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遭逢大事的时刻,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如神示,导引迷路的人走出森林。人只有在最倾力思考的时刻,才会听到内心的声音。心灵在宁静的时刻,才拨奏琴弦。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从而听不到或不愿承认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因此在人生中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但是,我们唯一忽视的,便是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生活变得干涸乏味,当饥渴的心灵觉得必须要好好审视自己的时候,请试着安静下来倾听真实的愿望。让内心的声音自由表达关于幸福、美丽和梦想的意义,体会生命之泉给心灵注入的希望和活力。这种倾听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摆脱似乎已停滞不前的生命之舟,跨入人生的另一阶段,再度体验生命的甜美。
★你还在为“心烦意乱”困扰吗
周华健有一首名为《最近比较烦》的歌,深得人们喜爱,因为这首歌真实表现了现代人的真实感受,唱出了多数人的心声。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的感觉不是快乐与日俱增,却凭空增加了许多烦恼,笑声越来越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活中,为了满足各种欲望,我们整日劳苦奔波,身不得闲,而心灵欲念膨胀,被杂念纠缠,故亦不得闲,烦恼便由此而生。所以说,烦恼皆由心生。
佛教第二代传人慧可曾向达摩祖师诉说他内心不安,希望达摩祖师能帮他把心静下来。达摩祖师让他拿心来,才肯替他安心。慧可找了半天回答说没找到,达摩祖师说:“给你安心竟然没有找到。”
真的,心在哪里呢?心都不可得,哪里还有可得的烦恼?心是烦恼的关键。现代人一心追逐名利,心中充满欲望,整天患得患失,自然会有烦恼。一个为追求名利而苦恼的人,是因为他的心不肯停止追求,才会苦恼;一个为失恋而痛苦的人,只是因为他不肯放弃失去的爱,痛苦就成了必然的结果。正如高尔基所说:“对一个人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心灵的沉默。”
一个年轻人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他见山脚下绿草丛中一个牧童在那里悠闲地吹着笛子,十逍遥自在。
年轻人便上前询问:“你那么快活,难道没有烦恼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年轻人试了试,烦恼仍在。
于是他只好继续寻找。
他来到一个小河边,见一老翁正专注地钓鱼,神情怡然,面带喜色,于是便上前问道:“您能如此投入地钓鱼,难道心中有什么烦恼吗?”
老翁笑着说:“静下心来钓鱼,什么烦恼都忘记了。”
年轻人试了试,却总是放不下心中的烦恼,静不下心来。
于是他又往前走。他在山洞中遇见一位面带笑容的长者,便又向他讨教解脱烦恼的秘诀。
老年人笑着问道:“有谁捆住你没有?”
年轻人答道:“没有啊?”
老年人说:“既然没人捆住你,又何谈解脱呢?”
年轻人想了想,恍然大悟,原来是被自己设置的心理牢笼束缚停顿 。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其实很多时候,烦恼都是自找的,要想从烦恼的牢笼中解脱,首先要“心无一物”,放下心中的一切杂念。由此想到了萧伯纳的那句话:“痛苦的秘诀在于有闲工夫担心自己是否幸福。”
诗人普希金在《如果生活欺骗了你》中写过这样一段话:“一切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只要能放下心中的不快,失去的就会变成一种美丽,失去就不会带来那么多烦恼。
★你的压力有多大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与环境时时刻刻发生着关系。当环境对我们的刺激超过一般水平时,我们就会出现应激反应,这种应激反应一般来讲是肌体能够承受、对健康没有损害的,也是人体必须面对的正常情况。但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状态下,或者外来紧张刺激过于突然、强烈,以至超过了个体的适应和应付能力,便会形成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危及个人的身心健康,这已成为现代社会影响人们健康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人们面对压力,面对紧张刺激,应采取一种旨在消除这种负面影响、维护和增进健康的应付方式——积极应付。
积极应付是一种在主体身上发展起来的、针对紧张刺激可能出现结果的一种积极反应。同时也是在现实生活中培养起来的、针对可能的对生命和健康产生的威胁的一种预见力,即“不打无准备之仗”,在这种“准备”之下去应付刺激和压力,并引导自己去努力消除这些刺激和压力的负面影响。
积极应付可以使人在应付压力成功后表现出较高的满足感、轻松感和达到目的感。当人们再次处于类似的情景下时,在主观上就不会有紧张的表现,客观上也查不出紧张的反应。积极应付主要通过预知、反馈和控制三个环节来实现。
培养积极应付的行为方式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注意接受多种刺激;第二,接受科学的教育;第三,努力提高个人的基本素质。
积极应对压力的具体方法有很多,只要你愿意这样做——
1. 一次只担心一件事情
女人的焦虑往往超过男人。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66名已婚夫妇进行了6个星期的研究,发现了因为女人们更爱方方面面地考虑问题,所以女人们比男人更经常感到压力。她们会考虑自己的工作、体重,还有每个家庭成员的健康等等。
2. 每天集中精力几分钟
