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枣是枣椰树的果实,枣椰树是雌雄异株的棕榈科植物,树形美观,像椰子树,高20~30米,品种很多,在伊拉克有100多种,它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干旱地区的作物,枣椰虽极耐旱,但却需要有充足的水来灌溉,产量才高。有人形容它是"头长在火中,脚浸在水里"的果树,这就不难理解枣椰主要生长在河渠两岸和沙漠中的绿洲的原因了。在伊拉克,枣椰主要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沿河岸,从巴格达愈往南,枣椰树愈茂盛,南部的阿拉伯河沿岸是伊拉克椰枣的最大产区,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巴士拉地区有1 000万株以上的枣椰树,整个城市掩映在一片翠绿的枣椰林海之中,因而巴士拉有"枣椰城"之称。
枣椰树在树龄10~16年是旺产期,每株产量可达几十公斤到一百多公斤。树龄最高可达150年。椰枣含糖分高,营养丰富。它的成分半数以上是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1公斤椰枣能产生约3000卡的热量,因而椰枣既可做粮食,又可做果品和制糖。
伊拉克所产椰枣的2/3供出口,是世界上椰枣最大的供应地。
二十三、伊斯兰教大清真寺
伊斯兰教为世界第二大宗教,教徒8亿以上,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其中有38国的教徒占全国人口一半以上,中东各国、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的信教人口都占90%以上;阿拉伯人百分之百信奉伊斯兰教。红海之滨的麦加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570-632)的诞生地,列为伊斯兰第一圣地。作
麦加大清真寺为世界最大的清真寺,总面积16万平方米,同时可容纳30万人做礼拜。它有7座礼塔,31道门,每扇门都镶着金银珠宝,两米高的东门以黄金铸成。广场中心的"天房"最为神圣,以褐蓝色石块砌成,长12.2米,宽10米,高15.2米,始建于公元前18世纪,是麦加最古老的神庙;公元7世纪成为伊斯兰教第一个宣礼地。天房外墙蒙着印花丝绸帷幕,用12公斤镀银丝绒绣上古兰经文,每年的更换一次。天房东南角竖立一块1.5米高的黑色陨石,当作上天所赐的神物膜拜。
每年的朝觐大典在10月底11月初举行,200多万人涌来麦加,其中外国人80多万,最大的功课是身披白布,脚着草鞋,排队绕天房巡游七圈,争取摸到陨石。
麦加北面450千米的麦地那,有穆罕默德的陵墓,建有先知寺,列为伊斯兰第二圣地。
二十四、著名的旅游胜地伊斯坦布尔
在美丽的土耳其西部边境,有一座世界名城--伊斯坦布尔。千百年来,这座城市以它特有的风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令人神往。在全世界繁华的大都市中,伊斯坦布尔是唯一的地跨两大洲的大都市。还有世界上唯一飞跨两大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它的雄姿以及秀丽的海峡风光和素负盛名的千年古迹,使伊斯坦布尔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具有1 000多年悠久历史的都城,城内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庄严肃穆的清真寺和高耸入云的宣礼塔特别引人注目。在市内有清真寺700多座,宣礼塔1 000多座。最著名的是建于1616年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它有6个塔,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的六塔清真寺。城内还有著名的奥斯曼帝国的宫殿--托普卡珀故宫,建于1478年,占地70万平方米。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辟为博物馆。在馆内收藏了历史上许多罕见的文物和文献。馆内展出的珠宝玉石,琳琅满目。其中苏丹帝国的王冠、宝座以及装有几百个金刚石的闪闪发亮的铠甲,都是世间的珍宝。在博物馆内展览的还有一人高的金质"蜡烛",重达40多公斤,上下镶着6 666颗金刚石,光彩夺目。
在馆内,还专门设有中国瓷器馆,陈列着无数件中国古瓷,上至唐宋,下至明清。这些瓷器,有的洁白如玉,有的翠绿如树,五颜六色,闪烁着光泽。这一件件瓷器真实地纪录了中土人民源远流长的友谊。早在5世纪,也就是我国的唐代,这里就成为"丝绸之路"通向欧洲的唯一通道,也是"丝绸之路"西端的终点。
伊斯坦布尔坐落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南端两岸。博斯普鲁斯意为"牛渡",是神话中宇宙神变化的神牛驮渡公主的海峡,全长30.4千米,最宽处3.6千米,最窄处708米,中线水深36~122米。1973年建成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使亚、欧天堑变成通途,是联结两大洲的第一大桥,也是现代桥梁建筑中最优美的一种桥型,水中没有桥墩,桥身吊于两岸的桥塔上。桥身全长1 560米,主跨径1 074米,距海面64米,东塔重5万吨,西塔重6万吨,牵拉着两根直径58厘米粗的钢索。此钢索由11 500根5毫米粗的钢丝拧成,其牵引负重能力达165 400吨。海峡桥仅供汽车使用,不准行人通行,平均日流量为6万多辆。
伊斯坦布尔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是土耳其人民的骄傲。它融汇东西的文化和独特的古城风貌,特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二十五、宗教"圣城"--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是中东地区的一座古城,有4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闻名的宗教"圣城"。它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丘陵中部的石质山上,海拔760米,正处于古代东西南北主要通道的十字路口上。
