谨压抑,会使心气抑郁不释;

急躁紧张,会使心气损耗不足。

【汇评】

是惟心平气和,斯为载道之器。

【译注】

只有心平气和的人,才是肩负道义的人才。

【原文】

行欲徐而稳;

立欲定而恭;

坐欲端而正;

声欲低而和。

【译文】

走路,应徐缓而稳健;

站立,应正直而恭敬;

坐着,应端正而庄重;

说话,应低声而和气。

【汇评】

善养气者,常于动中习静,使此身常在太和元气中,久久自有圣贤气象。

【译注】

善于调养自身气质的人,常常在动作之中追求静,使自己处在博大而和畅的太和元气之中,长久坚持,自然会形成圣贤的气象。

【原文】

心神欲静;

骨力欲动;

胸怀欲开;

筋骸欲硬;

脊梁欲直;

肠胃欲净;

舌端欲卷;

脚跟欲定;

耳目欲清;

精魂欲正。

【译文】

心神应该保持宁静;

骨力应该保持活动;

胸怀应该保持豁达;

筋骨应该保持硬朗;

脊梁应该保持正直;

肠胃应该保持洁净;

舌端应该保持谨慎;

脚跟应该保持坚定;

耳目应该保持朗洁;

神魂应该保持正定。

【原文】

多静坐,以收心;

寡酒色,以清心;

去嗜欲,以养心;

玩古训,以警心;

悟至理,以明心。

【译文】

经常静坐调息,来收拢心志;

减少饮酒色欲,来清净心志;

摒除嗜好情欲,来修养心志;

体味古人教训,来警戒心志;

体悟至深哲理,来澄明心志。

【原文】

宠辱不惊,肝木自宁;

动静以敬,心火自定;

饮食有节,脾土不泄;

调息寡言,肺金自全;

恬淡寡欲,肾水自足。

【译文】

宠辱不动心神,肝木自然安宁;

举止恭敬谨诚,心火自然平定;

饮食节制审慎,脾土自然不损;

调鼻息寡言语,肺金自然保全;

性恬淡寡嗜欲,肾水自然充足。

【原文】

道生于安静;

德生于卑退;

福生于清俭;

命生于和畅。

【译文】

道心在安详静谧中产生;

德行在谦逊忍让中培养;

幸福在清淡俭朴中创造;

寿命在祥和顺畅中延长。

【原文】

天地不可一日无和气;

人生不可一日无喜气。

【译文】

天地之间,不能有一天缺少祥和之气;

人生之中,不能有一天缺少欢喜之气。

【汇评】

人常和悦,则心气恬而五脏安,昔人所谓养欢喜神。何文瑞公时,曾有乡人过百岁,公叩其术,答曰:“予乡村人,无所知,但一生只是喜欢,从不知忧恼。”此真得养生要诀者。

每日胸中一团太和元气,病从何生?

【译注】

人能保持平和快乐,就会心气恬静而五脏平安,这就是前人所说的供养欢喜神。何文瑞在世时,一位乡下老人超过一百岁,何文瑞请教长生的方法,老人回答说:“我是乡下人,不懂得什么道理,只是一生快乐,从来不知道忧愁烦恼。”这才是掌握了养生之道的要诀啊!

如果每天胸中运化着太和元气,那么病从哪里生?

【原文】

“拙”字可以寡过;

“缓”字可以免悔;

“退”字可以远祸;

“苟”字可以养福;

“静”字可以益寿。

【译文】

愚拙,可以使人少犯错误;

迟缓,可以使人免生后悔;

退让,可以使人远离灾祸;

苟安,可以使人培养福分;

安静,可以使人增加寿命。

【汇评】

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

【译注】

古人说长寿有四种方法,就是慈爱、俭朴、和气、安静。

【原文】

毋以妄心戕真心;

勿以客气伤元气。

【译文】

不要使虚妄的心思残害了本心;

不要使外来的客气损伤了元气。

【原文】

拂意处要遣得过;

清苦日要守得过;

非理来要受得过。

【译文】

不遂心的事,要排遣得;

清苦的生活,要经受得;

无理的欺侮,要忍耐得。

【汇评】

无故而以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祸立至矣。

【译注】

无缘无故地无理欺侮,其中一定有所仗恃。小处不容忍,灾祸立即就会到来。

【原文】

忿怒时,要耐得过;