比如现在的工作就是把这份报告写好,其他的事情一概抛在脑后,不去想。在工作的间隙,你也可以花上20分钟的时间放松一下,仅仅是散步而不考虑你的工作,仅仅专注于你周围的一切,比如你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感觉到什么,闻到什么气味等等。
3. 说出或写出来你的担忧
记日记,或与朋友一起谈一谈,至少你不会感觉孤独而且无助。美国的医学专家曾经对一些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气喘的人进行分组,一组人用敷衍塞责的方式记录他们每天做了的事情;另外的一组被要求每天认真地写日记,包括他们的恐惧和疼痛。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后一组的人很少因为自己的病而感到担忧和焦虑。
4. 不管你有多忙碌,一定要锻炼
研究人员发现在经过30分钟的踏脚踏车的锻炼后,被测试者的压力水平下降了25%。上健身房,快走30分钟,或者在起床时进行一些伸展练习都行。
5. 享受按摩的乐趣
不只是传统的全身按摩,还包括足底按摩、修指甲或美容,这些都能让你的精神松弛下来。6. 放慢说话的速度
也许你每天的桌上摆满了要看的文件,你的右手在接听电话,左手还要翻看资料。你要应付形形色色的人,说各种各样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记住,尽量保持乐观的态度,放慢你说话的速度。
7. 不要太严肃
不妨和朋友一起说个小笑话,大家哈哈一笑,气氛活跃了,自己也放松了。事实上,笑不仅能减轻紧张,还有增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8. 不要让否定的声音围绕自己而把自己逼疯
老板也许会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实际上自己也是有着许多优点的,只是老板没发现而已。
9. 让自己彻底放松一天
读一篇小说,唱歌,啜茶,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坐在窗前发呆。这时候关键是你内心的体味,一种宁静,一种放松。
10. 至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件好事情
不管你今天多辛苦,多不高兴,回到家里,都应该把今天的一件好事情同家人分享。
★别让“杂念”折磨你
老子强调清静无为,反映在精神修炼上就是清心寡欲。所谓清心,就是思想清静安宁而无杂念;寡欲,就是不要有过多的欲望,对不良的私欲要节制。道家认为,一个人私欲、杂念太多,精神就要受到煎熬,就不能长生久视。
很多时候,当我们处在困窘的处境中,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
蒙克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曾经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了海拔6500米以上的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其实,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几乎所有的登山好手来到海拔6500米处,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
因此,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立征服8611米的乔戈里峰峰顶,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蒙克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他在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这一段历险的过程。
蒙克夫认为,在突破海拔6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
因为,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念,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会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接受失败。
蒙克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与此类似的是佛门中的高僧大师,虽然常年吃素,饮食简单,过午不食——每天只吃两餐甚至一餐,但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寿命高于常人。奥秘何在?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正在于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身心安定、清净、祥和。身心清净,没有欲望和杂念的干扰,能量的消耗就会降到最低限度。
自然的东西,有的可以改变,有的却不能改变。比如,如果请你举起你的手,你很容易做到,可如果要你改变你的心跳,你能做到吗?回答是否定的。是的,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心跳,同样,我们也不能轻易消除掉这些“杂念”,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们能控制的也只有自己的行为。面对“杂念”,我们不能像对待敌人一样,想千方百计地将它消除掉,而应该将它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学会去接纳它,理解它,学会与它共处。
生活中最难做到的,不是寻找最后的结果,而是在寻找的路途上能不受诱惑,并奋力不懈地直达目标。
因为,任何停滞与迟疑的念头,都会让人忘记前进,甚至失去起步时勇往直前的冲劲。
