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特工心理学
1939200000045

第45章 心理博弈:敌我双方心灵上的终极挑战(1)

有人类就会有纷争,有冲突,有犯罪。每个人都想在对方对峙时略胜一筹,稳操胜劵,直至击溃对方心理防线。FBI在审讯犯罪嫌疑人时,常常会碰到比较顽固、狡猾的家伙,这时就需要双方斗智斗法。FBI运用心理博弈战术,在对方稍微露出点蛛丝马迹之时,迅速抓住线索,驾驭对方心理,洞悉对方要求,从而作出有利的策略方案。

1.囚徒困境里的心理博弈战

1996年,一群情绪异常激动的美国民众在密西西比州警察局外进行抗议示威活动,原因是密西西比州警察至今都没有破获发生在他们居住的小区里的多起盗窃案,这令他们人心惶惶。的确,密西西比州警察花费了半年的时间也没有找出任何有价值的线索,所以盗窃犯一直逍遥法外。在重重压力之下,密西西比州的警察只得向FBI求助。

FBI接手案件后,首先找到了被盗的户主,并让他们仔细描述了被盗的物品以及一些相关信息。根据这些户主的描述,几乎所有被盗的户主周末都在外地旅游或探亲,只有工作日的时间才会回到家中。FBI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立即派人在这个小区外暗地蹲守,并且FBI24小时对这个小区进行监视,特别是周末。7天过去了,没有丝毫发现的FBI依旧没有松懈下来,而直到第八天的夜里,两个身影进入了FBI监视的范围。FBI发现两个人进了这个小区,通过多年的经验判断,这两个人极有可能就是盗窃嫌疑犯。果然,这两个人在环顾四周之后,用随身携带的工具打开了一家住户的房门,一个进入其中,另一个在门口把风。FBI立即出动,抓住了这两个人。

回到警局之后,FBI把这两个人分别关在单独的审讯间里进行审问。在FBI审问时,这两个人显然是已经对好了口供——他们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在盗窃,一直说自己是受朋友之托,在帮助朋友修理房门。两个人的口供很一致,这让FBI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后来,FBI运用囚徒效应,向这两个嫌疑人许诺:如果他能说出对方的犯罪实情,就会被无罪释放,并且给他一笔奖金,而对方将会被判刑10年;如果两个人都沉默,就一起服刑3年;如果两个人相互指证,会一起服刑8年。

这样的诱惑一出,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有些犹豫,不一会儿,在他们身上开始出现搓手掌、抓耳朵等小动作。无疑,这都显示了嫌疑人内心的不安与挣扎。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FBI的诱惑与威胁,两个人先后都坦白了对方的犯罪事实。最终,两个人都被判入狱,得到了应有的制裁。

负责这起盗窃案件的是FBI的联邦调查员古伊·霍特尔。古伊·霍特尔是FBI的一名很优秀的探员,曾经侦破多起入室盗窃、抢劫以及谋杀命案等。他一直认为,在调查过程中,面对犯罪嫌疑人,不仅要有一身过硬的破案本领,还需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仔细研究和揣摩嫌疑人的内心世界。而囚徒效应就是根据嫌疑人的心理制定出来的一种对付嫌疑人的有效方法。

就像博弈论中的其他效应,都是从人们趋利避害的本能出发的一样,囚徒效应中的每个人都是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到底该如何选择,才能把自己的刑期减到最小呢?这两个犯罪嫌疑人被隔离,所以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选择,而且他们都担心对方出卖自己。其实即使他们能交谈,也未必会相信对方不会背叛自己。从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来说,出卖对方所得到的,要比保持沉默来得低。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对方是不是与他一样保持沉默,如果没有,那么他将承受最重的惩罚。如果他出卖了对方,而对方刚好保持沉默,那么他不仅会被释放,还会有奖金。显然,这样的选择是最有利的。由于两个人面对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以两个人的内心思想也是一样的,而最终两个人都会选择背叛对方。无疑,他们也都选择了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这就是说这场博弈达到了纳什均衡。

纳什均衡是指参加博弈的每个人都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从而最大化自己的利益。在这个案件中,显然最佳结果是两个人都保持沉默,然后一起服刑3年。但是事实上,这样案件的最终结果几乎全是两个人都背叛对方,一起被判刑8年。那么,FBI是怎样让囚徒效应发挥作用的呢?简单地说,就是设置了两个条件:一个是隔离两个嫌疑人,让他们不能清楚地知道对方的行为;二是提出“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赏罚措施。

