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从私生子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经营哲学
19534400000003

第3章 从私生子到秦王(3)

当时,各国盛行“养士”之风,一般的权门都收养着大批的食客。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号称“四君子”,都豢养着数以千计的食客,耀武扬威,名冠当世。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养士反不如山东各国,这是秦国的耻辱,于是,吕不韦也招养门客3000人。需要说明的是,这3000人的整体素质远远胜过信陵君那批鸡鸣狗盗之徒,他们不但有一技之长。而且大多是饱学之士,有一家之言。吕不韦让他们每人著写见闻,然后将这些见闻编辑成册,形成8览、6论、12纪的《吕览》,总共20余万言,也称《吕氏春秋》。该书包罗万象,涵括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堪与诸子百家学说并驾齐驱。加工此书耗费了吕不韦的大量心血,他也非常自信,视其为得意之作,将其高挂在咸阳闹市街头的门上,大宴各国游士宾客,声称“有能增损一字者,赠黄金千两。”于是在势头上,吕不韦远远盖过了盂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这“四君子”。

吕不韦善于笼络人才,对门客非常慷慨。这些门客对他感恩戴德,为他奔走天下,游说各国,宣扬秦国的政治修明,武力强大,造成秦军未到而军威已到的声势,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很好地发挥了心理战、宣传战的震慑作用。

他叉着手加强了原有的间谍网。用重金收买各国的权贵政要,对于不愿被收买的,则用暗杀、陷害等手段除掉他们,在这种威逼利诱之下。各国有不少重臣都成了秦国的内奸。

吕不韦还改革军队的赏罚制度,建立了阵亡伤残的抚恤制度。壮男在外作战,家属无力耕作者,由其所在里社负责帮忙,代为耕种。阵亡者荫赏其后人,伤残者国家养其终身。斩敌一首,得爵一级,本人阵亡,由后人袭功。于是,秦军士气大振,将士们作战时无不争先恐后,备勇杀敌,勇立战功。

吕不韦又进一步改革了秦国的税赋制度。在此之前,常常有拥有大量土地的宗室大臣、公侯将相权贵借口收成不好,不纳赋,或者只是象征性地纳少许田赋。针对这一现象,吕不韦明文规定,除了王田以外,任何人的田地都得按田地的等级和面积纳赋。此举大大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此外。他还在国内及秦军占领区的重要地段设置关卡,对来往货物按值抽税,增加了国家税收。

为了提高秦国的手工业水平,吕不韦又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从备国引进控艺娴熟的工匠,教导老百姓制作各种手工制品。此前,由于秦国地处西戎之地,与中原各国少有往来,所以手工业一直不发达。富贵人家要用精致的手工制品,大多要从山东各国引进,仅此一项,每年就需大量的支出。吕不韦出台一系列的奖励措施后,各国工匠纷纷涌入秦国,秦国的手工业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这些工匠集各国之所长,汇聚秦国,融会贯通,技艺进一步提升,短短几年内,就制造出大量精致的手工艺品,不但满足了秦国朝野的需求,而且反过来向东方六国倾销,使秦国源源不断地从山东各国赚取利润,国家的财政实力进一步提升。

吕不韦不断地挥洒着治国理政的才情。此时的嬴政还小,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尚父”的表演。一则向他学习治理的经验,再则。他心里也装着很多心事。这个早熟的少年心里是不平静的,他想起了在邯郸所遭遇的一切,他要报复,但此时的秦国不是他说了算,他手里没有权。

秦国在吕不韦的打理下井井有条,很快医治好了战争刨伤。国力蒸燕日上,秦国又有了对外扩张的雄厚资本。而嬴政大权旁落,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他都得看吕不韦的眼色行事。吕不韦成了他的一把双刃剑,论治国理政才能,当时秦国无有出吕不韦之右者,要想秦国强大,不得不用他;但是,吕不韦在借助于手中的权力在构建起庞大的商业帝国的同时,也控制了秦国的朝政。随着嬴政一天天长大,他执掌朝政的愿望也越来越激烈。于是,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产生了,两人之间的博弈成为不可避免。

【经营哲学大讲坛】

毋庸置疑,秦王嬴政从父辈那里继承的“财产”是丰厚的,秦国已经具备了兼并天下的战略优势,虽然东方六国还有较强的实力,但它们内部矛盾重重,彼此之间的联盟比较松散,大多数时候都在钩心斗角,很难长时间联合起来,无法对强大的秦国构成致命威胁。秦国统一天下只是个时间问题,这是秦国历代君王留给嬴政的未竟事业。不过,年仅13岁的秦王政暂时还不能担当起这一重任,秦国还需要继续强大,积攒国力。大权在握的吕不韦则担负起了治国的重任。平心而论,他的治国才能是非常出色的,当时的秦国无有出其右者,秦国在他的打理下国力蒸蒸日上,军队的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这是秦始皇愿意看到的。但是,秦始皇对他是不放心的,秦国的权力过分地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再加上他拥有富可敌国的资财,如果他像齐国的田成子那样居心叵测,那该怎么办?此时对于年幼的秦王政来说,吕不韦就是一把双刃剑,是风险与机遇并存。他必须好好把握,拿捏好其中的分寸,虽然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不免要求太高,但再高的要求他也得做到,因为他是秦王,天将降大任于他。