我们绚丽的人生就像是一个大花园,我们不可能没有欲望和杂念,就像花园里不可能没有杂草一样。如果我们任杂草生长而不去理会,那么再美的花园也会因此而荒芜。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不懂得去除人生的各种杂念,那么我们就会慢慢地偏离我们最初的人生目标,甚至可能越走越远。
所以,凡事以平常心去面对,而且要记得定期给自己的人生的大花园除草。
★生活中应该淡忘的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坎坷和不幸,如竞争的失败、家道的中落、不测的病痛和突发的灾难;可能会遇到无端的误解和不公允的际遇;可能会有名利得失和荣辱毁誉;可能会有历史的伤痕和岁月的沧桑;可能会听到无中生有的流言蜚语,捕风捉影、飞短流长的小道新闻……
如果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那我们不妨挥一挥衣袖,学会淡忘,淡忘所有应该淡忘的一切。淡忘功名利禄,那将使你不会高高在上,不会拥有那种孤独的高处不胜寒的悲凉。淡忘曾经的痛楚,那将有助于你寻找到另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淡忘曾经的仇恨,那将帮助你开辟另一条通往成功的大道。淡忘曾经的成功,那将有助于把你带往人生新的高峰。
让我们来看看学会淡忘是如何带给我们收获的。
淡忘功劳——
信陵君杀死晋鄙,拯救邯郸,击破秦兵,保住赵国,赵孝成王准备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唐雎对信陵君说:“我听人说:‘事情有不可以让人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记的,有不可以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唐雎回答说:“别人厌恨我,不可不知道;我厌恨人家,又不可以让人知道。别人对我有恩德,不可以忘记;我对人家有恩德,不可以不忘记。如今您杀了晋鄙,救了邯郸,破了秦兵,保住了赵国,这对赵王是很大的恩德啊,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我们仓促拜见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救赵的事情。”信陵君说:“我敬遵你的教诲。”
唐雎叫信陵君谦虚谨慎,淡忘功劳,这的确是高明的处世哲学。
淡忘挫折——
一个女孩莫名其妙地被老板炒了鱿鱼。老板要她下午到财务室结算工资。中午,她坐在公园的长椅上黯然神伤。突然,她发现一个小孩子一直不走,便奇怪地问:“你站在这里干什么?”
“这条长椅刚刚刷过油漆,我想看看你站起来的时候背是什么样子。”小家伙说。
女孩怔了怔,笑了。她忽然恍悟:如同这双天真烂漫的眼睛想看到我背后的油漆一样,她昔日那些精明世故的同事也怀着强烈的兴趣想要偷窥到她的颓败、落魄和失意。她决不能在丢失了工作的同时,也丢失自己的笑容、风度和尊严。选择和被选择不过是现在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的最平常不过的事情,这个事情对于她的唯一意义便是提醒她必须改变出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了。
她决定淡忘这暂时的挫折,用平常心面对生活。
于是,那天下午,同事们纷纷心照不宣地出来和她打招呼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与平日无异的平静美丽的面容。短暂的自我调整之后,她又拥有了开朗。
淡忘身份——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在里边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
“维多利亚。”女王回答。
里边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
里边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开了。
要想家庭和睦、幸福,在回家之前,就应该把各种头衔、职位扔在脑后,更别说进卧室了。在爱人面前要淡忘自己其他的身份。
淡忘缺陷——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对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淡忘缺陷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生命在不断地延续,淡忘也会成为一种衰老的必然,我们无法抗拒,无法逃避。有时想想如果真的一切都能淡忘,也未必不是一种庆幸,至少麻烦有来也会有消退,乌云便会随风而散。然而要淡忘谈何容易呀,脑海深处总会刻下难以磨灭的痕迹,求一片淡然也只是偶尔才能实现,淡忘到深处便成了超脱,那又有几人能做到呢?但我们还是应该学着淡忘,让自己洒脱一点,让生命更有色彩一点。
★放得下,想得开
两个和尚一道到山下化斋,途经一条小河,两个和尚正要过河,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河边发愣,原来妇人不知河的深浅,不敢轻易过河。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和尚立刻上前去,把那个妇人背过了河。两个和尚继续赶路,可是在路上,那个年纪较大的和尚一直被另一个和尚抱怨,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怎么背个妇人过河,甚至又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言语。年纪较大和尚一直沉默着,最后他对另一个和尚说:“你之所以到现在还喋喋不休,是因为你一直都没有在心中放下这件事,而我在放下妇人之后,同时也把这件事放下了,所以才不会像你一样烦恼。”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心灵的自由。
只要你不把闲事常挂在心头,你的世界将会是一片风光霁月,快乐自然愿意接近你!
