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细说汉初三杰
1935900000049

第49章 必须封韩信为大将

憋了一肚子气的刘邦一入汉中,就立即抓紧时机整军备战,积极扩充实力。他任命萧何为丞相,负责治理国家。于是,萧何这个管家更加忙碌了,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

为了帮助刘邦及早回师关中与项羽争雄天下,萧何忙里忙外,制定相关措施,治理巴蜀、汉中,兴修水利,整治农田,鼓励农业生产,储备战略物资,征发适龄人员入伍,扩充军队,在各方面为刘邦的东进准备条件。在这期间,萧何为刘邦做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他为刘邦物色了韩信这位优秀的军事统帅。没有韩信,刘邦后来不可能战胜项羽。

这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执戟郎中,曾经多次上书项羽向他进献良策,无奈项羽本人就是打仗的天才,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对韩信的谏言不置可否。再加上韩信早年在淮阴市井贫困潦倒,连生活都不能自理,靠去别人家混饭吃过日子,经常被别人嘲笑,更让人看不起的是,有个市井无赖当众欺负他,说他带着剑装模作样,其实就是个胆小鬼,说韩信你有种就拿剑刺我,没种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当着一市之人,韩信居然硬是从那家伙的胯下钻过去了。这不仅是个胆小鬼,简直就不是个男人。项羽非常看不起他的人品,心想,像这样的人也有资格去谈论什么军国大事?于是,从不理会他,甚至平常根本不拿正眼瞧他。虽然范增也曾多次建议项羽重用韩信,但是,项羽始终不为所动。韩信见自己在项羽那里看不到前途,永无出头之日,于是,就在刘邦前往汉中就国之际,他向项羽请辞,跟随刘邦去汉中。韩信满以为去了汉中就能得到刘邦的重用,因为他知道刘邦这个人是干大事的人,非常注重有才能的人,尤其是有治国用兵之才的人。但是韩信到了刘邦那里,在起先混得并不如意,他几乎见不到刘邦,有关人员比照他在项羽那边的职务,给他安排了“连敖”(负责搞接待工作的)一职。不过,是金子到了哪里都会闪光,不久,他的才能引起了夏侯婴的注意。这夏侯婴是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的难兄难弟,而且在关键时刻敢于挺身而出为刘邦背黑锅,深得刘邦器重。于是夏侯婴便向刘邦推荐韩信,说他如何如何了得。不过,此时的韩信确实没有什么名气,也更没有指挥过一场战役,甚至连兵都没有带过,刘邦又怎么可能相信他是统帅之才呢?况且刘邦对于他的不雅名声也有所耳闻,于是便给了他一个治粟都尉的官,负责管理军队的粮草。

韩信做了治粟都尉后,自然要和全面负责后勤工作和处理政事的萧何有工作上的往来,在短暂的接触中,他的才能立即引起了萧何的注意,萧何认为韩信这个人不同凡响,是当今天下罕有匹敌的军事天才,于是当即向韩信保证要向汉王推荐他。

萧何没有食言,他几次在刘邦面前提起韩信这个人,说韩信这个人是当今天下罕见的军事奇才,应该对他委以重任。平心而论,刘邦对萧何的意见一向是非常重视的,而且萧何在沛县当主吏掾时,是负责人事和文书工作的,对人才的审视和鉴别自有其过人之处,他说某个人行,一般八九不离十。但是,三军统帅非同儿戏,怎么可能让一个名声那么不好,也从来没有过战场指挥作战经验的人来当呢?于是,刘邦对萧何说:“韩信这个人,夏侯婴也对我多次提起过,说他是个人才,如今丞相又亲自引荐,说明这个人确实有过人之处,不过,拜任三军统帅是大事,须从长计议,对韩信还需要进一步考查。”

韩信知道萧何已经向刘邦推荐了他,但是,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汉王刘邦始终不提要重用韩信的事,韩信非常失望,觉得刘邦和项羽一样,对自己也有成见。于是,决定离开刘邦,另投明主,伺机干一番大事。一天夜里,韩信不辞而别逃离汉中,准备回到中原地区,再找一个有实力的诸侯王辅佐。

第二天早上,萧何听说韩信跑了,大惊,来不及告诉刘邦就骑马追了上去。幸亏当时汉中去关中的路就那么两条,而人们常走的只有一条,所以萧何快马加鞭,沿途不断换马,追了两天,终于在快到边境的地方追上了韩信。韩信当然不愿跟他回去,说回去了也不受重用,倒不如另谋出路。萧何说,如果这次回去汉王再不重用韩信,那么他也和韩信一道逃亡。韩信见萧何如此说,只得跟他一起回去。

