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一节课,并不代表已经学好这节课。很多学生在学完一节课后就如释重负,认为已经完成学习任务,不管是否已经理解和掌握,马上就埋头做作业。结果知识不牢固,做作业速度慢,学习质量效果又不好。正确的学习程序应该是,学完一节课,课后要先及时总结巩固知识,然后通过练习强化知识的记忆。
某中学学生李强,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又看不出他的学习比其他的同学更费力气。在一次班会上,老师让他给班里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介绍了这样的经验: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他的父亲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及时复习习惯。要求他除了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以外,还必须把老师当天的讲课内容在脑海里过一遍,不懂的地方一定在当天搞懂。课后及时复习
记忆的规律告诉我们,人的记忆有三种形式: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只能维持极短的时间,短时记忆也只能保持短短的几分钟。我们知识的积累依靠记忆。怎样把短时记忆转化成长时记忆呢?那需要重复,重复在遗忘之前是最有效的。课后总结就是一种有效的重复记忆。
课后总结的主要任务,是对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复习,将知识结构化、系统化以便记忆,同时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点,该理解的理解,该记忆的记忆。通过课后复习,可以明白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哪几个已经得到掌握,哪一点还比较模糊等。课后复习时间的长短,可以根据自己教材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理解能力确定。
首先,每次课后用几分钟时间将上课内容回忆一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过:“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关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事实上,大多数学生都没重视或忽视了这个环节。其实,每次课后只要用两分钟时间将上堂课的内容回忆一遍,就可以及时了解自己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样就巩固了所学内容。2000级浙江省文科状元认为,每次课后利用休息或上厕所的机会将上课老师所讲的内容回忆一遍,便可基本上把记忆保持到晚上,再回忆又可将记忆保持更长的时间。所以,课后 “黄金两分钟”对提高单科学习效率非常有用。
其次,在打开课文复习知识之前,先翻开目录尝试回忆,尽可能地按照目录,把老师上课的内容默默回想一遍。这样既可以检查听课的效果,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我们勤于思考的习惯。
然后打开笔记本和课文,抓住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所做的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上一堂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新内容的理解。
同时回忆课堂上的老师的行为言语的细节,特别注意对自己刚刚回想过程中模糊不清的知识点,留心课文知识的知识点,做到基础知识的滴水不漏,为后面的做练习打好基础。在研究例题时,不仅要理解例题的内容,还要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表达格式,为顺利完成作业奠定基础。在不能很好理解课文内容,笔记又缺漏的情况下,可以向参考资料寻求帮助。即便掌握了基础课本知识,阅读参考书还能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参考书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与课文知识内容同步。通过查阅参考书,解决自己的问题,深化所学的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础知识、基本事实,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经常与所学习的新知识结合起来,反复复习有关的旧知识是系统而牢固地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业
做作业是系统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为了真正掌握上课所讲的知识,必须有某种方式进行检验,作业就是这些方式中的一种。作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消化课堂学习的成果,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之所以做题目,是为了有意识地运用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解题总结运用知识的方法与技巧,同时感受运用知识的推理过程;构建解题框架,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培养整体意识;训练解题速度,培养眼、手、脑之间的协调能力。
但是,有些同学对为什么要做作业存在一些不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作业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是老师的要求,只要第二天能够交给老师就行了。他们甚至把做作业看成是一项苦差事,完成作业只是完成老师交给的 “任务”,以致做题效率低下。这种被动任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下面这些现象就是效率低下的表现。
第一,在做作业之前,对理解掌握的知识没有领悟透彻,课堂上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课后也没有进行复习,就匆匆忙忙动手做题,一边翻书查找内容、例题,一边糊里糊涂照抄照搬地动笔写。这就相当于做苦力的搬运工,把课文上的题目搬到作业本上,再把解题的知识搬到这道题上,只做稍许的加工。这样,题是做好了,知识却没有搬到自己的大脑里储存记忆。因而,收获不大,学习效果自然低下。
第二,作业一完成,书本一合,本子一交,就算差事完成,万事大吉。至于这道题考查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具体内容是什么,该题和例题有什么联系,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是一问三不知,更不用说举一反三了。因为他们做题只是做题,怎样把作业迅速做好,怎么快就怎么做,根本就不考虑相关问题。结果,作业没少做,收益却不大。
第三,作业本发下来,根本就不去看,或者眼睛只盯着老师打的分数。对的只要做对就好,至于是怎么做对的,是侥幸运气,还是知识的理解,则一概不管;错的又是哪里出错,哪里欠缺,也没有认真思考,更别提拿着有疑问的本子去问老师问同学了。结果,这次做错的下次还错,作业本上做错的,考试中照样错。有时,这次做对的,“一不小心”下次也可能变成错。
很多重点中学的高级教师认为,上述现象在中学生中大量存在。显然,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并没有达到,学生也不会从做作业中得到多大收获。老师布置作业越多,学生学习负担越重,题海战越激烈,上述现象发生的频率就越大。
正确的做题方式