在现代商海博弈中,将自己创办的企业委托给类似于“吕不韦”这样的能人管理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当企业的创始人、决策者无能为力时。

这些年,中国企业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都在探索建立和实施现代企业制度,一些职业经理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如何处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是企业创始人,决策者必须去思考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善,当企业遭遇非常时期时,就很容易出现震荡。国美创姑人黄光裕与职业经理人陈晓之间的纷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国美公司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一块响亮招牌,从创业以来的近二十年里,凭着创始人黄光裕的个人能力和家族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公司业绩蒸蒸日上,成功并购永乐、大中、三联商社等王牌零售企业,井在香港借壳上市,成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龙头老大,还涉足房地产开发、资本运作等领域,财源滚滚,黄光裕本人三次成为中国胡润富豪榜首富。

随着国美公司的迅速发展,家族式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束。黄光裕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开始逐步将公司的管理推向职业化。2005年后,国美公司全面推进公司职业化进程,不仅重用了一批跟随他创业的旧部,还聘请了从永乐加盟过来的陈晓出任公司总裁,使国美公司走上了一条职业化管理的现代企业之路。

陈晓是上海人,出身贫寒,其成长历程堪称是一部经典的励志书。1岁时,陈晓患上了小儿麻痹盎,致使自己的一条腿残了。10岁时,他的父亲不幸去世,留下母亲和三个孩子相依为命。陈晓的读书成绩很好,却赶上了“文革”那个动乱的岁月。好不客易熬到了恢复高考,却又与大学失之交臂。他不得不放弃科举之路,从街道厂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26岁时,陈晓就开始从事家电销售。当时正逢国内彩电市场大热,他设法将工业局三产办的滞销商品销到外地,而把彩电销售给市民,从中让三产办大火了一把。也正因为如此,几年后,南汇商业局将他这个“能人”挖了过去,专门经营彩电。上任后,他把原来的“南汇县家电批发站”改为“永乐家电批发总公司”,并担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不过这一切并不意味着陈晓的好运气来了,不久,他的妻子身惠重病,陈晓四次借钱,负债40万元,却未能留住妻子的生命。

更倒霉的是,此时的永乐家电因盲目投身地产,遭遇地产泡沫,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磐司经营困难,步履维艰。陈晓携46人集体离职,他放弃了买断工龄的钱,带走了“永乐”这块牌子,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精打细算,租下一些旧厂房仓库,特外墙当广告幕墙卖掉,这部分的收入几乎可以冲抵租金。自此,“铁算盘”成了陈晓的名号,而他认为零售的真谛就是精打细算。

在陈晓的打理下,永乐很快在行业内崛起,成为继国美,苏宁、大中之后的中国第四大家电零售企业。

而此时的国美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掀起并购浪潮,把并购目标指向了大中、三联、永乐等家电零售巨头,国美并成功地兼并了它们。但是,在兼并永乐时,黄光裕领教了陈晓的厉害,两人的谈判历时数十天,数次陷入僵局。事后,黄光裕感慨,“不是我无能,是陈晓太狡猾”,“这是我做生意以来最艰苦的一场谈判”。选次并购给黄光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眼里,陈晓是不折不扣的能人。但不管怎么说,并购还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06年7用25日晚,在国美永乐联合发布合上,黄光裕与陈晓以手挽手的姿态出现于北京鹏润大厦B座二层的主会场。在发布会上,黄光裕对陈晓不吝赞美之词,两人都有惺惺相惜之意。黄光裕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陈晓是中国最适合做国美电嚣CEO的人。

据说,陈晓刚到国美北京总部上班时,因不适应北方饭菜,黄家人每天还给陈晓“开小炷”送饭。陈、黄二人的办公室在同一楼层,大小和装修风格都一样,当时,拫多人形容两人的关系好比刘备和诸葛亮。

此时的国美由黄光裕任董事局主席,主要负责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等;陈晓为总裁,负责公司运营,常务副总王俊洲负责执行、实施;在总裁与常务副总之间设立决策委员会,由王俊洲、李俊涛,牟贵先、孙一丁、周亚飞、魏秋立,何阳青、刘飞等几人构成,对日常决策负责;周龙飞、魏秋立等五位副总分别负责财务、行政、营运、采购、战略合作五大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这些人都是跟随黄光裕多年的嫡系,陈晓在里面的处境看上去仿佛很孤单。

进入国美后,陈晓一改在永乐时期处事严厉的风格,变得低调、内敛起来,对国美其他高管及下属谦逊有加,这让早已习惯于被黄光裕霸气压迫的国美高管们顿生好感,遂渐接受了这位“新总裁”。

