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虚心:山外青山楼外楼
19313700000023

第23章 居功不傲是做人的根本

“居功不傲,知荣守辱”是说一个人有了功劳也不要骄傲;只有明晓什么是荣耀,才不会做出自取其辱的事情。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任何一件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只能存在于一个系统之中。有些人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在爬到一定高位时,不是居功自傲,便是矜才使气、盛气凌人。

萧何是西汉初期的大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诸将皆争夺金银财宝,他却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并知民间疾苦,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项羽称王后,萧何劝说刘邦接受分封,立足汉中。刘邦为汉王,以萧何为丞相,萧何极力推荐韩信为大将军,东定三秦。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侍太子,为法令约束,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王朝起了重要作用。汉代建立后,以他功最高被封为“赞侯”,位次第一,食邑八千户。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被拜为相国。萧何功高盖主,民间又有极好的口碑,为了避免高祖的诛杀,他小心翼翼,以“自毁其名”的方法逃避了被杀的厄运,寿终正寝。

萧何计诛韩信后,刘邦对他恩宠更加进一步,除对萧何加封外,还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士作相国的护卫,真是封邑晋爵,圣眷日隆。众宾客纷纷道贺,喜气盈庭。萧何自是相当高兴。这天,萧何在府中摆酒席庆贺,兴高采烈。突然有一个名叫召平的门客,身着素衣白履,昂然进来吊丧。萧何见状大怒道:“你喝醉了吗?”

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东陵侯。秦亡后隐居长安城外家中种瓜,味极甘美,时人称他为东陵瓜。萧何入关,闻知他的贤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计议,获益匪浅。今天,他见萧何仍未领会他的意思,便说:“公勿喜乐,从此后患无穷矣!”萧何不解,问道“我进位丞相,宠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谨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说道:“主上南征北伐,亲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与战阵,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怕是在怀疑公。公不见淮阴侯韩信的下场吗?”萧何一听,恍然大悟,猛然惊出一身冷汗。次日早晨,萧何便急匆匆入朝面圣。力辞封邑,并拿出许多家财,充入国库,用作军需。汉帝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第二年秋天,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他身在前方,每次萧何派人输送军粮到前方时,刘邦都要问:“萧相国在长安做什么?”使者回答,萧相国爱民如子,除办军需以外,无非是做些安抚、体恤百姓的事。刘邦听后,总是不再说话。来使回报萧何,萧何亦未识汉帝何意。

一日,萧何偶尔问及门客,一门客说:“公不久要满门抄斩了。”萧何大骇,忙问原因。那门客接着说:“公位到百官之首,还有什么职位可以再封给你呢?况且您一入关就深得百姓的爱戴,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百姓都拥护您,您还不断地想尽方法为民办事,以此安抚百姓。现在皇上之所以几次问您在做什么,就是害怕您借助关中的民心所向有什么不轨行动啊!试想,一旦您乘虚号召,闭关自守,岂不是将皇上置于进不能战,退无可归的境地?如今您何不低价强买民间田宅。故意让百姓骂您、恨您,制造些坏名声,这样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会对您放心。”萧何听从了门客的建议,刘邦知道后果然变得高兴起来,一场弥天大祸烟销于无形。

萧何何尝不明白,对于一般的小官吏,汉帝并不怕他们有反心。所以,一有贪赃枉法行为,必遭严惩。对于自己这样的大臣,汉帝主要是防止他们有野心,对于贪赃枉法那些小事,反而是无足轻重了。为了释去主上的疑忌,能够明哲保身,萧何不得已违心地做些侵夺民间财物的坏事来自污名节。

