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科学文库——搜索空中精灵
19316200000017

第17章 红嘴犀鸟

犀鸟主要分布在非洲及亚洲南部密林深处,它们喜欢栖息在参天大树上,以树上的果实为食,有时也捕食昆虫以及爬行类、两栖类等小型动物。犀鸟吃东西时的动作和巨嘴鸟相似,它们喜欢先用大嘴把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准确地接住,直接吞食。在我国西双版纳的密林中,犀鸟体型庞大,飞得较慢,而且飞翔时翅膀能发出极大的声响,就像天上过飞机一样。在树枝停落时,不时会发出连续不断地鸣叫声。它们的叫声响亮而粗利,能传出很远,和马嘶的声音一样。

犀鸟每年入春后,约5~6月不再群居生活而是成对地在一起。它们选择高大的树干上的洞穴作巢,自己并不啄木,一般都是利用白蚁蛀蚀或树木天长日久朽蚀后形成的大洞。犀鸟的繁殖习性很特殊,它们在洞底垫上衔回来的腐朽木质,在洞底铺一层碎木屑,上面再铺些柔软的羽毛,等到产房“装修”完后,雌鸟便开始产卵。

每只雌鸟每次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产卵后蹲在巢内不再外出,雌鸟和雄鸟就分工合作,把产房的门堵上。雄鸟从外衔回泥土,雌鸟将自己的排泄物,掺进泥土中,连同树枝、草叶、种子以及朽木等,混成非常黏稠的材料,用它把树洞封起来,仅留下一个能使雌鸟伸出嘴尖的小洞。并且洞口还有一个垂直的裂隙,供雌鸟伸出嘴接近雄鸟取得食物。雄鸟则从巢外频频运送湿泥、果实残渣。封树洞的物质渗有雌鸟黏性的胃液,因而非常牢固。这样雌鸟在孵化期间就不用怕蛇、猴子等天敌来伤害,安心地孵化自己的小宝贝了。雌鸟幽囚洞中达数月之久,直到雏鸟快学习飞行时才破洞而出。

在此期间,雄鸟正四处奔忙寻找食物,为妻子提供食物。雄鸟能将胃壁的最内层脱落吐出,呈一薄膜状,用以贮存果实,以供雌鸟和雏鸟食用。每当雌犀鸟把嘴伸到洞口的时候,雄犀鸟就会把自己嘴中的食物送到雌犀鸟嘴中。雌鸟在封闭的洞穴内,还不时地清扫粪便等污物,它直接用嘴抛出洞外,它自己排便时,将肛门对着洞口直接喷射出。经过28~40天,小犀鸟破壳而出。

正在喂食的雄性犀鸟

雌犀鸟再用嘴把洞口啄开,为自己解除“禁闭”。“禁闭”解除后,雌鸟已经全身换上新羽,它立即负责喂雏。6~8周后,小犀鸟就可以离开巢穴自己独立觅食了。此外,幼鸟孵化出来后,一些种类的雌性犀鸟就破洞而出。而幼鸟会自己修复洞口,然后成鸟再通过这条狭缝给它们喂食。这种奇特的生活方式,也许是防卫天敌的伤害,及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所形成的适应。

犀鸟夫妻

犀鸟这种珍贵而漂亮的鸟,寿命一般在30~40岁左右,最高纪录可达50岁。在我国,犀鸟大多生活在云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广西南部,共有4个种分别是:棕颈犀鸟、双角犀鸟、白喉犀鸟、冠斑犀鸟,都是我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鸟。

棕颈犀鸟别名棕颈无盔犀鸟,身长约120厘米,属于犀鸟中体型比较大的一种。雄鸟头部、颈部以及胸部的羽毛为棕色。眼睛四周的羽毛为亮蓝色,像是画上去的眼圈。喉部的羽毛为靓丽的猩红色。

