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细说中国园林
19532800000019

第19章 粤、湘、贵、川园林(2)

1960年以后,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也在这里住过,并在坝上桥下泛舟游览,留下了珍贵的镜头。当年贺龙元帅和陈毅元帅游览花溪公园时,曾住在与东舍隔桥相望的西舍,这是花溪宾馆的一部分。据说贺龙元帅喜欢在溪流里钓鱼,常常在这里钓到深夜。

位于公园正中的蛇山脚下,有一座棋亭,当年喜欢下围棋的陈毅元帅来花溪时,留下了“劝君让他先一着,后发制人棋更高”的脍炙人口的诗句。山韵水趣独醉人

花溪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350.5平方公里,由十里河滩、天河潭、燕楼马林、青岩古镇、黔陶孟关、高坡、小碧等七个景区组成。其中著名的风景名胜,首推十里河滩上的花溪公园。

花溪公园经扩建,现已占地800多亩,园内坝上桥、百步桥、修家坝瀑流雷鸣,飞珠奔玉;芙蓉洲、放鹤洲溪流宁静,清澈点点;麟山、蛇山、龟山、梅山、葫芦山怪石嶙岣,古藤漫径,树出石隙;松梅园、碧桃园、樱花园、桂花园、牡丹园四时繁花,姹紫嫣红,黄金大道依山傍水,风景如画。庭园深几许

花溪公园以她那独有的绰约风采,每天吸引着万千的游客。巍峨的麟山傍水而立,登山远眺,顿觉心旷神怡,花溪全景尽收眼底:一弯碧水蜿蜒流淌,林木苍翠,与畦畦农田交相辉映。若是春日,繁花似锦,更惹人喜爱的是那一畦一畦的油菜花,轻风吹佛,翻起一阵阵黄金浪,馨香袭人,沁人心脾。

与麟山相对峙的,是位于公园正中的蛇山。它幽静地卧伏于酉花园林之中。在蛇山脚下,有棋亭。除棋亭,还有花馆、茶食小店,专供游人小憩。

从麟山漫步下来,经横跨花溪河上的百级跳墩,可到对面的“憩园别墅”。“憩园别墅’’房屋小巧玲珑,四周树林成阴,繁花似锦,绿油油的草坪像天然的大绒毯,把这幽静的环境点缀得美妙绝伦!

沿着“憩园别墅”往前走约百米,便来到水波粼粼、微风拂面的湖面,游人驾着小舟,开着游艇,在湖上可以尽兴游览。

从竹莲池穿过牡丹园,靠近河边,就到了著名的坝上桥。桥头有吴鼎昌题写的石刻,为陈毅的诗:“坝上桥头听风雨,溪边还有夜钓人”。这里是花溪公园中游人最多的地方,人们驻足桥上,远眺耸入云天的麟山,看脚下抛珠溅玉的飞瀑。观赏风景,摄影留念。

桥畔还有建筑精巧的西舍,此为花溪宾馆的一部分。

·一缕香魂寄竹园

——成都望江楼

中国园林之胜,除了风景以外.还有许多文化的积淀,如古代的诗文,著名的历史人物,传说中的故事,等等。后世的人之所以趋之若鹜,往往是为园市市中的人物、诗文而感动。一边游览风景。一边凭吊历史,发思古之幽情。成都的望江楼即是这样一个思古感怀的极佳去处。望江楼所纪念的人物,是唐代的女诗人薛涛。平心而论,薛涛的诗名,在历史上顶多算个中等偏下的水平,她之所以如此出名,大概是因为她沦为乐妓,能歌能舞,色艺俱佳,并且她还与历史上有名的文人如元稹等人有着密切的往来应酬,这些故事也是后世笔记、小说乐写不疲的题材。古园话沧桑

望江楼位于成都东门外原九眼桥下游约1.5公里处,这里北临锦江,堤岸上垂柳成行,修竹青青,楼台亭阁,掩映在浓荫滴翠之中。这就是有名的望江楼,是为纪念唐代女诗人薛涛而形成的纪念园林。

薛涛,字洪度,陕西长安人,幼时随父入蜀,后沦为乐妓,能诗,时称女校书。薛涛喜文学,懂音律,以诗才闻名于世。她与当时的诗人元稹、杜牧、白居易、裴度、刘禹锡等都有交往。据《蜀故》记载,薛涛一生作诗500余首,但流传至今的仅80多首。清末有专收薛涛诗的《洪度集》。

据专家考证,薛涛的早期住地在成都万里桥侧、浣花溪上的百花潭,晚年迁居碧鸡坊,并建有吟诗楼,但因历史久远,地名更替,原址已经不可考定。望江楼之所以成为纪念薛涛的胜地,一是因为此地被传"七为薛涛的墓地,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思古幽情;二是此地是明代初年官府仿制薛涛发明的写诗小笺纸(世称薛涛笺)之处,于是又传开当时汲水制笺的玉女井便是当年薛涛用过的薛涛井。