不久,萧何的所作所为就被人密报给了刘邦。果然,刘邦听后,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并不查问。当刘邦从前线凯旋时,百姓拦路上书,控告萧相国强夺、贱买民间田宅,价值数千万。刘邦回到长安后,萧何去见他时,刘邦笑着把百姓的上书交给萧何,意味深长地说:“你身为相国,竟然也和百姓争利!你就是这样‘利民’吗?你自己向百姓谢罪去吧!”刘邦表面上让萧何向百姓认错,补偿田价,可内心里却暗自高兴,对萧何的怀疑也渐渐消失。

镇国家、抚百姓的萧何,违心地干了侵害百姓利益的事情,心中相当愧疚,总想找机会补偿百姓。不久,萧何看到长安一带耕地很少,百姓缺衣少食,可是天子的上林苑中却有许多闲着的荒地用来放养禽兽。萧何觉得太可惜了,便上奏请皇上把这些荒地分给百姓去耕种,收了庄稼留下禾秸照样可以供养禽兽。汉帝刘邦当时正在病中,见此奏章,一怒之下,下令将萧何逮捕入狱。满朝文武以为萧何一定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怕连累自己,都不敢替他申辩。

幸好一个名叫王卫尉的人,平日肃敬萧何的为人,在侍卫刘邦时顺便向刘邦探问:“萧相国犯了什么大罪?”刘邦余怒未消,道:“休要提他?提起他朕就生气。当年李斯为秦相时,做了好事都归君主,出了差错就揽在自己身上。现在萧何受了商人的许多贿赂,竟要求我开放上林苑给百姓耕种,这分明是想取悦于民,自己得个好名声吗?不知道把我看成是什么样的君主了!”

王卫尉闻言奏道:“陛下未免错怪丞相了。臣闻百姓丰衣足食,君上的欲望也不会得不到满足,相国为民兴利,化无益为有益,正是丞相调和鼎鼐应做的事务。民间百姓感激,断不会感激丞相一人,因为有这样的良相,必是贤明之君主选用的。还有一层,丞相如有野心,当年陛下在外征战数年,他那时候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坐拥关中,何至反以区区御苑示好百姓,而去收买人心呢?”

王卫尉见汉帝认真在听,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前秦灭亡,正因君臣猜忌,才给了陛下机会。陛下若疑忌萧丞相,不但浅视了萧何,也看轻了陛下自己呀。”刘邦听了,心里虽然很不高兴,但想想王卫尉的话毕竟有道理,于是挥挥手,当天就命人放了萧何。

萧何当时年纪已经很大了,见刘邦开恩释放了他,更是诚惶诚恐,谨慎恭敬。就光着脚徒步上殿谢恩。刘邦见萧何如此狼狈,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便安抚萧何道:“相国不必多礼!这次的事,原是相国为民请愿,我不允许。我不过是夏桀、商纣那样的无道天子罢了,而你却是个贤德的丞相。我之所以关押相国,就是要让百姓知道你的贤能和我的过失啊!”刘邦的这段话虽然言不由衷,但终于还是承认了萧何的廉政为民,从此以后,萧何对刘邦更是诚惶诚恐,恭谨有加。刘邦也照例以礼相待,但萧何为了一家人的安危,也只能从此对国事保持沉默了。

萧何一生谨慎,谦恭自守,不居功自傲,对汉高祖忠心耿耿,尚且遭到皇帝的猜忌,只能以自污其行免其祸,臣下侍奉君主的险恶处境由此可见一斑,所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可真正能自毁其名于天下的又有几人能有此胸怀。

一个想真正有所作为的人,就不要把功名利禄看得太重,而应抱着淡然一笑的态度。所以,我们要正确对待已经取得的“功”,不骄不躁,得意淡然,谦虚谨慎,不要让路边的一座小山峰,阻挡了自己前行的道路。人生得意须淡然,否则失败会接踵而至。切记,富贵不骄,功成身退,得意淡然,低调做人。

试想宇宙之大、人际之繁,一人之功、一己之才算得了什么?更何况每一个人的“功”和“才”都是踩着别人的肩头摘得的。所以,财大而不气粗,居功而不自傲,才是做人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