嗜欲生,要忍得过。

【译文】

在愤怒发作之前,要忍受得住;

在嗜欲产生之时,要忍耐得住。

【原文】

言语知节,则愆尤少;

举动知节,则悔咎少;

爱慕知节,则营求少;

欢乐知节,则祸败少;

饮食知节,则疾病少。

【译文】

语言有节制,罪过失误就会减少;

行为有节制,悔恨责怪就会减少;

爱慕有节制,谋求经营就会减少;

欢乐有节制,灾祸失败就会减少;

饮食有节制,疾病痛苦就会减少。

【汇评】

王龙图食物至精细,食不尽一器。年八旬,颐颊白腻如少年,尝语人云:“食取补气,不饥即已,饱则生众疾,至用药物消化,尤伤和也。”

【译注】

王龙图对于精美的食物,吃不到一碗。年过八十,面颊仍然白细滋润,像年轻人一样。他曾对人说:“饮食是用来补气的,只要不饿就行了,吃得太饱就会百病丛生,再用药物去治疗,就更加伤害身体。”

【原文】

人知言语足以彰吾德,而不知慎言语乃所以养吾德;

人知饮食足以益吾身,而不知节饮食乃所以养吾身。

【译文】

人们只知道语言可以彰明自己的品德,却不了解语言谨慎,才可以修养自己的品德;

人们只知道饮食足以补益自己的身体,却不了解饮食节制,才可以保养自己的身体。

【原文】

艺花可以邀蝶;

垒石可以邀云;

栽松可以邀风;

植柳可以邀蝉;

贮水可以邀萍;

筑台可以邀月;

种蕉可以邀雨;

藏书可以邀友;

积德可以邀天。

【译文】

种植鲜花,可以招蜂蝶;

垒嵌山石,可以邀云霞;

栽培松柏,可以求清风;

插植垂柳,可以引蝉鸣;

挖池贮水,可以生浮萍;

建筑高台,可以近明月;

种植芭蕉,可以听雨声;

储藏书籍,可以会良友;

施善积德,可以邀天宠。

【原文】

闹时炼心;

静时养心;

坐时守心;

行时验心;

言时省心;

动时制心。

【译文】

喧闹时锻炼自己的心;

安静时修养自己的心;

静坐时谨守自己的心;

行动时检验自己的心;

言语时省察自己的心;

激动时抑制自己的心。

【原文】

戒浩饮,浩饮伤神;

戒贪色,贪色灭神;

戒厚味,厚味昏神;

戒饱食,饱食闷神;

戒多动,多动乱神;

戒多言,多言损神;

戒多忧,多忧郁神;

戒多思,多思挠神;

戒久睡,久睡倦神;

戒久读,久读苦神。

【译文】

不要过量饮酒,酗酒使精神损伤;

不要贪恋女色,贪色使精神毁灭;

不要贪食油腻,油腻使精神昏昧;

不要暴饮暴食,暴食使精神郁闷;

不要过量活动,多动使精神散乱;

不要言语过多,多言使精神减损;

不要忧愁满怀,多忧使精神抑郁;

不要冥思苦想,冥思使精神畸异;

不要睡眠太多,多睡使精神倦怠;

不要读书过久,久读使精神困苦。

【汇评】

人之一生,只靠这精神干事,精神不旺,昏沉到底。人若调养得精神完固,不怕文字无解悟,无神气。此是举业最上乘。

【译注】

人的一生,就靠精神做事,精神不旺盛,一辈子都昏沉迷糊。把精神调养得健康而充满生气,不愁笔下无悟性,不生动。这是投身举业最重要的方面。

【原文】

荣枯倚伏,寸田自开,惠逆何须历问塞翁?

修短参差,四体自造,彭殇似难专咎司命。

【译文】

荣显与失意互相依存转化,心中自然应该解悟,顺利和逆悖,何必去请教失马塞翁?

