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国际经济学
19399000000025

第25章 国际投资(3)

(4)区位因素论。从理论上讲,当世界各国都奉行自由贸易政策时,由于要素与商品的自由流动,要素价格与商品价格的均等化是可能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是全盘自由化的,再加上市场不完全与运输费用这些来自制度与技术上的限制,要素与商品的流动远不是自由与充分的,因此,无论是要素的价格还是商品的价格,事实上是存在区位差异的。然而,正是要素与商品价格的这种区位差异给予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以强有力的刺激。跨国公司可以通过将融资、生产(以及不同的生产过程)、仓储与销售等活动分布于世界的不同国家与地区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5)产品生命周期论。在制成品贸易理论一章中,已经从国家的角度分析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一国贸易流向的影响,并且提到了贸易流向的变化事实上是以生产地点的变更为前提的。至于生产地点的变更是由谁来执行的这一问题,在分析制成品贸易的那一章里并未加以深究。现在则是到了对这一问题作出回答的时候了。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告诉我们,在一个产品从诞生到消亡的生命周期里,它的市场范围与生产成本不是一成不变的,为适应产品市场范围与生产成本的变化,企业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该产品的生产地点。当市场范围超出本国的国界或在国外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比在国内生产更低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就会倾向于对外投资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以便借此来获取更多的投资收益。因此,实际导致产品生产地点变更,从而改变一国贸易流向的是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至此,产品生命周期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从这样两个角度来加以理解:第一,从宏观上看,产品生命周期是制成品贸易之所以会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它对一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贸易流向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变化;第二,从微观上看,产品生命周期是企业进行跨国投资的重要原因,企业按照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化进行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而且也可以使企业成长得更快、更大。

(6)企业管理论。企业管理论试图从企业经营者的行为角度来解释企业跨国投资的原因。

管理论认为,现代大企业一般都具有规模巨大、股权分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以及管理控制等特征。由于存在管理控制现象,因此,了解管理者的效用函数是重要的。现代大企业管理者的效用函数可用公式表示如下U=f(S,M,Id)式中的S代表雇员开支,M代表管理酬金,Id代表管理阶层可支配的投资。

假如经理人员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他们的行为目标必定是其效用函数U的极大化。考虑到经理阶层使用的是股东的资本,因此,这一函数的约束条件是股东可接受的利润πM。

但是由于处在该点的企业产量不够大,换句话说,也就是该企业的规模不够大,因而U并未达到最大值。Q1是该企业销售收益最大化的产出点,这时的U值处在极大化位置,但此时的利润却低于股东可接受的利润πM,因而这也不是一个稳定的均衡解。一个既能使股东满意又能使经理阶层满意的稳定均衡解只能出现在边际利润π等于股东可接受利润πM的Q3点。当然,这还必须以市场规模不受限制为前提条件。

现在假定该企业的经理阶层和股东对于这样一个均衡点已经没有歧义,但是该企业的所在国的国内市场却不够大,以致该企业的产出无法达到能使股东与经理阶层双方均满意的Q3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经理阶层就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解决这一难题,以便借助于外部市场来实现其效用函数的极大化。

现在再把问题从静态分析转向动态分析,即股东的目标不是静态的利润πM,而是企业的长期成长。这意味着股东不仅需要短期的投资回报,而且还要求其所持的股票的市场定值长期保持不变,当然能够增值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V与G的关系曲线就像是一个倒U字。图中的Vs表示的是股东与经理阶层都愿意接受的该企业长期的股票定值水平。由此可见,该企业的长期(动态)均衡点将出现在M-N区间。假定该企业现在所遇到的情况与静态分析时一样,即它所在国家的国内市场只允许其增长率达到小于M的水平,那么,为了提高企业股票的市场定值(这是来自企业所有者的约束),增大企业经理阶层的效用函数,该企业经理阶层唯一可采取的策略仍然是进行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外部市场来补充国内相对较小的市场。

在以上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况的分析中,事实上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前提假定,即该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三者间存在激励的相容性。假如放松这一前提假定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呢?那必定是作为所有者的股东不愿放弃利润极大化的要求,作为劳动者的雇员不愿放弃工资极大化的要求。这时,对于实际控制企业的经理阶层来说便遇到了所谓的“组织呆滞”问题。组织呆滞将会限制企业的成长,这不仅不能使利润增加、工资提高,而且将导致U值的下降,在问题变得严重的时候,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死亡。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后果,其有效的解决方法仍然是对外直接投资。这是因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增加企业的外国股东与雇员,从而可以从组织上分化股东与雇员的利益要求,强化经理阶层的经营目标。

8.4.3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

从贸易角度来讲,跨国公司的产生把国际贸易从产业间与产业内的贸易进一步发展成为公司内的贸易。

(1)公司内贸易的概念与特征。跨国公司内部的贸易既是跨国公司的一种活动方式,又是一种贸易行为,因为它也包含着商品的跨国流动。

跨国公司的贸易作为公司内的贸易,通常是通过公司内的转移定价来完成的,因此,其贸易过程一般是不受国际市场竞争价格的影响的。这意味着跨国公司内的贸易无论在贸易、市场、产品,还是在价格上都将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贸易。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过程中的转移定价可从存在外部竞争市场与不存在外部竞争市场两种情况来加以分析。

