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境决定处境
19505600000031

第31章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有一个叫曾参的,事有凑巧,在他的老家,也有一个和他同名同姓的人。有一天,那个人在外地杀了人,一下子惹起了很大的风浪,“曾参杀人了”的流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在家乡传播。有人开始把这种流言告诉曾参的母亲,但是曾参的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品行非常的正直良好,所以很信任自己的儿子,根本就不相信曾参会杀人,所以也就没理睬;不久,又来了一个乡邻,向曾参的母亲报信,曾参的母亲还是没有相信,连头也没抬,做什么依旧做什么;不久,第三个人也跑来告诉曾参的母亲,这些曾母心里一下子没了底,心情突然就紧张了起来。她害怕这件事情会牵连到家里的其他人,就顾不得去核实消息的真伪,急忙把来报信的人赶了出去,插上家里的大门,搬起墙角的梯子,爬上墙头,翻墙逃走了。

曾母在接连不断的流言面前,最终没有抵挡住“曾参杀人”的说法,动摇了自己对儿子的信任。这一方面说明缺乏事实依据的流言是非常可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心中看不清流言不攻自破的本质,是要吃大亏的。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想要完全避开流言是不现实的,流言对一些人的杀伤力也非常的强大。法国的莫里哀就说过这么一句话——即使是铜墙和铁壁,也阻止不了流言的传播。其实,流言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的可怕,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周围是否有流言,而在于我们个人对待流言的态度和认识。流言往往都是不攻自破的,对待流言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沉默,不予理睬。

面对流言,相信它们不攻自破,我们就能采取一些应对措施来尽量减少流言对我们的影响。

首先,我们的心要放宽,对待这些不真实的言语,我们要大度心宽,要以冷静的心来对待。我们不能一听到和自己有关的流言就暴跳如雷,就和那些传播的人大吵大闹,这样的行为,不仅不能消除流言,反而还会更加有力地推动流言的传播,增加流言的杀伤力。当然,急着解释,也有可能让自己留下越描越黑的形象。我们要静下心来反思,流言有时候并非完全的空穴来风,要找到它的根源,然后想办法解决掉。我们越是内心平静,越是不把面前的流言当成一回事,那些传播者也就越觉得无趣,流言也就不攻自破了。对我们没有什么杀伤力的流言,也就没有什么危害可言了。

其次,要坚信流言是脆弱的,对自己要有信心。曾担任过德国市长的格里克,在1654年的时候,听到周围的人都在议论托里拆利的事。这些人都不相信托里拆利所说的大气压的存在,一直在嘲笑他的幼稚和愚蠢。但是,格里克虽在远离意大利的德国,还是坚信大气压的存在,想要替托里拆利摆脱这些流言。于是他决定要做一个实验,证明大气压是真实地存在的。但是周围的人在知道了他的决定之后,有很多人都劝他不要白费心机了,也有人预言实验会以失败告终,一时间,流言四起,一下子把格里克包围了起来,但他还是没有放弃,照样朝着自己心中的那条路去走,最后他成功地做了一次大型实验,人们也终于相信真的有大气压的存在了。所以,流言是脆弱的,在事实面前,总会不攻自破。

第三,我们可以找到身边的亲戚和朋友,帮助我们一起解决。因为在很多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去跟人一一地解释,往往说不清、道不明,即使说清楚了人家也未必会相信。但是,假如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我们的朋友、同事、亲人来帮我们出面解释清楚,可能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有证据、有辩解,要首先拿给那些跟我们关系好的人来看,讲给他们听,先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再通过他们把事实讲给别人。

我们要坚信,真的不会被人家几句话就说成了假的,假的也不会被别人的三言两语就说成了真的。流言再嚣张、再肆掠,也只是个纸老虎,经不起推敲。在聪明理智的人眼里,流言往往会幼稚得可笑,不攻自破。

心胸豁达,乐于释怀

我们要感谢那些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和无比豁达的流言,感谢那些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了我们成长阻力的流言散布者们,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乐于释怀,让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清清楚楚,让我们更能在风风雨雨面前一笑了之。苏轼有诗云:“一蓑烟雨任平生。”讲的就是这份豁达和乐于释怀的精神品质,有了这种心胸,我们在面对流言的时候,也就多了一份超然和无畏。

流言止于智者,止于心胸豁达而又乐于释怀的超然心态。有一种人,即使听到了流言,他也不会回头去追究那些传播的人都是谁。因为他们知道,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和宝贵,有很多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去处理,何必纠缠于这不真实的流言蜚语呢?何必为这种让人不愉快的事情浪费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呢?