高矮和胖瘦虽然参差不齐,身体状况自己造成,长寿或夭折,难以去责备命运之神。

【原文】

节欲以驱二竖;

修身以屈三彭;

安贫以听五鬼;

息机以弭六贼。

【译文】

用节制情欲,驱除致病的魔鬼病魔;

用修身养性,制服窥伺过失的魔鬼;

用安贫乐道,克制五种穷鬼的嚣张;

用泯灭心机,消除六根嗜欲的纠缠。

【汇评】

一心为主,百病皆除。

【译注】

只要自己一心有主,百病都可以消除。

【原文】

衰后罪孽,都是盛时作的;

老来疾病,都是壮年招的。

【译文】

衰败后的种种罪孽,都是得志时造下的;

年老时的种种病痛,都是青壮时招致的。

【原文】

败德之事非一,而酗酒者德必败;

伤身之事非一,而好色者身必伤。

【译文】

败坏道德的事很多,但酗酒的人,道德必然败坏;

损害身体的事很多,但好色之徒,身体必遭损害。

【汇评】

薛文清云:“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耗。伤生败德,莫此为甚,何乐之有?惟心清欲寡,则气平体胖,乐可知矣!”

【译注】

薛文清说:“酗酒好色之类事情,使人志气昏沉损耗。伤害身体,败坏道德,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既然这样,还有什么乐趣呢?只有思想清虚,情欲寡淡,才能心气平和,身体健壮,其中的快乐是显然的。”

【原文】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

鱼有水则活,水涸则死;

灯有膏则明,膏尽则灭;

人有真精,保之则寿,戕之则天。

【译文】

树有根才会繁茂,根坏就会枯萎;

鱼有水才会游动,水干就会死去;

灯有油才会明亮,油尽就会熄灭;

人的生命本原,保全就长寿,伤害就夭折。

【汇评】

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其气甚微,如草木萌生,易于伤伐,倘犯色戒,则来年精神必疲惫。故色欲不节,四时皆伤人,惟二至之前后半月,尤必以绝欲为第一义也。

【译注】

冬至那一天阳气开始上升,夏至那一天阴气开始上升,这种气息很微弱,如同草木萌生,很容易受到伤害。如果违犯了贪色的戒律,那么到来年就会精神疲惫。所以不节制色欲,四季都会使人身体受损;在冬至夏至前后半个月内,尤其要把戒绝色欲作为第一要事。

【原文】

养德宜操琴,炼智宜弹棋;

遣情宜赋诗,辅气宜酌酒;

解事宜读史,得意宜临书;

静坐宜焚香,醒睡宜嚼茗;

体物宜展画,适境宜按歌;

阅候宜灌花,保形宜课药;

隐心宜调鹤,孤况宜闻蛩;

涉趣宜观鱼,忘机宜饲雀;

幽寻宜藉草,淡味宜掬泉;

独立宜望山,闲吟宜倚树;

清谈宜剪烛,狂啸宜登台;

逸兴宜投壶,结想宜倚枕;

息缘宜闭户,探景宜携囊;

爽致宜临风,愁怀宜玩月;

倦游宜听雨,元悟宜对雪;

避寒宜映日,空累宜看云;

谈道宜访友,福后宜积德。

【译文】

培养品德,宜于操琴鼓瑟;锻炼心智,宜于围棋对弈;

抒情遣兴,宜于赋诗填词;增强豪气,宜于举杯酌酒;

掌握故实,宜于阅读史籍;探求意趣,宜于临帖挥毫;

闭目静坐,宜于升炉焚香;梦后醒来,宜于品嚼香茶;

体察景物,宜于展读丹青;适临情境,宜于歌唱吟咏;

观察物候,宜于种植花草;保养身体,宜于研究医药;

隐心逸志,宜于调养白鹤;境况孤独,宜于倾听蟋蟀;

涉享趣味,宜于观赏金鱼;忘却机心,宜于饲养鸟雀;

寻幽探胜,宜于坐卧草坪;情趣淡雅,宜于掬饮清泉;

独自伫立,宜于眺望远山;闲步吟诵,宜于倚树闲憩;

深夜清谈,宜于对床剪烛;仰天长啸,宜于登台凭栏;

逸趣兴发,宜于投壶行令;凝神结想,宜于倚枕闭目;

断绝俗交,宜于闭门谢客;探求奇景,宜于拄杖携囊;

情豪意爽,宜于临风把酒;愁思萦怀,宜于观赏明月;

旅游倦怠,宜于画船听雨;感悟本元,宜于对雪凝神;

隆冬避寒,宜于沐浴日光;身心劳顿,宜于卧看秋云;

谈禅论道,宜于求师访友;福瑞降临,宜于行善积德。

敦品类格言品评

【原文】

大方无隅;

大器晚成;

大音稀声;

