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功的阶梯(第6辑):青少年必读的人生故事
19535200000014

第14章 高手是这样练成的(3)

那名男生叫张跃,在连续两届的攀岩比赛中,都获得了亚军。也可以说,刘平和张跃之间是对手关系。

第二次输给刘平后,张跃果然加强了训练,一到课间活动,他便去校外的石壁下练习攀岩。放了学,他还要练上一个小时才回家。有时,他在训练时,刘平就走过来,为他鼓掌加油。

一次,明文从壁下经过,见张跃正在壁上爬动着,而刘平站在下面不停地加油。明文奇怪地问:“刘平,张跃可是你的对手啊,你为他加什么油?”刘平说:“我为什么不能给他加油?”明文说:“难道你希望他追过你去吗?如果他训练上去了,获得了冠军,你不一下子名声大落吗?”刘平笑笑,说:“不会的,怎么会呢?”

明文不知道刘平嘴中的“不会”是什么意思,是指张跃不会获得冠军,还是刘平不在乎张跃获得冠军?总之,他对刘平为对手加油的行为大为不解。岂止明文,和刘平要好的同学都曾劝过他,但是,刘平不听同学们的劝告,依然常常来给张跃加油。

当然,刘平不但给对手加油,自己一有时间也去训练。

一晃又是一年。攀岩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所有的同学都知道这一年来张跃训练刻苦,也知道唐宋为对手加油的事,因此,大多的人看好张跃。

比赛开始了,除了其他班报名的选手,再加上刘平和张跃,共有十八人参加了比赛。十八人分为三组,每组六人,按照规则,谁的速度最快,谁就是本次比赛的冠军。经抓号,刘平分在三组,张跃分在一组。

首先是第一组开始比赛。号令一开始,张跃便像一只狸猫,灵活地顺着绳子向上攀登着,很快,他将其他参赛同学抛在下面。同学们仿佛看到了当日刘平的影子,纷纷为张跃鼓掌,都说:“瞧,张跃这一年速度快了不少,看来,今年的冠军非他莫属了。”

第一组结束,第一名是张跃。

接下来是第二组比赛。第二组看点很少,所以同学们期待的是第三组。

终于轮到刘平所在的组比赛了。比赛号令一下,刘平便像猿猴一样爬了上去,几乎在眨眼间,他就站到了岩顶。

同学们呆楞了半晌,这才想起鼓掌。

三组比赛都已结束,统计结果,刘平仍是冠军,张跃仍是亚军。

校报的小记者采访刘平,问他:“大家都听说你平时常常为张跃加油,作为对手,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刘平说:“不为什么,因为大家既是对手,又应是互相促进的帮手。”

和弱者对抗,即使胜了也不觉得光彩。和强者竞争,即使输了,也有收获。给对手加油,就是给自己鼓劲。当对手变得强大了,自己才会更加强大。

蒙上你的眼睛

少年自小便是个胆小鬼,他不敢黑夜里走路,不敢一个人呆在家里,甚至,连去厕所也要父亲陪着。

一天,父亲对他说:“孩子,咱们家的果子熟了,你去摘几个来吧。”少年摇摇头说:“爸,我不去。”父亲叹息道:“为什么不去?”少年说:“果园里一个人也没有,我怕有鬼。”父亲说:“那好吧,爸和你一起去。”有了父亲的陪同,少年就不害怕了。

两人一前一后来到了果园里。父亲指着一棵树说:“孩子,高处的你爬树摘吧,低处的爸在下面摘。”少年像猴子一样爬到了树上,他将篮子挂在树枝上,摘的果子全放在篮子里。过了一会儿,少年摘满了篮子,说:“爸,你接着,我把篮子递下去。”少年说了一声,不见父亲答应,他低头一看,哪里还有父亲的影子。少年大声地叫着,果园里只有风吹树叶沙沙的声响。少年突然害怕了起来,他慢慢地溜下树来,却两腿酥软,根本就跑不动。少年连滚带怕地来到果园边,只见父亲正躺在一棵树上睡觉呢。父亲跳下树来,说:“你啊,真是一点出息也没有。”少年羞红了脸,发誓一定要克服胆小的毛病。

一天,少年听说镇上有一位心理医生,于是天一亮就出发了。来到镇上后,少年见到了医生,诉说了自己的苦恼,他说:“大夫,我不是不知道自己的毛病,就是无法克服,请你帮助我吧。”

医生说:“夜里你为什么不敢走路?路上到底有什么?”少年说:“我也不知道,总之,我就是害怕。”医生将少年带到山前的一片空阔处,说:“你往前走一百步,然后再走回来。”少年走了一个来回,很轻松,他不解地看着医生。医生从兜里掏出一块黑布,蒙在少年眼上,说:“你再走一个来回。”少年张着大手,一步也不敢迈。少年说:“大夫,我什么也看不见。”医生说:“你虽然看不到,却不会不知道,你前面是一片空阔的平地,什么也没有吧?”少年迟疑着,慢慢地迈出腿,却又抽了回来,说:“大夫,我还是不敢。”医生说:“你摘下黑布。”少年将黑布摘了下来。医生又让他走了一个来回,然后说:“你仔细看好了,前面可否有凹凸处?”少年说:“没有?”医生说:“你再蒙上黑布试试。”少年将黑布蒙上,却仍是不敢迈步。医生说:“你胆小的问题就在这里,本来世界上没有鬼,是你心里有鬼,正像前面的开阔地一样,本来,这里一片平坦,你一蒙上眼睛,就担心脚下突然凹了下去,或凸了起来,其实,什么都没有。”