其实,生活原本是有许多快乐的,只是我辈常常自生烦恼,“空添许多愁。”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慨:事业小有成就,但心里却空空的。好像拥有很多,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总是想成功后坐豪华邮轮去环游世界,尽情享受一番。但真正成功了,仍然没有时间没有心情去了却心愿。因为还有许多事情让人放不下……
对此,台湾作家吴淡如说得好:好像要到某种年纪,在拥有某些东西之后,你才能够悟到,你建构的人生像一栋华美的大厦,但只有硬件,里面水管失修,配备不足,墙壁剥落,又很难找出原因来整修,除非你把整栋房子拆掉。
你又舍不得拆掉。那是一生的心血,拆掉了,所有的人会不知道你是谁,你也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是谁。
仔细咀嚼这段话,其中的味道,我辈不就是因为“舍不得”吗?
很多时候,我们舍不得放弃一个放弃了之后并不会失去什么的工作,舍不得放弃已经走出很远很远的种种往事,舍不得放弃对权力与金钱的角逐……于是,我们只能用生命作为代价,透支着健康与年华。不是吗?现代人都精于算计投资回报率,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己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在指掌间溜走?而我们却很少去思忖:掌中所握的生命的沙子的数量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捞不回来。
“要眠即眠,要坐即坐”,是多么自在的快乐之道啊,倘使你总是“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眠时不肯睡,千般计较”,这样放不下,你又怎能快乐呢?
庄子云:“人生如白驹过隙。”哲人的结论难道不能使人有些启迪么?我辈何不提得起,放得下,想得开,做个快乐的自由人呢?
只要人活着,生活还是生活,每一天都是我们要闯过去的河,如果你怨恨失败,你就会在怨恨中后悔一生。生活中,你自己除了会被自己打败,别人永远击不垮你。人生下来就有一副铮铮铁骨,只是有的人被人生中的困难磨平压垮,有的人则炼就得更加坚韧挺拔。如果我们能调整好心态,能把自己的人生视如一个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过程,我们就会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就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
在通常情况下,“放得下”主要体现于以下几方面:
1.感情能否放得下
人世间最说不清道不明的就是一个“情”字。凡是陷入感情纠葛的人,往往会理智失控,剪不断,理还乱。若能在情方面放得下,可称是理智的“放”。
2.名声能否放得下
据专家分析,高智商、思维型的人,患心理障碍的比率相对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一般都喜欢争强好胜,对名看得较重,有的甚至爱“名”如命,累得死去活来。倘若能对“名”放得下,就称得上是超脱的“放”。
3.钱财能否放得下
李白在《将进酒》诗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如能在这方面放得下,那可称是非常潇洒的“放”。
4.忧愁能否放得下
现实生活中令人忧愁的事实在太多了,就像宋朝女词人李清照所说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忧愁可说是妨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狄更斯说:“苦苦地去做根本就办不到的事情,会带来混乱和苦恼。”泰戈尔说:“世界的事情最好是一笑了之,不必用眼泪去冲洗。”如果能对忧愁放得下,那就可称是幸福的“放”,因为没有忧愁确是一种幸福。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在人生道路上,唯有能够摆脱心灵的污染,才有可能避免误入阻碍我们成熟的岔路而陷入歧途。
就目前的潮流来看,无论是人际关系、社会结构或家庭关系,都同样有复杂化的趋势。然而,人们又不约而同地用一种简化的公式来处理这些关系。所以用“简单”的态度来处理事务,不仅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将生活带入一种节奏明快的韵律之中。
其实,使事物变得复杂是很容易的,但若想将事物简化成有条不紊的情况就要动动脑筋了!