大象无形;

德隐无名。

【译文】

大的方圆,是不可测度的;

大的材器,是不能速成的;

大的音响,是不闻其声的;

大的形象,是不见其形的;

大的德行,是没有美名的。

【汇评】

此推本之论,不可不知也。

老子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又云:“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忠仁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

又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皆推本之论也。有志者当践迹以求其本,勿徒践形迹而逐其末也。

【译注】

这都是推本溯源的说法,不可以不了解。

老子说:“最高的道德,是人们感觉不到它;其次才是亲近和称誉;再次是畏惧;最后是咒骂。”

又说:“迷失了大道,才会崇尚德行;迷失了德行,才会崇尚仁爱,迷失了仁爱,才会崇尚德义;迷失了德义,才会崇尚礼仪。外在的礼仪是忠信的浅薄和祸乱的开始;前识的智慧是大道的皮毛和愚蠢的开始。”

又说:“大道废弃了,才开始讲究仁爱;巧智百出,才出现大奸大伪;六亲失和,才讲究孝敬和慈爱;国家政治黑暗,纲常混乱,才推崇忠君之臣。”

这都是溯源之论。有志气的人,应当踏着形迹而追求本原,不要只是泥于形迹,舍本逐末。

【原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

思立揭地掀天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译文】

要培养精金美玉一样的人品,一定要经过烈火的锤炼;

要建立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一定要经过薄冰的践履。

【原文】

人以品为重,若有一点卑污之心,便非顶天立地汉子;

品以行为主,若有一件愧怍之事,即非泰山北斗品格。

【译文】

做人以品格为重,只要存有一点卑鄙污秽的心思,就不是顶天立地的丈夫;

品格以行为为重,只要干过一件令人惭愧的事情,就不是泰山北斗的人格。

【原文】

人争求荣乎?就其求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辱;

人争恃宠乎?就其恃之之时,已极人间之贱。

【译文】

世人不是追求荣华吗?但就在他孜孜以求的时候,已经受尽了人间的奇耻大辱;

世人不是追求宠幸吗?但就在他苦苦追求的时候,已经落到了人间的最卑贱处。

【汇评】

世之趋炎附势者,大都但知攀附权贵,而其人之邪正不问焉;及事败后,毕竟同归于尽,真为可怜!即使幸而漏网,而以一身名节之重,不思流芳百世,乃甘受党援之污,反致遗臭万年哉!

刘念台云:“进取一路,诚士人所不废,而得之不得,曰有命。人情若不看破,奔走如狂,妄开径窦,呈身之巧,有无所不至者。幸而得之,立身已败,万事无解,况求之而未必得乎?真枉做小人也。”

【译注】

世上趋炎附势之徒,大都只知道去攀附权贵,而对那权贵人品的好坏是根本不问的;等到事败之后,最终只好和那奸邪的权贵同归于尽,真是可怜啊!即使侥幸漏网,而凭自己名声和节操的重要,不去追求流芳百世,却甘心受到私党的玷污,最后是遗臭万年,也令人浩叹。

刘宗周说:“功名仕途,确实是读书人所不能不追求的,但得到得不到,这是命运的安排。如看不破这一点,为了博取功名就会发狂地奔走,打通各种门路,卖身投靠,手段简直是绞尽脑汁。即使侥幸求得了功名,自身的名声已经败坏了,无法挽救,又有什么用处呢?又何况苦苦追求也未必能如愿呢?这种做法真是白白地做了小人!”

【原文】

丈夫之高华,只在于功名气节;

鄙夫之炫耀,但求诸服饰起居。

【译文】

仁人志士所推崇的,无非功名气节;

凡夫俗子所炫耀的,只是美服华屋。

【汇评】

《快书》云:“优人登场,有为唐明皇者,下场便不肯与诸优同坐,诸优皆笑之。世之登仕版者,时至则为之,此与逢场作戏亦复何异?而盛修边幅,炫耀乡里,日岸然肩舆于亲故之门,其不为诸优所窃笑者几希!”

比拟未免近于刻,但欲为今日之缙绅先生,痛下针砭,不得不借此以发其深省。其不省者,尚复何言?

吕新吾曰:“中高第,做美官,欲得愿足,这不是了却一生事。只是做人不端,或无过可称,而分毫无补于世,则高第美官,反以益吾耻者也。而世顾以此诧市井,盖棺有余愧矣!”

