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很快就来了,他的上司很快就发现了那个与众不同的程序录入员,他的能力,绝非一般的程序录入员能比的,他不光能又快又好地将那些既定的程序录入进去,还能够准确地指出程序中出现的错误并能将它们一一改正过来。上司为此感到惊奇万分,哥哥才适时地将他的学士证书拿出来。他的工作也很快由原来的程序录入员调到一个与他的本科学历相应的位置上去了。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哥哥很快又做得游刃有余,工作之中,他提出不少极有价值的建议,很快得到上司的肯定,哥哥再一次得到了提升。有了前面的经验,在新的职位上,哥哥仍然不骄不躁不张扬,有条不紊地处理着自己的业务。那时,不用他自己多说什么,他的上司已在暗地里悄悄地留意观察他了。当他发现哥哥的水平明显超过一位硕士生时,就再次找他谈话。直到那时,哥哥才拿出了自己的博士学位证明,并向上司坦陈自己那样做的原因。毫无悬念,哥哥再次得到重用。与先前将他拒之门外的那些老板相比,哥哥的上司反倒有一种如获至宝的惊喜。哥哥在公司的地位与待遇也随之不断提升。
哥哥曾经拿着那一大块亮闪闪的金砖,试图去敲开一家又一家用人单位的大门,却一无所获,倒不如他实实在在从低处出发,一路盘旋而上,不到两年的时间,哥哥已看到了他渴望的风景。
人们常讲一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何走向高处却需要一种智慧。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聪明的态度也是一种作为。学习谦恭,学习将眼光放远脚步放低,学习为自己修一条螺旋形的跑道盘旋着上升前进,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境界,它会让我们脚踏实地的攀上成功的高峰。
最难忘的医学课
那时,她还是一名刚进入军医学校不久的学员,也是她所在的那个高原部队派到那所学校学习的唯一一名女学员。当时,给他们授课的教员都是本校和军区总医院临床各科的主任或教授,他们个个医术高明,对学生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那次考试,考的是临床病倒的诊断和分析,并要求学员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病例,大致的病情是由病毒引起的重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是病人发烧流涕咳嗽,血象低。那样的考试,对有几年临床经验的她来说,并不难,但在她的治疗方案中,除了常规的治疗,她还加用了抗菌素。
试卷发下来,她发现自己那道题目被扣了分。教授那门课的是一位从医多年的老先生,在讲评时,他对台下的学生讲:凡是在治疗方案中使用了抗菌素的学生,都要扣分。因为那是一个病毒感染的病倒,抗菌素根本无效,如果用了它,一是浪费,二是造成抗药性,三是表示了自己的不自信……总之,老先生列举了一大通使用抗菌素的不良后果,发了一通脾气,拂袖而去。同学们都乖乖地在进行修改反思时,她已找到负责教务的老师:我就是在方案中用了抗菌素的同学,也被扣了分,我觉得那位老师的讲评并不完全正确。那番话,让那位老师大吃一惊:你知道给你讲评的人是谁么?是当今最著名的内科主任,三十年代东京帝大医科毕业的高材生,曾在国民党军队里做到很高的医官。能把他请到我们学校来讲课,是你们的幸运。他就是权威。他讲的就是有道理的。老师劝她回去,她还是坚持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那位老师只说了常规下的治疗,并没有把特殊的环境考虑进去。比如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若出现了类似的症状,就算明知是病毒感染,也要大剂量使用抗菌素。因为高原气候恶劣,病人抵抗力大幅下降,很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所以就要未雨绸缪提前用上抗菌素以备不测……
她讲的头头是道,让那位接待她的老师也不得不沉默了。最后,他提出可以把她的意见反映给那位老先生,但分数还是不能改。
几天后,老先生再次出现在他们的课堂上,仍旧是板着那张冰冷如铁的脸,依旧身板挺直地站在讲台上。只是,他开口时,她的心就被提到了喉咙口,因为那位老先生第一个就提到了她的名字,让她站出来。全班同学的目光唰一下投向她,她的脸立马红了。忐忑不安地站起来,准备迎接老先生的一通训斥。可让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那位一向严肃的老先生竟然冲着她和蔼地笑了笑:好,谢谢你,你是一个好学生,你做得很好。我知道那些东西你不是从我这里学到的,因为我还没来得及教你那么多。一个好的医生,任何时候都要记住,不能书本,不能教条,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自己的治疗方案。我没去过你说过的那种高原,但我知道缺氧对病人的影响,在那种情况下,你用抗菌素是完全正确的,所以,我要把你的分数改过来……
听完老先生的话,她长长的吁了口气,教室里则响起一小阵轻轻的欢呼,是那些同样在治疗方案里使用了抗菌素的同学,他们以为自己的分数会同她的一样给改过来。可老先生话锋一转,那阵欢呼又变成了一片叹息,老先生说:只有她的分数可以改,其他的维持原判。同学们连声叫冤,说不公平,老先生一席话却让台下立时鸦雀无声:你们很多人可能也想到这样的问题了,但你们并没有一个来向我指出来,只为我是你们的上级,是所谓的权威。可你们要记住,作为一个医生,忠实于病情与病人,永远要比忠于权威重要。
多年后,她已是一名优秀的内科主治医生,曾有数不清的患者在她的手上康复。她却依然无法忘记当年老先生那平静如水的目光和掷地有声的语言。