萧何回去以后,刘邦又恼又喜,恼的是萧何不辞而别,喜的是他终于回来了。汉中的条件自然不能和关中相比,交通条件差不说,其他方面的条件也没有办法和关中、中原一带相比,比如居住条件、气侯条件、生活条件,甚至这里的女人也没有关中一带漂亮,这些天,有很多人吃不了那份苦,纷纷离开刘邦逃亡而去,刘邦正为这件事犯愁,偏偏手下人又告诉他萧丞相也逃走了。这下怎么得了,萧何是他最信任的人,连萧何都可以背叛他而去,那么谁还值得他相信呢?谁还会长期跟着他待在汉中呢?都跑光了,他又和谁一道挥师东进去与项羽争雄天下呢?况且萧何是他的左膀右臂,萧何一走,几乎所有的工作都要瘫痪下来,刘邦一时六神无主,不知无何是好。所以,刘邦一见萧何回来又惊又喜,劈头盖脸就骂:“你跑什么,你为什么要逃跑,寡人哪点对不住你?”

萧何连忙谢罪说:“请大王息怒,臣哪里敢逃,给我十二个胆子臣也不敢,臣这是追逃跑的人。”

刘邦听萧何这么一说,反倒有些感兴趣了,接着问道:“你追的是谁?是哪个混帐东西有那么大的能耐,能劳丞相大驾亲自去追他?”

萧何回答说:“是韩信!”

刘邦一听就气不打一处来,又是那个钻人裤裆的家伙,骂道:“我手下的重要将领逃亡了几十人,你一个也不去追,为什么偏偏要去追韩信?”

萧何回答说:“那些逃走的将领只是普通将才,多的是,到哪里都能抓一把,至于像韩信这种人才,天下没有第二个,绝对不能让他离开。当然,如果大王只想长期在汉中当王,那么韩信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是如果大王真的要想夺取天下,那么没有韩信肯定不行。要不要留住韩信,那就要看大王是想安心做个汉中王呢,还是做一个天下共主的真命天子?何去何从,全凭大王决断。”

刘邦一听,立即说:“我当然想挥师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怎么可能一辈子呆在汉中这个鬼地方呢?”

“既然如此,那么大王为什么不重用韩信呢?没有韩信,你靠什么去和项王相争呢?请大王想一想,现在你手下的那些将领,哪一个是项王的对手,既然都不是项王的对手,你又如何去和项王争天下?”

刘邦见萧何这次是铁了心要他重用韩信,他知道自己惹不起萧何,要是让萧何失望,他也和韩信一样跑了,那么他真的做梦也甭想去和项羽争天下了。于是,他便问萧何:“那你看,寡人该封他做个什么官呢?”

萧何说:“像韩信这样的人,哪一个诸侯重用他,这个诸侯就能夺取天下,所以,大王封他做什么官都留不住他,除非让他做三军统帅,封他做大将军。”

“好,那就封他为大将军。”刘邦也很爽快,马上就命人草拟文书,准备下达任命,封韩信为大将军。

萧何看到刘邦一反常态,这样轻松地封大将军,简直是视封大将军如同儿戏,便郑重进言,要求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斋戒筑坛,正式拜封韩信为大将军。刘邦见萧何这样认真,只好满口答应。

于是,刘邦传下令去,命人筑起高台,选择良辰吉日,准备斋戒后登台拜将。

就这样,韩信成了刘邦的大将军。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同韩信就天下大势进行了一番深入的长谈,韩信娓娓道来,将刘邦与项羽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刘邦听得着了迷,茅塞顿开,连声叫绝,一个劲儿地向韩信致歉,说自己有眼无珠,不识大贤,没有及时委以重任。

韩信拜将,这是刘邦东进的序幕。在汉中的刘邦并不缺少敢于冲锋陷阵的猛将,像曹参、樊哙、周勃、灌婴等人都能担此重任,但是将在谋不在勇,在于善于掌控全局,把握战机,出奇制胜,这些人显然没有这个能力。而善于奇谋的张良此前已经告别刘邦随韩王成去就国,此时的刘邦正需要一位有深谋远虑的将才来帮他统御军队。而萧何作为刘邦的主要参谋,也深知自己并不善于军事,于是他不遗余力地向刘邦推荐韩信,并促使刘邦拜韩信为将,终于填补了刘邦在这方面的人才空缺。平心而论,在韩信的将才尚未经过实践验证的情况下,萧何就力主刘邦拜他为大将,显然具有很大的冒险性,但是在当时不冒这个险,就难以迈出第一步。毕竟跟随刘邦前往汉中的只有3万人马,而且由于不少人忍受不了汉中的恶劣条件,不断逃亡而去,如果再这样下去,那么等到部卒逃亡殆尽,而关中一带的力量又得以加强,项羽在东方已经打败反叛他的诸侯以后,刘邦要想向东与项羽争雄天下,那么就真的只有做梦了。而事实证明,萧何及时地举荐韩信,促使刘邦拜将,正是刘邦事业的一个重大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