《唐 · 吉诃德》里有一个片段:桑丘问表弟说世界上第一个翻跟头的是谁?表弟回答说这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等我以后回书房去翻翻书,考证一番,下次见面,再把答案告诉你吧。桑丘过了一会儿对他说,刚刚问的这个问题,我现在已经想到答案了:世界上第一个翻跟斗的是魔鬼,因为他从天上摔下来,就一直翻着跟斗,跌到了地狱。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忍俊不禁,原因是桑丘的回答非常简单,但它也包含着一种极其朴素的智慧,正如他的主人表扬他说,桑丘,你说出来的话,往往超过你的智慧呢。有些人煞费苦心,进行考证,但得出的结论往往既不能增长见识,也不能增添常识,真是毫无意义。
其实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很多事情都很简单,大可不必费九牛二虎之力去伤透脑筋,人生、爱情、理想也是如此,很多时候都只是相当于一年级的数学,或者与根本就没有上过学、一字不识的人看待鸡兔同笼这一问题时的思维一样——打开笼子数数不就知道了?干吗费那么大力气列那么多方程式来计算!更重要的是干吗把鸡和兔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只不过有的时候人们走了太多太远太辛苦的路,却意识不到有些路是根本就不必走的。有些人看到别人走,自己也就拼命地赶路,认为在走了很多辛苦路之后就会有天堂,可是谁知道天堂就在他原来所在的地方,就在他一路行走的过程中,或者根本就没有什么天堂。
可见世界上没有复杂的事情,只有复杂的心灵和黑洞般没有边际、不知深浅的欲望。这就像一棵树,细看来是许多的枝,再看是无数的叶,再看是数不清的细胞。其实,它只是一棵树而已。一切问题都是可以化为简单的,正如计算机里所有问题都只有两个答案:是或者不是。
我们要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生命太短暂,一生不过短短数十年,哪经得起那么多无谓的折腾;同时要学会该舍弃的就丢掉,这也要那也想,须知我们的双肩载不动那么多的金钱、名誉、地位、情感、哀愁和怨恨。干脆地舍弃吧,轻轻松松地上路,多一些时间来听花开花谢,多一些时间来关照日出日落,多一些时间来走向你心中的远方。以一种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三下五除二地去做吧!
防止心灵受到污染,就摆脱了使你的生活变得错综复杂的恼怒。不妨偶尔给心灵安排几次静修,从而为寻找内心的宁静带来一次次飞跃。
★还你心灵澄澈
一个皇帝想要整修在京城里的一座寺庙,他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又庄严。
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与画师,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
由于皇帝不知道到底哪一组人员的手艺比较好,于是他就决定给他们机会作一个比较。
皇帝要求这两组人员,各自去整修一个小寺庙,而这两个组互相面对面。三天之后,皇帝要来验收成果。
工匠们向皇帝要了一百多种颜色的颜料,又要了很多工具;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洁用具。
三天之后,皇帝来验收。
他首先看了工匠们所装饰的寺庙,工匠们敲锣打鼓地庆祝工程的完成,他们用了非常多的颜料,以非常精巧的手艺把寺庙装饰得五颜六色。
皇帝很满意地点点头,接着回过头来看看和尚们负责整修的寺庙,他一看之下就愣住了,和尚们所整修的寺庙没有涂上任何颜料,他们只是把所有的墙壁、桌椅、窗户等等都擦拭得非常干净,寺庙中所有的物品都显出了它们原来的颜色,而它们光亮的表面就像镜子一般,无瑕地反射出从外面而来的色彩,那天边多变的云彩、随风摇曳的树影,甚至是对面五颜六色的寺庙,都变成了这个寺庙美丽色彩的一部分,而这座寺庙只是宁静地接受这一切。
皇帝被这庄严的寺庙深深地感动了,当然我们也知道最后的胜负了。
我们的心就像是一座寺庙,我们不需要用各种精巧的装饰来美化我们的心灵,我们需要的只是让内在原有的美,无瑕地显现出来。
如果你珍爱生命,请你修养自己的心灵。人总有一天会走到生命的终点,金钱散尽,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只有精神长存世间,所以人生的追求应该是一种境界。
在纷纷扰扰的世界上,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居住在闹市,在嘈杂的环境之中,不必关闭门窗,任它潮起潮落,风来浪涌,我自悠然如局外之人,没有什么能破坏心中的凝重。身在红尘中,而心早已出世,在白云之上。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关键是你的心。
心灵是智慧之根,要用知识去浇灌。胸中贮书万卷,不必人前卖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知识真正成为心灵的一部分,成为内的涵养,成为包藏宇宙、吞吐天地的大气魄。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才能指挥若定挥洒自如。
修养心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用一生去琢磨。心灵的宁静,是一种超然的境界!高朋满座,不会昏眩;曲终人散,不会孤独;成功,不会欣喜若狂;失败,不会心灰意冷。坦然迎接生活的鲜花美酒,洒脱面对生活的刀风剑雨,还心灵以本色。
★凡事往好处想
人生在世,虽然只有短短几十年,却要经历各种好事、坏事,尝遍酸甜苦辣各种滋味。
生活是美好而沉重的。人生,是有苦又有乐的,是丰富多彩又艰难曲折的,就像白天与黑夜的互相交替一般。快乐时“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快乐的人连路边的鸟儿都在为他歌唱,花儿都似专为他开放。痛苦时,落日西风,万念俱灰,睡梦中也在滴泪。
人总是避苦求乐的,都希望快乐度过每一天,但生活本身就充满酸甜苦辣,快乐和痛苦本是同根生。当你快乐时,不妨留一片空间,以接纳苦难;当你痛苦,不妨想到往昔的快乐。
心往好处想,才能帮我们冲破环境的黑暗,打开光明的出路,才能获得更多更大的人生乐趣。在困顿、苦难面前,一味哭丧着脸,除了磨掉自己的锐气外,是不会赚到任何同情的眼泪的。只有颤抖于寒冷中的人,最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也只有从痛苦的环境中摆脱出来,才会深深感觉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就像火车过隧道,即使在黑暗中,也要看到前方的光明。
曾经有两个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冷森的高墙,一个看到的是喷薄的朝霞。面对同样的遭遇,前者心中悲苦,看到的自然是满目苍凉、了无生气;而后者心往好处想,看到的自然是霞光满天,一片光明。
人生的道路虽然不同,但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窗外有土也有星,有快乐也有痛苦,就看你能不能抱定青山不放松,心往好处想。
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蓝姆·达斯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因病入膏肓,仅剩数周生命的妇人,整天思考死亡的恐怖,心情坏到了极点。蓝姆·达斯去安慰她说:“你是不是可以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去想死,而把这些时间用来考虑如何快乐度过剩下的时间呢?”