刘念台云:“士人自初第以至崇阶华庑,同是穿衣,同是吃饭,何曾有半点异常人处?只被阍巷一二愚鄙,惊喜奉承,此人不知不觉,不能自主,遂高抬起来。究竟于自己身心上,曾有一毫增益否?可为当头一棒!”

邹东郭云:“问邑之贵,则数高位者以对;问邑之富,则数积财者以对;问邑之人物,则数修德励行、济世范俗者以对,而富与贵不齿焉。故肆志一时者,为轩鹤,为牢豕;尚友千古者,为景星,为乔岳。”

【译注】

《快书》说:“有一个戏子,在舞台上扮演了唐明皇,下了台就不肯与其他戏子坐在一起了,别的戏子都讥笑他。世上追求功名的人,做了官以后,与那个戏子又有什么区别呢?科场得志后就着意打扮,在乡间招摇炫耀,每天矜持地坐着没有顶篷的轿子,往来于亲朋之家,这样的人不被众人耻笑的,真是太少了!”

这个比方未免尖刻,但是想对今天的缙绅先生们进行痛切告诫,却不能不借戏子这个故事来刺激他们深刻省察。他们要是仍然无动于衷,也就再没有别的话可以劝告了!

吕坤说:“考中很高的科名,当上了令人艳羡的高官,欲望得到了满足,但这并不是一生的事业。如果做人不端正,或虽然没有令众人指责的过错,但对于社会却毫无补益,那么高官厚禄,反面增加了他的耻辱。世上人反而因此在街巷里招摇炫耀,真是死后还应该有余愧!”

刘宗周说:“读书人从科场成功到高官厚禄,和别人一样穿衣吃饭,哪有半点和常人相异的地方呢?只是因为乡里一两个愚昧鄙俗的人,惊喜奉承,便不知不觉地失去主张,高傲得意起来。这样做,究竟对本人身心有半点好处没有?这可说是当头棒喝。”

邹东郭说:“询问一个地方的贵人是谁,人们就以权位高的人来回答;询问一个地方的富翁是谁,人们就以财富多的人来回答;询问一个地方有德望的人物是谁,人们就历数道德高尚、勉力为善、美化风俗的人来回答,而对当地的贵人富翁却不屑提起了。所以说得意于一时的人,只能像古代卫国乘官车的鹤,或像圈里的肥猪;而上与千古仁人为友的人,才是人们仰慕的星辰和高山。”

【原文】

阿谀取容,男子耻为妾妇之道;

本真不凿,大人不失赤子之心。

【译文】

曲意逢迎讨取上司笑脸,男子汉不屑干这种妇人邀宠的勾当;

在本性上不加任何雕凿,大丈夫仍保持赤子纯真质朴的心地。

【原文】

睁着眼看浪滚爱河津,离合悲欢,不过暂时风月;

皱了眉对波翻孽海岸,兴衰成败,无非顷刻烟花。

【译文】

看爱河波滚滚,悲欢离合,不过一时光景;

对孽海浊浪滔滔,兴衰成败,只是过眼烟云。

【原文】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谦以和;

小人之事上也,必谄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忍。

【译文】

君子事奉上司,一定是忠诚而恭敬的;对待下属,一定是谦虚而和蔼的。

小人事奉上司,一定是阿谀而谄媚的;对待下属,一定是傲慢而残酷的。

【汇评】

小人刻刻在势利上讲求,故无常心,如此,那得不为君子所恶?

【译注】

小人时时刻刻考虑怎样得势获利,所以没有一定的操守,这样,怎能不遭到君子的厌恶呢?

【原文】

君子当事,则小人皆为君子,至此不为君子,真小人也;

小人当事,则中人皆为小人,至此不为小人,真君子也。

【译文】

君子掌权得势的时候,连小人都能变为君子,在这种境况下,还不能成为君子的,那就是地地道道的小人了;

小人弄权擅事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沦为小人,在这种情况下,仍不沦为小人的,那就是不折不扣的君子了。

【原文】

在朝不是好舍人,

由居家不是好处士;

平素不是好处士,

由小时不是好学生。

【译文】

在朝廷不是一位好官员,

是由于在家不是一位好士子;

在家时不是一位好士子,

是由于儿时不是一位好学生。

【汇评】

蒙童之教,大有关系如此。

【译注】

幼年时受到的启蒙教育,就是这么重要。

【原文】

做秀才如处子,要怕人;

既入仕如媳妇,要养人;

归林下如阿婆,要教人。

【译文】

攻读学业时,应当像处女,独处深居,似怕见人;

入仕做官时,应当像主妇,夙兴夜寐,侍养他人;

归隐山林后,应当像婆婆,训诲子孙,谆谆教人。

【汇评】

吕东莱云:“士大夫喜言风俗不好,不知风俗是谁做的?身便是风俗,不知去做,如何会得好?”