①存在外部竞争市场时的转移定价。假定一个跨国公司有两个分布在两个国家的部门,其中一个是生产中间品的I部门,另一个是生产最终品的犗部门,I部门的产出存在外部市场的竞争,因此,该跨国公司的犗部门既可从本公司的I部门购入中间品,也可从外部市场购买中间投入品。

MCI是该跨国公司I部门的边际成本线,D犗是该跨国公司对中间投入品的总需求,PD线是存在外部竞争市场时的中间品的总供给线,MR犗是该跨国公司生产最终品部门的边际收益线,NMR犗是该部门的净收益线,NMR犗=MC犗,MC犗是该部门的边际成本。

利润最大化的跨国企业要求其所属的两个部门I和犗的经营都能达到MR=MC的水平,按照这一要求,便会有以下结果:该跨国公司的I部门向本公司的犗部门提供Q1数量的中间品,这一产出量是由MCI=MRI=PD所决定的;犗部门的产出量为Q0,这一产出量是由NMR犗=MC犗=PD所决定的;(Q0-Q1)的短缺部分(中间投入品)则从竞争性的外部市场购入。

该跨国公司若不是采取这样的市场策略,而是由本公司的I部门增加(Q0-Q1)的中间品生产,那么,随着MCI的急剧上升,I部门将增加额外的成本支出,并最终导致该跨国公司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彻底破坏。

②不存在外部竞争市场时的转移定价。如前所述,在很多情况下,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依靠的是其所处市场的不完全性。这种市场的不完全性根源于其所生产的产品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那么该跨国公司的最终品,进而它的中间产品的外部竞争就将不复存在。这时,该跨国公司的贸易也就全部表现为公司内的贸易。

完全的公司内贸易的转移定价与存在外部竞争市场时的转移定价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跨国公司不同部门之间的产品的转让价格将不再受外生变量的影响而完全内生化了。

随着PD线的消失,即贸易的完全内部化,该跨国公司两部门间的转移定价变得容易得多了。从图中看,只需找到I部门的MCI等于犗部门的NMR犗这一点,就可决定公司内贸易的数量与价格了。

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的以上两种情况来看,其转移定价的自由程度取决于其贸易的内部化程度,而其贸易的内部化程度则又取决于其产品与外部竞争者的差别程度。一个跨国公司的产品与外部竞争者的差别程度越大,从而其贸易的内部化程度越高,那么其部门间贸易产品的转移定价的自由度,也就是转移定价的内生性就越高。反之,则相反。

(2)公司内贸易的方式与利益。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一般是通过垂直一体化来实现的。

当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生产过程(通常是用上游产业与下游产业来定义的)被置于一个共同的所有权控制之下时,就会出现垂直的一体化。当这种一体化仅仅发生在一个国家范围之内时,不过是市场的内部化。只有当被一体化的产业分布在不同国家时,才会发生公司内的贸易。

借助于公司内贸易,跨国公司至少可以获得以下好处:

①以垂直一体化为基础的公司内贸易可以产生两个重要的结果:第一是部门的外部化,即部门间分工的细化与深化;第二是市场的内部化,即市场交易费用的下降。部门外部化与市场内部化这种奇妙的组合只有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才能实现。其好处自然是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市场占有份额的扩大。

②当跨国公司的某一个生产部门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面对极高的生产成本时(这种情况在新技术或新产品开发部门最常见),跨国公司借助于垂直一体化的组织体系与内生的转移定价方法,便可轻而易举地将该部门的高成本分摊到其他与之具有贸易关系的部门而顺利地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

③除了上述的成本转移之外,跨国公司当然也可以利用转移定价方法来转移利润,以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或推行其资本倾销策略。例如,当跨国公司在A国投资的X部门由于利用了当地的廉价资源而产生了极高的利润,但又面对当地政府很高的利润税时,跨国公司便可借助于转移定价方法,而把X部门所产生的高额利润转移到本公司在税率较低的B国投资的Y部门,以增加公司的总利润。再如,当跨国公司决定进入一个很有市场潜力,但充满竞争对手的国家进行投资时,它同样可以通过转移定价的方法,把位于世界其他地区的部门的部分利润转让给进入新市场进行竞争的部门,以补贴该部门进入初期因实施资本倾销策略而产生的亏损。

(3)公司内贸易的计量。假定一家跨国公司生产两种最终产品,这两个最终产品都需要两种中间投入品,因而该跨国公司便有四个生产部门。

8.5跨国公司的经济效应

8.5.1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1)东道国引进外国跨国公司的成本与收益。一个国家允许外国跨国公司进入本国市场,这对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究竟是否有利,首先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分析。

为了使这样的分析变得相对容易,我们必须作出某些假定,这些假定主要包括:本国经济处于长期的充分就业状态;本国的国际收支也处在均衡状态;本国的贸易条件保持不变;规模报酬也保持不变;没有外部经济;没有税收。以上这些假定条件是非常苛刻的,并且也是很不现实的,但又是建立一个抽象模型所必需的。

FG为资本边际产出与资本存量的关系曲线。AB为东道国引进外国资本前的资本存量,由此所产生的利润为ABCD。

现在,东道国政府决定引进外国资本,即允许外国跨国公司进入本国投资,这一举动将使本国的资本存量增加到AE。随着东道国资本存量的增加,资本将相对丰裕,故资本的利润收益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