棕颈犀鸟

背部、尾羽和翅膀的羽毛为具有绿色光泽的黑色,初级飞羽的尖端为白色。嘴形巨大而向下弯曲为蜡黄色,嘴的上半部还有黑色的宽斑纹,下嘴的基部为橄榄色,端部为乳白色,嘴上没有盔突。脚为黑色稍带棕或绿。

棕颈犀鸟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印度、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在我国棕颈犀鸟主要分布在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

棕颈犀鸟为留鸟,主要栖息在低山区和山脚平原的常绿阔叶林中。一般它们都是成对活动。棕颈犀鸟主要吃植物果实和种子为食。繁殖期为4~6月,喜欢在常绿阔叶林中的天然树洞中筑巢。每窝产卵1~2枚,由雌鸟孵卵。

双角犀鸟全长120厘米左右,羽毛主要为黑色或白色。巨大的喙为蜡黄色,顶部又隆起形似双角。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缘形成两个角状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头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双角犀鸟。它正是因为特别的双角而得名。周围羽毛向两侧扩展至眼后,与颏、喉连成一圈黑色。上体和胸部的羽毛为黑色。翅膀是黑色的,飞羽基部和先端为白色。

尾巴上的羽毛为宽阔的黑色带有白色的横纹。腹部一直到尾下的覆羽也是白色。它们主要分布云南南部,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双角犀鸟一般栖息在常绿阔叶林中,喜欢五、六只成群活动,多的时候能达到数十只。喜欢站在高大的树枝上,发出大而粗哑的咳叫声。它们主要以各种野果为食,有时候也吃蛇、蜥蜴、大型昆虫、鼠类和谷物。

双角犀鸟

白喉犀鸟又称白喉小盔犀鸟,是犀鸟中体型较小的一种。它的全身长68厘米左右。嘴粗大而笨重,上面的盔突也较小。雄鸟嘴的颜色为黄色,雌鸟嘴的颜色为暗褐色。前额、头顶、枕部为灰褐色,具棕色的羽缘和白色羽轴纹。前额的羽毛比较白,枕部的橄榄灰色的冠纹,上面还有白色纵纹。背部、肩部、腰部以及尾巴上覆盖的羽毛和翅膀上的羽毛都为暗褐色。尾上覆羽的尖端为棕色,中央尾羽与背部的颜色相同,具有窄的白色尖端,外侧尾羽为黑色,具有铜绿色的光泽,为尖端白色。

飞羽为黑色,初级飞羽末端白具绿色光泽,飞行时比较明显显见。外侧尾羽羽端为白色,内侧的初级飞羽的外的中部为皮黄色,在翅膀上形成皮黄色斑。具有暗褐色的虹膜,眼周为蓝色或淡黄色的裸露的皮肤。喉通常白色,并因此而得名,下体余部浅棕色,脚和趾为黑褐色或角绿色。

白喉犀鸟

在国外白喉犀鸟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缅甸、泰国和中南半岛等地,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也能见到。白喉犀鸟为留鸟,主要栖息在山脚和平原地带的常绿阔叶林中,有时在竹林中也能见到。它们喜欢成群地活动,群体数量为几只到数十只,但多数几只的小群,栖息在树上。飞翔时常振翅和滑翔交替进行,飞行的速度较为缓慢。主要吃植物果实、种子和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也吃昆虫、树蛙等动物性食物。

繁殖期为5~6月。筑巢于粗大树木的天然树洞中。每窝产卵通常3~4枚,偶尔少至2枚和多至5枚,由雌鸟孵卵。

犀鸟的嘴很特别,它上嘴的基部生有大型头盔状的突起。这个突起和还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长大。这使得犀鸟的大嘴的外形特征更加突出。犀鸟的脚趾也比较特别,它的脚趾为并趾。外趾和中趾基部都有三分之二互相并合在一起,而且中趾和内趾基部也有些结合。这样的脚趾非常善于鸟类攀缘生活。犀鸟还有睫毛呢,它眼皮边上的睫毛缘很长,非常漂亮。在哺乳动物中,睫毛的存在很普遍,生有睫毛的鸟类则极为罕见。这些独特的外形特征,是区别犀鸟的重要特种,也使它们成为别具一格的鸟类类群。