讲风俗能就自己身上讲起,便有许多不肯苟且之意。

【译注】

吕本中说:“士大夫们爱说现今的风俗不好,不知风俗是谁造成的?须知自己言行就是风俗的一分子,你不去躬行,风俗怎么能变好?”

讲到社会风俗,从自身讲起,就有许多不肯苟且混过的意思。

【原文】

贫贱时,眼中不著富贵,他日得志必不骄;

富贵时,意中不忘贫贱,一旦退休必不怨。

【译文】

贫贱时,眼睛不盯住荣华富贵,将来仕途顺利时,就不会骄纵;

富贵时,心中不忘记昔日贫贱,到了离职退休时,就不会抱怨。

【原文】

贵人之前莫言贱,彼将谓我求其荐;

富人之前莫言贫,彼将谓我求其怜。

【译文】

在达官贵人面前,不要说自己地位低贱,他会认为你想请他引荐;

在豪门富翁面前,不要说自己生活贫困,他会以为你是求他怜悯。

【原文】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辄忘;

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译文】

小人一心盼望别人施恩,但受过就抛到脑后;

君子不轻易受别人恩惠,但受过就一定报答。

【原文】

巢父洗耳以鸣高,予以为耳其窦也,其言已入于心矣,当剖心而浣之;

陈仲出哇以示洁,予以为哇其滓也,其味已入于肠矣,当刲肠而涤之。

【译文】

巢父用洗耳来自矜清高,但我认为耳朵不过是一个器官,听到的话已进入了他的心中,应当剖心去洗涤;

陈仲用呕吐来显示廉洁,但我认为吐的不过是一些渣滓,不洁之物已进入了他的肠胃,应当剖肠去洗涮。

【原文】

处众以和,贵有强毅不可夺之力;

持己以正,贵有圆通不可拘之权。

【译文】

待人和蔼可亲的人,贵有坚强不屈的毅力;

待己正直刚强的人,贵有圆转不拘的变通。

【汇评】

内刚不可屈,而外能处之以和者,所济多矣。

方正学云:“处俗而不忤者,其和乎?其弊也,流而无力;持身而不挠者,其介乎?其弊也,厉而多过。介以植其内,和以应乎外,则庶几矣。”

【译注】

内心刚强,不屈服于外力,对外人却和善相处,对事业的帮助很多。

方孝孺说:“和俗人相处也能融洽,这是和善的美德吗?毛病是圆滑而不坚定;持身立世很坚定,这是耿介的美德吗?毛病是过于严肃而多过失。那种把公正耿介植于内心,而能和善待人的人,就差不多了。”

【原文】

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

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译文】

与其让人在面前称誉自己,不如使人没有背后的指责;

与其令人产生短暂的好感,不如令人长期相处而不倦。

【汇评】

乍交不为小人所悦,久习不为君子所厌,如是乃可见其品。

【译注】

初一相交,不被小人所喜欢;长期相处,不被君子所厌恶。这样,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格。

【原文】

媚若九尾狐,巧如百舌鸟,哀哉!羞此七尺之躯;

暴同三足虎,毒比两头蛇,惜乎!坏尔方寸之地。

【译文】

像九尾狐那样妖媚,像百舌鸟那样巧诈,可悲啊!羞杀了七尺身躯;

如三足虎那样残暴,如两头蛇那样狠毒,可惜啊!败坏了方寸心田。

【原文】

到处伛偻,笑伊首何仇于天,何亲于地?

终朝筹算,问尔心何轻于命,何重子财?

【译文】

到处点头哈腰,可笑你的头为什么对苍天疏远,对大地却如此亲近?

终日筹划算计,请问你的心为什么对生命轻贱,对财富却如此看重?