针对这些毛病,我们需要对症下药,看看正确的做题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第一,在动手做作业之前一定要把老帅当天课堂上所讲的内容、知识点 (包括教科书和笔记本)系统认真地复习一遍,弄清楚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看的过程中,要边看边想,给自己多提几个为什么。想一想这节课讲了哪些原理、概念,提出了哪些定理、公式,这些定理、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都有什么样意义,它们相互间的关系怎样,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有什么作用。特别注意课本上的例题,因为这些例题往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例题中哪些是已知条件,哪些是结论,解题时又用了哪些方法,解题思路是如何,解题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等等。在弄清楚种种问题之后,确定自己已经基本掌握知识内容,再开始做作业。如果没有进行课后复习,知识点掌握不够,边做作业边翻书翻笔记,势必浪费不少时间。第二,在做作业过程中,首先一定要审好题。审题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适当地解题方法,是迅速、正确地解题的保证。审题不求快,所谓 “磨刀不误砍柴功”,但是一定要仔细,要全面。边读题边下结论,把解题所运用的方法、知识都想一遍,构思好解题的思路、步骤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慢慢形成解题的轮廓,使诸如整个解题过程分成哪几块,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先了然于胸,这样我们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解题工作。审好题后,就可以开始解题了。在解题中,还要按照各科的正确规范的格式去答题,书写工整,整洁干净,力求一步到位,养成认真严谨的做题风格。
第三,作业做过之后,不能因为 “差事”已完,就撒手不管。这个时候,我们恰恰不能放松,还要花一点时间做好检查及总结工作。因为做作业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确定自己运用了正确的方法,解对了题,我们才说做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因此在做题之后,一定要检查,在检查过程中,想一想做这一道作业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或公式,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关系和其他题目又有什么联系,等等。题后总结,则能剔除做题过程中的偶然因素,把一时偶然的想法一时的灵感变为必然的想法。在不断经历这样的程序后,能培养我们相应的意识能力,开发我们的悟性。同时,把思维活动中间断的、不连续的部分连成链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思考,使知识在总结过程中得到提炼,能力得到提高。题后总结还能将所做的题目由一道题推广到一个题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长期坚持这种方法,就能使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的程度。
第四,老师批改过的作业发下来以后一定要尽快抽时间仔细检查一下,认真反思一下。做对的题目,要想一想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做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能不能触类旁通。对于做错的题目则决不能放过,对错误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找出导致错误的真正原因。有的题目做错,是由于一时马虎,比如小数点点错了,位置移项忘了变目,英语造句忘了不定冠词等,如果是这类错误就要告诫自己以后在这些地方多加小心,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失误。有的题目做错,是因为自己根本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弄错了概念、定律或公式,这就要在听课、复习上下功夫,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后再动笔做作业。也有的题目是思路不对,或者南辕北辙,或者小题大做使问题变得复杂化,这就要认真钻研典型例题,明确解题方法。面对错题,只有经过这样具体的、认真的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出现类似问题。
如果时间充足,很有必要编一本 《错题集》,把自己平时做错的题目都收集起来,以便自己随手翻阅。在编集子的时候,要抄上题目,再抄上自己错误的解答和正确的解题方法及答案,最后总结经验教训。这样,我们对错题的印象就更加深刻,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也有帮助,从而避免以后犯下类似的错误。
作业要独立及时完成,不能拖沓我们已经知道学生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消化、提升所学的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及时独立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心里也清楚作业一定要做,却不想自己动脑筋。做作业的时候,一看到难一点的问题就问家长、问老师、问同学,甚至抄袭他人的作业。这种习惯是非常不好,极不可取的。因为作业如果不独立完成,就难以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并且容易养成依赖心理和投机取巧的坏毛病。当必须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就举步维艰,不知如何下手,最终解题失败。
怎样才能独立完成作业呢?一,上课要认真听讲,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彻底消化。这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前提。二,做作业之前,要先复习好有关知识,弄清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特别要仔细研究例题。三,要消除畏难情绪。一般而言,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都不会太大,基本上都是学生力所能及的,不会超出所学的知识范围。只要肯动脑筋,多思勤想,就能做得出来。
同时,作业一定要及时完成,绝不能养成拖沓的坏习惯。在校学生一天要上多门功课,每门功课的老师都会或多或少地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如果作业拖沓,就会有整天都在应付作业的感觉,玩的时间也被挤掉,学习就会变得既劳累又无乐趣,生活也因此变得一团糟。
形成作业拖沓的原因很多:有因为贪玩而延误作业时间;有因为对学习缺乏兴趣,做作业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有因为能力有限,完成作业有困难而作业拖沓;有因为性子慢,做什么事情都快不起来,做作业也是如此;还有就是做作业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从而不能有效做题。
这些毛病往往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加以纠正。
一、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做作业的目的。当发现自己对某门功课不感兴趣时,要及时提醒自己这门功课的重要性,确立学好这门功课的决心。在实际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从平时生活中的事情做起。要提高做题速度,可以从生活细节开始训练。比如,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将第二天上学要用的学习用品收拾好,并将衣服按次序放在顺手的地方,睡觉之前再想一下第二天起床后依次该做些什么。第二天早上起来就能方便省时高效地做好各项事宜。同样地,做其他事情也要时刻加以提醒。长期坚持,必定有所成效。
三、做作业之前先计划一下,定时定量地完成作业。比如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就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给自己一定的压力,提高做题的速度。注意,在训练的初级阶段,不能因为好高骛远、求胜心切而把目标定得太高,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做题速度没有增加,反而让自己失了信心,因此,切记要循序渐进,慢慢提高,自然养成习惯。四、做题要专心致志。开始做作业之前,要把书桌整理好,把可能干扰学习的东西收起来。然后在做作业开始,稳定情绪,做作业就能平心静气,专心致志。对兴趣不高的功课,做作业时,可以采取自我奖励的办法。每次做作业速度有所提高有所进步的时候,可以适当给自己奖励,达到自我鼓舞激励的作用。