犀鸟一般结成小群生活在密林中。大部分犀鸟有较大的体型,它们行动不是很灵活。犀鸟飞行姿态也很特别,它们先扇动几次翅膀,然后再收拢翅膀滑行一段。它飞行时,很远人就能知道,因为气流穿过它们的飞羽间发出的声音非常大。

犀鸟的叫声一点也不悦耳,只是一些单调沙哑的“嘎克、嘎克”声。犀鸟喜欢吃植物的果实,它们食性很杂,多数植物果实它们都吃。据统计这些果实大约有62种。犀鸟的嘴大而粗壮,但在吃果实时,从不去掉果壳,而是把果实直接吞下去。很多犀鸟也吃昆虫或其他小动物,还有些犀鸟对蛇类情有独钟。

进入繁殖期后,犀鸟就开始成双成对地活动,它们在高大树干上的树洞里作巢。经过雌鸟飞进树洞的修整,他们就开始入住。雌鸟在洞内产1~4枚纯白色的卵,就再也不出洞活动了。

这时,雌犀鸟用自己胃中吐出的液体混合腐木屑等以及雄鸟送来的土、果渣等混合起来堆在洞口。雌鸟和雄鸟齐心协力,封住洞盖仅留一个能伸出嘴尖的洞隙。雌犀鸟接着开始在洞内孵卵,约28~40天后,幼雏出壳。幼雏出壳时间间隔较长,产卵时,各个卵产的时间间隔也较长。孵化期雌鸟的食物,完全来自雄鸟。

在这期间,如果雄犀鸟一旦遇难,雌犀鸟就有可能被饿死。直到幼鸟全部出壳,它们啄开洞口的封闭。雌鸟在孵卵期间还要换掉旧羽,出洞时会一身“新装”,养得“又白又胖”。雌鸟出洞后,取代雄犀鸟喂食雏鸟。

非洲一些土著居民把犀鸟作为贞洁的偶像,非常崇拜。一些部落的土著人还在犀鸟的大嘴刻上祭文,供奉起来,早晚参拜。这些地区的犀鸟跟人类相处得十分融洽。有时,在居民家开饭时犀鸟飞来,并在饭菜附近来回走动。居民一般会主动分出专门的饭菜喂它们。

如果主人不在,犀鸟会毫不客气地大吃大喝。在新几内亚,人们还犀鸟把驯养成为家禽的一种。驯化后的犀鸟能跟随主人到处散步,有时甚至落在主人的拐杖上。为了给它们提供方便,主人经常扛着拐杖走路。我国犀鸟十分珍稀,仅在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区能看到。在我国曾发现过四种犀鸟,但由于人们的破坏森林面积急剧缩小,犀鸟在我国已很难看见了。斑犀鸟就是这四种犀鸟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

斑犀鸟体长在77厘米左右,背和尾部羽毛都为黑色,因为翅端有白色斑点而得名。斑犀鸟善于滑翔,滑翔姿势和飞机相似,头颈向前伸得很直,因此当地人又称它为飞机鸟。每到3月,在我国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就成为斑犀鸟最好的繁殖地。以前,斑犀鸟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中很常见,但20世纪50年代末期数量开始下降。目前,斑犀鸟已经成为国家二类保护鸟,并施行严格的保护。

我们相信,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斑犀鸟的数量会逐渐回升,为美丽的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增光添色。

1楼昵称:小雪

人们都把犀鸟称为“多情鸟”,这是为什么?