放眼中外,那些能够成就大事业的人物,都具有这一种优秀的品质,就是他们心胸豁达,能够容忍别人所不能容忍的事情,能够排除流言的干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自己的理想之上。只有具有这种豁达的胸怀以及乐于释怀的大度,才能求同存异,才能团结大多数人,才能把目光放得长远,不被眼前的流言蜚语所羁绊。斤斤计较,纠缠于那些没有真实性可言的流言蜚语,是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的。

鲁迅先生的一生,是在同旧中国专制制度的抗争过程中,被各种流言蜚语缠绕迫害的一生。他曾经在《并非闲话(三)》说过这样的话:“我的一生,给我造成最大伤害的并非书贾,并非兵匪,更不是那些旗帜鲜明的小人,乃是所谓的‘流言’。”我们如果仔细研究鲁迅先生的人生,会发现这短短的几十年里,不管是他的生活还是学术等各个方面,只要他参与的活动,几乎都充斥着流言。这些完全是凭空捏造的流言,成了别人横加在他头上的罪名,被那些恨他的以及无知的大众们肆意地传播,在整个的一生中都攻击着他,在一个时期,也曾经深深地伤害了鲁迅先生。但是,到后来,鲁迅先生用他那豁达的心胸包容了这些恶意的流言,对袭扰了他一生的流言听过之后也就释怀了。这些流言,并没有阻碍鲁迅先生前进的脚步,相反,在这些流言的包围下,鲁迅先生的那种豁达的胸怀,那种乐于释怀的心胸,让我们看到了他的伟大和坚韧。

调整好我们的心胸,只要我们的心乐观豁达、乐于释怀,那么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流言可以把我们击垮。我们的光明磊落,使我们具有笑着面对流言的勇气,即使再可怕、再令人畏惧的流言蜚语,在我们豁达的心胸面前,也仅仅是一阵微不足道的风,只能让我们感到清爽,造不成哪怕一点点的伤害。那些造谣和传播流言的人,真的非常的可恶,令我们憎恨,但是细细地想起来,又觉得他们其实又很可怜。一个真正快乐幸福的人,他怎么会去四处地造谣中伤别人呢?真正快乐幸福的人,一定是一个善良的、懂得生活的人,是有一颗纯净感恩心灵的人,是会用心去感谢那些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美丽,感谢人际交往中那些真情的人,这种人怎么会四处去造谣中伤别人呢?可见,传播流言的人原本就是可怜的、是不幸福的,我们身边那些喜欢说三道四的人,几乎都不曾真正拥有过幸福和快乐,也正因为这种人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他们才会关注别人的生活,才会嫉妒别人的幸福,才会中伤别人,用别人的痛苦来慰藉他们的心。

所以,我们根本没有什么必要去和那些散布流言的人去对骂,如此,则正中了那些人的下怀。打个比方,假如身边的一条疯狗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一下子咬了我们一下,难道我们要去追那条疯狗,也张嘴咬它一口?相信没有人这么做吧。我们不和疯狗一般见识,因为我们和狗不是同类,更何况是疯狗呢?所以,面对那些散布流言的人,面对流言的诽谤,我们一定要豁达,一定要乐于释怀,要保有一个纯净宽广的心灵。

我们要感谢那些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坚强和无比豁达的流言,感谢那些在生活和事业上给了我们成长阻力的流言散布者们,是他们,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叫乐于释怀,让我们把自己的人生看得清清楚楚,让我们更能在风风雨雨面前一笑了之。苏轼有诗云:“一蓑烟雨任平生。”讲的就是这份豁达和乐于释怀的精神品质,有了这种心胸,我们在面对流言的时候,也就多了一份超然和无畏。

难得糊涂,宁静致远

难得糊涂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宁静致远是人生的一种智慧,面对纷繁的社会,面对上级,面对流言,面对我们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它们都有着莫大的价值。宁静是糊涂的内涵,糊涂是宁静的外延。两者相辅相成,可分但是不可离的。在现实社会中,喧嚣让宁静变成了一种记忆,这个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浮躁的人心,所以难得糊涂,宁静致远,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