我败给了自己的高傲
那天上午十点钟,我正坐在办公桌前,惬意地品尝着自己刚煮的热咖啡,办公室的门轻轻响了两下,我让外面的人进来。她就是那样子走进我的视线的,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长裤,一件纯白的棉衬衫,一张不施粉黛的脸,看上去只有十八九岁的样子。“对不起,请问这儿是王老师的办公室么?”她怯怯地问,脸上泛起一阵微微的红。“我就是,有什么事么?”我迅速地抬头扫视了她一眼,继续低头看着手上的咖啡。“噢,王老师您好,我是新毕业的学生,公司人事部让我到您这儿来报到,希望您以后多多关照。”
原来,她就是那个被公司配备给我的助手。
作为一名职场上的人,她连最起码的着装还没学会就来应聘,居然还被公司留下。从她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她似乎傻傻地没有半点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小鸟儿一样地来上班。我并没有给她多少工作,可她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别的同事打水扫地。我冷眼旁观,不动声色地看她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更晚来的人。每天,她就处理着这样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她实在没什么事情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她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她,却还是用另一种自己也想不到的语气来回答她:“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的,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我看着她的脸飞快地红了,又急急地低下头去。
慢慢地才知道她的来历,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这家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她的水平却实在不敢让我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陋的广告创意,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那张纸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才注意到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时正遇上她那双大而美丽的眼睛,里面是满满的失望。“是你做的么?”终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问。“是的,王老师,我做的不好,请您多指点。”“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她轻轻退出去。第二天上班时间,一张同样大小的纸又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她什么也没说,转身退出办公室。接下来几天,让我第一次领略了她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她设计的广告创意,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起色。终于有一天,我开口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因为你的创意没有一丝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她的眼泪,在眼里转了好久,最终还是掉下来了:“谢谢您的指点,我知道了。但我也有一点对您说,不管我做的多差,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我都比前一次做得好。这些,被您轻轻地就扔进了垃圾筒,于我,却是我成长的经历,所以,我会珍惜它们。”看着她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轻轻丢进垃圾筒的广告创意,我呆住了。然后,我看着她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忽然觉得,她,多像当年的我。
以后,她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更多的时候,她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地做事。果然如我猜的,她不再像刚来的时候那样事必躬亲,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后,她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