耶路撒冷分老城和新城两部分。老城有很多宗教古迹。古犹太王所罗门在此建造"圣殿"后,成为犹太民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基督教相信耶稣钉死于此地;伊斯兰教相信穆罕默德曾在此"升天"。故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把耶路撒冷都奉为"圣地"。著名的奥麦清真寺、天主教的"圣墓大堂"都建于此。还有一座"哭墙",它是所罗门时的断垣残壁,犹太人常来此墙举行宗教仪式,悲悼"圣殿"遭罗马人毁灭。
新城主要向老城西北沿着通往雅法的道路发展,人口较多,主要是从海外移来的犹太人和基督教徒,这里是耶路撒冷主要居民和工业区。并建有旅馆和其他设施,为到此"朝圣"的教徒服务。这里雨水很少,城市供水较困难,城市用水主要靠泉水和咸水淡化来解决。
根据1947年联合国"分治"计划,耶路撒冷由联合国"托管"。1948年,以色列向阿拉伯国家发动战争时,约旦占领了该城的旧城,以色列占领了该城的大部分。1950年以色列"迁都"耶路撒冷,1967年"六·五"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该城全部,现为以色列首都。
二十六、科威特的淡水贵如油
科威特位于波斯湾的西北岸,阿拉伯半岛的东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全国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每年夏季长达七八个月,赤日炎炎,滴雨少见。只有在冬季偶尔下点小雨。在科威特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阿拉伯半岛曾经是汪洋大海,海龙王率领虾兵蟹将在这里生儿育女,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油蟒来犯,双方一场大战,海龙王战败,只得带着虾兵蟹将离开这里,它一气之下,将淡水全部带走,用咸水把阿拉伯半岛三面包围起来,企图将油蟒干死。从此这里就成了"石油之海",淡水就极贫乏极稀少了。这当然是神话,不可信。
在科威特人们的生活中,淡水是十分宝贵的,一下雨,家家户户搬盆挪缸,凡是能盛水的锅瓢碗桶都拿到外面接水,唯恐漏掉一滴水,连房顶上也要放许多铁桶接水,外国的使馆也不例外。后来人们在院子中修一个水泥池子,下雨打开盖子,下完雨将盖子盖好,防止蒸发。我国大使馆就有这样两个水池,每个水池可容纳七八吨水。
到了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寻找地下水。1905年,在哈瓦里地区找到了地下水,人们欢欣鼓舞,一连欢庆了几天,但由于哈瓦里位于科威特古城以外,路程较远,人们把整张羊皮割头去尾,保留四肢缝制成皮囊用来盛水,一头驴可驮3皮囊水。贩水的小贩,肩挑水桶,赶驴串巷,沿街叫卖。但淡水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后来发展到从伊拉克的阿拉伯河用船载水回科威特贩卖。到了1946年,有水船38艘,其中3艘是私人专用水船。
由于石油的开发和大量输出,源源不断的石油财富为缺水的科威特人民带来了淡化海水。1950年在石油城艾哈迈迪兴建了第一个"海水淡化工厂",开始了科威特海水淡化的新时期。
近几年来,科威特石油收入占国家总预算收入的90%,人均年收入近2万美元,仅次于阿联酋,居世界第二位。雄厚的资金使科威特的海水淡化工业在世界上独占鳌头。现已建成规模巨大的舒威赫水厂、舒伊巴南水厂、舒伊巴北水厂和都哈淡化厂等大水厂,日产淡水1.02亿加仑,在加速科威特的城市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二十七、霍尔木兹是石油运送的生命线
西亚是世界石油的宝库,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西亚生产的石油90%供输出,石油输出量约占世界石油总输出量的60%。
石油分布以波斯湾为中心,而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咽喉,被认为是世界石油供应的"生死攸关的颈静脉"。"霍尔木兹"源于波斯语,意思为"光明之神"。阿拉伯有一句谚语:"如果世界是一个指环,霍尔木兹就是镶在指环上面的宝石。"
霍尔木兹海峡宽64~97千米,长约160千米,最深处为219米,最浅处为71米。每天有近200艘油船,运载着波斯湾沿岸国生产的约2 000万桶石油经过这里。除穿梭往来的船只外,光停靠在海峡两岸的超级油轮就经常绵延15英里。
从霍尔木兹海峡出口进入印度洋的船只沿着三条航线日夜行驶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这三条航线是:西经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穿过苏伊士运河和地中海,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到西欧各国;东经马六甲海峡,入太平洋到日本;南下印度洋,过莫桑比克海峡,绕道好望角,穿过大西洋到美国。每年供应西欧进口石油的70%、日本进口石油的90%、美国进口石油的30%以上。
到了20世纪80年代,每年有2.4万船次的油轮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美国把波斯湾看作是它和它的盟国的"石油宝库",把霍尔木兹海峡看作是流出油库的"总阀门"。西方国家把绕过好望角的这条航线称为"海上生命线"。苏联为了称霸世界,切断西方国家所需石油的"生命线",1979年12月27日,悍然出兵侵占阿富汗,造成海峡地区局势的严重不安。美国为了和苏联对抗,也把波斯湾列为"一等危险区",加之两伊战争的升级,使海湾地区的局势越来越恶化。
二十八、红海是如何形成的
地质学家认为,4 000万年前,地球上根本没有红海,非洲和阿拉伯半岛连在-起。后来,地壳发生断裂,阿拉伯半岛的陆块不断向北移动,红海谷地不断增宽,便形成了今天的红海。
根据在那里呢?