难得糊涂,宁静致远,这其实就是一种超然的心态,改变我们面前能改变的,接受那些我们不能改变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之道,但是这种聪明,不是那种“小聪明”,小聪明的人只能在人生的某个时间点上聪明一下,并不能聪明一生一世。我们都知道,大的智慧都隐藏于糊涂之中,都寄予宁静之下,表面上糊涂和不爱说话的人,虽然他们不在乎一时的得与失,不争一时的意气,但是却能一辈子聪明,能够在流言蜚语中明哲保身,在社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大家都知道,清代的郑板桥在自己奋斗了一生之后,留下了“难得糊涂”的这一四字箴言,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而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下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真理,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适合于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糊涂和清醒,宁静和喧嚣是相对的。清醒意味着理智和聪明,人要在社会上行走,必须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才好,这样在面临决策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把握住方向,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喧嚣呢?它意味着热闹,意味着人际关系的和谐丰富,意味着朋友多路子广,只有适应了这种喧嚣和热闹,人才能抓住一些社会的潜规则,才能为自己更好地发展打通关节。那么,这样说来,糊涂和宁静就没有什么意义和作用了吗?不是的,在现实社会当中,它们是有着自己的意义和作用的,尽管很少,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显得弥足珍贵。

在社会竞争中,我们必须保持这足够的清醒和喧嚣,谁对我们好,谁和我们距离近,谁是我们的敌手,谁又刻意地冷漠我们,这些,我们应该心里面有数,这是生活的一个基本的方面,也是我们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假如没有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将是一片空白,我们也就会浑浑噩噩,像一个没有头脑的苍蝇一样,四处撞墙了。

在面对流言,或者面对上级以及那些所谓的强者的时候,糊涂和宁静是比聪明和喧嚣要好的。历史上有很多的这种例子,比如说汉朝的萧何。当年和刘邦一起打天下的时候,除了萧何,刘邦手下还有很多的能才贤士,但是后来汉朝建立以后,那些人都被刘邦慢慢地冷落和杀害了,唯独这个萧何能够无灾无难地活到了老,为什么呢?在面对那些谋反的流言的时候,萧何是有一种别人所没有的糊涂和宁静的,他从来都是对流言持不关心的态度,不解释,也不抗争,对重大事件也是这种态度,这样,刘邦便觉得他很老实、没心机,也就放松了对他的疑心,萧何也保全了自己的一条命。

其实,宁静是糊涂的内涵,糊涂是宁静的外延。两者相辅相成,可分但是不可离的。在现实社会中,喧嚣让宁静变成了一种记忆,这个社会上到处都充斥着浮躁的人心,所以难得糊涂,宁静致远,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式。人只有在宁静中才能意识到自我,才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要是没有宁静,我们就很容易在这喧嚣的社会中迷失自己。而糊涂是宁静的外衣,在面对自己改变不了的事实的时候,是我们一种最好的自我防卫。宁静使我们时刻保持着远大的理想,在喧嚣的社会中不至于迷失自己的本性,而糊涂则给我们披上了一件低调的外衣,使我们远离了别人的嫉恨,远离了因为这种嫉恨而生成的流言蜚语的袭扰。

我们一直在追求着幸福和快乐,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并不知道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灵的愉悦。我们的心灵愉悦,即使我们贫穷,我们也是幸福的。所以,幸福不是物质,不是金钱,只需要一颗宁静和糊涂的心,在喧嚣的时候提醒自己,在流言四起的时候淡化自己,这样,我们的心就始终是愉悦的、是幸福的。

梭罗毕业于哈佛大学,他不去经商从政,周围的人都说他是个糊涂蛋,名牌大学毕业,却畏缩在了瓦尔登湖,过着形同隐居的贫穷生活。他在湖畔搭起小木屋,开荒、种地、读书、写作。梭罗44年的生命,在别人的眼里,是糊涂的,不思进取,但是他坚持过着宁静简朴的生活,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作家约翰也是过着在别人眼里离群索居的糊涂生活,他在接近北极的阿拉斯加州的冰天雪地里,一个人生活了20多年,靠着狩猎生活了下来。那是一种远离人群的宁静,也是一种清醒的糊涂,在这种宁静自然之中,他深深领悟了自己,领悟了世界。梭罗和约翰都活在自己该活的领域,都做着自己天性中该做的事,正如约翰《星·雪·火》中所写道:“什么都不做,当个无名小卒,那会是一种好生活。像阳光下一块石头那样安静,伐木、劈柴、生火取暖,将雪和冰融化成水,这一切,生活的追求,事物的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

难得糊涂是一种人生的哲学,宁静致远是人生的一种智慧,面对纷繁的社会,面对上级,面对流言,面对我们面前的一切艰难险阻,它们都有着莫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