听了医生的话,少年终于大着胆子,迈出了一步,接着又迈出一步。少年继续向前迈着,他的步伐越来越快,终于一百步到了。接着,少年又快速地迈了回来,然后摘去了蒙布,高兴地看着医生。医生说:“你成功了。”

从此,少年像变了一个人,他喜欢探索,喜欢猎奇,喜欢上了大自然,常常一个人背上行囊外出。长大后,少年成了一名探险家,并写出了洋洋洒洒数十万字的《旅游日记》。

有人说过,征服畏惧最快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成功为止。蒙上眼睛走路,练出的是胆量,也是自信。

低头的人生

那天,莫斯科某商报要做一期经济人物周刊,报社领导让记者普克金去采访一个叫托夫斯基的皮鞋商人。莫斯科的冬天特别冷,普克金裹在咖啡色的大衣里,向车站走去。托夫斯基住在圣彼得堡,但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里,普克金是不想出行的。经过一家网络公司时,普克金突然想,反正领导要的是一份资料,何不去网上搜?于是,普克金走进了那家网络公司,向里面的管理人员热情地打了招呼后,就在一台电脑前坐了下来。靠墙的位置有个壁炉,红彤彤的,普克金感到了一股暖意。果不其然,关于“托夫斯基”的介绍,网络上有不少,普克金浏览了几个网页,把最详细的一份打印了下来,然后回了报社。

谁知,领导看完资料,颇为不悦地说:“你弄的这份资料,既然网上可以看到,那么还做什么周刊?我需要的是托夫斯基的创业金钥匙。”

普克金出了一身冷汗,他不敢再有取巧之心,坐车去了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是俄罗斯仅次于莫斯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北方威尼斯”之称,是彼得大帝所建,城内古建筑迷人,辉煌的街道风光如同舞台布景。

普克金下了车,居然看到街头有一个擦皮鞋的摊儿,就走了过去。擦皮鞋的是个青年,高个,卷发,皮肤很白。普克金注意到,青年的双手非常细嫩。普克金把脚踏在支架上,说:“请帮我擦一下。”

青年友善地看看他,然后低下头擦起来。擦到第二只时,普克金和他搭讪:“你知道托夫斯基住在哪儿吗?”青年抬头一笑,说:“知道。”由于分心,青年手中的擦布碰到了普克金的袜子,污了一块黑点。“对不起。”青年赶紧诚恐地道歉。“没事。”普克金大度地说着,就要掏兜。“不。”青年拦住了普克金,说:“我的工作出现了失误,所以钱是不能收的,为了补偿,我带你去找托夫斯基吧。”

普克金跟着青年,穿过一条街道,来到一栋小楼里。普克金惊奇地发现,青年对这里轻车熟路般。走进大厅,里面坐着一个50来岁的男人,须发斑白,正凝神看着一份报纸。

“这就是托夫斯基,我的父亲。”青年向普克金介绍。

普克金一愣,原来青年竟是托夫斯基的儿子。可是托夫斯基资产数亿,怎么会让他儿子在街头擦皮鞋呢?

托夫斯基站了起来,友好地和普克金握手。简单地介绍后,普克金说明了来意,并把心中的疑问说了出来。托夫斯基看看儿子,说:“其实,我像儿子这么大时,也给人擦过皮鞋,但是,这一段旧事,我从没曝过,外界不知道。当时,我由于心态浮躁,创业三年,连跌了几个跟头,后来,身无分文,流浪异地。一个妇人让我跟她学习擦皮鞋,我怎么肯做这样的生意呢?但是,后来妇人的一句话触动了我,她说,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低头,才能抬头。之后,我跟着妇人默默地擦鞋一年,期间品尝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也悟到了低头的意义,往往的创业,不是我们不能成功,而是我们的眼界太高了。其实,不妨从最简单的事业开始,低头擦鞋,这本身就是一种躬耕的态度,就像老农一样,一个人,如果不能俯下身子,默默劳作,那么,他是不会收获的。所以,当我的儿子想创业前,我让他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去街头擦鞋。”

普克金心中一动,低头人生,这不正是托夫斯基鲜为人知的创业金钥匙吗?

