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赢得财富的8个观念
19312900000047

第47章 用"学习"创造利润

知识就是力量,现在是一个知识创造一切的时代,无论是企业家还是普通员工,都应当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成功才会到来。

美国已有26家知名企业成立了自己的大学。学习的效益也日趋明显。在摩托罗拉,每在学习上投资1美元,就可以连续3年提高30美元的生产力。

"用学习创造利润"——这已被管理学界和企业界公认为当今和未来"赢"的策略。

三株药业集团总裁吴炳新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从小他就特别喜欢学习。没有书,就用手抄;没有纸,用石板代替;没有笔,用石块划。夏天的晚上,别人乘凉侃大山的时候,他趴在油灯下苦读;成年后,面对已取得的工作成绩,吴炳新并不满足,他感觉到自己与老同志比,与知识分子比,与单位一切有文化的人比,差距很大,尽管自己努力工作,可总是与人家有差距。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弱点是知识不够,理论功底不扎实。为此,他发誓要努力学习。当时,单位组织职工学习毛泽东同志的哲学思想,吴炳新决定抓住这一机会,先从学习哲学开始充实提高自己。

他首先学了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又艰难地攻读了黑格尔的《小逻辑》,马克思的《费尔巴哈论纲》,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等。由于条件有限,吴炳新对其中一些理论并没有完全弄懂,但他却收获了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他说:哲学能使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找到最有利的条件;能使人在最困惑的时候,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做出正确的抉择,从而给自己作好人生定位。

至今吴炳新回忆起当年学哲学的情景,仍激动地说:"我这一生得益最大的就是哲学思想。特别是在我的下半生中,我的一切作为,包括我写的论文,做的事情,对企业的管理,困难的克服,对未来的开拓,风险的化解无不与哲学有关。"

他秉烛夜读,从不间断,他成了一个学习狂,什么都学,没有目的,没有边际。

改革开放后,吴炳新发现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经济理论比较薄弱,尤其是商品经济理论更为薄弱。于是他再一次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完整的学习计划,以求将来可以大有作为。

吴炳新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在包头搜集他能搜集到的一切经济学著作。他白天工作,晚上经常学习到深夜。这样,他系统地学习了欧洲的工业史,尤其是对资本以及由资本所带来的一切社会变迁进行了认真地探讨研究,然后他又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理论。

吴炳新不仅研读了大量的经济学著作,而且还写下了数十万字的经济学论文。这些颇有独到见解的论文,虽然在多年之后才得以面世,但它仍在经济学界、社会学界、文化界、金融界、新闻界、政界、商界引起巨大反响。《吴炳新文集》所显示出的经济学思想,无疑奠定了三株公司的理论基础。怪不得,读过《吴炳新文集》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吴炳新首先是经济学家,然后才是企业家。

由此可见,吴炳新的成功同他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一个人的成功总要经过漫长的知识积累过程,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个政治家、企业家或亿万富翁。

学习是成功的保证,只有学习,才能让你成功,只有学习,才能让企业健康发展。企业家要想使企业可持续发展,那么,学习就是其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