2楼昵称:小叶

犀鸟类非常重视感情,雌雄犀鸟结对后,总是一对对相亲相爱在一起觅食、栖息。

3楼昵称:小破孩儿

这个问题我知道。因为它们有一种习性,当它们失去伴侣时,就不吃不喝,在空中不断地鸣叫,不停地飞,直到最后活活饿死或累死。因此,人们叫它“多情鸟”。

4楼昵称:飘雪

犀鸟夫妻恩爱,情深意笃,是其他鸟类所不具有的。

犀鸟,雌雄成对,终生不离。孵化幼鸟的雌鸟和产妇一样足不出“户”,饮食起居全由雄鸟照料。犀鸟一旦成对,如果其中一只遇害,另一只便绝食而亡。当地还流传着一个关于犀鸟钟情由来的传说。

据说,犀鸟是由一对钟情的夫妇变成的。这对夫妇中,丈夫名叫岩哥,妻子叫玉罕。岩哥是个猎人,他们在森林边的竹楼生活。玉罕有天仙般的美貌,岩哥对她非常钟爱,从来不让她为衣食操劳。玉罕也非常爱岩哥,只要他在家,总让他吃好的、穿好的,把他收拾得干干净净的。

由于对妻子过于钟爱,每当岩哥外出狩猎都要把妻子关在楼上。只要他不回来,妻子就不能下楼外出,以防妻子受到伤害。玉罕怀孕了,岩哥对她更是关怀备至。一天,他要外出狩猎时,为使玉罕不出意外,他准备了三天的饮食。然后把窗钉死,拆掉了楼梯。临走时他还嘱咐妻子,无论发生什么事都千万别下楼。这天,岩哥走进森林后,发现平时的鸟雀都不见了。他转了半天,都没有碰到一只可以猎捕的动物。

太阳落山以后,岩哥在返家的途中看到一只闪耀着金光的鹿。他立即搭弓射了一箭,金鹿被射中了后腿,拖着伤奔进了密林。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了,但金鹿身上发出的金光,使得岩哥能看到他的猎物。岩哥握着弓箭,朝着金光追去。那一夜,岩哥不知翻过了几座山,穿过了几片森林。

他只知道追赶金光闪耀的金鹿,早就忘记了辨认方向。天亮以后,那金光更加耀眼,岩哥觉得他快要追上那只负伤的金鹿了,便加快步伐拼命追赶。直到他跑得精疲力尽倒在地上时,金光和金鹿才顿然消失。

岩哥躺在地上休息了半天,站起来却只看到一望无际的密林。他忽然想起自己的妻子,可他已经迷失了方向。为了回家他在密林里跑呀跑,渴了就捧起山泉解渴,饿了就用野果充饥。见到猎物也没有捕猎的心思,一心只想寻路回家。他一直在密林中奔跑了七天七夜,才走出那座茫茫老林,找到了回家的路。第八天,当他赶回家来的时候,竹筒中滴水没有,备下的食物也没有了,怀有身孕的玉罕已经没有了气息。

妻子死了,岩哥也不想在这个世界上独活。他怀抱着妻子的尸体,放火点燃了竹楼。玉罕和岩哥的魂灵,变成了一对长着角质大嘴的鸟从烈焰中腾空而起,飞向山林。由于这对鸟儿是由岩哥和玉罕变化而成,傣家人便叫他为“诺哥罕”(意为岩哥玉罕变成的鸟)。这种名叫“诺哥罕”的鸟,就是犀鸟的总称。

岩哥和玉罕变成了犀鸟后,形影不离,仍像生前那样相爱。但岩哥变成的雄犀鸟,仍然改不了过去旧习。当雌犀鸟生蛋育雏之时,它便封住雌鸟育雏的树洞,仅留一个能露出雌鸟角质大嘴的洞。雄鸟不辞辛劳到处寻找可口的浆果和小动物饲喂雌鸟和幼鸟。

夜里还在洞边守候,以防不测。直到幼鸟可以飞翔寻食时,雄鸟才啄开洞口,让妻子带着儿女离家试飞。

犀鸟的钟情,实在令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