清代时,井周围陆续建起了浣笺亭、五云仙馆、泉香榭、流杯池、吟诗楼等建筑,此地渐渐成了一个游览胜地,许多文人墨客尤其喜欢来此凭吊薛涛,感物抒怀,周边的建筑物上的题咏碑刻、匾额楹联也渐次增多,此地成了一个文化气息十分浓厚的场所。

历史上,望江楼处是一个水码头,是通往川东的官路起点,相传三国时诸葛亮曾经在此送费袆出使东吴,就是在这一带登舟的。临行时诸葛亮祝日:“君万里之行始于脚下。”因此此地最早建的桥为万里桥。薛涛井附近的园林,因临江建有楼馆亭榭,可以供人宴饮送别,因此这里又成为迎送宾客和游览的胜地。

此地名为望江楼大约在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当时崇丽阁始建成,因紧靠江边,加上阁楼又高,登楼眺望,可见十里之遥的景色,所以称之为“望江楼”。加上楼上楹联:“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的名句传开后,望江楼之名也就不胫而走。当时的主要景观薛涛井,反而退居为园林的次要景观了。一缕香魂寄竹园

望江楼公园面积约176.5亩,主要由临江而建的一系列古建筑组成。主建筑为崇丽阁(俗称望江楼),在此阁的周围又有濯锦楼、吟诗楼、枇杷门巷、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建筑,还有明代的古井——薛涛井。这些建筑都沿着锦江散点似的洒落,与周围的树木、江景形成十分和谐的布局。

薛涛一生爱竹,常以竹子“苍苍劲节奇,虚心能自持”的美德来激励自己,后人在园内遍植竹子以示敬意。园内名竹荟萃,有竹150余种,故又称“竹子公园”、“锦城竹园”。庭园深几许

一进望江楼公园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园中遍植各类佳竹,其中有不少为名品,如人面竹、弥勒竹、方竹、观音竹、鸡爪竹等,品种多达150多种。行入竹海中,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竹影参差,四季苍翠,徜徉其间,使人俗念顿消。

沿着公园靠锦江的一侧漫步,最先看到的是崇丽阁。崇丽阁俗称望江楼。此阁共四层,高39米,上两层平面为八角形,下两层平面为四方形。此阁取名“崇丽”,源自晋代文学家左思所作《蜀都赋》中的名句:“既丽且崇,实号成都”。崇丽阁建成后,当时就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文武官员和乡绅文士上百人出席了庆典。崇丽阁高耸入云,又临江而建,视野开阔,登楼远眺,一眼望尽十里锦江春色,烟波浩淼,千帆竟秀,令人心胸开阔,感慨万千。

从崇丽阁往西行,可见濯锦楼。此楼高两层,面阔三间。濯锦楼名源于濯锦江。因汉代成都的织锦户常把织好的锦放入锦江中濯洗,因此锦江又名濯锦江。此楼略似船形,据说是纪念薛涛在船上为密友元稹送行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如果从崇丽阁东行,则可以看见吟诗楼。此楼高三层,四面开敞,仅建有围栏。名日“吟诗楼”,是因为薛涛晚年在其居住地碧鸡坊建有吟诗楼(薛涛晚年以吟诗、制笺度日,因此有吟诗楼之作),此楼即仿古而建。吟诗楼西南方的枇杷门巷,是根据诗人王建赠薛涛诗中的“枇杷花里闭门居”之意而建的。

穿过枇杷门巷,便是五云仙馆、泉香榭、清怨室和浣笺亭等纪念性建筑。这一组建筑给人的印象是精洁典雅,小院内点缀有湖石,植有修竹,石径迂曲,有引人入薛涛居处、与女诗人对酌之意境。

千古传名的薛涛井位于崇丽阁的东南方。此井原名为玉女井,水质甘洌,是烹茶、酿酒的好水。传说此井为薛涛取水制笺的古井,实际此井为明代蜀王仿制薛涛笺的取水之井。·锦官城外柏森森

——成都武侯祠

提起诸葛亮,中国人大概没有不知道的。千百年亲。人们尊他为千古名相,首先是尊崇诸葛亮的人格,以他那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榜样;其次佩服他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纵横捭阖的智慧,如京剧《空城计》中那个诸葛亮的形象,他有着过人的计谋。他在三国中的故事是世人津津乐道的题材。自然,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按照中国的传统。人们一定是会祭祀他的,这就是成都武侯祠香火代代兴旺的原因。古园话沧桑

武侯祠位于成都老南门外的武侯大街,最初是为纪念蜀相诸葛亮而建,明代蜀献王朱椿改与蜀汉刘备同祀,以后就成为庙、陵、祠一体的纪念园林。

武侯祠最初建于西晋末的十六国时期,当时占据四川的成汉王李雄,将诸葛亮视为“勤劳王事”的典范,第一次在当时的少城内建了孔明庙。后桓温平蜀,成都毁于战火,少城被夷为平地,只有孔明庙幸存。