他刚对妇人说时,妇人显得十分恼火,但当她看出蓝姆·达斯眼中的真诚时,便慢慢地领悟着他话中的诚意。“说得对,我一直都在想着怎么死,完全忘了该怎么活了。“她略显高兴地说。
一个星期之后,那妇人还是去世了,她在死前充满感激地对蓝姆·达斯说:“这一个星期,我活得比前一阵子幸福多了。”
“苦乐无二境,迷误非两心”,妇人学会了心往好处想,所以便能离开人世前仍能感到一丝幸福,快乐地合上双眼;如果她仍像以前一样,一味想死,那只能是痛苦地离开人世。
心往好处想,不论何时,不论何事,只要活着,就要心往好处想。人生可以没有名利、金钱,但必须拥有美好心情。
心往好处想,在寒冷的冬天想到暖意盎然的春天。
★心如止水的境界是怎样炼成的
钱钟书先生把婚姻比围城,城里的人往外挤,城外的人往里挤。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寂寞平静的田园生活;而身在林深竹海的乡人,却又很是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其实,平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平静的弥足珍贵。与平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平静的生活是在真理的海洋中,在争流波涛之下,不受风暴的侵扰,保持永恒的安宁。
心灵的平静是智慧美丽的珍宝,它来自于长期、耐心的自我控制。心灵的安宁意味着一种成熟的经历以及对于事物规律的不同寻常的了解。
人人向往平静,然而,生活的海洋里因为有名誉、金钱、房子等各种诱惑在“兴风作浪”而难得宁静。许多人整日被自己的欲望所驱使,好像胸中燃烧着熊熊烈火一样。一旦受到挫折,一旦得不到满足,便好似掉入寒冷的冰窖中一般。生命如此大喜大悲,哪里有平静可言?人们因为毫无节制的狂热而骚动不安,因为不加控制欲望而浮沉波动。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够控制心灵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是的,环境影响心态,快节奏的生活,无节制的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及令人难以承受的噪声等等都让人难以平静,环境的搅拌机随时都在把人们心中的平静撕个粉碎,让人遭受浮躁、烦恼之苦。然而,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而有了所谓的“心远地自偏”。
一个人如果能丢开杂念,就能在喧闹的环境中体会到内心的平静。
有一个小和尚,每次坐禅时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在他眼前织网,无论怎么赶都不走,他只好求助于师父。师父就让他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就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何方。小和尚照师父交代的去做,当蜘蛛来时他就在它身上画了个圆圈,蜘蛛走后,他便安然入定了。
当小和尚做完功一看,却发现那个圆圈在自己的肚子上。原来困扰小和尚的不是蜘蛛,而是他自己,蜘蛛就在他心里,因为他心不静,所以才感到难以入定,正像佛家所说:“心地不空,不空所以不灵”。
平静是一种心态,是生命盛开的鲜花,是灵魂成熟的果实。平静在心,在于修身养性,平静地处不在,只要有一颗平静之心。追求平静者,便能心胸开阔,不为诱惑,坦荡自然。
平静是一种幸福,它和智慧一样宝贵,其价值胜于黄金。真正的平静是心理的平衡,是心灵的安静,是稳定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