在以后的两三年时间里,陈晓与黄光裕相处很好。黄光裕打心眼里信任这位职业经理人。而陈晓本人也在公开场合表示:“我是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到国美工作的。”

然而到了2008年11月,一切开始发生变化。当月,黄光裕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内幕交易罪、单位行贿罪被警方带走,不能再指挥国美。2008年11月28日,在黄光裕被警方带走11天后,陈晓出任国美电器代理董事局主席,一个多月后正式出任董事局主席。这一人事任命,也充分印证了黄光裕此前对陈的欣赏、信任。

黄光裕的入狱给国美带来了巨大的震荡,国美股价大跌,众多家电企业对国美施行“紧缩政策”,导致国美运营资金一度极为短缺,门店出现严重缺货,公司处于风雨飘摇之态。面对严峻的形势,陈晓做出了引进财务投资者的决策,并提出关闭亏损门店、优化网络结构,提升单店轻营水平为核心的国美战略转型,他的决策和建议得到了国美经营团队的支持。在他的打理下,国美逐渐走出低谷,经营步入了正轨。2010年8月23日,国美电器2010年半年业绩在香港发布,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国美业绩创2008年末以来最好的记录,销售收入达到249亿元人民币,在店面净减少的情况下仍较上一年同期增长了21.6%,经营利润同比净增86.1%,而采购合同标准化,透明化,灵活的商品管理能力、差异化能力成为国美的很大转变。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上,和上一年同期相比也下降了四天,营运成本同时下降。

应该说,黄光裕对经营因队的成绩也是认可的。但是,两人的矛盾还是不可避免地提前爆发。

2010年8月4日,在狱中的黄光裕发函给国美董事会,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陈晓等人的职务。黄,陈之争正式拉开序幕,而这场纷争是如何引发的呢?

这一切要从引资说起。当时,国美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缺口,身陷囹圄的黄光裕从狱中写信表示,公司如果缺钱,可以降低自己的股权比例,但不能失去控制权,此举表明刚开始时,狱中的黄光裕跟正带领国美走出低谷的陈晓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猜忌,还是对陈晓引进财务投资者决策的正面支持。

在几家投资者中,陈晓最终选中了贝恩资本——当年身在摩根士丹利的竺稼,如今已成为贝恩投资亚洲董事总经理。陈晓的理由是,引入贝恩能满足国美的资金需求,贝恩有零售业投资经验,能让国美在改善公司治理水平上获得益处。

由于“对与最终锁定贝恩资本及相关谈判细节,黄先生并不知晓,无法提前表明态度。”黄光裕方面的知情人士事后表示。因此,黄光裕对陈晓的这一做法并不理解,猜忌的种子由此埋下。

按照陈晓的意思,在贝恩进入后,如果认购能力不足,黄光裕所持的股权将由35.5%摊薄至27.2%。尽管仍然保持了黄光裕第一大股东的地位,但与黄光裕武图保持强有力的大股东地位并不相符。黄光裕认为,陈晓此举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名为引进财务投资决公司资金缺口问题,实则包藏祸心,想通过增发来稀释黄氏家族的股份,使国美彻底去黄光裕化。对此,黄光裕决定拼死一搏,通过套现方式,全额参与国美配售。一番博弈之后,黄光裕夫妇所持股份为33.98%,而贝恩资本间接控制的总股本则不过11.3%。

尤其让黄光裕愤怒的是,在引入贝恩资本之后,陈晓开始对国美高管县实施股权激励,黄光裕认为,国美自创业以来,这些跟随他打天下的高管,从来没人敢奢望股权激励,陈晓此举显然是在分化自己的“嫡系”,诱使跟随自己多年的高管们反水。入狱之后,黄光裕曾一度想通过这些“嫡系”来确保自己对公司的控制权,没想到陈晓却利用股权激励策反了他们。

自此,陈、黄反目已不可過免,终于在2010年8月4日形成总爆发,且以不可遏制之势发展。

黄光裕方面攻势凌厉,大打“民族牌”、“感情牌”,指责陈晓将“国美电器”变成了“美国电器”(意指其引进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贝恩资本)。同时,黄光裕方面称,陈晓作为董事局主席,“存在个人野心,实施阴谋,挑战职业经理人的职业道德”,并指责陈处心积虑要“去黄化”、“阴谋篡位”。就这样,陈晓当初那句“我是以职业经理人的心态到国美工作的”成了他最有力的“罪证”,网上的舆论更逞一边倒,超过九成的网民毫不犹豫地谩骂、祖咒、攻击、质疑陈晓,认为他此举是“落井下石,窃取国美”,破坏了职业经理人的道德底线。

双方唇枪舌剑,誓言要分出高下。

2010年9月28日,国美特别股东大会在香港召开,股东投票决定国美大股东、创始人黄光裕提出的5项动议的去留,结果除了撤销配发、发行和买卖国美股份的一般授权获得通过外,撤销陈晓、孙一丁的董事职务,及委任邹晓春和黄燕虹为执行董事的提案均未能获得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