第一,古地磁的测量,发现阿拉伯半岛从第3世纪以来,曾以反时针方向向北转动了7度。第二,红海两岸海岸线除了阿法尔三角地带外,几乎是完全重合的,而这个三角地带,最新调查材料证明它原是红海的一部分,是在最近的地质时期上升为陆地的,这里有不少的热泉和蒸汽泉。第三,摄自红海海底的照片和潜入海底进行的观察,都发现海槽中遍布着活动的新火山,玄武熔岩连绵不断,形状千奇百怪。伴随海底火山爆发而来的地震,常常震撼着红海区。第四,熔岩涌上海底,不断产生新的海洋地壳,古老的岩石被推向两侧,由近到远,地层年龄不断变老。第五,人造卫星和大地测量的结果表明,红海还以每年2厘米的速度向两侧移动。这些都为"板块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978年11月6日,在阿法尔地区,一座新的火山阿尔杜科巴火山突然"诞生"了。熔岩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从裂缝中喷出,体积达26万立方米。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红海南端加宽了1.2米。科学家第一次观察到这种大自然的奇迹:火山爆发引起了地壳板块位移。
二十九、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
死海,是世界最低的湖泊,它的湖面低于地中海海平面392米。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对死海作了这样的描述:"在死海中游泳是多么有趣啊!我们决不会沉下去,你还可以挺直你的身体,把头完全抬起来,舒舒服服地在水面仰睡,并且还允许你撑开伞,挡住炎热的太阳。"
这个奇异的地方在哪儿呢?在阿拉伯半岛上。人们在死海里游泳,可以不用担心被水淹死。
相传公元70年,古罗马的军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有个叫狄度的统帅,为了惩罚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准备处死几个奴隶,他命令部下将奴隶戴上镣铐,投进死海,想淹死他们。说也奇怪,这几个奴隶好像身上套有救生圈似的,就是不往下沉,不一会儿,水流把他们送向岸边。狄度不了解死海的秘密,还以为什么神灵在保佑,终于将俘虏释放了。100多年前,人们不知道这个地方的秘密,直到1948年,地质学家林契来到这里,测出死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海平面低392米,第一次发现这是世界上最低洼的地方。
死海的含盐量为什么这么高呢?这同它的地理环境有关。死海的东西两岸都是高达几百米的悬崖绝壁,只有约旦河和哈萨河等几条河流汇入,却没有河流把水排出去。附近分布着荒漠、砂岩和石灰岩,河流夹带着矿物质流进死海,这里的气候炎热干燥,湖水大量蒸发,水中所溶解的盐类积聚在湖内,就这样,经历长久岁月,使死海的含盐量越积越大,成为高浓度的咸水湖。
死海的盐分比较复杂,富含氯化物、硫化物,还有镁、钾、溴、碘等许多有用元素。其中盐的蕴藏量多达110亿吨,足够供全世界人口用2 000年。死海也是一个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化工原料的"仓库"。
三十、科尔沁沙地景观
位于研究区域的东部,西、南、北三面与黄土台地、黄土丘陵景观相接,大体包括西起巴林桥,东至奈曼旗大沁他拉镇、白音套海一线的范围,属于科尔沁沙地的主体部分。沙地景观呈楔形,西窄东宽,自东向西淹没。西拉木伦河自西向东流经沙地北部,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海拔高度自西向东由650米降至150米。沙地景观分布地区为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年降水量仅300~340毫米。大风日数较多,一般每年14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