囚徒效应反映了个人与集体的矛盾,无论对方怎样选择,每个人都会考虑到自己坦白是最有利的选择,从而形成一种纳什均衡,形成一种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果。如果想要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就要首先替对方着想,但是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而以下就是FBI资深探员史密斯·威尔逊结合人性与心理学总结出的囚徒困境之所以会有效果的主要原因:

(1)从某些方面来说,人生性自私,而犯罪分子总是通过伤害别人来成全自己,甚至他们的自私比其他人的还要多一些。由于自私的人对别人都不会有太高的信任,所以他们很难与别人合作,容易相信别人会背叛自己。

(2)所有的犯罪嫌疑人都缺少安全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人会本能地怀疑周围的一切,而如果FBI暗示他的同伴有可能会背叛他,他就会很容易相信,并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

在威尔逊看来,虽然这是一种很抽象的理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它还是有着广泛的应用范围的。在我们的生活或工作中,很多人都不能做到真正地相信别人,也就是说,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存有囚徒博弈,一旦有利益竞争,一定会有人以牺牲别人利益的方式来保全自己。因此,FBI提醒人们,在生活中,面对这种囚徒困境时,一定要加强沟通,这样才能达成一致,实现利益最大化。

威尔逊认为,每个人在陷入这种困境中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对方,而不是自己,即要想怎样才能不让对方的利益受损。如果一个人在陷入囚徒困境的时候还能想着别人,那么就一定能从不利的境地中走出来。可以说,在这个过程中,诚信显得极为重要。由此而言,我们要想在囚徒困境中保全自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诚信的人,还要相信对方也是个诚信的人,并且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但是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而正是因为这样,FBI认为囚徒效应用在那些缺乏安全感的人身上会更加有效果。在实战中,FBI警员会对犯罪嫌疑人说:“你不说,会有人说的,谁会不为自己考虑呢!”这样的话往往会引起犯罪嫌疑人的怀疑,让他觉得自己的同伴已经交代了罪行。一旦那个嫌疑人有了这样的想法,他的心理防线就已经基本崩溃,再稍微加上一些诱导与诱惑,犯罪嫌疑人多半就会认罪,并供出自己同伙的罪行。而FBI还善于用人们自私的本性在审讯过程中加以诱惑,从而加快审讯步调。

2.虚实结合地运用博弈战术

曾经为FBI成员作过培训的着名测谎心理专家保罗·埃克曼教授曾经说过很经典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说谎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总是谎话连篇,那么他的话就无人会听信,可是反之,一个高明的说谎者则是非常懂得把握说谎的分寸,虚实结合,让人难以辨别。”这充分说明了要想识破虚实结合的高明谎言需要更高明的破谎技术和方式,而埃克曼教授认为博弈的方式无疑是最好的。无疑,对待这样的说谎高手,需要的是对方要有高超的反击能力。

FBI探员不管是在办案还是做事,总是会遇到很多说谎高手,要想识破他们的谎言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FBI的很多情报特工在与对方进行地下对抗的时候,使用到的识破谎言的技术大都是博弈战术。博弈战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针对性,而侦查与反侦查就是很形象的行为和动作,在识破对方谎言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一对一地进行侦查与反侦查,从而战胜对手。

虚实结合的谎言需要博弈的强大技法来识破。同样,在说谎的人看来,自己也需要博弈方法来对付对手。谎话连篇的人说谎是小伎俩,虚实结合的谎言才是说谎高手的所为——真真假假让人猜不透,即让人辨不清真假。埃克曼教授在为FBI的探员们进行测谎训练的时候,经常会为学员们讲述这样的一个经典案例,以此来告诫学员们虚实结合的谎言是如何的强大以及这种在博弈战术中的高明对手的谎言是怎样让人真假难辨的。

二战时期,盟军为了与希特勒的纳粹作斗争,尽快达到取胜的目的,与希特勒进行了一场博弈谎言战术,而最终得出的结果是盟军的高明骗局和谎言顺利战胜了希特勒的反侦查战术。

当时,盟军在北非已经赶走了疯狂的纳粹,但是纳粹的势力还是存在并且威胁着盟军,而且根据有关消息称希特勒正在紧锣密鼓地制造原子弹等强武器,这就意味着这时候盟军必须加快进攻步伐。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西西里,但是要想攻击西西里必须要趁希特勒不注意,因为西西里是纳粹的重要根据地,那里集结了大量的纳粹军队,而且希特勒也提高了对西西里的警惕。因而,盟军认为要想实行计划一定要让希特勒放松对西西里的警惕心,趁其不备的时候巧妙攻击西西里。