【汇评】

《杨升庵诗话》云:“生前枉费心千万,死后空持手一双。”足以唤醒一生。

【译注】

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生前费尽心机,死时空空两手。”这话足可以唤醒一生的执迷!

【原文】

富儿因求官倾资;

污吏以黩货失职。

【译文】

富家子弟为谋求官职而耗尽家财;

贪官污吏为贪图贿赂而失去官职。

【汇评】

初起于慊其所无,卒至于丧其所有。若各泯其贪心,则何夺禄败家之有!

【译注】

起初忧虑自己没有官职,最终却丢了官职。如各自都能泯灭贪心,又怎么会有夺去官职、耗败家产的事呢!

【原文】

亲兄弟折箸,璧合反交瓜分;

士大夫爱钱,书香化为铜臭。

【译文】

亲兄弟闹分家,把珠联璧合变成四分五裂;

士大夫贪钱财,将圣贤书香化为熏心铜臭。

【汇评】

高忠献公家训云:“士大夫居间得财之丑,不减于室女逾墙从人之羞。流俗滔滔,恬不为怪者,只是不曾立志要做人;若要做人,自知男女失节总是一般。”

【译注】

高攀龙家训说:“士大夫利用公务收受贿赂这种行为,并不亚于女子翻墙偷汉之丑。世俗人们却纷纷效法,不以为怪,这是因为没有树立做正直高尚的人的志向;如有了这种志向,自然知道贪污受贿与男女之间违背礼义,都是同样可耻的。”

【原文】

明镜止水以澄心;

泰山乔岳以立身;

青天白日以应事;

霁月光风以待人。

【译文】

像明镜止水那样,使内心清澄明澈;

像泰山乔岳那样,使立身高尚坚定;

像青天白日那样,使行事光明磊落;

像霁月光风那样,使待人和易坦诚。

【原文】

省费医贫;

弹琴医躁;

独卧医淫;

随缘医愁;

读书医俗。

【译文】

用节省开支的办法医治贫穷;

用鼓瑟抚琴的办法医治急躁;

用清心独卧的办法医治淫欲;

用豁达随分的办法医治忧愁;

用读书求学的办法医治庸俗。

【汇评】

此之谓国乎。

【译注】

这真是国中高手!

【原文】

以鲜花视美色,则孽障自消;

以流水听弦歌,则性灵何害?

【译文】

用观赏鲜花的心态看待美色,罪恶的情欲自然消除;

用倾听流水的心态欣赏歌乐,对人的性灵有何妨害?

【汇评】

鲜花可爱,过目不留;流水可听,过耳不恋。

【译注】

鲜花可爱,但过目即忘;流水可听,但并不留恋。

【原文】

进一层想,则天地间无不明处;

退一步算,则襟怀间有放达思。

【译文】

递进一层思考,天地之间,无不光明如照;

退后一步计算,胸臆之间,豁然旷达开朗。

【原文】

智虑涵而能养;

识见藏而莫露。

【译文】

智慧要深涵而能够长养;

见识要深藏而不要轻露。

【原文】

借人律己,乃儒者自治功夫;

以己律人,实狂夫骄矜气态。

【译文】

以别人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是儒家修养自治的功夫;

以自己为榜样,严格要求别人,是狂徒骄躁矜夸的气态。

【原文】

食其力,不外驰其心;

安其贫,不妄求于世。

【译文】

自食其力,不作身外非分之想;

安贫乐道,不作世间虚妄之求。

【原文】

天地之间生生不息,要思我受之于天地,如何可全此身以还之于天地;

人物之源亦生生不患,当思我如何受之于父母。不可不思我如何授之于子孙。

【译文】

天地万物,生生不息,要考虑自己受天地恩惠才有了生命,应如何保全生命,自强不息,来报答天地自然的哺育;

人类生存,代代相承,要考虑自己如何受父母恩惠。又应当如何教诲子手之后代,使他们自立于社会,造福于人间。

【原文】

士大夫当为子孙造福,不当为子孙求福;谨家规、崇俭朴、教耕读、积阴德,此造福也;广田宅、结姻缘、争什一、鬻功名,此求福也。造福者淡而长,求福者浓而短。

【译文】

士大夫应当为子孙造福,而不应当为他们求福;谨肃家规,崇尚俭朴,教导耕地读书,多干暗中有德于人的事,这是造福;广置田宅,攀结高亲,追求钱财,花钱买功名,这是求福。为子孙造福是冲淡而绵长的,为子孙求福却是浓腻而短暂的。