往往,我们渴望拥有财富,却缺少打开财富之门的钥匙。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把金钥匙,只要握到它,你的双手也会攥满财富。

一代书痴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1899年出生于阿根廷,自幼喜欢读书,年轻时,曾迁居日内瓦和西班牙。22岁时,博尔赫斯回到国内,开始积极组织文学运动,传播欧洲先进的文学思想。24岁时,博尔赫斯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诗集,但由于当时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还不够,所以,诗集是自费的。直到1931年左右,他才凭借自己的短篇小说,在文坛树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

博尔赫斯读书很痴迷,他的书房里除了书,几乎再也没有闲置的地方。他的书一部分是父亲留下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他在欧洲时购置的名家巨著。博尔赫斯读起书来,通常中间不会停顿,无论书的厚薄,总要一气呵成地读完。为此,他的母亲在收拾书房时,会故意将一些内容少的书放在显眼处,因为她怕累坏了儿子,尤其是博尔赫斯干涩的眼睛,因为连夜在灯光下通读,常常布满血丝。

为了便于文稿的及时整理,博尔赫斯雇了一个叫玛丽亚的女秘书。玛丽亚第一次走进书房时愣了,她从来没见过那么多书,差不多称得上一个小型图书馆了。玛丽亚问博尔赫斯:“这些书,你能看得完吗?”博尔赫斯说:“怎么会看不完呢?”“不可能。”玛丽亚说:“除非你不参加其他的活动。”博尔赫斯说:“是的,我很少参加一些应酬,因为时间是用来读书和写作的。”

博尔赫斯的眼睛自1955年就几乎全盲了,但是,他并不放弃读书和写作。之后,玛丽亚就充当了他的眼睛,他想看什么书,玛丽亚便为他阅读。想写作的时候,博尔赫斯会一句句念着,由玛丽亚记录下来。

一天,玛丽亚问博尔赫斯:“你为什么不让自己的晚年舒适些呢?”博尔赫斯说:“我生下来就是为了读书和写作的,命运可以夺走我的眼睛,但夺不走我对文学的爱好,文学是我的事业,我要善始善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博尔赫斯在世界文坛获得了较高的荣誉,比如阿根廷国家文学奖、福门托奖、法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共和国勋章、巴西美洲文学奖等。当然,为他博得声誉的不仅仅是诗歌和短篇小说,还有他对文学的这份执着和追求。也正因为博尔赫斯的心灵永远守候在文学殿堂里,他才成为后人崇拜的大师。

1986年,博尔赫斯去了日内瓦,和陪伴他多年的玛丽亚结为夫妇。已经87岁高龄的老人依然保持着读书和写作的习惯。玛丽亚深知老人的爱好,所以,无论走到哪里,都为他带上几箱子书。

博尔赫斯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这么多昂贵的证据、尘土/使我们相信难免一死/我们放慢脚步,压低噪音/走过一系列缓慢的墓碑/它们的阴影与大理石的修辞学/允诺或预示了那备受向往的/成为死者的光荣……

我想,这应是老人对自己百年后的期望吧。

做一只飞行的气球

他叫宋书,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在一次竞赛活动中,他和同组的唐生获得了第一名。本来,获得第一名都是有奖杯的,谁知,老师在给唐生颁发奖杯时,由于不小心,把奖杯摔了。

一时间,会场上鸦雀无声。老师看看唐生,又看看宋书,奖杯只剩下一个,而获奖者有两位学生,这个奖怎么颁?想来想去,老师决定将唯一的奖杯颁给唐生,因为在这之前的几次竞赛活动中,宋书已经得到了三个奖杯,而唐生一个也没有,也就是说,这仅剩的一个奖杯对唐生意义很大。

老师对宋书说:“宋书同学,奖杯已经摔了,再订做也来不及了,你就发扬一下风格,把它让给唐生吧。”宋书说:“我们都是第一名,为什么奖杯给他?”老师说:“宋书同学,你已经得到三个奖杯了,而唐生同学一个也没有,还是让给他吧。”

“不。”宋书说:“在这之前,我虽然得到了三个,但那是之前,这次,我既然得了第一名,就不能放弃奖杯,再说,你摔的奖杯本来就是要给唐生的,他该自认倒霉才对。”

老师无言以对。

唐生说:“老师,你不要为难,宋书同学说的对,最后这个奖杯本是要颁发给他的,我的已经摔了,就不要了。”说着,唐生退回队列中。老师只好将唯一的奖杯颁发给宋书。

宋书虽然得到了奖杯,但是,从此老师和同学们都对他有了某种看法。之后,班干部、五好学生、十星少年等等评选,都没有他的,相反,唐生却每每榜上有名。

宋书觉得自己受到了冷落,仿佛成了被遗弃的孩子。

一天,宋书去见一位智者,向智者说起了自己的烦恼。智者听后拿出一个气球来,说:“你将得到的奖杯拴在上面,然后放飞它吧。”宋书将自己先后得到的奖杯拴在气球上,然后一松手,气球并没有升起来。智者说:“把奖杯放下吧。”宋书解下奖杯,气球忽地一下飞了起来,渐渐地飘上了天空。宋书抬头望着气球,明白了。

一个人怀抱的东西越多,负重越大。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像气球一样,越飞越高。

看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