孔明庙后来改称武兴王庙,还是祭祀诸葛亮,并且香火代代兴旺。但武兴王庙何时改为“丞相祠堂”,又何时迁往南郊?目前尚无考据资料确证。但是从杜甫诗《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诗句来看,至少在唐代,武侯祠已经建于柏树森森的成都南郊。并且从武少仪诗“执简焚香入庙门,武侯神像俨如存”,和杨汝士诗“古柏森然地,修严蜀相祠”来看,唐代的武侯祠是单独立祠,不是现在的“君臣合庙”。

《蜀古迹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的大将曹彬于建隆二年(962年)伐蜀,见武侯祠字第雄观,其气象过于昭烈庙,颇为不平,欲毁武侯祠。左右谏之不听,忽报中殿有石碑裂土而出,曹彬视之,其刻字宛如新书,云:“测吾心腹事,惟有宋曹彬。”曹彬大惊,当即拜曰:“公神人也。小子安能窥测哉。”于是不仅武侯祠未毁,曹彬还令蜀守新建祠堂。

直到明代初期,蜀献王朱椿见武侯祠香火旺盛,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似乎高于昭烈皇帝,认为不符合君臣礼仪,于是下令将武侯祠合并于昭烈庙中,实际上仅仅在刘备殿的东侧增塑一武侯像,将诸葛亮降到陪祀的地位。明末,昭烈庙与武侯塑像一同毁于战火。

现存的武侯祠是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的,当进仍然采用“君臣同祀”的建庙原则,将昭烈庙与武侯祠合为一体。但清代的工匠顺应民心,在不违反封建君臣尊卑礼制的前提下,巧妙地突出了诸葛亮的地位。现今武侯祠的正门匾额上赫然写着“汉昭烈庙”四个大字,但民间仍呼之为武侯祠,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也是以武侯祠为主。锦官城外柏森森

武侯祠占地约56亩。整座祠庙坐北朝南,周围环绕着一道古朴的红墙。祠内的建筑布局严整,五重院落,主要建筑沿中轴线而建,有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殿廊相通,美观和谐。其中,刘备殿所处位置最高,建筑最为雄伟壮丽,显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

武侯祠系庙、祠、陵三者合一的纪念性园林,按功能可分为昭烈庙、武侯祠和惠陵三大景区。昭烈庙位于中轴线的前区,有挂有“汉昭烈庙”匾额的大门、古柏、碑亭陪衬的甬道,有刘备殿、文臣武将廊房、祭祀关羽、张飞的东西配殿,还有听鹂园。武侯祠位于中轴线的后区,主要建筑也就是武侯祠。惠陵位于武侯祠的西面,红墙环绕自成体系。庭园深几许

跨进汉昭烈庙大门,在柏树森森的甬道两侧各有一高大挺拔的碑廊。西侧碑廊内陈列的明碑,游人较少光顾。东侧碑廊内那通唐碑,即唐代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由唐朝著名宰相裴度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勒石上碑,因文章、书法、镌刻都出自名家,被后世称为“三绝碑”,所以游人无不争相一睹为快。碑文对诸葛亮短暂而悲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和文治武功。 穿越金碧辉煌的二门,即看到高大宽敞的刘备殿。此殿为歇山式屋顶,飞檐凌空,有皇家建筑之华丽。殿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为什么刘备的儿子刘禅在这里没有位置?据说由于刘禅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

从刘备殿绕到两侧的东西廊房,可见两廊房内各有14尊真人般大小的塑像,这就是蜀汉文臣武将廊房。东侧的文臣廊房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由赵云领衔,阵容齐整,显示诸葛亮治蜀时井然有序,一派兴旺的景象。

再绕到两侧偏殿,东配殿有关羽父子和周仓的塑像,西配殿有张飞祖孙三代的塑像。

穿过刘备殿,过桥廊,就到了武侯祠。此祠近于民居风格,不事豪华,祠周围点缀有翠竹和峰石,表现了诸葛亮“淡泊、宁静”的风格。祠内除塑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外,两侧还有其子诸葛瞻、孙诸葛尚陪祀。因祖孙三代“三世忠贞”,为辅佐刘备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为后人所称道。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的,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武侯祠内还有丰富的楹联匾额,内容都是后人歌颂诸葛亮业绩和人品。其中悬挂在正殿门柱上的一幅对联,据说为毛泽东所推崇。此联日:“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以宋代爱国名将岳飞书写的《出师表》和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入注目。

沿武侯祠西侧廊房前行,即可进入“惠陵”。惠陵即为刘备的墓地,封土高12米,墓墙周长180米,墓前有清乾隆年立的“汉昭烈皇帝之陵”石碑一通。据史书记载,唐代曾“置守陵户,四时祭祀不绝”,以后逐渐荒废。

出惠陵往南行,有武侯祠博物馆,馆内陈列有出士的蜀汉文物复制品和三国历史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