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她也会成为我事业上的威胁,可这一天却那么快就到了。那次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她去和对方洽谈。对于那笔业务,本来我们是成竹在胸的,那个广告我也早就为他们准备好了,没想到事到临头又出了差错,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更适合他们,所以只好遗憾地终止我们之间的业务。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信用。她一直呆在我的旁边,小心地问我真的无法挽回了么。重重地把自己抛到椅子上,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她就是太单纯了,我瞟了她一眼,拨通了老总的电话。
第二天上班时间,她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快要下班时,才见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身后她也满面含春地跟进来。“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周为我们公司立下了一个大功劳。你们可能都想不到,她居然用自己的作品去说服了我们的客户,为我们拉了一笔大业务。今天中午,我们要为她庆贺一下。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老总没说我什么,可我分明感觉到了他眼神中那份于我的不满。
我不知道,她在我的眼皮底下,悄悄地努力着,什么时候就拿出了让大家很是吃惊的作品,我更不知道,她是如何在几乎没有什么希望的境地下,去到对方公司成功地说服了人家。但我知道,我在公司独一无二的广告人地位,从此不保了。此后,她接二连三地拿出的创意,很快吸引了老总的注意。而我,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支配着,业绩连连败退,有几次因心情不好,还同老总吵起来。
最终的让贤辞职都是预料之中的事情,我不想让自己在一份尴尬中退出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怎么会是这个样子呢,小王,我一直很看重你的才华,把小周分给你当助手,原本想着让你好好带带她的,我们共同努力把咱们公司做得更好……”
直到那时,我才听到了自己心底那个最真实的声音:我怎么可能带她呢?当年,我是历尽千辛万苦才在这家公司立下脚跟的,怎么会允许有任何威胁我的人与事存在。一直以为是我的高傲在作怪,原来不是。从她第一次站在我面前,我就被她的青春与热情给吓住了,既而才会千方百计地来阻挡她的。
换了另一家公司,一切从头再来。
那日晚饭后,拉着年幼的女儿到外边散步,她喋喋不休地为我讲述着白日里事情。自己考试只考了九十五分,没有得到全班的第一名,第一名被另一名同学琳琳夺去了。“那你准备怎么办?”我弯下身来轻轻地问她,知道她的好强。“继续努力呀,我没有办法让她也考九十五分或者更少,就只好比她考得还高。”女儿天真的眼神彻底击中了我的心。
是呀,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努力地奋斗着,新人新事,层出不穷。我们不可能阻止新事物的产生、进步,唯一能做的,就是想着如何让自己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这一点上,我竟然不如一个六岁的孩子。
关照是一把双刃剑
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像时下众多的毕业生一样四处求职,靠着哥哥的关系,我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公司的老总是哥哥大学里的铁哥儿们。从一进公司的那一天起,我就受到特别的关照。
公司有明文规定,不论是哪个部门,作为一名新人,都必须从最基层的流水线上做起。我破了例,一进公司就被安排在前台,负责接待工作。每天的任务不重,就是负责接接电话,有人来访时招呼一下,待遇却不低,相当于公司里一个做了几年的白领。
刚刚上任,一切都充满新鲜感,又想着自己在大学里那满腔的热情,我工作起来很卖力。每天早早地来,晚晚地去,对身边的同事总是笑脸相迎。经理来过几次,看我干得不错,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那样子做了一年多,每天重复着相同的内容,脸上挂着相同的笑,忽然就觉得有些无聊了。公司里并不是每天都有来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有电话来访。更多的时候,我是无所事事地呆坐着。同事们都有自己的一摊子事,没有人顾得和我闲聊。实在感觉没劲了,就找出大学里同室姐妹们的电话,一个一个地打过去,七个人,大部分时间会有一个人陪着我瞎聊。时间真的好容易打发了。起初还有些心虚,远远地看见领导过来,就匆匆挂掉电话。可是我仔细观察过几次,他根本就没把这些当回事,每次见面的时候还要特意问一下做得累不累辛苦不辛苦。慢慢的就放松了自己的警惕,也不把他当做外人了。真的,他给我的优惠让很多老员工都嫉妒了,轻松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上班时间还那么自由。
做什么事情,就怕形成习惯,工作中一旦沾染上散漫,想再收心就难了。借着经理对我的特别关照,我上班自由轻松了许多。迟到、早退,慢慢就成了一种家常便饭,在班上煲电话粥也习以为常。那个时候,我并没有注意到周围那些不再友善的眼光,依然我行我素。终于有一天,经理找到了我,没有直接说出来,只轻轻地点明了一下,让我上班注意一下,要和同事们搞好关系。我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却怨恨起了那些多事的同事,认定是他们嫉妒我才会如此。没有改善,倒是越发地张狂,我高高地昂着头,在同事们的注视下骄傲地来骄傲地去,那明显是一种挑衅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