当时英国和美国的最高情报机构联合设计了一个特别的进攻行动计划,这个计划非常严密,但是对于希特勒的纳粹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骗局。首先,英国的总参谋长阿奇博德将军要给北非的司令官亚历山大将军写一封盟军故意透露突袭希腊阿拉科斯角的计划书信,而另一方面蒙巴顿将军也要写给在北非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和坎宁安海军元帅一封信,并且在信中打趣地提到了沙丁鱼(这主要是让德国人看到之后立刻想到当时的撒丁岛)。此外,在这封信中还要介绍说送信的人是盟军中他最信任的一个海军上校。

其次,盟军开始寻找一个完美的替身。不久他们找到了一个患病而死的尸体,经过其家人的同意之后,盟军开始对这个死者进行初步的设计和身份打造。盟军给这个死者穿上了盟军的飞行服装和救生衣,并且将死者的假身份证和一些财物放在了一个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面。这个身份证虽然是盟军亲自制作的,但是为了防止纳粹的严密侦查,他们特意在这个身份证上面写上了“补办,原证件遗失”的字样。这样一来,这名死者的身份就显得更加可靠和可信了。

当这些都准备妥当的时候,盟军还将这个死者装在一个干净的容器里面用专车运送到了苏格兰,又从苏格兰用潜艇把他运送到了西班牙南部的海面上,而且盟军还将这位“盟军海军少校”的救生衣里面充满空气,扔在了距离西班牙韦尔瓦河口附近的水面上,还将一艘橡皮艇和船桨等东西放在了这位死者身边。盟军的人认为万无一失之后就开始撤退,留下这样的一个看似是信差在飞往北非的途中,飞机失事,海军少校跳伞,被海水淹没致死的场景,而且其尸体很快就被海水冲到了西班牙的海边。

当时西班牙虽然名义上是中立国,但是以弗朗哥为首的政权一直与法西斯有着暗中合作,所以纳粹在西班牙活动非常频繁。很快西班牙人发现了尸体,并且将其交到了在西班牙的纳粹手上,很快希特勒就认为盟军将要突袭希腊和撒丁岛,并且对这个“盟军海军少校”的事情坚信不移,于是德国最高指挥命令将大部队调到希腊和撒丁岛这两个地方。但是就在他们调走军队的时候,盟军很顺利且迅速地横扫了西西里。根据盟军的作战回忆,在西西里岛驻扎的纳粹军队只有意大利和德国的两个师,所以盟军在西西里岛的登陆非常顺利,而且损失也比较少。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盟军在这次战斗中之所以能够胜利,就是因为他们用高超的方法欺骗了希特勒,让希特勒陷入到了这个骗局中。这个骗局之所以能够严密且谨慎,就是因为盟军运用了博弈的战术,他们看透了希特勒的心理,于是制造了一系列的骗局和谎言——利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制造谎言,并让希特勒以及纳粹们相信,从而成功达到了目的。这无疑就是高明的说谎技巧和骗局。

其实,无论谎言多么的完美和精湛,也不管其逻辑是多么的严密和紧凑,但是谎言毕竟是谎言,是一个骗局,是一个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既然是不存在的事情,那么就会与现实格格不入,但是希特勒却没有察觉到这一点,而且他也没有经过专人详细地测谎,只是在观看了表面的现象之后就完全相信了,所以才导致了希特勒的失败。在FBI的测谎专家看来,那些高明的说谎者往往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而这些虚实结合的谎言必须进行合理的推敲才能被识破。显然,这场博弈战中盟军是希特勒的一个很强大的对手。

埃克曼教授认为,针对那些虚实结合的高明谎言需要的就是用在博弈战术中追根究底的方法。这就好比有一间密室,如果不真实地进入这间密室,光靠表面上的一些假象就判断其内在的东西是不行的,应该真实地走进去,只有走进去打开灯,才能知道密室里面究竟有什么。

虚实结合、真假难辨的谎言着实是说谎高手的杰作,埃克曼教授提醒人们在分辨这种谎言的时候,一定要去伪存真,将虚伪的假象揭开。而FBI探员们是十分善于分辨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的。因为他们能够深入到对手的内心中去想其所想,而且就算他们看到的事情是那么的真实,他们也要通过博弈的方式来摸准对方的心理,从中找到破绽,从而识破对方的谎言。

面对虚实结合的说谎高手,博弈论中讲究的就是对策,即方法,也只有运用了正确的方法和对策才能快速地识破谎言。从思维到逻辑,从假设到实行,这一切都是博弈论中对策的实施。其实,谎言从构造到说出,再到形成骗局,也是经过这样的过程,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在高明说谎者的面前,我们需要的仅仅是敏锐的思考和稳定的对策,而这样一来,即能稳中求胜,巧妙地识破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