【汇评】

究竟非求而得。造福正所以求福,不可不知。

【译注】

福毕竟不是勉强能求得的。为子孙造福才是求福的正确方法,对此不可不知。

【原文】

士大夫当为此生惜名,不当为此生市名;敦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译文】

士大夫应当为自己一生爱惜名誉,而不应去收买名声;注重诗书的教化,崇尚气节操守,谨慎时待钱财取予,谨严自己的容貌仪表,这是爱惜名誉;竞相矜夸,邀请权贵,对人矫情逢迎,遇事不置可否,这是收买名声。爱惜名誉的人安宁而闲适,收买名声的人浮躁而笨拙。

【汇评】

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译注】

自受玷污,丧失名声,没有不是从收买名声开始的。求好名声,却因此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名声难道是可以收买的吗?

【原文】

士大夫当为一家用财,不当为一家伤财;济宗党、广束修、救荒歉、助义举,此用财也;靡苑囿、教歌舞、奢宴会、聚宝玩,此伤财也。用财者损而盈,伤财者满而覆。

【译文】

士大夫应当使用家财,而不应损伤家财;周济亲朋,优厚塾师,救助灾民,帮助正义的事情,这是使用家财;建造华美的花园,教习歌妓舞女,举办奢侈的宴会,购买收藏大量珍宝玩物,这是伤耗家财。使用家财,财虽损减了,但对世道人心、个人道德名望有益;伤耗家财,表面上很富裕,而钱财和道德上的亏损终将导致倾覆。

【汇评】

无论在己在人,义所当用,乃谓之用;义不当用,则谓之伤。有财者可以鉴矣。

【译注】

钱财无论用在自家身上,还是用在别人身上,依理应当用的,才叫做使用;而不应当用却花费了,叫做伤耗。富有家财者可以借鉴。

【原文】

士大夫当为天下养身,不当为天下惜身;省嗜欲、减思虑、戒忿怒、节饮食,此养身也;规利害、避劳怨、营窟宅、守妻子,此惜身也。养身者啬而大,惜身者膻而细。

【译文】

士大夫应当为天下保养身体,但不应吝惜身体;节制嗜欲,减少思虑,戒止愤怒,节制饮食,这是保养身体;图利避害,逃避劳累和怨怼,营造巨室,守候在妻儿身边,这是吝惜自身。保养身体的人志向远大;吝惜身体的人趣味庸俗而目光短浅。

【汇评】

养其身以有为也。似乎爱惜此身,却不知已置此身于无用,直谓之不自爱也可。

张侗初先生却金堂四箴。

陈榕门云:“按四箴所云,当为者,即孟子所云‘求在我者也’;不当为者,即孟子所云‘求在外者也’。迹虽近似,义实相妨。今一一胪列之,互举之,是非公私,显然可见矣。忆余为诸生时,于官斋屏障间,曾见此箴,觉有怵于心,而未知其言之切而中也。比来阅历仕途,深尝世故,每见士大夫往往于此四者,辨之不明,遂致误入歧途,贻悔末路,益服先辈格言,切中世病,足发深省,而愧前此失于体认,草读过也。然则思齐内省,为所当为,不为所不当为,愿与世之君子共勉之。”

【译注】

保养身体的目的是有所作为。那种似乎爱惜自己身体,却不知道已经把自身置身于无用境地的人,简直可以说是不自爱。

以上四条,是张侗初先生在却金堂写下的格言。

陈宏谋说:“按四箴所说,应当做的就是孟子所说的‘所求在本身的’;不应当做的,就是孟子所说的‘所求的在本身以外的’。二者表面相似,实质上是相反的。现在一一把它罗列出来,是与非,公与私,就可以看清楚了。回忆我当学生时,在官府的屏障上,曾经见到过这四条箴言,心中感觉到警惧,但是没有了解到它语言的恳切而中肯。后来,我历经仕宦,对世故人情有了较深的体察,常看到一些官员对这四者分辨不清,以至误入歧途,贻悔末路,更加叹服先辈格言的切中弊病,发人深省,并为自己以前对于这四箴只是草率读过而惭愧。一个不自弃的人,总要见贤思齐,深入省察,做那些应该做的,不做那些不应该做的。希望和世上的君子共同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